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大李杜”。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 出身與籍貫:


    一般認為,李白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是隴西人,為漢將李廣之後。也有說法稱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但此說法尚無確鑿證據。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從小就展現出了極高的文學天賦。


    2. 人生經曆:


    遊曆四方:青年時期的李白就開始遊曆大江南北。開元十二年(724 年),二十四歲的他離開故鄉,途經成都、峨眉山等地,後又到過渝州、揚州、汝州、安陸等地,並在安陸與唐朝舊相許圉師的孫女成婚。此後,他仍不斷出遊,結交了孟浩然、李邕、汪倫等好友。


    長安為官:天寶元年(742 年),李白得到進京供奉翰林的機會,受到唐玄宗的寵幸。但唐玄宗隻把他當成禦用文人,讓他寫詩文娛樂,李白對此感到苦悶,又因性格狂放不羈得罪上層,最終離開了長安。


    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和妻子宗氏一起南奔避難。後來他聽說洛陽失陷,就返迴宣城,並在剡中尋找避難所。他還曾入永王幕府,永王謀敗身亡後,李白獲罪被執,詔判長流夜郎。


    晚年生活:乾元二年(759 年)李白重獲自由,作《早發白帝城》。上元二年(761 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迴金陵,生活窘迫,不得已投奔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寶應元年(762 年),李白客死在當塗縣。


    3. 詩歌風格與成就:


    風格獨特:李白的詩歌風格浪漫奔放、意境奇妙、想象豐富。他善於運用誇張、比喻等修辭手法,將自己的情感和對事物的描繪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將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象描繪得如在眼前。


    題材廣泛:其詩歌題材涵蓋了山水田園、邊塞戰爭、飲酒作樂、懷才不遇等諸多方麵。他既可以寫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這樣充滿自信的詩句,也能表達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傲岸風骨。


    影響深遠:李白的詩歌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大力讚揚他的詩歌,並從他吸取經驗;李賀的浪漫主義詩風明顯受到他的啟發;宋代的蘇舜欽、王令、蘇軾、陸遊,明清的高啟、楊慎、黃景仁、龔自珍等詩人,都從他的詩中汲取養分。


    總之,李白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星,他的詩歌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也反映了唐代的社會風貌和他個人的精神世界,對中國詩歌的發展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是中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以下是關於他的詳細介紹:


    1. 出身背景:


    杜甫出生於河南鞏縣的京兆杜氏家族,是士族出身。他的遠祖杜預是西晉名將、學者,祖父杜審言是武則天時的著名詩人,官至膳部員外郎,父親杜閑,曾任兗州司馬、奉天縣令。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為他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


    2. 人生經曆:


    年少漫遊: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杜甫開始外出遊曆,遊晉至郇瑕(今山西臨綺西南),後又漫遊吳越等地。開元二十三年(735年),他從吳越返迴洛陽參加進士考試,但未被錄取。之後他繼續遊曆齊趙等地,並在遊曆中結交了很多好友。


    長安十年:天寶五年(746年),杜甫來到長安,開啟了長達十年的長安生活。這期間,他參加科舉考試因李林甫的“野無遺賢”之語而落榜,之後不斷寫詩投贈權貴以求推薦,但大多無果。在此期間,他目睹了唐朝的政治腐敗和社會黑暗,創作了《兵車行》《麗人行》等作品。


    戰亂流離: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的生活變得顛沛流離。他曾被叛軍所俘,押送到長安,後逃出長安投奔唐肅宗,被授為左拾遺。但因房琯事件觸怒肅宗,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之後他棄官入蜀,在成都浣花溪畔建了草堂,度過了一段相對安定的生活。


    晚年漂泊:離開成都後,杜甫沿長江漂泊,生活困苦,體弱多病。大曆五年(770年),杜甫在由潭州前往嶽州的途中病逝,享年59歲。


    3. 詩歌成就:


    眾體兼長:杜甫對各種詩體都能熟練運用並有所創新,古體詩、律詩等都有很高的造詣。他的古體詩擺脫了六朝以來的俗套,樂府詩能自擬新題,反映社會生活和曆史事件,如《兵車行》《石壕吏》“三吏”“三別”等;他的律詩在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方麵都非常精湛,如《登高》《蜀相》《春夜喜雨》等。


    沉鬱頓挫的風格:“沉鬱頓挫”是杜甫詩歌的主要風格。“沉鬱”主要指感情深沉蒼涼,意境開闊壯大;“頓挫”指語言剛健,音調鏗鏘和章法多變。他的詩無論是寫生民疾苦,還是寫自己的窮愁潦倒,感情都深沉闊大,蘊含著深厚的情感力量。


    詩史之稱:杜甫的詩歌廣泛反映了唐代的社會現實,大膽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記錄了安史之亂等曆史事件以及百姓的苦難生活,因此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4. 後世影響:


    杜甫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後世的許多詩人如白居易、李商隱、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遊、文天祥等,都從不同方麵受到他的影響。他的詩歌不僅是文學藝術的瑰寶,更是研究唐代曆史和社會的重要資料。


    總之,杜甫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座豐碑,他的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力士脫靴”以下是具體情節:


    唐玄宗非常欣賞李白的才華,經常召見他。有一天,皇帝又召見李白,請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詔書。恰巧李白剛剛喝完酒,東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看到站在皇帝身邊的太監高力士正不友好地盯著他,而李白其實早就看不慣這個欺軟怕硬、在皇宮裏橫行霸道的太監。於是趁著酒性,李白對皇帝說:“皇上,我有個小小的請求,不知您準不準?”皇上因為急著要李白寫詔書,便著急地說:“你有什麽要求,盡管講。”李白說:“我剛喝了點酒,因此無法像平常那樣很恭敬地寫文章。請皇上準許我穿戴隨便一點,這樣我才能把這篇詔書寫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著胡子說:“既然這樣,我就準許你隨便一點吧。”


    接著,李白伸了個懶腰說:“我穿的鞋太緊了,要換一雙鬆一點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給他取雙便鞋來換。這時李白趁機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腳一伸:“給我把鞋脫了!”高力士平時作威作福慣了,沒想到李白會來個突然襲擊,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當慣奴才的膝蓋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給李白把靴子脫了。


    這件事讓李白給那些受高力士欺負的人出了口氣,也成為了流傳千古的佳話。不過,這一故事主要來源於一些野史傳說和文學作品的描繪,其真實性尚無法考證。


    此外,還有傳說高力士因“力士脫靴”一事對李白懷恨在心,便在楊貴妃麵前說李白的壞話。楊貴妃特別喜歡李白寫的《清平樂》,高力士故意對她說:“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這說的是漢朝的趙飛燕,她可是出身歌女,後來雖然立為皇後,但作風不正,最後還是被貶為庶人了。李白用趙飛燕跟您相比不是把您看得太下賤了嗎?”楊貴妃聽了高力士的話鬱悶至極。此後唐玄宗幾次想任命李白官職都被楊貴妃阻止。但這些也都隻是傳說故事,並無確鑿的曆史證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答題:從始皇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妖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妖皇並收藏答題:從始皇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