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一迴到客棧,沒等他喝口茶謝永就上前來,在他耳邊低聲說:“主子,謝氏來了人,已經在您房裏候著。”
李竹庭聽了,臉色瞬間黑了。謝永垂手站在一邊,也不多說,隻等著他吩咐。李竹庭閉眼想了想,對任三世說:“近來青城鎮不太平,從今日起客棧裏會多一些護衛,你們也要多注意一些。”
說著他看了看外麵,發現趙綺正站在院子裏,又交待了後天去曲風小院是事情。時間緊急,沒有等趙綺進來,他就帶著謝永上樓去了。
屋中站著一個年約十六的少年,身穿竹青色的長衿。一見他進來忙拱手行禮問道:“二公子安好。”恭敬有禮,神色平靜
第一眼看見燈火中那稍顯稚嫩的臉龐,李竹庭稍微有些驚訝,但還是微微一笑,露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說道:“明則大了,今日怎麽過來了,兄長一切可還好嗎?”
那少年此時才露出笑臉,清朗說道:“今日受父親所托,明日請公子道付竹苑一敘。大公子這兩月一直忙,工部的事情多,勞累得有些消瘦了,其他一切都好。”說起自己的兄長,那孩子的聲音都明顯輕快起來,眼睛都明亮多了。
見此李竹庭心中暗笑,他倒是對他的兄長十分傷上心。不過李竹庭已經習慣了。聽罷,他點點頭說:“既然謝福叔來了,我自然是要去見的。明日一早我就過去,你也早些迴去休息吧,今日辛苦你等得晚了。”
少年再次行禮退下,走過李竹庭身邊時,瞥見他衣擺沾有塵土,腰間佩著長刀。他不動聲色記下後,迴了付竹苑就說與謝福聽。
“父親今日我見著二公子,想來二公子應該已經恢複如初了。”他站在書案前,對麵坐著一個精幹的男人。
那男人手指上留著常年騎射留下的老繭,正在書案上寫記錄由京城到杭州一路走來的見聞。字跡剛勁,入木三分。兩鬢微微有些花白,但眼神堅毅矍鑠。
“明則何出此言?”見兒子迴來,他抬起眼關切問著。
“二公子腰間長刀的柄鞘上皆有鎏金獸首睚眥,有不少陳舊的刀劃劍刻,此應是之前跟著公子上戰場的重刀長厭。而今日我見公子衣擺有塵泥,身上雜有竹葉氣味,究其出入時辰,應該是去城西竹林。且我看公子氣息穩健,中氣十足,已經不是受傷病弱之軀。”
他的樣子神采奕奕,帶著十分的自信,畢竟他自小便能查細微之處。謝福十分欣慰,家主交待的事情已經心裏有數了。
第二日李竹庭半天不見趙綺下來,還以為她昨日身上有傷,心中擔憂與芳瑛一同去看。結果那小丫頭隻是太累,睡得太熟沒有醒。李竹庭心裏發笑,交待芳瑛好好照顧,吃過早飯就前去赴約了。
正是陽光正好的時候,葉子上還有沒有消散寒露,反射的光利箭似的直直刺著他的眼睛。他沒有遮擋躲閃,就讓它們這樣照著。
緊閉大門的付竹苑裏,寂靜得像無風的湖水,但處處都是往來行走的護衛。
進了這扇門,他又變迴謝明懿,帶著謝永徑直走到書房內。謝福提了個食盒已經在裏麵等著了。
關上房門,謝永就在門外守著。屋內就隻剩他們兩人,窗口的鬆竹茂密,將窗戶遮擋得嚴實,幾縷光從葉子的縫隙逃了進來,屋子裏還算明亮。
謝明懿坐到案前,謝福熟練地替他倒上一杯熱茶,寬厚地說:“已經暮秋了,老爺夫人擔心少爺的身子,所以派屬下來看看。”
倒好茶,他又緊接著取下食盒的蓋子,平放到一邊,裏頭盛著一疊桂花栗子糕,還絲絲冒著白氣兒。
“這桂花栗子糕您嚐嚐,還是不是京城裏的老味道。”擺好筷子,他垂手站在一邊,麵容帶笑,像看孩子似的溫和地看著謝明懿。
朱紅描金的食盒上繪滿了棠棣,花枝連葉,好看極了。蓮青色的瓷碟裏的糕點放肆地飄散著熟悉的桂花香,那是他那時每日苦練後為數不多的歡欣和獎賞。
想起幼時,謝明懿神色不禁有些動容。他慢慢拿起筷子,淺淺嚐了一口,就放下了。確實是他幼時的最愛,京城滿芳齋的滋味。可是他早已不喜歡這樣甜膩的食物,十二歲從軍後就已經不喜歡了。
放下筷子,他用旁邊的綾羅帕子擦了擦嘴,問謝福:“福叔這次過來,可是父親還有什麽交待嗎?”本來他就生得俊逸,此時笑著,更顯得他清朗如明月。
看見他這般溫和,謝福也放心許多,本還以為他會不喜或不屑。看來在江南這幾年,他確實是修身養性許多。
謝福說起來,語調平緩,好像隻是敘舊:“不是什麽大事,隻是少爺在江南多年未曾迴去,家中都記掛的緊。唯恐父子兄弟之間生分了。椿萱並茂,棠棣同馨才是好景。
最近京城裏熱鬧的緊,四殿下從北境調迴京城了。隻是臨近年關,工部的事情尤其軍器方麵總是有些棘手。老爺久不在軍中,但謝氏總需要一些軍中的助力。
若是您能迴去,軍中的事情多少能幫襯一些,江南這些瑣碎的事情也可以放下,交給大少爺打理,不用再多加煩心了。”
聽到這裏,謝明懿眉頭不禁一挑,輕笑一聲說道:“我在江南修養多年,軍中的事情早已經不熟悉了,能幫得上什麽呢?隻能做做這些瑣事罷了。”
“您過謙了。鎮守北邊的宗老將軍年事已高,雖說朔北今年已是屬國,但北境總是要塞。上次夫人生辰,貴妃娘娘差人問候時,還說起您呢。”謝福又忙不迭添上。
謝明懿聽了,微微低下頭沒有說話,隻是用蓋子輕輕拂著茶沫。
李竹庭聽了,臉色瞬間黑了。謝永垂手站在一邊,也不多說,隻等著他吩咐。李竹庭閉眼想了想,對任三世說:“近來青城鎮不太平,從今日起客棧裏會多一些護衛,你們也要多注意一些。”
說著他看了看外麵,發現趙綺正站在院子裏,又交待了後天去曲風小院是事情。時間緊急,沒有等趙綺進來,他就帶著謝永上樓去了。
屋中站著一個年約十六的少年,身穿竹青色的長衿。一見他進來忙拱手行禮問道:“二公子安好。”恭敬有禮,神色平靜
第一眼看見燈火中那稍顯稚嫩的臉龐,李竹庭稍微有些驚訝,但還是微微一笑,露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說道:“明則大了,今日怎麽過來了,兄長一切可還好嗎?”
那少年此時才露出笑臉,清朗說道:“今日受父親所托,明日請公子道付竹苑一敘。大公子這兩月一直忙,工部的事情多,勞累得有些消瘦了,其他一切都好。”說起自己的兄長,那孩子的聲音都明顯輕快起來,眼睛都明亮多了。
見此李竹庭心中暗笑,他倒是對他的兄長十分傷上心。不過李竹庭已經習慣了。聽罷,他點點頭說:“既然謝福叔來了,我自然是要去見的。明日一早我就過去,你也早些迴去休息吧,今日辛苦你等得晚了。”
少年再次行禮退下,走過李竹庭身邊時,瞥見他衣擺沾有塵土,腰間佩著長刀。他不動聲色記下後,迴了付竹苑就說與謝福聽。
“父親今日我見著二公子,想來二公子應該已經恢複如初了。”他站在書案前,對麵坐著一個精幹的男人。
那男人手指上留著常年騎射留下的老繭,正在書案上寫記錄由京城到杭州一路走來的見聞。字跡剛勁,入木三分。兩鬢微微有些花白,但眼神堅毅矍鑠。
“明則何出此言?”見兒子迴來,他抬起眼關切問著。
“二公子腰間長刀的柄鞘上皆有鎏金獸首睚眥,有不少陳舊的刀劃劍刻,此應是之前跟著公子上戰場的重刀長厭。而今日我見公子衣擺有塵泥,身上雜有竹葉氣味,究其出入時辰,應該是去城西竹林。且我看公子氣息穩健,中氣十足,已經不是受傷病弱之軀。”
他的樣子神采奕奕,帶著十分的自信,畢竟他自小便能查細微之處。謝福十分欣慰,家主交待的事情已經心裏有數了。
第二日李竹庭半天不見趙綺下來,還以為她昨日身上有傷,心中擔憂與芳瑛一同去看。結果那小丫頭隻是太累,睡得太熟沒有醒。李竹庭心裏發笑,交待芳瑛好好照顧,吃過早飯就前去赴約了。
正是陽光正好的時候,葉子上還有沒有消散寒露,反射的光利箭似的直直刺著他的眼睛。他沒有遮擋躲閃,就讓它們這樣照著。
緊閉大門的付竹苑裏,寂靜得像無風的湖水,但處處都是往來行走的護衛。
進了這扇門,他又變迴謝明懿,帶著謝永徑直走到書房內。謝福提了個食盒已經在裏麵等著了。
關上房門,謝永就在門外守著。屋內就隻剩他們兩人,窗口的鬆竹茂密,將窗戶遮擋得嚴實,幾縷光從葉子的縫隙逃了進來,屋子裏還算明亮。
謝明懿坐到案前,謝福熟練地替他倒上一杯熱茶,寬厚地說:“已經暮秋了,老爺夫人擔心少爺的身子,所以派屬下來看看。”
倒好茶,他又緊接著取下食盒的蓋子,平放到一邊,裏頭盛著一疊桂花栗子糕,還絲絲冒著白氣兒。
“這桂花栗子糕您嚐嚐,還是不是京城裏的老味道。”擺好筷子,他垂手站在一邊,麵容帶笑,像看孩子似的溫和地看著謝明懿。
朱紅描金的食盒上繪滿了棠棣,花枝連葉,好看極了。蓮青色的瓷碟裏的糕點放肆地飄散著熟悉的桂花香,那是他那時每日苦練後為數不多的歡欣和獎賞。
想起幼時,謝明懿神色不禁有些動容。他慢慢拿起筷子,淺淺嚐了一口,就放下了。確實是他幼時的最愛,京城滿芳齋的滋味。可是他早已不喜歡這樣甜膩的食物,十二歲從軍後就已經不喜歡了。
放下筷子,他用旁邊的綾羅帕子擦了擦嘴,問謝福:“福叔這次過來,可是父親還有什麽交待嗎?”本來他就生得俊逸,此時笑著,更顯得他清朗如明月。
看見他這般溫和,謝福也放心許多,本還以為他會不喜或不屑。看來在江南這幾年,他確實是修身養性許多。
謝福說起來,語調平緩,好像隻是敘舊:“不是什麽大事,隻是少爺在江南多年未曾迴去,家中都記掛的緊。唯恐父子兄弟之間生分了。椿萱並茂,棠棣同馨才是好景。
最近京城裏熱鬧的緊,四殿下從北境調迴京城了。隻是臨近年關,工部的事情尤其軍器方麵總是有些棘手。老爺久不在軍中,但謝氏總需要一些軍中的助力。
若是您能迴去,軍中的事情多少能幫襯一些,江南這些瑣碎的事情也可以放下,交給大少爺打理,不用再多加煩心了。”
聽到這裏,謝明懿眉頭不禁一挑,輕笑一聲說道:“我在江南修養多年,軍中的事情早已經不熟悉了,能幫得上什麽呢?隻能做做這些瑣事罷了。”
“您過謙了。鎮守北邊的宗老將軍年事已高,雖說朔北今年已是屬國,但北境總是要塞。上次夫人生辰,貴妃娘娘差人問候時,還說起您呢。”謝福又忙不迭添上。
謝明懿聽了,微微低下頭沒有說話,隻是用蓋子輕輕拂著茶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