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橋梁,學生總會還是有一些實權在手的。像什麽改善夥食、定製校服之類的自不必說,關鍵是學生總會中級別較高的成員是有權力不經先生們同意對那些品行不端的學生做出處罰的。


    當然了,這個處罰自然不是體罰,而是現代化校園中常用的記過。太書院有明文規定,學生兩次警告就會變成一次小過,兩次小過變成一次大過。一旦拿到兩次大過,那麽就直接無條件開除學籍。看起來這樣的處罰方式似乎是挺寬容的,可對於那些愛麵子的家長們來說,一次警告都是他們一生中難以抹去的汙點。


    更重要的是,太書院從來不存在什麽功過相抵的說法,也就是說,一旦學生們被記了過,那麽直到他們離開書院之前,這個處分結果都會一直記在他們身上。甚至當有學生真的科考及第,有望入朝為官的話,這些處分還會被記錄成檔案送到吏部,作為他們是否夠資格入朝為官的評判標準。


    所以對於那些確實有心思走上仕途的學生們來說,學生總會的權力其實還是非常大的。當然了,像洪先俊那樣的混世魔王畢竟還是少數,可即便如此,在他身上也已經背了一個大過和一個小過了。就算這一次他不自己作死,相信以他的性格,最後背上兩個大過被掃地出門也隻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在謝承元的記憶裏,上一世洪先俊最後就是因為涉嫌欺侮女學生背上了一個大過離開的書院。隻不過那次事件應該是在兩年多後,洪先俊十七歲差不多十八歲的那一年。所以如今能讓他提前離開書院,也算是提前挽救了一個險些受到迫害的無辜少女,功德一件了吧。


    但對於一般學生群體來說,學生總會就是他們十幾年求學生涯中最堅實的後盾與保障。同為求學之人,學生們自然更願意與同齡的孩子們溝通而非總是高高在上的先生們嘍!


    所以看起來學生總會的總人數不過一百餘人,可在它身後可是有著幾乎整個太書院的一千四百多學生們支持著的啊!


    除開這三個比較知名的勢力以外,仿佛陰影般時刻隱藏在書院之中的第四股勢力其構成就比較複雜了。


    據謝承元的了解,這第四股勢力基本上都是由外地官員家庭的子弟構成的,可他們中的幾位領導人物卻幾乎都是京官家的孩子。畢竟太書院麵向的是全國範圍內的官員家庭,所以在這裏,其實也還是有相當人數的外地學子與大家共同生活的。


    說起京官與外放官員的差別,謝承元其實覺得並沒有什麽特別的地方。京官常年呆在京城,受到陛下關注的機會更多,但也時刻都有說錯話,辦錯事而導致丟頂子甚至掉腦袋的風險。


    而外放官員則一貫是山高皇帝遠,區區一個縣太爺便是一方水土上的土皇帝,那些品級更高的封疆大吏們更是能一手遮天,日子可過得比那些整天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戰戰兢兢的京官們要舒服得多了。


    所以在謝承元看來,二者的區別無非就是升遷的快慢與斂財的多少罷了。上天畢竟是公平的,給予二者的便利條件也各不相同。像洪濤這樣一心想要往上爬的人,又有多少人知道早年的洪家有多可憐,都差點到了要當褲子換米的程度了!


    然而這畢竟隻是他的一家之言,在更多人的眼中,京官的地位就是要比外官來得高貴。甚至這其中也不乏很多曾經做了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外官,由於政績,或者說由於手段突出而被調到京中任職的官員。剛一入京就仿佛已經封侯拜相了一般,高傲得不成樣子,反而開始變本加厲地嫌棄曾經也和自己一樣在外從政的官員們了。


    所以總的來說,太書院的京外矛盾也是非常嚴重的了。早年在學生總會成立之前,雙方就曾出現過多次大規模的集體鬥毆事件,甚至一度差點讓陛下下旨禁止太書院再教授武藝了。


    所以可以說學生總會的成立,其實也是在這雙方嚴重的矛盾與分歧之下應運而生的了。不過有一說一,自從成立了學生總會之後,雙方的正麵衝突次數確實大大減少了,甚至近六七年的時間都沒有聽說過有雙方學生發生過嚴重摩擦的事件了。


    當然,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還是在京官子嗣中出了洪先俊和謝承天這兩個天之驕子,瞬間就將那些外官的子女們碾壓得不成樣子了。


    正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為了能夠保護更多的同伴平安度過求學生涯,外官方麵的勢力選擇了主動避其鋒芒,等到這兩尊大佛離開書院了再做考量。


    可不想還沒等到這倆人走呢,他們倆倒是先成了死對頭。這對於外官子女集團來說自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了,坐山觀虎鬥,何樂而不為呢?


    甚至在這幾年的和平時期內,雙方的學生們還進行過多次深入且友好的交流活動,各自都加深了對彼此的印象,也漸漸發現曾經他們互相敵視的那段歲月,如今迴憶起來似乎顯得那麽無知又可笑。


    然而,就在雙方的關係正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山門口血案發生了。洪先俊由於一時衝動被逐出了書院,整個書院的平衡瞬間被打破。而經曆了那次事件後開始向周圍的人敞開心扉的謝承天再次成為書院最耀眼的風雲人物,其聲望甚至隱隱已經有壓過學生總會的勢頭了。


    這對於這些本就心懷芥蒂的外官子弟領導者們來說是一件絕對不能容忍的大事了。甚至後來謝承元才知道,在這些人的眼中,其實比起洪先俊那種無惡不作的混蛋性子,反倒是自家一向與人為善的大哥更讓他們覺得恐懼。


    而造成這一印象的原因,全都是因為自家那個坑兒子的老爹這些年來在朝堂上的所作所為。


    其實說起來,這事兒也真怪不得謝炎。雖然近十幾年的時間裏在他的推動甚至直接幹預下受到不同程度處罰的外部入京為官人員多達近百人,但他可絕對不是所謂的京官至上主義者。恰恰相反,其實他個人還是非常尊敬那些在外為官,為了一方百姓鞠躬盡瘁的外放官員們的。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這麽多年過去了,得到升遷機會被從外地調入京中的官員中真正有才幹,有資格的實在是寥寥無幾,幾乎百分之九十甚至更多大都是些托關係走後門,實則根本狗屁不通的贓官、昏官。讓這樣的人入京上殿,除了會把原本還算清明的朝堂攪和得烏煙瘴氣以外,謝炎就實在想不到他們還有什麽別的存在價值了。


    更重要的是,這些人來到京中往往都是有十分明確的投奔對象的。而在朝中幾位比較重要的官員之中,來投奔,或者說來抱洪濤大腿的人顯然是最多的了。


    可以說打從一開始,洪濤就沒想過要在原本的朝堂上培植自己的勢力,而是將目光放在了人數更多,也更好操控的外官們身上。


    這幾年來,洪濤前前後後已經向朝廷舉薦了數十名外官了。可幾乎無一例外的,這些人都是早就與他搭上了關係的左相派官員。


    而作為他最大政敵,沒有之一的謝炎,自然是不會坐等洪濤把自己的勢力發展壯大起來以後再去收拾他的。所以這些年來,朝堂之上便出現了一種異常詭異的平衡現象。洪濤舉薦,聖上恩準,外官入京,然後謝炎按倒。周而複始,不厭其煩,仿佛是這三人之間的巨大默契一般,成了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的小秘密。


    當時在京城以外的地方就多有流言,說這三人就是擺明了要把那些在轄區為非作歹的狗官們騙到京城來個關門打狗,一時間搞得各地的外放官員們個個都人心惶惶的,巴不得自己永遠都不會被洪濤想起來。長此以往,就連曾經被他們視為最大的保護神的洪濤都因為謝炎的雷霆手段受到質疑,外官們依舊該送禮就送,該說好話就說好話,卻再也沒有人敢提讓洪濤推薦自己上京的事兒了。估計至少在謝炎百年之前,這些家夥們應該要好好消停一陣子了。


    而對此,謝承元他們這邊聽到最多的則是京中小童們編排出來的歌謠:左相精,謝公靈,懲治貪官不留情!聖駕明,天下興,君臣百姓心連心!


    雖然聽上去隻是一首拍馬屁意味十分嚴重的惡趣味童謠,但卻也真實反映了近年來這三人在民間得到的普遍認可與高漲的人氣。


    雖然說在這中間把洪濤這個奸賊也給捎帶上了讓謝家的孩子們都很是不滿,但作為重活一世的謝承元和天生政治嗅覺靈敏的謝承天,都覺得洪濤這種無異於在幫吏部和刑部提前完成指標的自殺式白給行為中透著濃濃的詭異氣息。


    但要說他隻是想蹭一波謝炎和聖上的熱度來提升自己在在民間的好感度,那付出的代價是不是也有些太大了呢?據謝承元的了解,這些被謝炎逮著機會就給按倒了的官員中也有不少向洪濤賄賂巨萬以上的人物。把這麽多香噴噴、肉嘟嘟的大腿讓給別人啃,自己卻撿著根螞蚱腿死活當個寶,這樣的出入比未免也太過愚蠢了吧?


    雖然也不排除洪濤可能突然腦子不夠用了,或者政治眼光短淺,做出了錯誤判斷的可能。但憑借謝承元兩世的經驗來看,除非洪濤也被人魂穿了,而且是被一個智商幾乎為負的白癡鳩占鵲巢,否則發生這種情況的概率未免也太低了點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滔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冥之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冥之間並收藏滔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