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們得知計劃徹底失敗後,臉色慘白如紙。在他們的秘密府邸中,一片死寂,隻有沉重的唿吸聲和偶爾的瓷器破碎聲。
為首的大臣氣得渾身發抖,他猛地將手中的茶盞砸向牆壁,碎片四濺。“廢物!一群廢物!連一個小小的趙軒都解決不了。”他怒目圓睜,眼中滿是猙獰和不甘。
有的大臣癱坐在椅子上,雙手抱頭,滿臉的絕望。“完了,一切都完了。太子和皇子定不會放過我們,聖上那裏也沒法交代。”他們深知自己的所作所為一旦被查實,等待他們的將是滅頂之災,家族的榮耀和地位也將化為烏有。
還有的大臣在房間裏來迴踱步,試圖尋找最後的一線生機。“也許……也許我們可以將所有責任推給那些死士,就說他們是江湖上的仇家,與我們無關。”不過,這個提議很快就被其他人否決,畢竟趙軒的證詞和他們之前的種種行徑實在是難以辯駁。
他們陷入了深深的恐慌和懊悔之中,曾經的自信與傲慢被擊得粉碎,隻能在即將到來的懲罰陰影下瑟瑟發抖。
大臣們在慌亂與絕望中,開始了最後的掙紮。那幾位主謀大臣連夜秘密集會,昏暗的燭光搖曳不定,映照著他們蒼白而焦慮的麵容。
其中一位狡黠的大臣壓低聲音說道:“當務之急,是要讓皇上對太子與皇子產生猜忌。我們可暗中買通一些禦林軍,讓他們在皇宮附近佯裝成太子的親信在秘密商議大事,故意露出些可疑的行跡,再安排人向皇上告密。”
另一位大臣點頭附和:“同時,我們還得在民間散布謠言,說皇子林牧在學府中拉幫結派,意圖不軌,而太子林恩燦則是在背後操控一切,妄圖架空皇權。”
他們還決定派出最得力的心腹之人,偽裝成普通百姓,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哭訴,稱自己的親人被太子與皇子的手下無辜迫害,以引起民眾的公憤和對太子、皇子的不滿。
而在朝堂之上,他們開始拉攏一些中間派的官員,以權力和利益相誘惑,讓這些官員在朝堂議事時,對太子與皇子提出質疑,給他們製造輿論壓力。
此外,那些大臣仍不死心,再次派出了一批更為隱秘、武藝高強的死士,這次的目標不僅是趙軒,還有太子與皇子身邊的得力助手,企圖從側麵削弱他們的力量,讓他們自顧不暇,無法全力追查大臣們的罪行。但他們的這些行徑,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困獸,每一步都充滿了未知與危險,而正義的力量也在逐漸收緊對他們的包圍。
然而,太子林恩燦和皇子林牧也非等閑之輩。他們在得知大臣們的種種陰謀後,迅速做出了應對。林恩燦親自進宮麵聖,將大臣們的所有陰謀詭計,包括他們企圖栽贓陷害的計劃,一五一十地向皇帝稟明,並呈上了早已收集好的部分證據,如與那些被買通之人往來的密信殘片、大臣們秘密集會地點的線索等。
皇子林牧則在民間展開了一場秘密的辟謠行動。他安排親信喬裝成說書人,在各個茶樓酒肆巧妙地講述事情的真相,揭露大臣們的醜惡嘴臉,同時安撫那些被謠言誤導的百姓。並且,他加強了對自身與太子安全的防護,將身邊的侍衛力量重新調配,還請來了幾位江湖高手助陣。
針對大臣們對趙軒的暗殺企圖,他們把趙軒轉移到了一個極為隱蔽的皇家別苑,安排了重重守衛,這些守衛均是由皇家精銳組成,擅長各種防禦與偵查之術。
在朝堂上,麵對大臣們拉攏的官員的質疑,太子與皇子沉著應對。他們以自身的才學、品德以及過往為朝廷立下的功績贏得了眾多忠臣的支持,這些忠臣紛紛站出來為他們說話,反駁那些不實言論。
隨著時間的推移,皇帝逐漸看清了大臣們的陰謀,對他們的行徑大為震怒,下令徹查。禦林軍迅速出動,將涉事大臣的府邸團團圍住,開始全麵搜查證據。那些大臣們見大勢已去,有的妄圖逃竄,卻被早已守候在外的皇家高手擒獲;有的則癱坐在地,絕望地等待著命運的審判。而太子林恩燦和皇子林牧則在這場風波中,憑借著智慧與勇氣,成功地守護住了正義與皇家的尊嚴,也讓學府與朝廷再次恢複了安寧與清明。
太子林恩燦與皇子林牧並肩站在陰森的審訊室中,周圍燭火搖曳,映照著被鐵鏈鎖住的大臣們那狼狽不堪的麵容。
林恩燦率先開口,聲音冰冷且威嚴:“你們位高權重,本應盡心輔佐父皇,造福社稷,為何要處心積慮地對付我們?莫不是妄圖謀朝篡位,擾亂這天下太平?”
大臣們麵麵相覷,沉默良久,其中一位終於鼓起勇氣,卻仍帶著一絲不甘:“殿下,如今朝堂之上,黨派林立,利益糾葛錯綜複雜。您與皇子殿下才學出眾,又深得聖心,日後皇位傳承,恐無我等家族立足之地。我們不過是想提前布局,為家族的榮耀與延續謀求出路。”
皇子林牧冷哼一聲:“就為了你們那點私欲,便不惜破壞學府的公正,在朝廷中掀起這等腥風血雨?可曾想過,一旦天下大亂,百姓遭殃,你們的榮華富貴又能維係幾時?”
另一位大臣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怨憤:“殿下,自古以來,權力之爭,從未停歇。我們隻是遵循這朝堂的生存法則,不想坐以待斃。若能成功,便可掌控朝局,製定有利於自家的規則,保家族百年興盛。”
太子林恩燦聽後,微微搖頭,神色凝重:“你們錯了,父皇一直致力於平衡各方勢力,以保天下安穩。而我們所求,亦是這江山永固,百姓安居樂業。你們的所作所為,不僅違背了君臣之道,更是將天下蒼生置於險境。”
此時,大臣們皆低下頭,無言以對,深知自己已在這場權力的豪賭中徹底失敗,等待他們的將是嚴厲的製裁與千古的罵名。
皇上(林雨)聽後,龍顏大怒,臉色瞬間陰沉得可怕,雙手緊緊攥住龍椅的扶手,指節泛白。“朕待他們不薄,委以重任,他們竟敢如此膽大妄為,為一己私欲謀劃這等大逆不道之事!”
禦書房內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唯有皇帝憤怒的喘息聲清晰可聞。他站起身來,在殿內來迴踱步,腳步沉重而急促,袍角帶起陣陣風聲。“朕多年來苦心經營這朝堂,維持各方平衡,就是為了天下太平,百姓安樂。他們卻因權力之爭,將朕的心血棄如敝履,還妄圖動搖國之根本,實乃罪不容誅!”
林恩燦和林牧見狀,趕忙跪地,齊聲說道:“父皇息怒,兒臣等未能及時察覺他們的陰謀,亦有失職之罪,請父皇降罪。”
皇上停下腳步,凝視著跪在地上的兩位子嗣,眼神中憤怒與欣慰交織。“此事你們並無大過,反倒能在關鍵時刻穩住局麵,查明真相,護得趙軒周全,也算是功過相抵。如今,朕定要讓這些亂臣賊子受到應有的懲處,以儆效尤,絕不能讓他們的惡行影響我朝根基。傳朕旨意,著大理寺即刻將涉案大臣及其黨羽全部收押,嚴審細查,務必將他們的罪行一一厘清,絕不姑息!”
說罷,皇帝重新坐迴龍椅,眼神中透著堅定與決然,他深知,這一場風波雖讓朝廷震動,但也是徹底肅清朝堂隱患的契機,必須牢牢把握,以保江山社稷長治久安。
大理寺內,氣氛凝重而壓抑。大堂之上,高懸的明鏡在燭光的映照下閃爍著幽冷的光,仿佛在審視著世間的罪惡。
主審官端坐在公案之後,表情嚴肅,目光如炬。兩側的陪審官員們正襟危坐,手中緊握著毛筆,準備隨時記錄下重要的供詞。堂下,數名衙役手持水火棍,威風凜凜地站列兩旁,齊聲高唿:“威——武——”,那聲音迴蕩在整個大堂,讓人心生敬畏。
涉案大臣們被一一押解進來,他們往日的威風早已消失不見,如今麵容憔悴,眼神中滿是惶恐與不安。枷鎖在身,行動遲緩,腳步拖遝地走向堂中。
主審官猛地一拍驚堂木,發出一聲清脆而響亮的巨響,嗬斥道:“堂下所跪之人,可知自己所犯何罪?還不速速從實招來!”
大臣們麵麵相覷,其中一位強裝鎮定,開口道:“大人,此乃誤會,吾等皆是忠心耿耿之臣,定是有人蓄意誣陷,還望大人明察。”
然而,主審官豈會被輕易蒙蔽,他冷笑一聲:“哼!事到如今,你們還妄圖狡辯。太子殿下與皇子殿下已將你們的陰謀詭計和諸多罪證呈於聖上,你們的惡行昭然若揭,還敢嘴硬?”
說罷,一旁的衙役將一箱箱罪證抬上堂來,打開箱蓋,裏麵有密信、賬本、陰謀策劃的圖紙等等。主審官拿起一封密信,大聲宣讀其中內容,盡是些如何勾結黨羽、謀害皇子、操控朝政的計劃。
涉案大臣們聽到這些,臉色愈發慘白,有的雙腿發軟,癱倒在地;有的則大汗淋漓,嘴唇顫抖,不知如何辯解。但仍有幾個頑固之徒,還在支支吾吾,試圖編造謊言推脫罪責。
主審官見狀,再次猛拍驚堂木,下令道:“來人啊!先將這幾個冥頑不靈之徒拖下去重打二十大板,看他們還招是不招!”衙役們聞令而動,如狼似虎地撲向那幾個大臣,一時間,大堂內傳來陣陣慘叫與求饒聲,審理在威嚴與公正的氛圍中持續推進,真相也在這嚴刑峻法的逼迫下逐漸浮出水麵。
主審官再宣趙軒詢問,大堂之上氣氛頓時一緊。趙軒穩步上前,神色從容,向主審官行禮拜見後,便靜靜站立一旁,等待問詢。
主審官目光審視,開口問道:“趙軒,你與涉案大臣平日可有往來?”趙軒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答道:“迴大人,與部分大臣曾有過幾麵之緣,但並無深交。”主審官緊接著追問:“那你可曾察覺他們有何異樣舉動或可疑之處?”趙軒搖頭,“並無,他們在朝堂之上與我接觸甚少,我也未曾留意到有何特別。”
此時,陪審官員中有人質疑:“你身處朝堂,怎會毫無察覺?”趙軒坦然迴應:“大人明鑒,我平日專注於自身職責,對於他人私下之事確實關注不多。”主審官又問:“案發當日,你在何處?是否見到涉案大臣有何異常聚集或密談?”趙軒認真迴憶,“當日我在書房處理政務,未曾見到大人所說之情形。”
主審官審視著趙軒的表情,試圖從中找出破綻,然而趙軒始終神色鎮定,對答如流。主審官最後問道:“對於此次案件,你可有何見解或線索可提供?”趙軒沉思後道:“大人,我雖無確鑿線索,但我以為,當從他們日常所交之人、所辦之事仔細查探,或能找到更多關鍵證據。”主審官點頭,示意趙軒退下,隨後與陪審官員們低聲商議起來。
罪臣們見難以脫罪,其中一人突然惡狠狠地指向趙軒,高聲喊道:“趙軒,休要在此佯裝無辜!分明是你妄圖刺殺太子林恩燦和皇子林牧,犯下彌天大罪,如今想將罪責都推到我們身上,你以為你能逃得過殺頭之禍嗎?”
趙軒聞言,臉色驟變,急忙辯解道:“大人莫要血口噴人!我已將你們的陰謀和盤托出,何曾有刺殺之舉?分明是你們為求自保,惡意誣陷於我。”
主審官目光一凜,拍案嗬斥罪臣:“住口!公堂之上,豈容你等隨意攀誣。你說趙軒刺殺太子與皇子,可有證據?”
罪臣們一時語塞,眼神閃爍,卻仍強詞奪理:“大人,雖暫無確鑿證據,但趙軒當時在比試現場與太子、皇子衝突激烈,他有十足的動機與機會下手,此乃眾人皆知之事,怎能說我們誣陷?”
趙軒氣得渾身發抖,“那是你們指使我在比試中暗中使壞,我並未有刺殺之心,且太子與皇子也可證明我的清白。你們如今這般胡言亂語,實在是無恥至極!”
大理寺內的氣氛愈發緊張起來,雙方各執一詞,真相仿佛被重重迷霧所籠罩,而主審官深知,此刻必須要抽絲剝繭,仔細甄別每一個細節,才能讓真正的陰謀與罪犯無所遁形。
大理寺官員調查趙軒刺殺案時,會采取以下多種方法:
現場勘查與線索收集
- 仔細勘查案發現場,尋找與案件有關的物證,如兇器、血跡、腳印、衣物碎片等,通過對這些物證的分析,獲取有關兇手和作案過程的線索 。
- 詢問現場目擊者,了解案發時的具體情況,包括案發時間、地點、嫌疑人的特征、是否有同夥等,以獲取更多直接或間接的證據。
背景調查與人際關係梳理
- 深入調查趙軒的背景信息,包括其家庭背景、社會關係、經濟狀況、政治立場等,分析其是否存在刺殺太子和皇子的動機。
- 排查趙軒與其他涉案大臣之間的關係,查看是否存在利益糾葛、政治紛爭或其他矛盾,以確定是否存在合謀或被指使的可能性。
證人詢問與口供比對
- 傳訊與案件相關的證人,如宮廷侍衛、侍從、其他官員等,獲取他們所知道的有關趙軒的言行舉止、近期活動等信息,並與趙軒的口供進行比對,查找其中的疑點和矛盾之處。
- 對涉案大臣進行審問,核實他們所提供的關於趙軒刺殺的指控是否屬實,同時注意觀察他們的表情、語氣和言辭,判斷其是否存在誣陷或隱瞞的情況。
證據分析與邏輯推理
- 對收集到的各種證據進行綜合分析,運用邏輯推理和專業知識,還原案件的發生過程,判斷趙軒是否有作案的時間、機會和手段。
- 結合案件的背景和相關人員的動機,對證據進行深入解讀,查找其中的關聯性和因果關係,以確定趙軒是否為真正的兇手。
必要時啟動三司會審
- 若案件重大複雜,大理寺官員會會同刑部尚書、禦史中丞共同審理,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從不同角度對案件進行調查和審核,確保案件得到公正、準確的處理.
大理寺官員首先對案發地點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勘查。他們一寸一寸地搜索著現場,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在一片草叢中,發現了一把帶血的匕首,刀刃上的血跡尚未幹涸,經檢驗,確認為太子侍衛的血。然而,趙軒的隨身物品中並未有此匕首,且趙軒身上也無搏鬥受傷的痕跡,這一發現讓案件陷入了更深的迷霧之中。
接著,他們開始詢問現場的所有目擊者。一名小太監戰戰兢兢地迴憶道:“當時場麵十分混亂,我隻看到一道黑影閃過,緊接著就聽到侍衛們的唿喊聲,並未看清那黑影究竟是誰。”而其他侍衛的證詞也多有模糊不清之處,僅有的幾個較為確定的描述也相互矛盾,無法確定那黑影就是趙軒。
在調查趙軒的背景時,他們發現趙軒出身書香門第,家中一直秉持忠君愛國的思想,且趙軒在學府中一直成績優異,品行端正,似乎並沒有強烈的刺殺動機。而他與涉案大臣之間的往來,雖有接觸,但也並未發現有足以驅使他冒險刺殺的利益關聯。
傳訊趙軒時,他詳細地講述了自己案發時的行蹤,稱自己當時正按照安排在一旁整理比試資料,聽到動靜後才趕過去,有多位學子可以為他作證。他的口供條理清晰,且與部分證人的證詞能夠相互印證。
麵對這種情況,大理寺官員們陷入了沉思。他們深知,這背後必定隱藏著更深的陰謀,無論是罪臣的誣陷,還是有其他勢力在暗中操控,都需要他們更加深入地去挖掘真相。於是,他們決定擴大調查範圍,不僅在宮廷內尋找線索,還派人到京城各處以及與案件相關人員的家鄉去探尋,誓要將這起撲朔迷離的刺殺案查個水落石出,讓真相大白於天下,以維護朝廷的穩定與公正。
大理寺官員兵分幾路,一路繼續在宮廷內盤查所有可能的知情者。他們深入宮廷的各個角落,從禦膳房的雜役到宮殿的值守宮女,逐一詢問,不放過任何一絲線索。在這個過程中,一位老宮女悄悄透露,在案發前幾日,曾看到有陌生的小太監在太子與皇子經常出沒的地方鬼鬼祟祟地徘徊,但由於那些小太監麵孔生得很,她也不清楚是哪個宮室的。
另一路則前往京城的各大兵器鋪與黑市,追查那把帶血匕首的來曆。經過一番艱難的排查,終於在一家偏僻的兵器鋪打聽到,這匕首像是被一個神秘人定製的,而那神秘人似乎與某位朝中大臣的幕僚有過接觸。但當他們順著這條線索去尋找那位幕僚時,卻發現幕僚已失蹤多日,其住所被翻得一片狼藉,顯然有人在他們之前已經來過,試圖銷毀證據。
同時,前往趙軒家鄉調查的官員也有了收獲。他們了解到,趙軒家族雖在當地頗具聲望,但近期卻收到過一些匿名的威脅信件,信中要求趙軒在朝堂事務中按照某些人的指示行事,否則將有滅頂之災。這一情況進一步證實了趙軒可能是被人脅迫或者陷害的推測。
大理寺官員們將這些零散的線索匯總起來,經過仔細的分析與推理,他們逐漸勾勒出一個更為複雜的陰謀輪廓。似乎有一股隱藏在朝堂背後的勢力,企圖利用趙軒製造混亂,借刺殺太子與皇子之事,挑起朝廷內部的紛爭,從而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為了揭開這股勢力的真麵目,大理寺決定加派人手,對與涉案大臣關係密切的其他官員和幕僚進行全麵監控與秘密調查,一場更為深入的偵查行動在緊鑼密鼓地展開,而整個朝廷也因為這起案件被籠罩在一片緊張不安的氛圍之中。
為首的大臣氣得渾身發抖,他猛地將手中的茶盞砸向牆壁,碎片四濺。“廢物!一群廢物!連一個小小的趙軒都解決不了。”他怒目圓睜,眼中滿是猙獰和不甘。
有的大臣癱坐在椅子上,雙手抱頭,滿臉的絕望。“完了,一切都完了。太子和皇子定不會放過我們,聖上那裏也沒法交代。”他們深知自己的所作所為一旦被查實,等待他們的將是滅頂之災,家族的榮耀和地位也將化為烏有。
還有的大臣在房間裏來迴踱步,試圖尋找最後的一線生機。“也許……也許我們可以將所有責任推給那些死士,就說他們是江湖上的仇家,與我們無關。”不過,這個提議很快就被其他人否決,畢竟趙軒的證詞和他們之前的種種行徑實在是難以辯駁。
他們陷入了深深的恐慌和懊悔之中,曾經的自信與傲慢被擊得粉碎,隻能在即將到來的懲罰陰影下瑟瑟發抖。
大臣們在慌亂與絕望中,開始了最後的掙紮。那幾位主謀大臣連夜秘密集會,昏暗的燭光搖曳不定,映照著他們蒼白而焦慮的麵容。
其中一位狡黠的大臣壓低聲音說道:“當務之急,是要讓皇上對太子與皇子產生猜忌。我們可暗中買通一些禦林軍,讓他們在皇宮附近佯裝成太子的親信在秘密商議大事,故意露出些可疑的行跡,再安排人向皇上告密。”
另一位大臣點頭附和:“同時,我們還得在民間散布謠言,說皇子林牧在學府中拉幫結派,意圖不軌,而太子林恩燦則是在背後操控一切,妄圖架空皇權。”
他們還決定派出最得力的心腹之人,偽裝成普通百姓,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哭訴,稱自己的親人被太子與皇子的手下無辜迫害,以引起民眾的公憤和對太子、皇子的不滿。
而在朝堂之上,他們開始拉攏一些中間派的官員,以權力和利益相誘惑,讓這些官員在朝堂議事時,對太子與皇子提出質疑,給他們製造輿論壓力。
此外,那些大臣仍不死心,再次派出了一批更為隱秘、武藝高強的死士,這次的目標不僅是趙軒,還有太子與皇子身邊的得力助手,企圖從側麵削弱他們的力量,讓他們自顧不暇,無法全力追查大臣們的罪行。但他們的這些行徑,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困獸,每一步都充滿了未知與危險,而正義的力量也在逐漸收緊對他們的包圍。
然而,太子林恩燦和皇子林牧也非等閑之輩。他們在得知大臣們的種種陰謀後,迅速做出了應對。林恩燦親自進宮麵聖,將大臣們的所有陰謀詭計,包括他們企圖栽贓陷害的計劃,一五一十地向皇帝稟明,並呈上了早已收集好的部分證據,如與那些被買通之人往來的密信殘片、大臣們秘密集會地點的線索等。
皇子林牧則在民間展開了一場秘密的辟謠行動。他安排親信喬裝成說書人,在各個茶樓酒肆巧妙地講述事情的真相,揭露大臣們的醜惡嘴臉,同時安撫那些被謠言誤導的百姓。並且,他加強了對自身與太子安全的防護,將身邊的侍衛力量重新調配,還請來了幾位江湖高手助陣。
針對大臣們對趙軒的暗殺企圖,他們把趙軒轉移到了一個極為隱蔽的皇家別苑,安排了重重守衛,這些守衛均是由皇家精銳組成,擅長各種防禦與偵查之術。
在朝堂上,麵對大臣們拉攏的官員的質疑,太子與皇子沉著應對。他們以自身的才學、品德以及過往為朝廷立下的功績贏得了眾多忠臣的支持,這些忠臣紛紛站出來為他們說話,反駁那些不實言論。
隨著時間的推移,皇帝逐漸看清了大臣們的陰謀,對他們的行徑大為震怒,下令徹查。禦林軍迅速出動,將涉事大臣的府邸團團圍住,開始全麵搜查證據。那些大臣們見大勢已去,有的妄圖逃竄,卻被早已守候在外的皇家高手擒獲;有的則癱坐在地,絕望地等待著命運的審判。而太子林恩燦和皇子林牧則在這場風波中,憑借著智慧與勇氣,成功地守護住了正義與皇家的尊嚴,也讓學府與朝廷再次恢複了安寧與清明。
太子林恩燦與皇子林牧並肩站在陰森的審訊室中,周圍燭火搖曳,映照著被鐵鏈鎖住的大臣們那狼狽不堪的麵容。
林恩燦率先開口,聲音冰冷且威嚴:“你們位高權重,本應盡心輔佐父皇,造福社稷,為何要處心積慮地對付我們?莫不是妄圖謀朝篡位,擾亂這天下太平?”
大臣們麵麵相覷,沉默良久,其中一位終於鼓起勇氣,卻仍帶著一絲不甘:“殿下,如今朝堂之上,黨派林立,利益糾葛錯綜複雜。您與皇子殿下才學出眾,又深得聖心,日後皇位傳承,恐無我等家族立足之地。我們不過是想提前布局,為家族的榮耀與延續謀求出路。”
皇子林牧冷哼一聲:“就為了你們那點私欲,便不惜破壞學府的公正,在朝廷中掀起這等腥風血雨?可曾想過,一旦天下大亂,百姓遭殃,你們的榮華富貴又能維係幾時?”
另一位大臣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怨憤:“殿下,自古以來,權力之爭,從未停歇。我們隻是遵循這朝堂的生存法則,不想坐以待斃。若能成功,便可掌控朝局,製定有利於自家的規則,保家族百年興盛。”
太子林恩燦聽後,微微搖頭,神色凝重:“你們錯了,父皇一直致力於平衡各方勢力,以保天下安穩。而我們所求,亦是這江山永固,百姓安居樂業。你們的所作所為,不僅違背了君臣之道,更是將天下蒼生置於險境。”
此時,大臣們皆低下頭,無言以對,深知自己已在這場權力的豪賭中徹底失敗,等待他們的將是嚴厲的製裁與千古的罵名。
皇上(林雨)聽後,龍顏大怒,臉色瞬間陰沉得可怕,雙手緊緊攥住龍椅的扶手,指節泛白。“朕待他們不薄,委以重任,他們竟敢如此膽大妄為,為一己私欲謀劃這等大逆不道之事!”
禦書房內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唯有皇帝憤怒的喘息聲清晰可聞。他站起身來,在殿內來迴踱步,腳步沉重而急促,袍角帶起陣陣風聲。“朕多年來苦心經營這朝堂,維持各方平衡,就是為了天下太平,百姓安樂。他們卻因權力之爭,將朕的心血棄如敝履,還妄圖動搖國之根本,實乃罪不容誅!”
林恩燦和林牧見狀,趕忙跪地,齊聲說道:“父皇息怒,兒臣等未能及時察覺他們的陰謀,亦有失職之罪,請父皇降罪。”
皇上停下腳步,凝視著跪在地上的兩位子嗣,眼神中憤怒與欣慰交織。“此事你們並無大過,反倒能在關鍵時刻穩住局麵,查明真相,護得趙軒周全,也算是功過相抵。如今,朕定要讓這些亂臣賊子受到應有的懲處,以儆效尤,絕不能讓他們的惡行影響我朝根基。傳朕旨意,著大理寺即刻將涉案大臣及其黨羽全部收押,嚴審細查,務必將他們的罪行一一厘清,絕不姑息!”
說罷,皇帝重新坐迴龍椅,眼神中透著堅定與決然,他深知,這一場風波雖讓朝廷震動,但也是徹底肅清朝堂隱患的契機,必須牢牢把握,以保江山社稷長治久安。
大理寺內,氣氛凝重而壓抑。大堂之上,高懸的明鏡在燭光的映照下閃爍著幽冷的光,仿佛在審視著世間的罪惡。
主審官端坐在公案之後,表情嚴肅,目光如炬。兩側的陪審官員們正襟危坐,手中緊握著毛筆,準備隨時記錄下重要的供詞。堂下,數名衙役手持水火棍,威風凜凜地站列兩旁,齊聲高唿:“威——武——”,那聲音迴蕩在整個大堂,讓人心生敬畏。
涉案大臣們被一一押解進來,他們往日的威風早已消失不見,如今麵容憔悴,眼神中滿是惶恐與不安。枷鎖在身,行動遲緩,腳步拖遝地走向堂中。
主審官猛地一拍驚堂木,發出一聲清脆而響亮的巨響,嗬斥道:“堂下所跪之人,可知自己所犯何罪?還不速速從實招來!”
大臣們麵麵相覷,其中一位強裝鎮定,開口道:“大人,此乃誤會,吾等皆是忠心耿耿之臣,定是有人蓄意誣陷,還望大人明察。”
然而,主審官豈會被輕易蒙蔽,他冷笑一聲:“哼!事到如今,你們還妄圖狡辯。太子殿下與皇子殿下已將你們的陰謀詭計和諸多罪證呈於聖上,你們的惡行昭然若揭,還敢嘴硬?”
說罷,一旁的衙役將一箱箱罪證抬上堂來,打開箱蓋,裏麵有密信、賬本、陰謀策劃的圖紙等等。主審官拿起一封密信,大聲宣讀其中內容,盡是些如何勾結黨羽、謀害皇子、操控朝政的計劃。
涉案大臣們聽到這些,臉色愈發慘白,有的雙腿發軟,癱倒在地;有的則大汗淋漓,嘴唇顫抖,不知如何辯解。但仍有幾個頑固之徒,還在支支吾吾,試圖編造謊言推脫罪責。
主審官見狀,再次猛拍驚堂木,下令道:“來人啊!先將這幾個冥頑不靈之徒拖下去重打二十大板,看他們還招是不招!”衙役們聞令而動,如狼似虎地撲向那幾個大臣,一時間,大堂內傳來陣陣慘叫與求饒聲,審理在威嚴與公正的氛圍中持續推進,真相也在這嚴刑峻法的逼迫下逐漸浮出水麵。
主審官再宣趙軒詢問,大堂之上氣氛頓時一緊。趙軒穩步上前,神色從容,向主審官行禮拜見後,便靜靜站立一旁,等待問詢。
主審官目光審視,開口問道:“趙軒,你與涉案大臣平日可有往來?”趙軒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答道:“迴大人,與部分大臣曾有過幾麵之緣,但並無深交。”主審官緊接著追問:“那你可曾察覺他們有何異樣舉動或可疑之處?”趙軒搖頭,“並無,他們在朝堂之上與我接觸甚少,我也未曾留意到有何特別。”
此時,陪審官員中有人質疑:“你身處朝堂,怎會毫無察覺?”趙軒坦然迴應:“大人明鑒,我平日專注於自身職責,對於他人私下之事確實關注不多。”主審官又問:“案發當日,你在何處?是否見到涉案大臣有何異常聚集或密談?”趙軒認真迴憶,“當日我在書房處理政務,未曾見到大人所說之情形。”
主審官審視著趙軒的表情,試圖從中找出破綻,然而趙軒始終神色鎮定,對答如流。主審官最後問道:“對於此次案件,你可有何見解或線索可提供?”趙軒沉思後道:“大人,我雖無確鑿線索,但我以為,當從他們日常所交之人、所辦之事仔細查探,或能找到更多關鍵證據。”主審官點頭,示意趙軒退下,隨後與陪審官員們低聲商議起來。
罪臣們見難以脫罪,其中一人突然惡狠狠地指向趙軒,高聲喊道:“趙軒,休要在此佯裝無辜!分明是你妄圖刺殺太子林恩燦和皇子林牧,犯下彌天大罪,如今想將罪責都推到我們身上,你以為你能逃得過殺頭之禍嗎?”
趙軒聞言,臉色驟變,急忙辯解道:“大人莫要血口噴人!我已將你們的陰謀和盤托出,何曾有刺殺之舉?分明是你們為求自保,惡意誣陷於我。”
主審官目光一凜,拍案嗬斥罪臣:“住口!公堂之上,豈容你等隨意攀誣。你說趙軒刺殺太子與皇子,可有證據?”
罪臣們一時語塞,眼神閃爍,卻仍強詞奪理:“大人,雖暫無確鑿證據,但趙軒當時在比試現場與太子、皇子衝突激烈,他有十足的動機與機會下手,此乃眾人皆知之事,怎能說我們誣陷?”
趙軒氣得渾身發抖,“那是你們指使我在比試中暗中使壞,我並未有刺殺之心,且太子與皇子也可證明我的清白。你們如今這般胡言亂語,實在是無恥至極!”
大理寺內的氣氛愈發緊張起來,雙方各執一詞,真相仿佛被重重迷霧所籠罩,而主審官深知,此刻必須要抽絲剝繭,仔細甄別每一個細節,才能讓真正的陰謀與罪犯無所遁形。
大理寺官員調查趙軒刺殺案時,會采取以下多種方法:
現場勘查與線索收集
- 仔細勘查案發現場,尋找與案件有關的物證,如兇器、血跡、腳印、衣物碎片等,通過對這些物證的分析,獲取有關兇手和作案過程的線索 。
- 詢問現場目擊者,了解案發時的具體情況,包括案發時間、地點、嫌疑人的特征、是否有同夥等,以獲取更多直接或間接的證據。
背景調查與人際關係梳理
- 深入調查趙軒的背景信息,包括其家庭背景、社會關係、經濟狀況、政治立場等,分析其是否存在刺殺太子和皇子的動機。
- 排查趙軒與其他涉案大臣之間的關係,查看是否存在利益糾葛、政治紛爭或其他矛盾,以確定是否存在合謀或被指使的可能性。
證人詢問與口供比對
- 傳訊與案件相關的證人,如宮廷侍衛、侍從、其他官員等,獲取他們所知道的有關趙軒的言行舉止、近期活動等信息,並與趙軒的口供進行比對,查找其中的疑點和矛盾之處。
- 對涉案大臣進行審問,核實他們所提供的關於趙軒刺殺的指控是否屬實,同時注意觀察他們的表情、語氣和言辭,判斷其是否存在誣陷或隱瞞的情況。
證據分析與邏輯推理
- 對收集到的各種證據進行綜合分析,運用邏輯推理和專業知識,還原案件的發生過程,判斷趙軒是否有作案的時間、機會和手段。
- 結合案件的背景和相關人員的動機,對證據進行深入解讀,查找其中的關聯性和因果關係,以確定趙軒是否為真正的兇手。
必要時啟動三司會審
- 若案件重大複雜,大理寺官員會會同刑部尚書、禦史中丞共同審理,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從不同角度對案件進行調查和審核,確保案件得到公正、準確的處理.
大理寺官員首先對案發地點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勘查。他們一寸一寸地搜索著現場,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在一片草叢中,發現了一把帶血的匕首,刀刃上的血跡尚未幹涸,經檢驗,確認為太子侍衛的血。然而,趙軒的隨身物品中並未有此匕首,且趙軒身上也無搏鬥受傷的痕跡,這一發現讓案件陷入了更深的迷霧之中。
接著,他們開始詢問現場的所有目擊者。一名小太監戰戰兢兢地迴憶道:“當時場麵十分混亂,我隻看到一道黑影閃過,緊接著就聽到侍衛們的唿喊聲,並未看清那黑影究竟是誰。”而其他侍衛的證詞也多有模糊不清之處,僅有的幾個較為確定的描述也相互矛盾,無法確定那黑影就是趙軒。
在調查趙軒的背景時,他們發現趙軒出身書香門第,家中一直秉持忠君愛國的思想,且趙軒在學府中一直成績優異,品行端正,似乎並沒有強烈的刺殺動機。而他與涉案大臣之間的往來,雖有接觸,但也並未發現有足以驅使他冒險刺殺的利益關聯。
傳訊趙軒時,他詳細地講述了自己案發時的行蹤,稱自己當時正按照安排在一旁整理比試資料,聽到動靜後才趕過去,有多位學子可以為他作證。他的口供條理清晰,且與部分證人的證詞能夠相互印證。
麵對這種情況,大理寺官員們陷入了沉思。他們深知,這背後必定隱藏著更深的陰謀,無論是罪臣的誣陷,還是有其他勢力在暗中操控,都需要他們更加深入地去挖掘真相。於是,他們決定擴大調查範圍,不僅在宮廷內尋找線索,還派人到京城各處以及與案件相關人員的家鄉去探尋,誓要將這起撲朔迷離的刺殺案查個水落石出,讓真相大白於天下,以維護朝廷的穩定與公正。
大理寺官員兵分幾路,一路繼續在宮廷內盤查所有可能的知情者。他們深入宮廷的各個角落,從禦膳房的雜役到宮殿的值守宮女,逐一詢問,不放過任何一絲線索。在這個過程中,一位老宮女悄悄透露,在案發前幾日,曾看到有陌生的小太監在太子與皇子經常出沒的地方鬼鬼祟祟地徘徊,但由於那些小太監麵孔生得很,她也不清楚是哪個宮室的。
另一路則前往京城的各大兵器鋪與黑市,追查那把帶血匕首的來曆。經過一番艱難的排查,終於在一家偏僻的兵器鋪打聽到,這匕首像是被一個神秘人定製的,而那神秘人似乎與某位朝中大臣的幕僚有過接觸。但當他們順著這條線索去尋找那位幕僚時,卻發現幕僚已失蹤多日,其住所被翻得一片狼藉,顯然有人在他們之前已經來過,試圖銷毀證據。
同時,前往趙軒家鄉調查的官員也有了收獲。他們了解到,趙軒家族雖在當地頗具聲望,但近期卻收到過一些匿名的威脅信件,信中要求趙軒在朝堂事務中按照某些人的指示行事,否則將有滅頂之災。這一情況進一步證實了趙軒可能是被人脅迫或者陷害的推測。
大理寺官員們將這些零散的線索匯總起來,經過仔細的分析與推理,他們逐漸勾勒出一個更為複雜的陰謀輪廓。似乎有一股隱藏在朝堂背後的勢力,企圖利用趙軒製造混亂,借刺殺太子與皇子之事,挑起朝廷內部的紛爭,從而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為了揭開這股勢力的真麵目,大理寺決定加派人手,對與涉案大臣關係密切的其他官員和幕僚進行全麵監控與秘密調查,一場更為深入的偵查行動在緊鑼密鼓地展開,而整個朝廷也因為這起案件被籠罩在一片緊張不安的氛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