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園區在經曆了一係列事故後,逐漸恢複了秩序。園區內的各個實驗項目重新啟動,尤其是靈息共振項目的研究進度,是所有科研人員的焦點。


    王海洋、徐靜、林啟及一眾科研人員圍坐在長桌旁,桌上的顯示器展示著事故發生前的數據記錄,以及曆次靈息共振實驗的詳細結果。


    “共振頻率的控製上始終存在偏差,這種誤差,可能就是導致納米機器人在神經元間無法穩定。”徐靜開口說道,


    林啟這時打開了一張複雜的模型圖,投影到牆上:“實驗中的頻率偏移值始終在0.002到0.005赫茲之間浮動,看似微小,納米級的操作是不能接受的,這樣的波動足以導致失控。每當共振接近高頻狀態,整個係統便會出現不穩定的共振波動。以往的反饋模型是線性的,過於簡單。神經元本身的動態行為非常複雜,環境擾動導致了係統中微小誤差被逐步放大。”他將問題歸結為模型的局限性。


    王海洋陷入沉思,忽然靈感一閃,他想到可能是模型本身不夠靈活,缺乏動態適應的能力。


    “我們可能過於依賴固定反饋了。實際上,神經係統是一個極其複雜且充滿非線性變化的環境。單靠現有的反饋係統根本無法實時應對這些變化。”


    “你的意思是?”林啟問。


    王海洋立即站起身,在白板上快速寫下一行公式:


    f(t)=f0+δf?e?λtf(t) = f_0 + \\delta f \\cdot e^{-\mbda t}f(t)=f0?+δf?e?λt


    “我們的問題在於,之前的模型假設頻率漂移 δf\\delta fδf 是線性且固定的,但實際上,神經係統中的幹擾是非線性的,這裏 λ\mbdaλ 是一個衰減係數,描述了環境噪聲隨時間的減少。但在某些複雜的動態環境下,這個假設不成立。”


    王海洋繼續寫下:


    Φ(t)=Φ0e?at+∫0tγ(t′)sin?(wt′)dt′\\phi(t) = \\phi_0 e^{-\\alpha t} + \\int_0^t \\gamma(t'') \\sin(\\omega t'') dt''Φ(t)=Φ0?e?at+∫0t?γ(t′)sin(wt′)dt′


    “這是我們需要的調控機製,”他解釋道,“Φ0\\phi_0Φ0? 是係統的初始狀態,a\\alphaa 是一個自適應的衰減因子。通過引入 γ(t)\\gamma(t)γ(t),我們可以將係統的響應與外部環境的擾動動態耦合。簡單來說,納米機器人可以通過實時調整自己的行為,適應神經元的變化。”


    徐靜稍微皺眉:“你是說自適應算法?”


    “沒錯。”王海洋點了點頭,轉向計算機,調出一個簡化的代碼示例:


    #def adaptive_control(frequency, feedback, alpha):


    for t in range(0, t):


    feedback_error = get_feedback(t)


    correction = alpha * feedback_error


    frequency = frequency + correction


    apply_frequency(frequency)


    “我在mit的時候曾看過類似的研究課題,使用自適應控製算法來處理複雜的動態係統。我們可以嚐試讓納米機器人自己學習、適應它所處的環境,從而自動調整自己的工作頻率,保持與神經元的同步。”王海洋顯得有些激動。


    林啟輕聲說道:“這樣我們就不再依賴預設的反饋參數,而是讓係統根據實際情況自動優化自身行為。”


    “沒錯。通過這種自適應控製,納米機器人可以不斷適應外部擾動,實現與神經元的同步。這比我們之前用的固定反饋模型要靈活得多。”王海洋迴答道。


    “具體是怎麽做?”另一位研究員問道。


    “首先,我們需要引入一個自適應控製模塊,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神經元的反饋數據。這個模塊將不斷根據反饋數據調整納米機器人的運行參數,確保它們與神經元保持同步。其次,我們可以引入機器學習算法,對過去所有的實驗數據進行訓練和優化,提取其中的規律,應用到實時調控中。”王海洋的話滔滔不絕。


    徐靜點了點頭:“這聽起來確實可行。我們手上有大量的實驗數據,可以為自適應算法提供足夠的訓練樣本。”


    林啟隨後在白板上補充了一個數據流圖:


    神經元反饋 ---> 自適應算法 ---> 實時調整頻率 ---> 穩定共振


    “我們可以引入這種反饋循環,通過每次調整納米機器人的頻率,確保它們與神經元的共振始終保持同步。”林啟解釋道。


    徐靜隨即調出之前所有實驗的數據,應用王海洋提出的算法進行模擬。屏幕上顯示的頻率曲線逐漸變得平穩,波動幅度顯著降低。


    幾分鍾後,計算機完成了模擬結果的輸出。所有人都看到了那條曾經因為頻率擾動而劇烈起伏的紅色曲線,如今幾乎變成了一條平滑的線。


    “海洋,這確實有效!這樣就解決了頻率漂移的問題!””徐靜激動地說道。


    王海洋又在白板上寫了了最後一部分:


    f(t)=∑n=1nansin?(nwt+?n)f(t) = \\sum_{n=1}^{n} a_n \\sin(n \\omega t + \\phi_n)f(t)=n=1∑n?an?sin(nwt+?n?)


    “我們需要對納米機器人在每個時間點上的輸出信號進行多頻率分解,wt\\omega twt 代表主頻率,?n\\phi_n?n? 是相位校正角度,這樣我們能夠通過調節不同的頻率成分,確保它們在神經係統中的響應達到最優狀態。”王海洋解釋著。


    眾人聽完後陷入了短暫的沉默,接著爆發出一陣討論聲。徐靜看著王海洋欣慰的點點頭,因為他這個推導不僅解決了共振不穩定的問題,也為後續的納米機器人研發提供了全新的理論基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上班第一天就陷入納米風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到尼比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到尼比魯並收藏上班第一天就陷入納米風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