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中女子別過臉,仍舊啜泣不斷,“原來明懿身子康健,你要他去習武。他自幼不常留在我身邊,大一些又經年在外,更與我不親了。
皇帝賜婚,公主對著他胡鬧,那幾年他雖然不說,可眼見著瘦了很多,小貴妃總是更疼自己的孩子一些。
後來去了趟北境,迴來滿身的傷,幾乎要沒命了。如今好不容易好一些,又獨自住在江南,我們...”
還未說完,她又忍不住哽咽。想起這些,謝修遠也隻是歎息。
謝明徽是他們第一個孩子,那幾年也是他們唯一的孩子,後來的孩子和他相比,總是更喜歡他些。
近來謝修遠時常迴想,自己著實有許多對不住謝明懿。
明懿容貌像自己,為人處世也像自己,對他不免像原來對自己那般心狠,以至於父子相對許多年。
他不忍妻子傷感,低聲安慰道:“再過不久他就迴京了,到時候我們好好補償他。明日我們一起去相國寺,為明懿明徽都求簽祈福。”
懷裏的女子眉目才稍稍舒展,心結仍難紓解,但對他溫婉地笑道:“好,明日我們一起去,為兩個孩子祈福。”
兩個人就這樣依偎在一起。謝修遠陪著她,直至夕陽落盡。
雖然對謝明懿再愧疚,但謝明徽仍是謝修遠心中無可爭議的繼承人。
許如意已迴到京中許久,卻日日忙碌難以脫身。
南疆風俗迥異,百姓更是對血毒神教頗為推崇。
雖然南疆臣服百年,但江湖幫派勢大,對朝廷頗有微詞。現任教主態度曖昧,近來許多事都有聖女掌管。
聖女不曾踏足中原,也不愛中原風物。
各地的山匪也是層出不窮,一時安靜一時冒頭,剿滅之後又有新的出現,如春風燒不盡的野草。
北方雖已議和,但邊境依舊陳有重兵,近日皇帝也時常詢問武將近況,時有撫慰嘉獎。
許如意在北方曾與朔北交過手,所以皇帝也要她在負責京畿的部分安防。
日期將近,大家都振作精神,她已在營中住了好幾日。知道徐翾安全,她便全心放在公務上。
京城入冬下了好幾場大雪,出行雖有不便,但百姓們高興,都說瑞雪兆豐年,傳得連宮裏都說天降祥瑞。
謝明徽走在別宮,聽見不少小宮女這麽說。
如今皇帝住在湯泉宮,軍國大事都送到這裏,官員們也在此處麵見皇帝。
謝明徽為工部尚書,國中各處皆有營建,加上公主出嫁,朔北和親,所以格外忙些。
皇帝對這些事也頗為上心,許多事都要他親自匯報,今日就是如此。
“這樁樁件件都清楚妥帖,你很盡心,這段時間也辛苦了。”坐在龍椅上的人帶著笑意說,看來他十分滿意。
謝明徽叩謝跪恩道:“為陛下盡忠,是微臣本分。”
龍椅上的人笑笑,讓他起身又屏退朝臣,換上親昵的語氣,“明徽在外你我是君臣,在內我算是你姑父,不必過於拘禮。”
謝明徽再拜道:“多謝陛下厚愛。”
“你去看看你姑姑,近日她思念親人。你既來了就去陪陪她。”皇帝讓身邊的內監領他過去,然後又召見其他臣子。
謝明徽退出去的時候,一眼撇到了許如意。還有武尚府,他是謝明懿原來的部下,也曾在父親麾下效力。
姑姑正喝過藥,精神好了許多。內監進內宣旨意,謝過恩姑侄兩才見上麵。
謝貴妃見他過來,原本十分開心,正說著家中的情況,有宮女稟報清陽公主來了。
謝明徽來不及走開,公主已經進了內室。
她與謝明懿的事,謝明徽知道不少,可君臣有別又是在宮裏,隻得恭敬行禮,“見過公主殿下。”
公主神色一愣,忙過去扶住他,低聲解釋道:表兄請起,清陽受不起。”
謝明徽起身之後按貴妃的吩咐,安靜坐在一邊。
“明徽來了,你也過來了,今日倒熱鬧了。”謝貴妃笑笑,見到子侄們心情好很多。
清陽答道:“侍奉母親本是應該的。”絲毫沒有當年嬌縱的樣子。
謝明徽在一旁沉默不言,神色依舊恭敬,一如既往。
“我與你母親去相國寺,自己在別宮時多當心,你姑姑近日或許會見你,期間難免碰到清陽公主,你自己知道分寸。”那日父親臨行前曾囑咐,謝明徽自然銘記。
說了幾句話,貴妃又覺得困倦。告辭之後,清陽公主送了他出去。
出了正殿,謝明徽行禮,正要離開,公主拉住他的衣袖,像小時候那樣,低聲懇求道:“表兄,可否借一步說話。”
謝明徽不願多留,仍站在院中,“公主有事不妨直言。”
清陽公主有些失落,讓侍女站在一旁觀望,自己站在謝明徽身邊低聲說:“明徽哥哥,我聽說他要迴來了。”
“父親母親想念,叫了明懿迴京。”
“他,現在還好嗎?”清陽公主低聲問道。
謝明徽態度恭敬,聲音平靜。她心裏更加不好受,原來幼時她是天家公主,母妃家中也顯赫,兩位表兄都對他是極好的。
那時候謝明徽已經定親,所以克己守禮,謝明懿生性開朗,與她更親近一些。
可後來父皇賜婚後,自己不僅拂他的麵子,還常常鬧脾氣,他都一再寬容忍讓,想起這些公主不禁流淚。
後來他的侍妾有了身子,她心裏不滿覺得屈辱,就給了些臉色那女子看,還去向舅舅哭鬧。
然後那孩子就沒了,再後來他就去了北方。
現在想想,實在是她對不起明懿表兄,也對不起舅舅的疼愛。她寧可他們責罵,不給好臉色看。
“明懿身體康健,臣替二弟謝公主關心。”謝明徽低頭答道。
公主望著他,低聲說道:“那他還怪我嗎?”
謝明徽低聲答道:“公主嫻雅淑慎,明懿向來恭敬,何來怪罪一說。時候不早,微臣該迴去了。”
清陽公主不再多說,任謝明輝離開,隻是紅了眼眶。
宮女阿靜走過來,低聲安慰公主道:“忠毅侯一定不會怪您的。”
天地靜默,隻有一陣北風倏忽而起。
皇帝賜婚,公主對著他胡鬧,那幾年他雖然不說,可眼見著瘦了很多,小貴妃總是更疼自己的孩子一些。
後來去了趟北境,迴來滿身的傷,幾乎要沒命了。如今好不容易好一些,又獨自住在江南,我們...”
還未說完,她又忍不住哽咽。想起這些,謝修遠也隻是歎息。
謝明徽是他們第一個孩子,那幾年也是他們唯一的孩子,後來的孩子和他相比,總是更喜歡他些。
近來謝修遠時常迴想,自己著實有許多對不住謝明懿。
明懿容貌像自己,為人處世也像自己,對他不免像原來對自己那般心狠,以至於父子相對許多年。
他不忍妻子傷感,低聲安慰道:“再過不久他就迴京了,到時候我們好好補償他。明日我們一起去相國寺,為明懿明徽都求簽祈福。”
懷裏的女子眉目才稍稍舒展,心結仍難紓解,但對他溫婉地笑道:“好,明日我們一起去,為兩個孩子祈福。”
兩個人就這樣依偎在一起。謝修遠陪著她,直至夕陽落盡。
雖然對謝明懿再愧疚,但謝明徽仍是謝修遠心中無可爭議的繼承人。
許如意已迴到京中許久,卻日日忙碌難以脫身。
南疆風俗迥異,百姓更是對血毒神教頗為推崇。
雖然南疆臣服百年,但江湖幫派勢大,對朝廷頗有微詞。現任教主態度曖昧,近來許多事都有聖女掌管。
聖女不曾踏足中原,也不愛中原風物。
各地的山匪也是層出不窮,一時安靜一時冒頭,剿滅之後又有新的出現,如春風燒不盡的野草。
北方雖已議和,但邊境依舊陳有重兵,近日皇帝也時常詢問武將近況,時有撫慰嘉獎。
許如意在北方曾與朔北交過手,所以皇帝也要她在負責京畿的部分安防。
日期將近,大家都振作精神,她已在營中住了好幾日。知道徐翾安全,她便全心放在公務上。
京城入冬下了好幾場大雪,出行雖有不便,但百姓們高興,都說瑞雪兆豐年,傳得連宮裏都說天降祥瑞。
謝明徽走在別宮,聽見不少小宮女這麽說。
如今皇帝住在湯泉宮,軍國大事都送到這裏,官員們也在此處麵見皇帝。
謝明徽為工部尚書,國中各處皆有營建,加上公主出嫁,朔北和親,所以格外忙些。
皇帝對這些事也頗為上心,許多事都要他親自匯報,今日就是如此。
“這樁樁件件都清楚妥帖,你很盡心,這段時間也辛苦了。”坐在龍椅上的人帶著笑意說,看來他十分滿意。
謝明徽叩謝跪恩道:“為陛下盡忠,是微臣本分。”
龍椅上的人笑笑,讓他起身又屏退朝臣,換上親昵的語氣,“明徽在外你我是君臣,在內我算是你姑父,不必過於拘禮。”
謝明徽再拜道:“多謝陛下厚愛。”
“你去看看你姑姑,近日她思念親人。你既來了就去陪陪她。”皇帝讓身邊的內監領他過去,然後又召見其他臣子。
謝明徽退出去的時候,一眼撇到了許如意。還有武尚府,他是謝明懿原來的部下,也曾在父親麾下效力。
姑姑正喝過藥,精神好了許多。內監進內宣旨意,謝過恩姑侄兩才見上麵。
謝貴妃見他過來,原本十分開心,正說著家中的情況,有宮女稟報清陽公主來了。
謝明徽來不及走開,公主已經進了內室。
她與謝明懿的事,謝明徽知道不少,可君臣有別又是在宮裏,隻得恭敬行禮,“見過公主殿下。”
公主神色一愣,忙過去扶住他,低聲解釋道:表兄請起,清陽受不起。”
謝明徽起身之後按貴妃的吩咐,安靜坐在一邊。
“明徽來了,你也過來了,今日倒熱鬧了。”謝貴妃笑笑,見到子侄們心情好很多。
清陽答道:“侍奉母親本是應該的。”絲毫沒有當年嬌縱的樣子。
謝明徽在一旁沉默不言,神色依舊恭敬,一如既往。
“我與你母親去相國寺,自己在別宮時多當心,你姑姑近日或許會見你,期間難免碰到清陽公主,你自己知道分寸。”那日父親臨行前曾囑咐,謝明徽自然銘記。
說了幾句話,貴妃又覺得困倦。告辭之後,清陽公主送了他出去。
出了正殿,謝明徽行禮,正要離開,公主拉住他的衣袖,像小時候那樣,低聲懇求道:“表兄,可否借一步說話。”
謝明徽不願多留,仍站在院中,“公主有事不妨直言。”
清陽公主有些失落,讓侍女站在一旁觀望,自己站在謝明徽身邊低聲說:“明徽哥哥,我聽說他要迴來了。”
“父親母親想念,叫了明懿迴京。”
“他,現在還好嗎?”清陽公主低聲問道。
謝明徽態度恭敬,聲音平靜。她心裏更加不好受,原來幼時她是天家公主,母妃家中也顯赫,兩位表兄都對他是極好的。
那時候謝明徽已經定親,所以克己守禮,謝明懿生性開朗,與她更親近一些。
可後來父皇賜婚後,自己不僅拂他的麵子,還常常鬧脾氣,他都一再寬容忍讓,想起這些公主不禁流淚。
後來他的侍妾有了身子,她心裏不滿覺得屈辱,就給了些臉色那女子看,還去向舅舅哭鬧。
然後那孩子就沒了,再後來他就去了北方。
現在想想,實在是她對不起明懿表兄,也對不起舅舅的疼愛。她寧可他們責罵,不給好臉色看。
“明懿身體康健,臣替二弟謝公主關心。”謝明徽低頭答道。
公主望著他,低聲說道:“那他還怪我嗎?”
謝明徽低聲答道:“公主嫻雅淑慎,明懿向來恭敬,何來怪罪一說。時候不早,微臣該迴去了。”
清陽公主不再多說,任謝明輝離開,隻是紅了眼眶。
宮女阿靜走過來,低聲安慰公主道:“忠毅侯一定不會怪您的。”
天地靜默,隻有一陣北風倏忽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