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或術赤兀魯思,是13世紀上半葉蒙古人建立的封建國家。以下是關於欽察汗國的一些重要信息:


    1. 建立:


    最初,成吉思汗將也兒的石河和阿爾泰山地區分封給長子術赤。1236 年,術赤次子拔都統帥“長子軍”西征,到 1240 年先後征服了欽察草原、克裏木、高加索、保加爾、伏爾加河和奧卡河地區以及第聶伯河流域的羅斯各公國等廣大地區。


    1242 年,拔都建立欽察汗國,將都城建於也的裏河下遊的拔都撒萊城。


    2. 疆域:東起自也兒的石河,西至俄羅斯,北達北極圈一帶,南抵太和嶺,直至伊朗地區。


    3. 政治:


    欽察汗國是封建君主製國家,軍隊在國家機構中占據重要地位。汗國建立後保持軍政合一的統治組織,萬戶、千戶、百戶、十戶既是行政單位,又是軍隊編製單位。


    拔都的兄長斡兒答及其後裔據有今西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形成了白帳汗國;其弟昔班被封於南烏拉爾地區,後建立了青帳汗國(又稱藍帳汗國)。


    4. 經濟:


    汗國境內經濟發展各地不同。欽察人大多處於封建生產關係的初級階段,過著遊牧生活;克裏木、保加爾進入了封建生產關係的發達時期;花剌子模則具有高度發達的農業技術,過著城鎮化的定居生活。


    欽察汗國是西方貿易的重要交通要道,與中國、印度、埃及、中亞和西歐等地建立了貿易關係。


    5. 宗教與文化:別兒哥(1257 - 1266 年在位)時期,汗國與埃及建立了聯盟,伊斯蘭文化開始對欽察汗國產生影響。後來,伊斯蘭教在伏爾加河下遊廣泛傳播,此後諸欽察汗都信奉伊斯蘭教。


    6. 衰落與滅亡:


    14 世紀中葉時,汗國內部萬戶們各自為政,汗庭權力日漸削弱。14 世紀末,金帳汗國呈現衰敗局麵,並遭到中亞帖木兒帝國的侵襲。


    15 世紀時,先後分裂出了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克裏木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等獨立國,欽察汗國中央直轄的領土大為減少,被稱為大帳汗國。最終,大帳汗國於 1502 年被克裏米亞汗國擊敗而滅亡。


    總的來說,欽察汗國在蒙古帝國的曆史以及歐亞大陸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它的興衰曆程反映了當時的政治格局變化和各種勢力的角逐。


    察合台汗國(1222 年 - 1670 年)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以下是關於察合台汗國的一些重要信息:


    1. 建立與發展:


    起源:成吉思汗將其征服的土地分封給諸子,次子察合台獲封的領地在蒙古帝國以西,從畏吾兒地向東,直至撒麻耳幹和不花剌止。1222 年,察合台以此為基礎成立汗國,建都於阿力麻裏的虎牙思。


    初期發展:察合台汗國成立後,製定了相關的法令。在成吉思汗、窩闊台時期,察合台汗國作為蒙元王朝的宗藩國存在。在窩闊台死後,察合台的宮闕曾成為很多人朝拜的中心,可見其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中期內亂與政權更迭:察合台汗國的政權更迭頻繁,內部爭鬥不斷。如在貴由汗時期,因貴由與察合台之子也速蒙哥交好,便推翻了原本察合台之孫合剌旭烈兀的繼位,讓也速蒙哥執掌國政。後來蒙哥汗即位,又恢複了合剌旭烈兀的地位。此後汗國的統治者不斷更換,內部紛爭持續。


    中興與擴張:阿魯忽時期,察合台汗國在忽必烈的支持下勢力大增,脫離了蒙古大汗的控製,開始獨立發展。到篤哇時期,察合台汗國疆域達到最遼闊,包括塔裏木盆地周圍諸綠洲、中亞河中地區、準噶爾盆地和中亞草原等。


    2. 分裂與後續:


    東西分裂:1347 年,察合台汗國分裂為東察合台汗國和西察合台汗國。西察合台汗國被稱為“馬維蘭納兒”,東察合台汗國被稱為“蒙兀兒斯坦”。在中國史籍中,東察合台汗國先後以別失八裏、亦力把裏、土魯番等為國都名。


    西察合台汗國的結局:西察合台汗國存在時間較短,後來隨著麻哈沒的蘇丹的去世,被帖木兒帝國取代。


    東察合台汗國的延續:1514 年,東察合台汗國後嗣賽德汗於舊地創立了新政權,也被認為是察合台汗國的延續,早期首都在喀什噶爾,後遷往葉爾羌城,稱為“葉爾羌汗國”。東察合台汗國隨伊思瑪業勒汗被準葛爾推翻而覆滅,至此察合台政權徹底滅亡。


    3. 政治與經濟:


    政治體製:察合台汗國經曆了傳統的突厥 - 蒙古式政體。在統治後期,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和影響加深,逐漸向政教一體的國家轉變。


    經濟狀況:察合台汗國所在地區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商業貿易較為發達。蒙古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當地的經濟,但在汗國統治期間經濟也得到了恢複和發展。域內鑄幣業發達,市麵流通以銀幣為主,銅幣為輔。


    4. 文化與宗教:


    文化方麵:察合台文是從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發展而來,並在其統治地區形成,對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塔爾、烏茲別克等民族產生了深遠影響。


    宗教方麵:汗國建立初期,宗教信仰呈現多元化,以佛教、薩滿教為主。15 世紀後期,伊斯蘭教向東推進,到葉爾羌汗國時期,汗國已經以伊斯蘭教立國,成為單一信仰的蘇丹國。


    總的來說,察合台汗國在中亞和中國新疆地區的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對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等方麵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窩闊台汗國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以下是關於它的詳細介紹:


    1. 建立:


    成吉思汗分封諸子,第三子窩闊台得到也迷裏與霍博地區,但這並非窩闊台汗國的真正形成基礎。窩闊台汗國實際是由窩闊台之孫海都建立的。在蒙哥即位、大汗位由窩闊台係轉入拖雷係後,窩闊台係宗王受到打壓。海都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武力擴張,網羅窩闊台係宗王的力量,逐漸建立起窩闊台汗國。


    2. 疆域:包括原蒙古乃蠻部落的廣闊土地和西遼國的部分領土,即額爾齊斯河上遊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


    3. 發展曆程:


    -海都建立窩闊台汗國後,與察合台汗國的八剌相結納,取得伊犁河穀與可失哈耳地區,並糾集窩闊台、察合台、術赤三係諸王,於1269 年在答剌速河畔召開忽裏台,增強了自己的影響力和勢力範圍。此後,察合台汗國實際上成為海都所操持的附庸,海都多次進擾元朝的西北邊境。


    4. 衰落與滅亡:1301 年(大德五年),海都犯元境,在與元軍戰鬥中受傷,迴師途中死去,子察八兒繼立。窩闊台後裔為爭奪汗位發生矛盾和分裂,汗國力量削弱。1304 年,都哇起而與察八兒爭戰,大掠其國西部諸城。元朝海山的軍隊也同時逾阿爾泰山,大破察八兒軍,察八兒投奔都哇。1309 年(至大二年),察八兒因參與察合台汗國的一次內爭失敗,逃歸元朝,元封他為汝寧王,他的領地大半為新即位的察合台汗國也先布花汗所有,窩闊台汗國亡。


    伊利汗國,又稱為伊兒汗國,是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


    一、建立


    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後,為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同時也為了鞏固對西亞地區的統治,派其弟旭烈兀發動了第三次西征。旭烈兀先後征服了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地區,於1258年攻陷巴格達,滅阿拔斯王朝。1260年,旭烈兀在西亞建立伊利汗國,定都大不裏士。


    二、疆域


    伊利汗國的疆域東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至小亞細亞半島,南抵波斯灣,北至高加索山脈。包括今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土耳其、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格魯吉亞等國家和地區。


    三、政治


    1. 伊利汗國實行君主專製製度,汗王擁有最高權力。汗國的中央機構設有宰相、財政大臣、軍事將領等官職,分別負責管理國家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事務。


    2. 在地方上,汗國實行行省製度,將全國劃分為若幹個行省,每個行省由一名總督負責管理。總督在地方上擁有較大的權力,但同時也要接受中央政府的監督和管理。


    四、經濟


    1. 伊利汗國地處東西交通要衝,商業貿易十分發達。汗國境內的城市如大不裏士、巴格達、伊斯法罕等都是重要的商業中心,吸引了來自東西方的商人前來貿易。


    2. 農業和手工業也有一定的發展。汗國的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采取了一係列措施鼓勵農民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提高了農業產量。手工業方麵,伊利汗國的紡織、陶瓷、金屬加工等行業都比較發達,生產出了許多精美的手工藝品。


    五、文化


    1. 伊利汗國在文化上呈現出多元融合的特點。由於汗國境內居住著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的人群,因此在文化上相互交流、相互影響。


    2. 伊斯蘭教在汗國得到了廣泛傳播和發展,成為汗國的主要宗教。同時,基督教、猶太教、佛教等宗教也在一定範圍內存在。


    3. 在文學、藝術、科學等方麵,伊利汗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例如,詩人薩迪、哈菲茲等都是伊利汗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他們的作品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六、衰落與滅亡


    1. 14世紀中葉,伊利汗國開始走向衰落。內部政治腐敗、經濟衰退、民族矛盾和宗教衝突不斷加劇,外部又受到帖木兒帝國的威脅。


    2. 1388年,帖木兒帝國攻占大不裏士,伊利汗國滅亡。


    總的來說,伊利汗國在蒙古帝國的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建立和發展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對西亞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答題:從始皇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妖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妖皇並收藏答題:從始皇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