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風起
被皇帝退婚後我攪翻朝堂 作者:桃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最近京城中流行一出叫《錦帕記》的折子戲。這戲原講的是前朝運啟年間,有一戶李姓官宦人家育有一子一女,兄妹二人自小感情甚篤。
後二人各自成家立業,哥哥膝下育有一子名喚良哥,妹妹膝下隻有一女名喚錦娘。兩家自然親上作親,從小便給錦娘、良哥定下婚約。又將婚約寫於兩方錦帕之上,各持一帕以做信物。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某夜錦娘家突遭大火,父母不幸遇難,萬貫家財皆化灰燼。多虧家中老仆拚死相救,方才從火中救出錦娘。
遭此大難,昔日錦衣玉食的小姐轉眼變成一介孤女。所幸舅父李老爺心善守誠,將其收養。又知錦娘的那方錦帕婚書毀於大火,遂取出良哥的錦帕交於她保管,以示日後踐行婚約的決心。
錦娘與良哥自小一起長大,耳鬢廝磨,感情日濃。不想李老爺卻日漸病弱,終未等到二人成親便撒手人寰。
自舅父去世,舅母汪氏陡然換了臉色百般挑剔錦娘。又暗中謀劃將娘家侄女嫁於良哥,再將錦娘許配給娘家癡傻的侄子。
於是某夜偷偷潛入錦娘房中,盜得婚約錦帕交於娘家。隨後立逼著錦娘嫁予汪家癡兒。又作主為良哥定下娘家侄女汪氏為妻。
錦娘這才發現婚約錦帕已然被盜,方知人心險惡,孤女無依。
不過好在那良哥倒是個有良心的。表麵上對母親、外家虛與委蛇,暗中實則尋了機會到外祖母房中盜迴錦帕。隨後在錦娘出嫁前昔,攔住花轎救出錦娘,雙雙奔向縣衙大堂擊鼓鳴冤。
縣太爺受理此案後,見那婚約錦帕確為屬實,一怒之下便要重懲汪氏。不想良哥錦娘又雙雙跪地求情,願以身代母受罰。
戲中最後汪氏幡然悔悟痛改前非。良哥錦娘有情人終成眷屬,自此一家和和美美,一派大團圓結局。
這戲原名叫《錦繡良緣》,《錦帕記》便是其中一折,講得正是那汪氏夜盜婚約錦帕,隨後強逼錦娘嫁於汪家癡兒的故事。
此戲曲調哀婉,唱腔悲戚,將錦娘一介孤女無依無靠受盡逼迫欺淩演了個十成十。
京中凡看過此戲的婦人莫不痛哭流涕,咒罵汪氏惡毒的。連看過戲的男子也心懷戚然,深為錦娘不平。
演戲的戲班名喚祥雲班,並非京中本地的班子,原是北麵來的。據說走南闖北,名氣頗大,給北方的戎狄王室都唱過戲。
此戲一出,立時轟動一時,眾人相見無不談論《錦帕記》。可漸漸地京中興起另一股流言,說這《錦繡良緣》影射的正是本朝之事。那《錦帕記》一折所講之事,正是現下王氏與太安郡主結親的故事。而那方“婚約錦帕”說的便是先帝在世時,所下的賜婚太安郡主與當今皇上的聖旨。
這流言傳得有鼻子有眼,連先帝賜婚聖旨何時所下,內容如何都可一一細數。京中百姓或那沒什麽根底的新官小吏們,頓時被這流言攪得群情鼎沸。
更有那好事者,暗中打探此事真假。卻發現京中上些年歲的顯貴宗親對此事竟皆是三緘其口。雖未承認,卻也絕無反駁,態度曖昧,似默認一般。
於是原本隻當是戲說流言的百姓們立馬意識到這謠言大概有幾分真意。自此,“王氏矯召,逼嫁太安郡主”之說竟似坐實了一般,幾日便傳遍京城,沸滿盈天。
因鎮國大長公主與淩駙馬皆係為國殉職,其在百姓心中地位頗高。又因前些日子太安郡主剛給全城的百姓施了細布做夏裝,因此百姓大多心向郡主。
如今一見鎮國大長公主的後人竟遭如此欺負,自是不能袖手旁觀。一時間群情激憤,口誅筆伐,聲討不斷。
原本整個京城顯貴圈子集體裝糊塗的一件醜聞,就這樣不期然被幾個戲子給揭了出來。
……
“你說,這事兒到底是誰的手筆?”
坤澤宮內,燈燭昏黃,地上的金絲大香爐中嫋嫋冒著龍涎香的煙霧。王太後剛剛用過晚膳,此時歪在榻上,皺著眉頭問向正給她捶腿的月姑。
“這幾日謠言滿天飛。先是造謠浩兒,這會子又編派到了哀家頭上了。你說,這裏麵會不會有太安那丫頭的影子?”
月姑本正垂著眼睛給王太後仔細拿捏著穴位。聽聞此言先是皺起了眉頭,認真想了半天後,方才迴道:“依奴婢的蠢見識,看著倒不像。
“娘娘請想,那太安郡主何苦如此大費周章?如若真是不喜王相府這門親事,隻大大方方地直言便是。她現如今父母全無,也無族中長輩,一切全憑自己作主。她若真的說上一句不願意,太後還能強媒硬保不成?
“若說是……為了皇後之位?那也不像。現在陛下還有十來日就要大婚,她自己的婚事眼瞅著也就快要定下了。做出這些故事對她有何好處?大局已定,不過是蚍蜉撼樹罷了。”
一番話下來,王太後點了點頭,沉吟半晌方才說道:“我也覺的不大像太安那丫頭作的妖。她若是真不願意這門親事,憑她之前那番鬧騰勁兒,隻上個折子便是。別說宗室,便是滿朝文武也不會讓她受了委屈去。
“說到這滿朝文武……哼,”王太後忍不住冷笑一聲,“還真有那麽幾個唯恐天下不亂之人。這麽說來……此番作為倒有可能是齊家那老兒的手段。想要攪亂局勢?齊家老兒何時變得如此幼稚?隻要太安那丫頭願意,隨他們怎麽鬧騰,咱們隻不去理會便是了。”
“太後聖明。”月姑笑道,“十來日後陛下大婚,那太安郡主再一嫁,誰還記得這些流言蜚語?隨外麵那些刁民如何去傳。娘娘隻巋然不動,待到一切事成,別人自然都會閉嘴。”
“正是這話。”王太後看著月姑,眼中閃出兩分笑意來,隨後又皺眉道,“這幾日,京中鬧騰的也太不像樣子了,這流言是一個接著一個。我知道有那起子小人就見不得我、我們王家過得舒服一點兒。說不得我哥哥之前遇刺也要算在他們頭上。
“親政,親政,哼,我還不知道?他們這是看得元兒軟弱可欺,想把我打壓下去再來慢慢擺布元兒罷了。我如何會稱了他們的心願?
“不急,待我先把眼下這兩件大事辦完,再慢慢收拾這幫人也不遲。說來……那齊正清已年逾花甲了吧?”
“可不是。”月姑點頭,“都說那齊家家風好,未考上功名之前不得娶親。所以齊家的男人個個婚配得都晩。那齊次輔看著硬朗,實際已經六十有七,往七十上奔了。”
“這就是了。”王太後搖著頭得意一笑,“慢慢熬吧。隻這歲數,便勝負已定了。縱是齊家出了個探花又能怎樣?不過是個心浮根淺的毛頭小子。能成什麽大事?還未等他曆練出來,我就已經騰出手來收拾了齊家……”
……
正駕著一輛青油小車行在棲霞山山路上的齊少楓猛然打了兩個噴嚏。
“哥哥,可是著了涼?”齊少棠一掀車簾探出頭來,聲音中略帶了兩分憂心。
“沒事,沒事。妹妹不用擔心。”齊少楓迴頭溫和一笑,“前麵就棲霞山了,祖父囑咐的話都記住了嗎?”
“記住是記住了,隻是……”
“隻是什麽?”
“隻是,我覺得祖父的籌劃恐怕是要落空。那太安郡主並不是個好相與的。先不說祖父那套說辭能不能打動她,就是她能不能見咱們都不一定呢。”
“郡主她一定會見咱們的。”
“為何?”
“也不為何,就是感覺如此。”
“嗬,哥哥,我看你真真是魔障了!”
兄妹二人正鬥嘴呢,忽聽有人喝道:“什麽人?此處棲霞山乃太安郡主清修之地!除樵夫獵戶外,閑雜人等不得擅闖。”
齊氏兄妹抬眼望去,正見從路旁竄出四個侍衛攔住他二人的去路。
少楓忙跳下車來,衝那幾人一抱拳,說道:“我兄妹二人乃是鎮國大長公主的外家齊府中人,和太安郡主是正經的表親。今日特奉祖父齊次輔之命來求見郡主。勞煩各位給通報一聲。”
齊少楓報完了家門,便見那侍衛中領頭的拿眼上上下下將他好一番打量。隨後向身邊的人交待了幾句,轉身跑上山去。
伏雲庵內,羽寒站在書案對麵,看著灼華懸腕迴鋒收筆,嘴角幾不可見地微微一揚,口中卻繼續輕聲說道:
“……沒有郡主的命令,小伍他們並不敢擅自帶人上來。現下那兄妹二人還在山下候著呢。”
敏毓此時上前小心地拎起那幅字,拿到一旁晾著。三姑則遞給灼華一塊溫/濕的手帕。
“你是說那齊氏兄妹輕車簡行,身邊未帶一個仆人,隻哥哥駕車帶著妹妹來的?”
灼華擦了擦手,垂眸冷冷一笑,轉身看向三姑道:“三姑你看,這齊次輔果真是老奸巨滑。眼下局勢不明,倒也不用咱們遠著他們,他自己就頗為注意呢。
“用親孫子孫女給他傳話,竟然連個下人也不讓帶。我看這裏麵掩人耳目是一方麵,恐怕還有拿我來曆練他那對孫子孫女的意思。”
“誰說不是。他為人向來精明,也不知此次派這對兄妹來所為何事。”
“橫豎不過就是那幾件事罷了。既然人都已經來了,那就先請進來吧。”這最後一句,是對羽寒說的。
……
當齊少楓跟隨著丫鬟走進花廳再次見到太安郡主時,他忽然覺得今日的太安郡主似乎與往日所見截然不同。
灼華此時正坐在主位上喝茶,並未像之前那樣戴著冪籬或麵紗,隻露著一張白瓷一樣的小臉。眉眼如畫,清麗絕俗,簡簡單單地挽了個隨雲髻,身上穿著月白色半新不舊的裙襖,乍一看似帶著一絲庸懶隨意。
可這樣的太安郡主卻並未讓少楓感到平和靜好。相反,自進門那一刻起,似陡然襲來一股逼人的壓迫感,如出鞘的刀,離弦的箭,迎麵而來,氣勢迫人。
少楓心中頓驚,一抬眼,正對上太安郡主波瀾不驚卻隱著萬刃刀鋒的目光。
</p>
最近京城中流行一出叫《錦帕記》的折子戲。這戲原講的是前朝運啟年間,有一戶李姓官宦人家育有一子一女,兄妹二人自小感情甚篤。
後二人各自成家立業,哥哥膝下育有一子名喚良哥,妹妹膝下隻有一女名喚錦娘。兩家自然親上作親,從小便給錦娘、良哥定下婚約。又將婚約寫於兩方錦帕之上,各持一帕以做信物。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某夜錦娘家突遭大火,父母不幸遇難,萬貫家財皆化灰燼。多虧家中老仆拚死相救,方才從火中救出錦娘。
遭此大難,昔日錦衣玉食的小姐轉眼變成一介孤女。所幸舅父李老爺心善守誠,將其收養。又知錦娘的那方錦帕婚書毀於大火,遂取出良哥的錦帕交於她保管,以示日後踐行婚約的決心。
錦娘與良哥自小一起長大,耳鬢廝磨,感情日濃。不想李老爺卻日漸病弱,終未等到二人成親便撒手人寰。
自舅父去世,舅母汪氏陡然換了臉色百般挑剔錦娘。又暗中謀劃將娘家侄女嫁於良哥,再將錦娘許配給娘家癡傻的侄子。
於是某夜偷偷潛入錦娘房中,盜得婚約錦帕交於娘家。隨後立逼著錦娘嫁予汪家癡兒。又作主為良哥定下娘家侄女汪氏為妻。
錦娘這才發現婚約錦帕已然被盜,方知人心險惡,孤女無依。
不過好在那良哥倒是個有良心的。表麵上對母親、外家虛與委蛇,暗中實則尋了機會到外祖母房中盜迴錦帕。隨後在錦娘出嫁前昔,攔住花轎救出錦娘,雙雙奔向縣衙大堂擊鼓鳴冤。
縣太爺受理此案後,見那婚約錦帕確為屬實,一怒之下便要重懲汪氏。不想良哥錦娘又雙雙跪地求情,願以身代母受罰。
戲中最後汪氏幡然悔悟痛改前非。良哥錦娘有情人終成眷屬,自此一家和和美美,一派大團圓結局。
這戲原名叫《錦繡良緣》,《錦帕記》便是其中一折,講得正是那汪氏夜盜婚約錦帕,隨後強逼錦娘嫁於汪家癡兒的故事。
此戲曲調哀婉,唱腔悲戚,將錦娘一介孤女無依無靠受盡逼迫欺淩演了個十成十。
京中凡看過此戲的婦人莫不痛哭流涕,咒罵汪氏惡毒的。連看過戲的男子也心懷戚然,深為錦娘不平。
演戲的戲班名喚祥雲班,並非京中本地的班子,原是北麵來的。據說走南闖北,名氣頗大,給北方的戎狄王室都唱過戲。
此戲一出,立時轟動一時,眾人相見無不談論《錦帕記》。可漸漸地京中興起另一股流言,說這《錦繡良緣》影射的正是本朝之事。那《錦帕記》一折所講之事,正是現下王氏與太安郡主結親的故事。而那方“婚約錦帕”說的便是先帝在世時,所下的賜婚太安郡主與當今皇上的聖旨。
這流言傳得有鼻子有眼,連先帝賜婚聖旨何時所下,內容如何都可一一細數。京中百姓或那沒什麽根底的新官小吏們,頓時被這流言攪得群情鼎沸。
更有那好事者,暗中打探此事真假。卻發現京中上些年歲的顯貴宗親對此事竟皆是三緘其口。雖未承認,卻也絕無反駁,態度曖昧,似默認一般。
於是原本隻當是戲說流言的百姓們立馬意識到這謠言大概有幾分真意。自此,“王氏矯召,逼嫁太安郡主”之說竟似坐實了一般,幾日便傳遍京城,沸滿盈天。
因鎮國大長公主與淩駙馬皆係為國殉職,其在百姓心中地位頗高。又因前些日子太安郡主剛給全城的百姓施了細布做夏裝,因此百姓大多心向郡主。
如今一見鎮國大長公主的後人竟遭如此欺負,自是不能袖手旁觀。一時間群情激憤,口誅筆伐,聲討不斷。
原本整個京城顯貴圈子集體裝糊塗的一件醜聞,就這樣不期然被幾個戲子給揭了出來。
……
“你說,這事兒到底是誰的手筆?”
坤澤宮內,燈燭昏黃,地上的金絲大香爐中嫋嫋冒著龍涎香的煙霧。王太後剛剛用過晚膳,此時歪在榻上,皺著眉頭問向正給她捶腿的月姑。
“這幾日謠言滿天飛。先是造謠浩兒,這會子又編派到了哀家頭上了。你說,這裏麵會不會有太安那丫頭的影子?”
月姑本正垂著眼睛給王太後仔細拿捏著穴位。聽聞此言先是皺起了眉頭,認真想了半天後,方才迴道:“依奴婢的蠢見識,看著倒不像。
“娘娘請想,那太安郡主何苦如此大費周章?如若真是不喜王相府這門親事,隻大大方方地直言便是。她現如今父母全無,也無族中長輩,一切全憑自己作主。她若真的說上一句不願意,太後還能強媒硬保不成?
“若說是……為了皇後之位?那也不像。現在陛下還有十來日就要大婚,她自己的婚事眼瞅著也就快要定下了。做出這些故事對她有何好處?大局已定,不過是蚍蜉撼樹罷了。”
一番話下來,王太後點了點頭,沉吟半晌方才說道:“我也覺的不大像太安那丫頭作的妖。她若是真不願意這門親事,憑她之前那番鬧騰勁兒,隻上個折子便是。別說宗室,便是滿朝文武也不會讓她受了委屈去。
“說到這滿朝文武……哼,”王太後忍不住冷笑一聲,“還真有那麽幾個唯恐天下不亂之人。這麽說來……此番作為倒有可能是齊家那老兒的手段。想要攪亂局勢?齊家老兒何時變得如此幼稚?隻要太安那丫頭願意,隨他們怎麽鬧騰,咱們隻不去理會便是了。”
“太後聖明。”月姑笑道,“十來日後陛下大婚,那太安郡主再一嫁,誰還記得這些流言蜚語?隨外麵那些刁民如何去傳。娘娘隻巋然不動,待到一切事成,別人自然都會閉嘴。”
“正是這話。”王太後看著月姑,眼中閃出兩分笑意來,隨後又皺眉道,“這幾日,京中鬧騰的也太不像樣子了,這流言是一個接著一個。我知道有那起子小人就見不得我、我們王家過得舒服一點兒。說不得我哥哥之前遇刺也要算在他們頭上。
“親政,親政,哼,我還不知道?他們這是看得元兒軟弱可欺,想把我打壓下去再來慢慢擺布元兒罷了。我如何會稱了他們的心願?
“不急,待我先把眼下這兩件大事辦完,再慢慢收拾這幫人也不遲。說來……那齊正清已年逾花甲了吧?”
“可不是。”月姑點頭,“都說那齊家家風好,未考上功名之前不得娶親。所以齊家的男人個個婚配得都晩。那齊次輔看著硬朗,實際已經六十有七,往七十上奔了。”
“這就是了。”王太後搖著頭得意一笑,“慢慢熬吧。隻這歲數,便勝負已定了。縱是齊家出了個探花又能怎樣?不過是個心浮根淺的毛頭小子。能成什麽大事?還未等他曆練出來,我就已經騰出手來收拾了齊家……”
……
正駕著一輛青油小車行在棲霞山山路上的齊少楓猛然打了兩個噴嚏。
“哥哥,可是著了涼?”齊少棠一掀車簾探出頭來,聲音中略帶了兩分憂心。
“沒事,沒事。妹妹不用擔心。”齊少楓迴頭溫和一笑,“前麵就棲霞山了,祖父囑咐的話都記住了嗎?”
“記住是記住了,隻是……”
“隻是什麽?”
“隻是,我覺得祖父的籌劃恐怕是要落空。那太安郡主並不是個好相與的。先不說祖父那套說辭能不能打動她,就是她能不能見咱們都不一定呢。”
“郡主她一定會見咱們的。”
“為何?”
“也不為何,就是感覺如此。”
“嗬,哥哥,我看你真真是魔障了!”
兄妹二人正鬥嘴呢,忽聽有人喝道:“什麽人?此處棲霞山乃太安郡主清修之地!除樵夫獵戶外,閑雜人等不得擅闖。”
齊氏兄妹抬眼望去,正見從路旁竄出四個侍衛攔住他二人的去路。
少楓忙跳下車來,衝那幾人一抱拳,說道:“我兄妹二人乃是鎮國大長公主的外家齊府中人,和太安郡主是正經的表親。今日特奉祖父齊次輔之命來求見郡主。勞煩各位給通報一聲。”
齊少楓報完了家門,便見那侍衛中領頭的拿眼上上下下將他好一番打量。隨後向身邊的人交待了幾句,轉身跑上山去。
伏雲庵內,羽寒站在書案對麵,看著灼華懸腕迴鋒收筆,嘴角幾不可見地微微一揚,口中卻繼續輕聲說道:
“……沒有郡主的命令,小伍他們並不敢擅自帶人上來。現下那兄妹二人還在山下候著呢。”
敏毓此時上前小心地拎起那幅字,拿到一旁晾著。三姑則遞給灼華一塊溫/濕的手帕。
“你是說那齊氏兄妹輕車簡行,身邊未帶一個仆人,隻哥哥駕車帶著妹妹來的?”
灼華擦了擦手,垂眸冷冷一笑,轉身看向三姑道:“三姑你看,這齊次輔果真是老奸巨滑。眼下局勢不明,倒也不用咱們遠著他們,他自己就頗為注意呢。
“用親孫子孫女給他傳話,竟然連個下人也不讓帶。我看這裏麵掩人耳目是一方麵,恐怕還有拿我來曆練他那對孫子孫女的意思。”
“誰說不是。他為人向來精明,也不知此次派這對兄妹來所為何事。”
“橫豎不過就是那幾件事罷了。既然人都已經來了,那就先請進來吧。”這最後一句,是對羽寒說的。
……
當齊少楓跟隨著丫鬟走進花廳再次見到太安郡主時,他忽然覺得今日的太安郡主似乎與往日所見截然不同。
灼華此時正坐在主位上喝茶,並未像之前那樣戴著冪籬或麵紗,隻露著一張白瓷一樣的小臉。眉眼如畫,清麗絕俗,簡簡單單地挽了個隨雲髻,身上穿著月白色半新不舊的裙襖,乍一看似帶著一絲庸懶隨意。
可這樣的太安郡主卻並未讓少楓感到平和靜好。相反,自進門那一刻起,似陡然襲來一股逼人的壓迫感,如出鞘的刀,離弦的箭,迎麵而來,氣勢迫人。
少楓心中頓驚,一抬眼,正對上太安郡主波瀾不驚卻隱著萬刃刀鋒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