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懸賞
盡管一次也沒能從假硯君的口中得到迴答,金舜英還是看得出來,這假女人絕非尋常角色。蘇牧亭將死之際不忘保他,自然有老頭子的道理。但金舜英感到非比尋常的,不是假硯君雲遮霧掩的身份,而是他一路上的言談舉止。
剛上路時,金舜英自己有數不清的煩惱驚怕,顧不上留心別人的依依愁悴。待到一行人遭遇大羲天王之後,金舜英漸漸察覺出她的旅伴不止能讚助旅費,還有時隱時現的諸多智慧。譬如他對五龍坪、放馬山、別仙崗的地勢很熟,好像土生土長。他的常識指引這架小小的馬車順利繞過大羲、大新的隊伍,從距離戰場不過半裏的一條僻靜山穀溜走。金舜英在馬車中聽到萬馬嘶鳴、戰士怒吼,震天的殺聲如在耳畔,仿佛千軍萬馬隨時會穿過夾壁突現眼前。金舜英一手死死地抱住墨君,一手緊壓在心口,嘴裏不停地咕噥“我的媽呀我的媽呀”。她把感激和依賴的目光投向假硯君,卻發現他對他的知識又表現出不大確定,直到馬車行出山穀豁然開朗,他臉上期待、緊張的神情才變成泰然。
他好像和金舜英一樣,是第一次實地走這條羊腸小道,不知道此路是否活路。那他又是如何知道有這樣一條道路呢?金舜英心裏充滿疑問,本能卻又告訴她,不要追問會比較好。
不知幾時,墨君對旅伴生出信任和好感。一路上墨君時不時蹦出這個年紀的男孩子才能想到的問題,起初是問金舜英,後來全是問他的冒牌姐姐。女生文學第一時間更新他那些天馬行空的問題,金舜英也答不出來,樂得省去麻煩。什麽星星叫什麽名字啦、石頭為什麽有的是黑色有的是黃色啦、為什麽平地上的風是唿唿的山穀裏的風是咻咻的、天到地有多遠……假硯君答得有板有眼,連金舜英也長了見識。
金舜英心想,這假女人肯定是蘇牧亭同黨或者同黨的孩子,他們那群人就喜歡神叨叨講些別人聽不懂的東西,說得越難懂,越受他們欽佩。要是隻能說一些人人都懂的話,根本入不了他們那群人的眼,更別提豁出命去救了。
金舜英看著假硯君,聽著她不懂的話,從他身上找出了蘇牧亭的影子,無端生出一絲安心。這時候她才察覺,她向來不是厭惡蘇牧亭和他肚子裏的百萬經綸。她心裏有另一個深藏不露的自己,那個她清清楚楚地知道,滿腹經綸的蘇牧亭是她的依靠,無論世道怎樣變化,他可以靠著他的學問飛黃騰達。讀書人不就是靠販售他們的學問,霸占著上等人的地位嗎?作為女人,她一直迷信蘇牧亭和他的學問,堅信她在大昱京城的那幾年好日子會去而複返,在大成或者別的大帝國裏繼續上演。
她的怨氣是來自蘇牧亭始終不肯低頭,不肯出讓骨氣,不肯讓他的學問而不是氣節去決定前途。他的學問明明可以有光明的前途,卻被他的骨氣糟蹋了。金舜英不明白他讀那麽多書到底是為什麽,就是為了弄到抄家斬首的地步?
想到這裏,金舜英悲從中來,將她的怨氣和憤怒轉到了旅伴身上。
盡管一次也沒能從假硯君的口中得到迴答,金舜英還是看得出來,這假女人絕非尋常角色。蘇牧亭將死之際不忘保他,自然有老頭子的道理。但金舜英感到非比尋常的,不是假硯君雲遮霧掩的身份,而是他一路上的言談舉止。
剛上路時,金舜英自己有數不清的煩惱驚怕,顧不上留心別人的依依愁悴。待到一行人遭遇大羲天王之後,金舜英漸漸察覺出她的旅伴不止能讚助旅費,還有時隱時現的諸多智慧。譬如他對五龍坪、放馬山、別仙崗的地勢很熟,好像土生土長。他的常識指引這架小小的馬車順利繞過大羲、大新的隊伍,從距離戰場不過半裏的一條僻靜山穀溜走。金舜英在馬車中聽到萬馬嘶鳴、戰士怒吼,震天的殺聲如在耳畔,仿佛千軍萬馬隨時會穿過夾壁突現眼前。金舜英一手死死地抱住墨君,一手緊壓在心口,嘴裏不停地咕噥“我的媽呀我的媽呀”。她把感激和依賴的目光投向假硯君,卻發現他對他的知識又表現出不大確定,直到馬車行出山穀豁然開朗,他臉上期待、緊張的神情才變成泰然。
他好像和金舜英一樣,是第一次實地走這條羊腸小道,不知道此路是否活路。那他又是如何知道有這樣一條道路呢?金舜英心裏充滿疑問,本能卻又告訴她,不要追問會比較好。
不知幾時,墨君對旅伴生出信任和好感。一路上墨君時不時蹦出這個年紀的男孩子才能想到的問題,起初是問金舜英,後來全是問他的冒牌姐姐。女生文學第一時間更新他那些天馬行空的問題,金舜英也答不出來,樂得省去麻煩。什麽星星叫什麽名字啦、石頭為什麽有的是黑色有的是黃色啦、為什麽平地上的風是唿唿的山穀裏的風是咻咻的、天到地有多遠……假硯君答得有板有眼,連金舜英也長了見識。
金舜英心想,這假女人肯定是蘇牧亭同黨或者同黨的孩子,他們那群人就喜歡神叨叨講些別人聽不懂的東西,說得越難懂,越受他們欽佩。要是隻能說一些人人都懂的話,根本入不了他們那群人的眼,更別提豁出命去救了。
金舜英看著假硯君,聽著她不懂的話,從他身上找出了蘇牧亭的影子,無端生出一絲安心。這時候她才察覺,她向來不是厭惡蘇牧亭和他肚子裏的百萬經綸。她心裏有另一個深藏不露的自己,那個她清清楚楚地知道,滿腹經綸的蘇牧亭是她的依靠,無論世道怎樣變化,他可以靠著他的學問飛黃騰達。讀書人不就是靠販售他們的學問,霸占著上等人的地位嗎?作為女人,她一直迷信蘇牧亭和他的學問,堅信她在大昱京城的那幾年好日子會去而複返,在大成或者別的大帝國裏繼續上演。
她的怨氣是來自蘇牧亭始終不肯低頭,不肯出讓骨氣,不肯讓他的學問而不是氣節去決定前途。他的學問明明可以有光明的前途,卻被他的骨氣糟蹋了。金舜英不明白他讀那麽多書到底是為什麽,就是為了弄到抄家斬首的地步?
想到這裏,金舜英悲從中來,將她的怨氣和憤怒轉到了旅伴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