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出大豐縣城
穿越逃荒,她靠空間救助一代帝王 作者:夢裏醉春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為了降低影響,大家加快速度,還是遇到了裏長。
“李村長,你們是全村逃荒嗎?去往哪邊?”
村長有點緊張,這麽大動作,沒跟裏長報備,會不會被責罰?
“裏長大人好,村子裏水井、河流都幹了,沒辦法,去南方討生活。”
鎮上經過的難民,滯留下來的流民日益增加,裏長也發現情況越來越糟糕。
如今,鎮上的水糧都供應不上,遲早要踏上逃荒這條路。
裏長無奈地歎了口氣,“日子確實不好過,奔條生路是對的,路上艱辛,多多保重!”
村長鬆了口氣,趕忙迴了一聲保重,帶著村民匆匆離開。
經過武館時,顧宇辰讓小康哥幫忙駕駛騾車,他去拜別秋師傅。
走進武館,看到秋師傅帶著他兩個兒子,正在打包行李,“師傅、師兄,你們也決定走嗎?”
秋師傅邊忙邊迴:“對,感謝你昨天的提醒,早走路上安全點。”
看到昔日熱鬧的習武場地,冷冷清清,顧大哥心裏添了幾分失落,真希望能延續師徒情。
“我們青山村已經出發了,您家要是沒伴,可跟我們一起,人多更安全。”
秋師傅想想,一個家庭在大批流民麵前,沒一點優勢,逃荒還是得抱團。
“行,我們收拾好去追你們。”
顧大哥聽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很開心。
“太好了!我們走官道,經縣城去澄州府。”
秋師傅有點擔憂地問:“這樣大規模遷徙縣衙不會攔截吧?”
顧宇辰斟酌了一會,慎重開口:“京城來的消息,說強製南遷的聖旨馬上就會到,縣衙應該知道風聲,不會攔。”
兩個師兄一臉詫異,“這個逃荒還能強製呀?”
“據說欽天監預測,明年西部地區持續幹旱。
難民北上,京城會不穩,剛好南疆缺人,才有了這種旨意。
但沒過明路前咱們自己知道就好。”
秋師傅感激地看著顧宇辰,“謝謝你,我們不會亂講。”
轉身對兩兒子說:“速度快點!”
該說的都說了,顧宇辰告辭離開,追上大部隊。
顧欣冉駕著最好的騾車,顧奶奶顧母坐在騾車裏也沒休息,在繼續做皮毛大氅,優先給趕車的人縫製,寒風太冷了。
小婷婷最悠閑,就著泥爐烤火,吃著顧欣冉放在暗格裏的小零食,很是愜意。
顧大哥駕第二輛騾車。
顧爺爺牽著牛車跟張伯邊走邊聊,舍不得給他心愛的牛增加重量,也可能是真想嘮嗑。
小八騎馬跟在顧欣冉的騾車邊,軒軒抱坐在馬上。
顧欣冉讓軒軒上車暖和一下,這娃抱著小八哥不撒手,“姐姐,騎馬超有意思,我是男子漢不怕冷。”
沒辦法,顧母隻能拿出一件大人的棉襖,讓小八哥把他捂住。
“隻許再玩半刻鍾,馬上太冷,路上生病可不是鬧著玩的。”
軒軒高興地點頭,沒有一絲在逃荒的覺悟。
全村最輕鬆的就是顧家,要是一路都能這樣那就美滋滋了。
不少村民行走艱苦,尤其小孩老人多,又沒牲口車的人家。
壯勞力推著堆滿東西的板車,很是費勁,時間長了還得換人,小孩要背老人要扶,拖慢了行進速度。
走在顧家前麵的是鄭瘸子一家,村裏條件最差的就屬他家。
鄭大柱以前是個泥瓦匠,做工時從高處摔下,瘸了腿。
他媳婦這兩年一直生病,兩個兒子掙點錢都填進去了。
他家老大鄭文二十歲,推著裝滿水和各種物品的板車,小兒子鄭武十八歲,挑著一擔糧食。
步履蹣跚的鄭瘸子,背著大包袱扶著病妻,眼看就要掉隊。
看到父母跟不上,鄭武急忙放下擔子,走過去幫忙。
他背上父親的包袱,重新挑起籮筐,那吃力的樣子,背都挺不直。
又堅持了一刻鍾,兩個病號實在走不動了。
鄭大柱夫婦癱坐在地上,兩口子商量了幾句,流著淚開口:
“老大、老二,我和你娘打算迴青山村,實在走不動,不能拖累你們。”
鄭文鄭武一聽,眼淚簌簌往下掉,“爹娘,我們是一家人,你們在哪我們跟到哪。是我們沒用,哪怕多買一輛板車也能讓你們歇歇腿。”
鄭母捶著自己的胸口大哭,“都是我不爭氣,好不容易分的銀子,都為我抓藥花光了,我怎麽不早死呀~”
四人嗚嗚的哭成一團。
這淒淒慘慘的一家,讓大家停了下來,可家家不易,村長也想不出好辦法,但迴村肯定是下下策。
顧欣冉心裏酸酸的,這是父慈子孝的一家。
決定當一迴好人,剛好她也不想讓爺爺趕車,外麵太冷。
“鄭伯,你會趕車嗎?”
四個淚人抬頭看著顧欣冉,鄭大柱擦幹眼淚迴答,“會,以前我家也有過牛車。”
“那你幫我家趕車,讓嬸子也坐車上。”
“真的?”鄭文激動的抬起頭,笑容將臉上的眼淚抖了下來。
顧欣冉跟家人商量,外麵太冷,爺爺六十歲了,不能在寒風裏趕車。
萬一病倒得不償失,剛好送上門的趕車人,還能幫助村民,一舉兩得。
全家一致讚成。
顧爺爺不忍看到,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的同村人這麽淒慘,站出來迴答:“真的,快扶你父母上車吧。”
顧大哥帶著他們上了他駕的那輛騾車,自己趕牛車,這一車糧食可不能出差錯。
爺爺上了顧欣冉趕的騾車休息。
鄭家四口感激涕零,這種時候幫的忙,是莫大的救命之恩。
鄭文鄭武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以後隻要顧家有需要,一定竭盡所能,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辭。
村長看事情完滿解決,帶領大家繼續出發。
大家拖家帶口,速度比自己坐車進城慢不少,顧欣冉心想,這速度一天能趕四十裏嗎?
又過一個多時辰,大部隊終於抵達大豐縣城。
城門外亂糟糟,聚滿了麵黃肌瘦的難民,他們在大聲喊話,發泄心中的不滿。
【外地人進城,每人收一百文,怎麽不去搶!】
【隻是從這穿過,借個道,太狠了!】
【這是不讓人活呀】
……
看來入城費大漲,天災就夠逼瘋人了,怎麽還能雪上加霜?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迴家賣紅薯,這朝代沒看到紅薯,難道好官也沒一個!
青山村眾人排隊等待進城,顧欣冉讓小八去前麵打探情況。
很快小八帶迴了消息:“澄州人入城每人十文,牲口車輛二十文;外州來的每人一百文,車輛兩百文。”
村長臉色難看,長歎了一口氣,“這世道一亂,就有人趁火打劫,還好比外地人便宜不少。
離開澄州,我們也將成為外鄉人,不知還有多少過路費等著我們呢。”
反應最大的是王大爺,他家大大小小二十口人。
大聲嚷嚷,“以前從不收費,現在遭災了,不賑災,還趴上來吸血,真是沒天理喲!”
李村長走過去捂住他的嘴,“你快住口,別一會不讓進就完了。”
其他嘰嘰喳喳的村民也停止了討論,胳膊擰不過大腿,隻能忍氣吞聲。
一刻鍾後,輪到青山村村民,守城門的衙役,隻管對照戶籍人數車輛收錢,其他一概不過問,很快就順利進了城。
城內秩序還可以,難民不多,外地來的流民乞丐被一百文的門檻攔在城門外,倒是清淨了不少。
有些糧食不多的村民想再買點糧,發現糧鋪門關著。
集市也冷清得很,隻有水井周圍最是熱鬧,排著長隊,還有衙役在維持秩序。
看來城裏也嚴重缺水少糧。
城裏得不到糧食補給,大家就沒有停留,直接從南門出城。
南門口排著長隊,比他們進城時排的人多多了。
有不少大戶人家的車隊。
驢車、牛車、手推車拖家帶口的也不少。
等了半個時辰終於順利出城。
城外很多衣衫襤褸的流民乞丐,可能城內的都被驅趕了出來。
一雙雙貪婪的眼睛盯著板車上的糧食,牲口垂涎欲滴,甚至跪地伸手乞討,小孩看了嚇得直哭。
大家趕緊加快速度往前趕,離城五裏地後,流民少了,村長讓大家在小樹林邊,休息半個時辰吃午飯。
“李村長,你們是全村逃荒嗎?去往哪邊?”
村長有點緊張,這麽大動作,沒跟裏長報備,會不會被責罰?
“裏長大人好,村子裏水井、河流都幹了,沒辦法,去南方討生活。”
鎮上經過的難民,滯留下來的流民日益增加,裏長也發現情況越來越糟糕。
如今,鎮上的水糧都供應不上,遲早要踏上逃荒這條路。
裏長無奈地歎了口氣,“日子確實不好過,奔條生路是對的,路上艱辛,多多保重!”
村長鬆了口氣,趕忙迴了一聲保重,帶著村民匆匆離開。
經過武館時,顧宇辰讓小康哥幫忙駕駛騾車,他去拜別秋師傅。
走進武館,看到秋師傅帶著他兩個兒子,正在打包行李,“師傅、師兄,你們也決定走嗎?”
秋師傅邊忙邊迴:“對,感謝你昨天的提醒,早走路上安全點。”
看到昔日熱鬧的習武場地,冷冷清清,顧大哥心裏添了幾分失落,真希望能延續師徒情。
“我們青山村已經出發了,您家要是沒伴,可跟我們一起,人多更安全。”
秋師傅想想,一個家庭在大批流民麵前,沒一點優勢,逃荒還是得抱團。
“行,我們收拾好去追你們。”
顧大哥聽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很開心。
“太好了!我們走官道,經縣城去澄州府。”
秋師傅有點擔憂地問:“這樣大規模遷徙縣衙不會攔截吧?”
顧宇辰斟酌了一會,慎重開口:“京城來的消息,說強製南遷的聖旨馬上就會到,縣衙應該知道風聲,不會攔。”
兩個師兄一臉詫異,“這個逃荒還能強製呀?”
“據說欽天監預測,明年西部地區持續幹旱。
難民北上,京城會不穩,剛好南疆缺人,才有了這種旨意。
但沒過明路前咱們自己知道就好。”
秋師傅感激地看著顧宇辰,“謝謝你,我們不會亂講。”
轉身對兩兒子說:“速度快點!”
該說的都說了,顧宇辰告辭離開,追上大部隊。
顧欣冉駕著最好的騾車,顧奶奶顧母坐在騾車裏也沒休息,在繼續做皮毛大氅,優先給趕車的人縫製,寒風太冷了。
小婷婷最悠閑,就著泥爐烤火,吃著顧欣冉放在暗格裏的小零食,很是愜意。
顧大哥駕第二輛騾車。
顧爺爺牽著牛車跟張伯邊走邊聊,舍不得給他心愛的牛增加重量,也可能是真想嘮嗑。
小八騎馬跟在顧欣冉的騾車邊,軒軒抱坐在馬上。
顧欣冉讓軒軒上車暖和一下,這娃抱著小八哥不撒手,“姐姐,騎馬超有意思,我是男子漢不怕冷。”
沒辦法,顧母隻能拿出一件大人的棉襖,讓小八哥把他捂住。
“隻許再玩半刻鍾,馬上太冷,路上生病可不是鬧著玩的。”
軒軒高興地點頭,沒有一絲在逃荒的覺悟。
全村最輕鬆的就是顧家,要是一路都能這樣那就美滋滋了。
不少村民行走艱苦,尤其小孩老人多,又沒牲口車的人家。
壯勞力推著堆滿東西的板車,很是費勁,時間長了還得換人,小孩要背老人要扶,拖慢了行進速度。
走在顧家前麵的是鄭瘸子一家,村裏條件最差的就屬他家。
鄭大柱以前是個泥瓦匠,做工時從高處摔下,瘸了腿。
他媳婦這兩年一直生病,兩個兒子掙點錢都填進去了。
他家老大鄭文二十歲,推著裝滿水和各種物品的板車,小兒子鄭武十八歲,挑著一擔糧食。
步履蹣跚的鄭瘸子,背著大包袱扶著病妻,眼看就要掉隊。
看到父母跟不上,鄭武急忙放下擔子,走過去幫忙。
他背上父親的包袱,重新挑起籮筐,那吃力的樣子,背都挺不直。
又堅持了一刻鍾,兩個病號實在走不動了。
鄭大柱夫婦癱坐在地上,兩口子商量了幾句,流著淚開口:
“老大、老二,我和你娘打算迴青山村,實在走不動,不能拖累你們。”
鄭文鄭武一聽,眼淚簌簌往下掉,“爹娘,我們是一家人,你們在哪我們跟到哪。是我們沒用,哪怕多買一輛板車也能讓你們歇歇腿。”
鄭母捶著自己的胸口大哭,“都是我不爭氣,好不容易分的銀子,都為我抓藥花光了,我怎麽不早死呀~”
四人嗚嗚的哭成一團。
這淒淒慘慘的一家,讓大家停了下來,可家家不易,村長也想不出好辦法,但迴村肯定是下下策。
顧欣冉心裏酸酸的,這是父慈子孝的一家。
決定當一迴好人,剛好她也不想讓爺爺趕車,外麵太冷。
“鄭伯,你會趕車嗎?”
四個淚人抬頭看著顧欣冉,鄭大柱擦幹眼淚迴答,“會,以前我家也有過牛車。”
“那你幫我家趕車,讓嬸子也坐車上。”
“真的?”鄭文激動的抬起頭,笑容將臉上的眼淚抖了下來。
顧欣冉跟家人商量,外麵太冷,爺爺六十歲了,不能在寒風裏趕車。
萬一病倒得不償失,剛好送上門的趕車人,還能幫助村民,一舉兩得。
全家一致讚成。
顧爺爺不忍看到,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的同村人這麽淒慘,站出來迴答:“真的,快扶你父母上車吧。”
顧大哥帶著他們上了他駕的那輛騾車,自己趕牛車,這一車糧食可不能出差錯。
爺爺上了顧欣冉趕的騾車休息。
鄭家四口感激涕零,這種時候幫的忙,是莫大的救命之恩。
鄭文鄭武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以後隻要顧家有需要,一定竭盡所能,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辭。
村長看事情完滿解決,帶領大家繼續出發。
大家拖家帶口,速度比自己坐車進城慢不少,顧欣冉心想,這速度一天能趕四十裏嗎?
又過一個多時辰,大部隊終於抵達大豐縣城。
城門外亂糟糟,聚滿了麵黃肌瘦的難民,他們在大聲喊話,發泄心中的不滿。
【外地人進城,每人收一百文,怎麽不去搶!】
【隻是從這穿過,借個道,太狠了!】
【這是不讓人活呀】
……
看來入城費大漲,天災就夠逼瘋人了,怎麽還能雪上加霜?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迴家賣紅薯,這朝代沒看到紅薯,難道好官也沒一個!
青山村眾人排隊等待進城,顧欣冉讓小八去前麵打探情況。
很快小八帶迴了消息:“澄州人入城每人十文,牲口車輛二十文;外州來的每人一百文,車輛兩百文。”
村長臉色難看,長歎了一口氣,“這世道一亂,就有人趁火打劫,還好比外地人便宜不少。
離開澄州,我們也將成為外鄉人,不知還有多少過路費等著我們呢。”
反應最大的是王大爺,他家大大小小二十口人。
大聲嚷嚷,“以前從不收費,現在遭災了,不賑災,還趴上來吸血,真是沒天理喲!”
李村長走過去捂住他的嘴,“你快住口,別一會不讓進就完了。”
其他嘰嘰喳喳的村民也停止了討論,胳膊擰不過大腿,隻能忍氣吞聲。
一刻鍾後,輪到青山村村民,守城門的衙役,隻管對照戶籍人數車輛收錢,其他一概不過問,很快就順利進了城。
城內秩序還可以,難民不多,外地來的流民乞丐被一百文的門檻攔在城門外,倒是清淨了不少。
有些糧食不多的村民想再買點糧,發現糧鋪門關著。
集市也冷清得很,隻有水井周圍最是熱鬧,排著長隊,還有衙役在維持秩序。
看來城裏也嚴重缺水少糧。
城裏得不到糧食補給,大家就沒有停留,直接從南門出城。
南門口排著長隊,比他們進城時排的人多多了。
有不少大戶人家的車隊。
驢車、牛車、手推車拖家帶口的也不少。
等了半個時辰終於順利出城。
城外很多衣衫襤褸的流民乞丐,可能城內的都被驅趕了出來。
一雙雙貪婪的眼睛盯著板車上的糧食,牲口垂涎欲滴,甚至跪地伸手乞討,小孩看了嚇得直哭。
大家趕緊加快速度往前趕,離城五裏地後,流民少了,村長讓大家在小樹林邊,休息半個時辰吃午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