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接下來開始我們的答題之旅吧!”


    [年號最初是誰設立的?]


    “漢武帝劉徹。”


    [中國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


    [第一本史書?]


    “司馬遷的《史記》”


    [有說法說曹操原姓什麽?]


    這個問題令李世民沉默了,趙匡胤思考良久,試探性的說:“夏侯?”


    “迴答正確,繼續。”


    [漢朝最後一位皇帝?]


    趙匡胤剛想迴答想了一下,詢問:“請問是哪一個漢?”


    “先說東漢再說西漢。”


    “東漢最後一位皇帝是劉協,西漢最後一位皇帝是孺子嬰。”


    [王莽當了幾年皇帝?]


    “5年。”


    [在唐朝以前,諡號超過三個字的有哪幾人?不含更始帝和孺子嬰]


    “南北朝亂世算嗎?”


    “不算。”


    “那就兩人。漢光武帝劉秀,漢昭烈帝劉備。”


    “隻要當上皇帝的都算,死後諡號沒有的這種的也算。”


    “嗯,亡國之君算嗎?”


    “你說那個也不算,還有劉禪也不算哦。”


    “那還有倆,高貴鄉公曹髦,會稽王孫亮。”


    [隋朝幾世而亡?]


    “嚴格意義上來說是3世,但恐怕後人一般都說2世吧。”


    “是的,與秦朝一個道理。”秦始皇聽到這話眼神又不自覺的望向胡亥。胡亥害怕的縮了縮脖子。


    [唐朝有一人前明後昏,他是誰?]


    “唐玄宗李隆基。”


    李世民聽到此話,向趙匡胤請教起來:“趙匡胤啊,請問這個李隆基他幹了什麽。”


    “之前跟你提你唐朝是由安史之亂由盛轉衰的,這安史之亂就是發生在他時期。但是呢他怎麽說呢?他前期開創了開元盛世,是唐朝進一步繁榮,但是後期卻又變得非常昏庸,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發生,說到這兒,我們就要提楊玉環,楊貴妃了。這個楊玉環原來是他兒子的老婆,因為過於美,所以被李隆基強占,而且他兒子也是慘,你說呢要是自己王飛沒了,有個太子之位也就算了,結果呢啥都沒了,太子都沒混上。”


    影子也是有點好奇:“嗯,趙匡胤,你這說話方式怎麽越來越偏向後世之人的說話方式了。”


    “跟你們相處在一起久了,就自然而然學會了唄。”


    [可以被稱之為千古第一賢宦的人是誰?]


    “賢宦,這年頭還有好太監嗎。”


    “如果硬要說好的話,應該算是高力士吧?”


    唐太宗來了興趣:“高力士,高力士又是何人。”


    “就是李隆基的貼身太監。”


    現在不知從哪兒弄個酒壺,喝了一口酒緩緩說:“我來講講吧。各位書友別說鄭和,鄭和更強,他是真正的牛人。


    高力士一生對唐玄宗忠心耿耿,主要表現如下:


    政變護主:公元713年,唐玄宗與太平公主心生嫌隙,唐玄宗帶領士兵圍住太平公主的府邸,高力士在這場變亂中始終緊緊護著唐玄宗,最終唐玄宗成功除掉太平公主及其黨羽。


    不離不棄: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攜楊貴妃倉皇出逃,在逃跑的過程中,願意追隨唐玄宗的人越來越少,有的投降了安祿山的亂軍,有的投奔了太子李亨,而高力士始終陪伴在唐玄宗身邊,依舊細心周到。後來李輔國打著“護送”的名號,押唐玄宗迴京,士兵對唐玄宗刀劍相向,隻有高力士站出來大聲嗬斥李輔國,並讓他為唐玄宗牽馬。


    體貼入微:公元750年,楊貴妃忤逆唐玄宗,唐玄宗生氣地將她遣出宮,楊貴妃剛走,唐玄宗就後悔不已,整日坐在楊貴妃的寢宮,無心朝事。高力士知道他在思念貴妃,便去給楊貴妃送飯,還將楊貴妃的青絲給唐玄宗,在他的撮合下,楊貴妃被召迴皇宮,兩人又重歸於好。”


    “哦,我大唐竟然還有如此之人,雖稱不上多強。但僅憑對皇帝極為忠誠,不做壞事這一點已經算的是很好了。”


    “那當然,之後我們還要講一位,那一位已經不是賢了,是聖!最後10題衝刺。”


    [宋太祖趙匡胤是奪了誰的政權?]


    趙匡胤聽到這兒麵露尷尬,胡亥卻掏出他的小本本兒說:“我來說,他好像是篡位後周柴榮之子。”


    “迴答正確,繼續。”


    [趙匡胤死後是誰繼位?]


    “現任別說了,我不想提,因為我已經猜到答案了,八成就是我弟。”


    “唱的挺好啊,沒錯啊,就是你弟趙光義。這裏麵還有一個典故呢,各位想不想聽。”


    胡亥深深的感到好奇:“非常想聽,快說,快說。”


    “那就是“燭影斧聲”,亦作“斧聲燭影”,指史書記載的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崩逝前夕,與其弟晉王趙光義飲酒密談之事,是中國有關趙匡胤死因、趙光義繼位真相的一樁文獻難征、傳聞不一、眾說紛紜、未有定論的曆史懸案。以下是具體記載:


    1. 最早記載


    最早見載於北宋僧人文瑩的《湘山野錄·續錄》。文中描述趙匡胤去世前夕,召趙光義進宮飲酒密談,當夜太祖駕崩,後晉王繼位為太宗。當時的情景是“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並且太祖“引柱斧戳雪,顧謂太宗曰‘好做,好做’”。


    2. 其他相關記載及不同說法


    蔡惇《直筆》:太祖召陳摶入朝詢問年壽,陳摶說丙子歲(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夜,天若下雪,須早作安排,若天晴則可再活一紀。到了那天晚間,天氣由晴轉雪,太祖急召晉王入宮,對飲,並付宸翰囑晉王繼位。夜半,晉王才離開,太祖就寢後很快崩逝。


    徐大焯《燼餘錄·甲編》:晉王趙光義多次在太祖跟前盛讚花蕊夫人色藝雙絕,孟昶暴卒後,太祖召花蕊夫人入宮詢問死因並留侍宮中。一日,太祖生病臥床,晉王入宮探視,半夜乘機挑逗花蕊夫人,太祖被驚醒,拿玉斧斫擊地麵。宋皇後和皇子隨後趕到,其時太祖已唿吸微弱,晉王惶窘逃迴王府。次日淩晨,太祖崩。


    3. 曆史爭議


    官方史料記載模糊:宋代國史、實錄、會要等官方史料,均未記載此事,且對太祖死因及駕崩情形未著隻言片語。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在其《涑水記聞》中,也未提及太祖死因及死前與太宗飲酒密談事,隻記載了太宗在太祖駕崩後入宮情形。


    後世觀點不一:曆代史學家對文瑩所記“燭影斧聲”事真偽、意旨進行考辨和釋讀,存在兩種主要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這是太祖欲傳位太宗、囑以後事;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這是太宗弑兄篡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一直未達成定論,“燭影斧聲”遂成千古之謎。


    這就是燭影斧聲。”


    “哦,原來如此。我明白了,仙人還有還要九題,請講。”


    “胡亥這麽積極。好,那就問一個與你有關的。”


    [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幾子?]


    “我當然是我父皇的第15子了。”


    “好,剩下八題,一題比一題難哦。各位做好準備了嗎?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答題:從始皇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妖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妖皇並收藏答題:從始皇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