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大齊外史》記:


    大齊立國三百年,明君賢相頻出。


    自太/祖開國,經太宗、建元,三代帝王皆勵精圖治,發奮圖強。屆時,除西北間或有迴鶻之憂,遼東偶有戎狄犯境外,可謂河清海晏、國泰民安。


    建元帝膝下子嗣不豐,唯二子一女。二子皆為賢妃邵氏所出。長子秦令楚於繈褓之中便被抱養於皇後齊氏膝下,與帝後唯一嫡出公主自幼同吃同住,姐弟二人感情甚篤。令楚亦隻認齊氏為母,與邵氏多有疏遠。


    建元十年,齊皇後薨,諡號孝賢。令楚與公主日夜哀慟,傷心欲絕,其孝感天下,帝讚之純孝。


    帝之次子令韓,自幼才思敏捷,文采飛揚,甚得帝寵,帝稱其早慧。


    帝之嫡長女令楠,不同於眾閨閣女兒,雖有絕色之資,桃花之豔,卻自幼尚武,喜刀劍,厭紅妝。且聰慧異常,擅兵法,有過目不忘之能。帝甚愛之,幼時常帶於左右,以致上朝、批閱亦皆隨侍身側。


    建元九年,公主於京郊打獵,偶遇隨遼東大將軍迴京述職的驃騎將軍淩雲,一見鍾情,遂請帝賜婚。


    淩雲本為孤兒,驍勇異常,更生得麵如冠玉,長身玉立,英姿颯颯,氣宇不凡。自幼被遼東將軍收養於膝下,稟性純良,為人剛正。帝喜,遂賜婚。


    建元十四年,公主誕下一女,帝大喜,親去公主府看望母女二人,並賜此女名灼華,封太安郡主,正三品,雙俸雙祿。


    建元十五年,帝崩於南巡途中。嫡長公主令楠一麵調兵穩定京中局勢,一麵率眾南迎帝歸。後用雷霆手段壓製賢妃一黨,保令楚繼承大統。年號雍和。


    雍和帝繼位,依規守製,並未以私心封其生母邵氏為聖母皇太後,而尊為賢太妃。


    封令楠為超品鎮國長公主,封地係遼魯產鹽之地,賜龍吟寶劍一柄,監察百官,有先斬後奏之權。


    封令韓為靖王,封地西北,命其攜賢太妃不日起程。


    賢太妃體弱,薨於西去途中。雍和帝大慟,於乾坤宮階前叩拜,掩麵慟哭數日。


    彼時,遼東將軍乞骸骨,帝遂封駙馬淩雲為遼東大將軍,合並魯地軍兵統管麾下。


    雍和三年,遼東戎狄犯境,鎮國公主請命隨夫出征。帝不忍其受軍旅之苦,拒。公主三請,其意甚篤。帝無奈準奏。遂接時年五歲的太安郡主入宮,教養於帝之祖母,建元先帝生母,睿懿太皇太後膝下。太子秦昊元時年八歲,亦同伴於太皇太後膝下承歡。


    帝每每見此雙小兒女,不禁感懷幼時與鎮國公主承歡齊皇後膝下之景,感歎良久。竟生出搓合二人之心,遂寫信問詢公主駙馬。


    公主迴信應允,但顧慮二人年齡尚幼,亦或可做兩小無猜之情,請帝隻下聖旨,暫不召告天下。帝準。遂下旨封太安郡主淩氏灼華為太子妃,昊元正妃嫡妻。此旨頒後未見天下,但朝臣上下,內外命婦皆知此旨。


    帝日夜思念公主。無奈,遼東戰事不斷,公主駙馬決意戍守遼東。


    雍和五年元月,帝病重。恰遼東戰事又起,甚為艱苦激烈。


    雍和五年二月二十七,帝崩。太子昊元繼位,時年十歲。其生母王皇後晉為太後,垂簾聽政。年號順平。


    雍和五年六月初七,遼東大敗,公主駙馬戰死。


    七月十八,睿懿太皇太後薨於坤和宮。


    同月十九,太安郡主奏請王太後,欲移居京郊棲霞山伏雲庵,為太皇太後及公主駙馬祈福超度。王太後不舍,郡主三請,太後準奏。


    同年九月初九,淩駙馬之副將柳龍嘯率淩家軍大敗戎狄,一鼓作氣,直搗王庭,迫使戎狄蕭氏北撤數百裏,棄城池無數。


    十月,戎狄請降,獻城池十座,絹銀五十萬匹兩,並允諾稱臣納貢,歲銀十萬。


    王太後與朝臣共議,準降。


    雍和五年十二月初三,副將柳龍嘯護送鎮國公主、淩駙馬骨灰入京。自平城起,每過府縣皆有父老率子弟設香案跪迎,一路哀悼悲戚之聲不絕於耳。至京城,更有數萬百姓出城十裏跪迎,哀慟遍野,悲聲震天。


    太安郡主哀哭數日不絕,悲痛泣血,眾人聞之無不落淚。天子、太後同來吊唁,見此情景心中不忍,亦皆落淚。


    天子當場破舊例加封太安為一品郡主,原鎮國公主之封地食邑、侍衛親兵皆賜於太安。額外又賜宮女內侍數十名以照顧郡主起居。旨意一出,世人無不稱頌天子賢德,太後慈愛。


    順平元年,柳龍嘯受命任遼東大將軍,於元月元日迴遼東戍守。


    ……


    大齊末年,太史公修史,多用春秋筆法,卻一字寓褒貶,更或者明褒暗貶,字字殺機。


    ……


    齊府書房內,當朝次輔齊正清,目送著大兒子親送耿禦史出去後,便看向坐在一旁的二兒子。


    “耿良忠所說之事,你如何看?”


    齊中釆雖麵色沉穩,眼中卻有些猶疑不定:“兒子雖聽耿禦史如此說,卻不知真假。不若等大哥迴來一起商議一下。”


    齊正清垂目不語,端起茶碗喝了一口。不一會兒,齊中文送客迴來。齊正清抬眼看他,問道:“送走耿禦史了?”


    “是,兒子親送耿大人上轎。”齊中文垂首答道。


    “你對剛剛耿禦史所說之事如何看?”


    “兒子……”齊中文想了片刻道,“如若真像耿禦史所述,那王相之子真可謂膽大包天。但,太安郡主雖與我們齊家有親,怎奈王首輔現今正是如日中天烈火烹油之勢。父親雖為次輔,可終究……”


    齊中文住了口,因為他看到父親已經不耐煩地放下茶碗,伸手衝他兄弟二人揮了揮,失望之色溢於言表。


    “你二人迴去休息吧。少楓留下。”


    齊正清開口趕人,隻留下嫡長孫齊少楓。二人不敢怠慢,忙行禮告退。


    看著兄弟二人的背影,齊次輔微不可聞地歎了口氣。齊家百年大族,曾人才輩出,更出過兩位皇後,數位閣老。


    怎奈,到了他兒子這一輩,竟皆資質平庸。次子貌似沉穩謹慎,卻實為缺乏主見,凡事皆聽父兄。以其才能,也隻能在戶部混個不入流的小官。饒是如此,他竟還多有抱怨,自認為被大材小用了。


    長子倒稍好一些,可惜到底眼界狹窄人雲亦雲,且沒有擔當。現做到吏部正五品郎中便已然到頭了。不過他倒是個識趣的,自知才能有限,倒不敢隨便胡亂摻和。


    至於他的嫡長孫齊少楓,齊正清轉頭看去,見他正眼觀鼻,鼻觀心,立於身旁,長身玉立,氣定神閑。不禁暗暗點頭,就衝他小小年紀竟有這份沉穩,未來大有可期。


    少楓自幼便有神童之名。曆鄉試、府試,一路過關斬將。不過弱冠之年,便已於去年殿試被取中一甲探花郎,成為天子門生。現任翰林院編修,天子近臣,常被順平帝召見講解經籍,前途不可限量。齊家百年基業當真要靠他去撐了。


    書房門外,齊中采走了十數步之餘後方才敢開口冷笑道:“兄長養的好兒子,弟弟我自愧不如。”


    齊中文似是未聽出話中的諷刺之意,麵上一片泰然,笑著應道:“賢弟過獎了,過獎了。”


    仿佛一拳打到了棉花上,齊中采隻得麵上憤然,轉身拂袖而去。


    齊中文麵上依然一派平和,目送著中釆走遠後,方才迴頭看了一眼書房的方向,然後轉身迴自己的東跨院去了。


    他當然明白弟弟的不甘與嫉妒,也知道剛剛那話中的挑拔之意。可現如今齊家全靠父親支撐。他與弟弟才能平平,萬不可能支撐起這百年大族。父親已年逾花甲,心身俱不如從前,下任掌舵之人唯有少楓擔當。自己雖是少楓的父親,卻不能拖他的後腿,更不能拖整個齊家的後腿。


    ……


    書房內,齊正清指了指自己下首的一把椅子。


    “坐吧。”


    少楓施禮,端坐。


    “你怎麽看?”


    還是剛剛問父親和二叔的問題,少楓自知這是祖父的考較。


    “孫兒認為這是個機會。”


    “哦?怎麽說?”齊正清垂眼撇著茶碗裏的水沫,看不出情緒。


    “王致為建元十三年的進士,未至不惑。祖父卻是建元元年的狀元,已逾花甲。為何祖父仍屈居次輔?”


    “放肆。”齊正清拖著長音斥了一句,又緩緩喝了口茶。


    少楓也沒有多少害怕的樣子,嘴角微揚,拱了拱手,語氣中帶著三分耍賴:“孫兒無狀,請祖父恕罪。”


    “繼續。”


    “是。”少楓繼續道,“王氏太後垂簾聽政把持朝政多年,與其兄王致德能俱為平庸,卻剛愎自用獨斷專行。更兼扶植王氏子弟,廣植黨羽,無才宵小之徒,趨炎附勢之輩竟滿布朝堂。


    “當今陛下賢明仁厚,禮遇眾臣,實有成為一代明君之德。


    “我齊氏一脈自大齊開國起便有從龍之功,世代忠君愛國,竭智盡忠。更出了孝賢皇後,以及祖父這樣……”


    “說重點!”齊正清瞪了少楓一眼,打斷了他後麵的馬屁。


    少楓低頭摸了摸鼻子,又道:“重點就是,祖父的心願,無非八個字,‘遏製王氏,還政於帝’。當今已年滿十八,眼看著又要大婚,可太後仍未有還政之意……”


    齊次輔輕哼了一聲,放下茶碗。


    “這和今日之事有何幹係?難不成憑此事就想推倒王氏?笑話!”


    “幹係嘛,倒是不大。借此推倒王氏更無可能。不過,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王氏一族最近恐是得意忘形了,破綻百出。我們也不妨幫他加上一把火。多行不義,到時候自是神仙也救不得他了,畢竟這民意不可違呀。”


    “就這些?”齊次輔牽了牽嘴角,不甚滿意地問道。


    “這些都是為公。”


    “那為私呢?”


    “祖父就不想當一當這首輔?”


    “混帳!”齊次輔雖然斥罵,卻猶帶著一絲笑意。


    “祖父息怒。”少楓嘻笑道,“這些年來祖父帶領齊氏一族韜光養晦,處處避讓,不就是為等陛下長大成人嘛。王太後本在兩年前陛下十六時就應還政,可非要等王家女長成,陛下大婚,硬生生拖到了十八。饒是已定了婚期,太後亦沒有還政之意。祖父您這是著急了。雖說當首輔的話是句玩笑,可您卻是不能看著王太後這樣一天天地拖著陛下,更不想看著一個屍位素餐之徒覥占首輔之位,頤指氣使。”


    “一派胡言。”


    “孫兒思忖著,祖父是重情重義之人。我那姑祖母孝賢皇後早薨,表姑母鎮國大長公主為國戰死,這世上唯留下太安郡主這一點血脈。淩駙馬本就是孤兒,族中無人。今夜王致之子行徑著實過分,祖父這是也有憐惜郡主孤苦,有想為郡主出氣的意思。”


    “在你看來,我竟是如此心軟之人?”


    “祖父自是慈愛。”


    “哈哈哈哈哈……”齊次輔邊搖頭邊笑,“真真是個癡兒。不過說得也不是太差,要比你那父親、二叔好太多了。”他一邊說著,一邊起身慢慢踱步。齊少楓忙起身侍立。


    “這些年王氏得意太過,我處處避其鋒芒。又以三朝元老、孝賢皇後之兄的身份勉強牽製。為何?正如你所說,一是待陛下成人。這二嘛,便是待太安郡主長大。”


    “太安郡主?”


    “對。”齊清正雖已花甲,卻精神矍鑠,步履穩健,雙目如電看向少楓。


    “你所言不錯,我確實有心看顧孝賢皇後的唯一血脈。可你又有所不知,先帝當年曾下過一道聖旨,將太安郡主賜婚給當時還是太子的當今聖上,封其為太子正妃嫡妻。”


    “怎麽會?”少楓大驚。


    “既有聖旨,為何京中無人提及?”齊少楓深覺此事不可思議。


    “當年鎮國公主顧慮太安郡主與當今陛下年齡尚小,隻請先帝先下聖旨,卻未詔告天下。後來嘛……”


    齊正清冷笑一聲,“誰又敢提及?當年之事太過久遠,你那時也不過十歲。再者如今王氏當政,打壓異己,更兼對此事有意隱瞞,知情的老臣為自保,也都不敢提及。”


    “祖父的意思是揭出此事,扶太安郡主奪後?畢竟,太安郡主隻有我們這一門至親。”


    “說你是癡兒你還不信。”齊正清搖頭,“多年來這賜婚聖旨之事從未被人揭出,王太後圈養郡主多年,此時又大張旗鼓地納王氏女為後,種種跡象皆表明王氏對此有恃無恐。可見這道聖旨大概是難見天日了。”


    “您是說先帝的賜婚聖旨已被太後所毀?”


    “這我倒是不知。不過,太安郡主在王太後的監視下長大,她那兒的一針一線恐都已被調查仔細了。這道聖旨兇多吉少。”


    “既無聖旨,祖父為何又說等太安郡主長大。”


    “雖無聖旨,可這京裏稍有些年歲的人物都知曉此事,尤其是那些宗室長輩。即使不能將太安郡主推上後位,卻也足可以攪起京城的風雲。這對王氏還政於帝有莫大的幫助。


    “況且,今日太安郡主的表現著實讓我驚喜。不管她是被逼迫致極奮起反抗也好,還是早有謀劃借此發聲也罷。總之,太安這麽多年竟能護住了龍吟寶劍,又有一隊侍衛效忠,這對一個十五歲的少女來說已是十分不易。


    “即使賜婚聖旨已無,但她對我們也是大大地有用。隻是……”齊次輔轉而聲音漸低,似是沉思自語道,“如若真是借此發聲,她又所圖為何?難道真是為了後位?那聖旨……”


    沉吟片刻,齊正清又看向少楓道:“你妹妹少棠是個好的,囑咐一下她留心郡主的動向。”


    “是。不過太安郡主多年深居簡出,從未在京中露麵,少棠恐也有心無力。”


    “無妨。如若真如我所猜測,郡主是借此事發聲,那她後續必然會有所動作。如果隻是逼不得已不平而鳴,那結交不上也不怪少棠。”


    ……


    齊少楓迴到自己的正聽齋時已是醜時。碧雲忙接過他的披風,又迴身吩咐小丫鬟去倒熱茶,自己則親手擰了熱帕子服侍著少楓擦臉。


    少楓隨手將用過的帕子扔進了手盆,衝碧雲揮了揮手道:“今夜不必值夜,下去吧。”


    碧雲福身稱諾,臨走時又仔細檢查了燭火、門窗。一迴頭正見少楓靠在床上發呆,燭光下公子麵如美玉眉眼如畫,看得她不禁雙頰一紅,忙捂著亂跳的心口轉身出去帶上房門。


    少楓已弱冠之年,因學業為重尚未娶親。但正值血氣方剛,對男女之事又怎會不知,隻是並不十分貪好罷了。


    碧雲知道,少楓是看中自己沉穩妥貼方才抬舉自己為通房,且其身邊這兩年也隻有她一個,她便愈發要自尊穩重才是。


    齊少楓靠在床上出了會兒神,仔細想了想幼年時見太安郡主的情景。腦海裏不過浮出一個粉雕玉琢的小女孩模樣並無其他記憶。


    那時太安郡主養於宮中睿懿太皇太後膝下。雖是親戚,卻不能常見。


    今夜之事究竟是太安郡主有意發聲,還是因為逼迫不平而鳴呢?齊少楓伸手敲了敲床板。如若真是有意發聲,那太安郡主下一步又意欲何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被皇帝退婚後我攪翻朝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腰並收藏被皇帝退婚後我攪翻朝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