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中國曆史上首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一、建立與發展


    1206 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此後,蒙古鐵騎不斷對外擴張。1271 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 年,元軍在崖山海戰中消滅南宋殘餘勢力,完成全國統一。


    二、疆域遼闊


    元朝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貝加爾湖,是中國曆史上疆域最遼闊的朝代。全國劃分為中書省和十個行中書省,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


    三、政治製度


    1. 中央機構:實行中書省一省製,中書省總領百官,與樞密院、禦史台分掌政、軍、監察三權。


    2. 地方製度:設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行省長官由中央委派,代表中央管理地方。行省製度對後世影響深遠。


    3. 民族政策:推行四等人製,將全國居民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四個等級,在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麵實行不平等的待遇。


    四、經濟發展


    1. 農業:元朝重視農業生產,設立勸農司,鼓勵墾荒,興修水利,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使農業得到一定程度的恢複和發展。


    2. 商業:元朝商業繁榮,由於疆域遼闊,交通發達,國內外貿易往來頻繁。大都成為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商業大都市,泉州則是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


    3. 手工業:紡織業、製瓷業、印刷業等手工業也有較大發展。黃道婆改進棉紡織技術,推動了棉紡織業的發展。


    五、文化特色


    1. 文學藝術:元曲是元朝文學的代表,包括雜劇和散曲。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等元曲作家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如《竇娥冤》《漢宮秋》《倩女離魂》《梧桐雨》等。繪畫方麵,以趙孟頫為代表的文人畫興起,強調以書入畫,注重意境的表達。


    2. 宗教:元朝統治者對各種宗教采取寬容政策,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在元朝都得到了發展。


    3. 科技成就:元朝在天文、曆法、水利、醫學等方麵取得了不少成就。郭守敬製定的《授時曆》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王禎編寫的《農書》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農業科技著作。


    六、對外交流


    元朝時期,對外交流頻繁。馬可·波羅等西方旅行家來到中國,他們的遊記向西方介紹了中國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科技,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同時,元朝也與周邊國家和地區保持著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


    七、衰落與滅亡


    元朝後期,政治腐敗,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尖銳。1351 年,爆發了紅巾軍起義。1368 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派徐達、常遇春率軍北伐,攻占大都,元朝滅亡。元順帝北逃,退居漠北,史稱北元。


    再說四等人製度。


    四等人製度是元朝統治者為維護對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民族歧視政策而建立的製度。具體內容如下:


    1. 四個等級的劃分及定義


    蒙古人:作為統治民族列為第一等級,是元朝的“國族”,蒙古統治者稱之為“自家骨肉”,享有各種特權。


    色目人:多為西域人,也包括部分契丹人等。他們歸附較早,政治地位僅次於蒙古人。


    漢人:概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內的漢族和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較早為蒙古征服的雲南人,及最晚為蒙古征服的四川漢族,高麗人也屬於這一等。


    南人:指最後為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內(元江浙、江西、湖廣三行省和河南行省南部)各族,主要是南方的漢人和少數民族。


    2. 政治待遇區別


    任用官吏方麵: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署的實權多數操在蒙古人、色目人手中。中央最高行政機構中書省的丞相,通常“必用蒙古勳臣”,色目人僅個別親信得任此職;各行省丞相、平章的任用也基本如此。蒙古人還嚴禁漢人、南人掌握軍機重務,掌兵權之樞密院長官除少數色目人外皆為蒙古大臣,無一漢人。


    入仕途徑方麵:元朝以怯薛出身者做官最為便捷,而充當怯薛的主要是蒙古、色目人,漢人則隻有少數世臣子弟。科舉取士中,雖然恢複了科舉考試,但在名額分配上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四等,鄉試各取七十五名,會試各取二十五名,漢人、南人超過蒙古、色目百倍,這種平均分配實際上是極大的不平等,且考試程序蒙古、色目人考二場,漢人、南人需考三場,考題難易也有差別。


    3. 法律地位不平等


    蒙古人因爭執毆打漢人,漢人不得還手,隻許向官府申訴,違者治罪;蒙古人因爭執及乘醉毆死漢人,隻征燒埋銀,並斷罰出征,無需償命,而漢人毆死蒙古人則要處死,甚至隻打傷蒙古人也處以極刑。此外,同是盜竊罪(已得財者),漢人、南人斷刺字,蒙古人則不在刺字之列,色目人也可以免受刺字之刑。


    4. 軍事防製方麵


    元統一後,以蒙古、探馬赤軍鎮戍河洛、山東,據全國腹心重地,“與民雜耕,橫亙中原”,以監視漢人;江南地區,則遣中原漢軍分戍諸城及要害之處,與新附軍相間,藉以防範南人。同時,嚴禁漢人、南人執把弓箭和其它兵器。


    你問我為什麽?好,那我給你講講。


    元朝設立四等人製度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政治統治的需要


    1. 維護蒙古貴族的統治地位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權,蒙古貴族在征服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和權力。為了確保自己的統治地位不被挑戰,他們將蒙古人列為第一等級,給予特殊的政治和經濟待遇。這樣可以鞏固蒙古貴族的統治基礎,防止其他民族的反抗。


    2. 分化被統治民族


    通過將不同民族劃分為不同等級,元朝統治者可以製造民族矛盾,使被統治民族之間相互牽製,難以形成統一的反抗力量。例如,將漢人分為漢人和南人兩個等級,使他們之間產生隔閡,從而削弱了漢族的整體實力。


    二、軍事征服的曆史背景


    1. 征服順序的影響


    蒙古人在征服過程中,先後征服了不同的民族和地區。最先歸附的色目人在政治和經濟上得到了一定的優待,而最後被征服的南宋地區的南人則地位最低。這種征服順序導致了不同民族在元朝統治體係中的地位差異。


    2. 軍事力量的考量


    蒙古人在征服過程中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他們認為自己的武力是統治的基礎。因此,將蒙古人列為第一等級,給予他們最高的軍事地位和權力,可以確保元朝的軍事統治。同時,對其他民族進行軍事防製,限製他們的武器持有和軍事力量發展。


    三、經濟利益的分配


    1. 資源掌控與分配


    元朝統治者將不同民族劃分為不同等級,以便更好地掌控和分配經濟資源。蒙古人和色目人在經濟上享有更多的特權,可以優先獲得土地、財富和商業機會。而漢人、南人則在經濟上受到限製,承擔更多的賦稅和勞役。


    2. 稅收政策的差異


    元朝實行不同的稅收政策,對不同等級的民族征收不同的稅額。蒙古人和色目人往往可以享受較輕的稅收負擔,而漢人、南人則需要繳納更多的賦稅。這種稅收政策的差異進一步加劇了民族之間的經濟不平等。


    四、文化差異與民族偏見


    1. 文化優越感


    蒙古人在征服過程中,接觸到了不同的文化和民族。他們認為自己的文化和傳統是優越的,而其他民族的文化則是落後的。這種文化優越感導致了對其他民族的歧視和偏見,從而形成了四等人製度的文化基礎。


    2. 民族偏見的加深


    在長期的征服和統治過程中,蒙古人與其他民族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不斷加深。這種民族偏見進一步強化了四等人製度的實施,使不同民族之間的隔閡和對立更加嚴重。


    至於它的建立者,我們下迴再講吧。而且我們要講兩個人,兩個方麵上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答題:從始皇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妖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妖皇並收藏答題:從始皇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