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趙匡胤你先別急,你先聽我說完。
秦檜(1090 年 - 1155 年),字會之,江寧人,南宋初期重要官員,宰相,主和派代表人:
1. 早年經曆
秦檜少年時期曾跟隨做過宰相的汪伯彥讀書,政和五年(1115 年)考中進士,補授密州教授,同年娶王珪孫女為妻。後應試考中詞學兼茂科,任太學學正。
2. 被俘北上
靖康二年(1127 年)三月底,秦檜與家人和其他被俘者跟隨宋徽宗、宋欽宗一起被金人押解到北方。在金營期間,秦檜為金人所用,曾為金人作檄招降。
3. 歸宋任相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 年),秦檜攜家眷迴到南宋。宋高宗認為秦檜聰慧忠君,任其為禮部尚書,後升任參知政事、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等職。
4. 力主和議
紹興八年(1138 年),秦檜代替宋高宗向金人行屈膝禮,完成和議。此後,金人於紹興九年(1139 年)歸還河南、陝西舊地,但次年金人背棄盟約,再次南侵。
5. 構陷忠良
秦檜先後構陷殺害嶽飛等反對自己和議的官員。紹興十一年(1141 年),秦檜命人誣告嶽飛“謾侮皇上”等罪名,將嶽飛賜死獄中,嶽飛的兒子嶽雲則被斬殺。
6. 權傾朝野
秦檜長期居相位長達十九年,把持朝政,排除異己,打壓朝中主戰派。他還奏請高宗禁止傳揚野史,命兒子秦熺主持修國史,秦熺借機大肆歌頌秦檜,並將涉及秦檜的詔書等或更改、或焚毀。
紹興二十五年(1155 年)十月二十二日,秦檜去世,終年六十六歲,追贈為申王,諡號“忠獻”。宋寧宗開禧二年(1206 年)四月,追奪秦檜王爵,改諡號為“謬醜”;宋寧宗嘉定元年(1208 年)又得以恢複原封號、贈爵。秦檜在曆史上被認定為奸臣,其形象也多在南宋、明清時期的小說戲曲中以負麵形象出現,《宋史》將秦檜列入《奸臣傳》。
那就順帶講一下郾城大捷吧
1. 戰役背景
宋金局勢:南宋初期,宋金之間戰爭頻繁。1140 年,金朝撕毀和約,以完顏兀術(金兀術)為統帥,兵分四路大舉進犯南宋。此前,嶽飛率領嶽家軍在抗金戰爭中已經取得了不少勝利,積累了一定的聲望和戰鬥力。
嶽家軍的北伐準備:嶽飛奉命坐鎮郾城指揮抗金,在此次戰役前,嶽家軍已經收複了潁昌府、淮寧府等軍事重鎮,並乘勝收複了鄭州、西京河南府等地,對金軍形成了一定的軍事壓力。
2. 雙方兵力對比
金軍:完顏宗弼(兀術)親率精銳騎兵
人以及步兵十萬,兵力眾多,且金軍的騎兵戰鬥力較強,尤其是“拐子馬”和“鐵浮圖”,是金軍的精銳兵種。
嶽家軍:人數相對較少,但嶽家軍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鬥力極強。嶽飛麾下的士兵多為長期跟隨他征戰的精銳,且對金軍的作戰特點有一定的了解。
3. 戰役經過
激烈的騎兵會戰:
七月初八,完顏宗弼與龍虎大王、蓋天大王等,在郾城北與嶽家軍對陣。嶽飛令其子嶽雲率輕騎攻入敵陣,往來衝殺。金軍的騎兵也展開了猛烈的攻擊,雙方的騎兵展開了激烈的鏖戰。嶽雲率領的馬軍打敗敵騎的一次衝鋒後,又招致更多的敵騎進行第二次衝鋒,如此激戰幾十迴合,形勢逐步發展到與完顏宗弼“全軍接戰”的地步,金國的十餘萬後續軍隊也陸續開進戰場。
嶽家軍猛將楊再興單騎突入敵陣,打算活捉完顏宗弼,殺金兵數百人,他自己也身中數十槍,遍體創傷,仍然戰鬥不止。
破解金軍精銳兵種:
完顏宗弼眼見騎兵會戰不能取勝,焦躁萬分,於是下令將披掛“重鎧全裝”的“鐵浮圖”軍投入戰鬥。“鐵浮圖”軍每三匹馬用皮索相連,他們護甲厚重,人馬超重甲、攻堅能力強,“堵牆而進”,主要用於正麵衝擊。金軍還以騎兵為左右翼,號稱“拐子馬”配合作戰。
嶽飛遣背嵬親軍和遊奕軍馬軍迎戰,並派步兵持麻紮刀、大斧等,上砍敵兵,下砍馬足,殺傷大量金兵,使其重騎兵不能發揮所長。嶽家軍中的勇將楊再興單騎突入敵陣,打算活捉完顏宗弼,殺金兵數百人。雙方從下午激戰到天黑,金軍大敗。
後續戰鬥:
七月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嶽飛在城北之五裏店再敗金兵,殺死金將阿李朵孛堇。
完顏宗弼集兵十二萬屯於臨潁。十三日,楊再興以三百騎兵出巡,在小商橋與金兵遭遇,殺死金兵兩千多人以及萬戶撒八孛堇等一百多名將領,宋軍也全部壯烈犧牲。
十四日,張憲率嶽家軍再戰,逐金兵出臨潁縣界。同日,嶽家軍又大破進犯潁昌的金軍主力。
4. 戰役意義
軍事意義:郾城之戰是宋金雙方精銳部隊之間的一次決戰,宋軍以少勝多,給金軍以沉重打擊,打破了金軍“鐵浮圖”和“拐子馬”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宋軍的士氣,顯示了嶽家軍強大的戰鬥力,也為南宋的抗金鬥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政治意義:此次戰役的勝利,使南宋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國防,提高了在宋金戰爭中的地位,增強了南宋政府的信心。同時,也讓南宋軍民看到了抗金勝利的希望,激發了民族自豪感和抗金熱情。
曆史意義:郾城大捷成為了中國曆史上的著名戰役之一,被後世廣泛傳頌。嶽飛和嶽家軍的英勇事跡,成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的精神象征,對後世的軍事思想和民族精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們再來說一說金兀術。
金兀術,本名完顏宗弼(?—1148年),女真族,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但《大金國誌》中記載為第六子),母親為烏古論氏,是金朝著名將領,宋金戰爭的主要領導者之一:
1. 早年戰功
隨父征戰:遼國天慶四年(1114 年)金太祖起兵反遼,完顏宗弼尚未成年,沒能參加第一次伐遼之役。金國天輔五年(1121 年)十二月,遼金和談破裂,金太祖下令第二次伐遼,完顏宗弼隨五叔父完顏杲出征,這是他首次參戰。在追擊遼將的戰鬥中,他的箭矢放光,搶過遼兵的長槍,獨力殺死遼兵八人,生擒五人,初立戰功。
攻宋先鋒:金國天會三年(1125 年)十月,金太宗下詔兩路攻宋,完顏宗弼在東路軍中擔任行軍萬戶。他率軍奪取湯陰縣,迫使三千宋軍投降;在宋軍焚毀橋梁的情況下,與合魯索率七十名騎兵涉水過河,殺死燒橋的五百名宋軍。
2. 追宋高宗
搜山檢海:金國天會六年(1128 年),金軍南下追擊宋高宗。宗弼率軍進攻歸德府,斷絕歸德與外界的交通,迫使城內宋軍投降;之後所過州縣,如廬州、巢縣等都不戰而降。同年十一月,宗弼率軍在和州南渡長江,沿途多次擊敗宋軍,占領杭州,宋高宗逃入海上,宗弼派部將追擊三百多裏未追上。
3. 與宋軍的主要戰役
激戰黃天蕩:從杭州北返途中,宗弼在鎮江被南宋江、浙製置使韓世忠的水軍扼守要道,金軍船隻小,契丹兵、漢兵被淹死二百多人。後宗弼沿南岸行進,韓世忠沿北岸行進,邊行軍邊作戰,最終宗弼在王姓福建商人的獻計下,用火箭攻擊宋軍戰船,得以逃脫。
川陝大戰:金國天會八年(1130 年)七月,宗弼所部西調洛陽,準備先攻陝西,然後入川東下。他與張浚在陝西富平大戰,陷入泥濘被宋軍團團圍住,後在金將韓常的幫助下突圍,宋軍潰敗,金軍取得勝利。但在進攻四川和尚原時,遭遇宋將吳玠、吳璘兄弟的拚死抵抗,金軍傷亡慘重。
4. 後期舉措
和談與加強邊防:1146 - 1147 年,在與蒙古的戰爭中,金兀術從中原地區調集床子弩對抗蒙古騎兵。後來因金國連年大旱、蝗災,國力削弱,金國決定與蒙古和談,金兀術在和談後被進封太師。之後他著手加強邊防,構建防禦工事,派遣士兵到邊境地區。
5. 結局
皇統八年(1148 年)十月,完顏宗弼逝世,而後被追封諡“宗烈”,配享太宗廟。”
秦檜(1090 年 - 1155 年),字會之,江寧人,南宋初期重要官員,宰相,主和派代表人:
1. 早年經曆
秦檜少年時期曾跟隨做過宰相的汪伯彥讀書,政和五年(1115 年)考中進士,補授密州教授,同年娶王珪孫女為妻。後應試考中詞學兼茂科,任太學學正。
2. 被俘北上
靖康二年(1127 年)三月底,秦檜與家人和其他被俘者跟隨宋徽宗、宋欽宗一起被金人押解到北方。在金營期間,秦檜為金人所用,曾為金人作檄招降。
3. 歸宋任相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 年),秦檜攜家眷迴到南宋。宋高宗認為秦檜聰慧忠君,任其為禮部尚書,後升任參知政事、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等職。
4. 力主和議
紹興八年(1138 年),秦檜代替宋高宗向金人行屈膝禮,完成和議。此後,金人於紹興九年(1139 年)歸還河南、陝西舊地,但次年金人背棄盟約,再次南侵。
5. 構陷忠良
秦檜先後構陷殺害嶽飛等反對自己和議的官員。紹興十一年(1141 年),秦檜命人誣告嶽飛“謾侮皇上”等罪名,將嶽飛賜死獄中,嶽飛的兒子嶽雲則被斬殺。
6. 權傾朝野
秦檜長期居相位長達十九年,把持朝政,排除異己,打壓朝中主戰派。他還奏請高宗禁止傳揚野史,命兒子秦熺主持修國史,秦熺借機大肆歌頌秦檜,並將涉及秦檜的詔書等或更改、或焚毀。
紹興二十五年(1155 年)十月二十二日,秦檜去世,終年六十六歲,追贈為申王,諡號“忠獻”。宋寧宗開禧二年(1206 年)四月,追奪秦檜王爵,改諡號為“謬醜”;宋寧宗嘉定元年(1208 年)又得以恢複原封號、贈爵。秦檜在曆史上被認定為奸臣,其形象也多在南宋、明清時期的小說戲曲中以負麵形象出現,《宋史》將秦檜列入《奸臣傳》。
那就順帶講一下郾城大捷吧
1. 戰役背景
宋金局勢:南宋初期,宋金之間戰爭頻繁。1140 年,金朝撕毀和約,以完顏兀術(金兀術)為統帥,兵分四路大舉進犯南宋。此前,嶽飛率領嶽家軍在抗金戰爭中已經取得了不少勝利,積累了一定的聲望和戰鬥力。
嶽家軍的北伐準備:嶽飛奉命坐鎮郾城指揮抗金,在此次戰役前,嶽家軍已經收複了潁昌府、淮寧府等軍事重鎮,並乘勝收複了鄭州、西京河南府等地,對金軍形成了一定的軍事壓力。
2. 雙方兵力對比
金軍:完顏宗弼(兀術)親率精銳騎兵
人以及步兵十萬,兵力眾多,且金軍的騎兵戰鬥力較強,尤其是“拐子馬”和“鐵浮圖”,是金軍的精銳兵種。
嶽家軍:人數相對較少,但嶽家軍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鬥力極強。嶽飛麾下的士兵多為長期跟隨他征戰的精銳,且對金軍的作戰特點有一定的了解。
3. 戰役經過
激烈的騎兵會戰:
七月初八,完顏宗弼與龍虎大王、蓋天大王等,在郾城北與嶽家軍對陣。嶽飛令其子嶽雲率輕騎攻入敵陣,往來衝殺。金軍的騎兵也展開了猛烈的攻擊,雙方的騎兵展開了激烈的鏖戰。嶽雲率領的馬軍打敗敵騎的一次衝鋒後,又招致更多的敵騎進行第二次衝鋒,如此激戰幾十迴合,形勢逐步發展到與完顏宗弼“全軍接戰”的地步,金國的十餘萬後續軍隊也陸續開進戰場。
嶽家軍猛將楊再興單騎突入敵陣,打算活捉完顏宗弼,殺金兵數百人,他自己也身中數十槍,遍體創傷,仍然戰鬥不止。
破解金軍精銳兵種:
完顏宗弼眼見騎兵會戰不能取勝,焦躁萬分,於是下令將披掛“重鎧全裝”的“鐵浮圖”軍投入戰鬥。“鐵浮圖”軍每三匹馬用皮索相連,他們護甲厚重,人馬超重甲、攻堅能力強,“堵牆而進”,主要用於正麵衝擊。金軍還以騎兵為左右翼,號稱“拐子馬”配合作戰。
嶽飛遣背嵬親軍和遊奕軍馬軍迎戰,並派步兵持麻紮刀、大斧等,上砍敵兵,下砍馬足,殺傷大量金兵,使其重騎兵不能發揮所長。嶽家軍中的勇將楊再興單騎突入敵陣,打算活捉完顏宗弼,殺金兵數百人。雙方從下午激戰到天黑,金軍大敗。
後續戰鬥:
七月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嶽飛在城北之五裏店再敗金兵,殺死金將阿李朵孛堇。
完顏宗弼集兵十二萬屯於臨潁。十三日,楊再興以三百騎兵出巡,在小商橋與金兵遭遇,殺死金兵兩千多人以及萬戶撒八孛堇等一百多名將領,宋軍也全部壯烈犧牲。
十四日,張憲率嶽家軍再戰,逐金兵出臨潁縣界。同日,嶽家軍又大破進犯潁昌的金軍主力。
4. 戰役意義
軍事意義:郾城之戰是宋金雙方精銳部隊之間的一次決戰,宋軍以少勝多,給金軍以沉重打擊,打破了金軍“鐵浮圖”和“拐子馬”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宋軍的士氣,顯示了嶽家軍強大的戰鬥力,也為南宋的抗金鬥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政治意義:此次戰役的勝利,使南宋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國防,提高了在宋金戰爭中的地位,增強了南宋政府的信心。同時,也讓南宋軍民看到了抗金勝利的希望,激發了民族自豪感和抗金熱情。
曆史意義:郾城大捷成為了中國曆史上的著名戰役之一,被後世廣泛傳頌。嶽飛和嶽家軍的英勇事跡,成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的精神象征,對後世的軍事思想和民族精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們再來說一說金兀術。
金兀術,本名完顏宗弼(?—1148年),女真族,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但《大金國誌》中記載為第六子),母親為烏古論氏,是金朝著名將領,宋金戰爭的主要領導者之一:
1. 早年戰功
隨父征戰:遼國天慶四年(1114 年)金太祖起兵反遼,完顏宗弼尚未成年,沒能參加第一次伐遼之役。金國天輔五年(1121 年)十二月,遼金和談破裂,金太祖下令第二次伐遼,完顏宗弼隨五叔父完顏杲出征,這是他首次參戰。在追擊遼將的戰鬥中,他的箭矢放光,搶過遼兵的長槍,獨力殺死遼兵八人,生擒五人,初立戰功。
攻宋先鋒:金國天會三年(1125 年)十月,金太宗下詔兩路攻宋,完顏宗弼在東路軍中擔任行軍萬戶。他率軍奪取湯陰縣,迫使三千宋軍投降;在宋軍焚毀橋梁的情況下,與合魯索率七十名騎兵涉水過河,殺死燒橋的五百名宋軍。
2. 追宋高宗
搜山檢海:金國天會六年(1128 年),金軍南下追擊宋高宗。宗弼率軍進攻歸德府,斷絕歸德與外界的交通,迫使城內宋軍投降;之後所過州縣,如廬州、巢縣等都不戰而降。同年十一月,宗弼率軍在和州南渡長江,沿途多次擊敗宋軍,占領杭州,宋高宗逃入海上,宗弼派部將追擊三百多裏未追上。
3. 與宋軍的主要戰役
激戰黃天蕩:從杭州北返途中,宗弼在鎮江被南宋江、浙製置使韓世忠的水軍扼守要道,金軍船隻小,契丹兵、漢兵被淹死二百多人。後宗弼沿南岸行進,韓世忠沿北岸行進,邊行軍邊作戰,最終宗弼在王姓福建商人的獻計下,用火箭攻擊宋軍戰船,得以逃脫。
川陝大戰:金國天會八年(1130 年)七月,宗弼所部西調洛陽,準備先攻陝西,然後入川東下。他與張浚在陝西富平大戰,陷入泥濘被宋軍團團圍住,後在金將韓常的幫助下突圍,宋軍潰敗,金軍取得勝利。但在進攻四川和尚原時,遭遇宋將吳玠、吳璘兄弟的拚死抵抗,金軍傷亡慘重。
4. 後期舉措
和談與加強邊防:1146 - 1147 年,在與蒙古的戰爭中,金兀術從中原地區調集床子弩對抗蒙古騎兵。後來因金國連年大旱、蝗災,國力削弱,金國決定與蒙古和談,金兀術在和談後被進封太師。之後他著手加強邊防,構建防禦工事,派遣士兵到邊境地區。
5. 結局
皇統八年(1148 年)十月,完顏宗弼逝世,而後被追封諡“宗烈”,配享太宗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