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的時候,種下去的紅薯藤結出了不少大紅薯,見果然比其他莊稼產量高出一大截,劉家村的村民各個喜笑顏開,再也不發愁會餓肚子了。
夏收的時候,趙鵬程跟書院請了幾日假,一家人都迴了山下的劉家村。
這次迴來,一是看看高產的紅薯到底畝產能達到多少斤,其次就是紅薯易爛,要要教大家妥善保存。
劉惠娘親自上陣,教大家如何製作紅薯幹,紅薯澱粉,以及粉皮。
至於為什麽不做粉條,問就是那個適合冬天來做,且操作難度有點大,很容易翻車,還是粉皮製作起來容易一些,反正吃起來口感都差不多。
至於收獲的黃豆與綠豆,周裏正還打算賣出去換錢,然後買些糧迴來吃。
最近官道那邊,本來光顧的路人就沒有冬天多了,且還有人開始跟他們搶生意,又開了一個茶水攤,導致入賬減少了一大截,都沒錢買糧了。
悅然靈機一動,又給裏正支了一個招,用黃豆做豆腐,然後用油炸了,做成澆汁豆腐,保證茶寮的生意又能好起來,並表示她可以教村裏的嬸子們做。
裏正一聽不由拍了一下大腿,“太好了,還是小荷主意多,今兒咱就把豆子泡上,試試看。”
上次開茶寮那事,也算是讓悅然在裏正這裏樹立起了一點威信。
再說隻是試試,不好賣了,也可以挑著擔子上附近村裏與鎮上去賣豆腐,又有了一個進項,能不開心嗎?
圍觀的村民們也躍躍欲試,荷花嫂子聽了公爹的話,當即就去泡豆子了。
做好的澆汁豆腐,雖然少了辣椒,差點意思,但味道還是不錯的,嚐過之後,大家都說好吃肯定能大賣。
悅然還教嬸子們做了綠豆糕,與紅薯餅。
這兩樣都也可以放在茶寮裏賣,糕點與茶水可是絕配,南方富裕的人多,肯定有不少人舍得買,再說還可以拿去鎮上賣。
事實證明,這幾樣東西賣的還不錯,營業額直線上升,大家幹勁十足,努力攢錢蓋房子。
由於嚐到了甜頭,村裏又在荒地上種了一茬紅薯與黃豆,以及少許的水稻。
……
轉眼就到了八月鄉試。
鄉試是要到府城去考的,周裏正親自帶著小兒子周長林來到縣城,讓兒子陪著趙鵬程去考試。
這一次,趙鵬程果然考中了舉人,而且成績非常亮眼,一舉奪魁,考中了解元。
官府報喜的鑼鼓聲,先於趙秀才到達。
劉惠娘喜極而泣,本想著夫君能考中舉人就很了不起了,沒想到直接得了魁首,簡直是大喜過望,差點沒抱住懷裏的兒子。
好在悅然眼疾手快地接住弟弟,才沒把小石頭給摔了,然後趕緊提醒道:“娘,快給幾位官爺喜錢啊!”
“哦,對對對!給喜錢!”劉惠娘抹了一把眼淚,把早就準備好的喜錢遞給了兩位報信的衙役,才把人打發走。
幾日後,縣太爺在縣裏最高檔的酒樓設宴款待本縣考中的三位舉人,對趙鵬程極為推崇,在得知他家中有適婚的姑娘後,當即就流露出想與之結親的意思來。
趙鵬程借著勸酒擋了過去,然後表示自己閨女年紀還小,且閨女跟著他吃了不少苦,如今日子好過了些,想多留閨女幾年。
縣太爺一時臉上就有些掛不住,撇下他轉為詢問起其他兩位舉子的情況。
宴席結束後,另兩位舉人都勸趙鵬程識相些,不值得為一個閨女惹惱父母官。
趙鵬程卻不以為意,他準備在冬日之前就帶著一家進京,提早為明年春闈做準備。
書院的先生得知他這個想法後,也頗為支持,不僅把曆年來的考題給了他一份,還給他傳授了不少考試經驗,與考場禁忌。
這一次趙秀才舉家進京,依舊是由周長林陪著,且還帶了兩個身手不錯的漢子。
為了答謝周裏正與村裏,趙鵬程給大家留了二百兩銀子。
自從趙秀才考中舉人的消息傳出去後,登門送禮的地主與商戶們便絡繹不絕,也不可能都推掉,且這些人也隻求與舉人老爺打好關係罷了,此外別無所求,不收反而得罪人。
悅然不由感歎,難怪都說窮秀才富舉人,竟是一點不差。
這一次他們家簡直要發達了,直接實現了階級跨越,達到了紳士階層,所以也沒必要裝窮了。
周裏正先還不肯收,後來見趙鵬程態度堅決,是誠心給的,就眼含熱淚地收下了,轉頭就讓大家夥都記得舉人老爺的好。
秋收結束後,悅然一家人就趕著騾車上京了,這一次趕路要輕鬆許多,夜裏可以進城住在客棧,也不需要趕時間。
小石頭已經一歲多了,在車裏待不住,悅然就扶著他趴在窗口往外看,這時,小家夥才能安靜一會。
聽說,北方的旱情雖然得到了一些緩解,但還是收不上來多少糧食,且朝廷還在收複失地,北邊的生活並不安定,故此沿途不時還能見到些許衣衫破爛、神情麻木的流民往南邊遷徙。
一行人走走停停,九月底才到京城。
先在客棧住了幾日,等尋到貢院附近出租的宅子後,悅然一家與周長林他們就搬了進去。
這邊的宅子比較緊俏,大都是一進的小宅子,他們還算來的早的,但有人比他們到的還早,早早就進京租好了位置比較好的宅子。
悅然家租的這個比較靠近街道,上街是方便了,就是她爹白日看書可能會受些影響。
劉惠娘憂心不已,試探地道:“夫君,要不讓長林大哥他們出去再打聽打聽,有沒空出來的宅子,就算多花點錢也沒事。”
“對呀,隻要位置好,多花點錢也沒事,咱家又不差錢。”悅然跟著附和。
雖然這所宅子已經不便宜了,一月就要五兩銀子,太坑人,但不能因為怕花銀子就耽誤她爹看書。
“不打緊,隻要沉下心來,就不會受影響。”趙鵬程笑著安慰妻女。
夏收的時候,趙鵬程跟書院請了幾日假,一家人都迴了山下的劉家村。
這次迴來,一是看看高產的紅薯到底畝產能達到多少斤,其次就是紅薯易爛,要要教大家妥善保存。
劉惠娘親自上陣,教大家如何製作紅薯幹,紅薯澱粉,以及粉皮。
至於為什麽不做粉條,問就是那個適合冬天來做,且操作難度有點大,很容易翻車,還是粉皮製作起來容易一些,反正吃起來口感都差不多。
至於收獲的黃豆與綠豆,周裏正還打算賣出去換錢,然後買些糧迴來吃。
最近官道那邊,本來光顧的路人就沒有冬天多了,且還有人開始跟他們搶生意,又開了一個茶水攤,導致入賬減少了一大截,都沒錢買糧了。
悅然靈機一動,又給裏正支了一個招,用黃豆做豆腐,然後用油炸了,做成澆汁豆腐,保證茶寮的生意又能好起來,並表示她可以教村裏的嬸子們做。
裏正一聽不由拍了一下大腿,“太好了,還是小荷主意多,今兒咱就把豆子泡上,試試看。”
上次開茶寮那事,也算是讓悅然在裏正這裏樹立起了一點威信。
再說隻是試試,不好賣了,也可以挑著擔子上附近村裏與鎮上去賣豆腐,又有了一個進項,能不開心嗎?
圍觀的村民們也躍躍欲試,荷花嫂子聽了公爹的話,當即就去泡豆子了。
做好的澆汁豆腐,雖然少了辣椒,差點意思,但味道還是不錯的,嚐過之後,大家都說好吃肯定能大賣。
悅然還教嬸子們做了綠豆糕,與紅薯餅。
這兩樣都也可以放在茶寮裏賣,糕點與茶水可是絕配,南方富裕的人多,肯定有不少人舍得買,再說還可以拿去鎮上賣。
事實證明,這幾樣東西賣的還不錯,營業額直線上升,大家幹勁十足,努力攢錢蓋房子。
由於嚐到了甜頭,村裏又在荒地上種了一茬紅薯與黃豆,以及少許的水稻。
……
轉眼就到了八月鄉試。
鄉試是要到府城去考的,周裏正親自帶著小兒子周長林來到縣城,讓兒子陪著趙鵬程去考試。
這一次,趙鵬程果然考中了舉人,而且成績非常亮眼,一舉奪魁,考中了解元。
官府報喜的鑼鼓聲,先於趙秀才到達。
劉惠娘喜極而泣,本想著夫君能考中舉人就很了不起了,沒想到直接得了魁首,簡直是大喜過望,差點沒抱住懷裏的兒子。
好在悅然眼疾手快地接住弟弟,才沒把小石頭給摔了,然後趕緊提醒道:“娘,快給幾位官爺喜錢啊!”
“哦,對對對!給喜錢!”劉惠娘抹了一把眼淚,把早就準備好的喜錢遞給了兩位報信的衙役,才把人打發走。
幾日後,縣太爺在縣裏最高檔的酒樓設宴款待本縣考中的三位舉人,對趙鵬程極為推崇,在得知他家中有適婚的姑娘後,當即就流露出想與之結親的意思來。
趙鵬程借著勸酒擋了過去,然後表示自己閨女年紀還小,且閨女跟著他吃了不少苦,如今日子好過了些,想多留閨女幾年。
縣太爺一時臉上就有些掛不住,撇下他轉為詢問起其他兩位舉子的情況。
宴席結束後,另兩位舉人都勸趙鵬程識相些,不值得為一個閨女惹惱父母官。
趙鵬程卻不以為意,他準備在冬日之前就帶著一家進京,提早為明年春闈做準備。
書院的先生得知他這個想法後,也頗為支持,不僅把曆年來的考題給了他一份,還給他傳授了不少考試經驗,與考場禁忌。
這一次趙秀才舉家進京,依舊是由周長林陪著,且還帶了兩個身手不錯的漢子。
為了答謝周裏正與村裏,趙鵬程給大家留了二百兩銀子。
自從趙秀才考中舉人的消息傳出去後,登門送禮的地主與商戶們便絡繹不絕,也不可能都推掉,且這些人也隻求與舉人老爺打好關係罷了,此外別無所求,不收反而得罪人。
悅然不由感歎,難怪都說窮秀才富舉人,竟是一點不差。
這一次他們家簡直要發達了,直接實現了階級跨越,達到了紳士階層,所以也沒必要裝窮了。
周裏正先還不肯收,後來見趙鵬程態度堅決,是誠心給的,就眼含熱淚地收下了,轉頭就讓大家夥都記得舉人老爺的好。
秋收結束後,悅然一家人就趕著騾車上京了,這一次趕路要輕鬆許多,夜裏可以進城住在客棧,也不需要趕時間。
小石頭已經一歲多了,在車裏待不住,悅然就扶著他趴在窗口往外看,這時,小家夥才能安靜一會。
聽說,北方的旱情雖然得到了一些緩解,但還是收不上來多少糧食,且朝廷還在收複失地,北邊的生活並不安定,故此沿途不時還能見到些許衣衫破爛、神情麻木的流民往南邊遷徙。
一行人走走停停,九月底才到京城。
先在客棧住了幾日,等尋到貢院附近出租的宅子後,悅然一家與周長林他們就搬了進去。
這邊的宅子比較緊俏,大都是一進的小宅子,他們還算來的早的,但有人比他們到的還早,早早就進京租好了位置比較好的宅子。
悅然家租的這個比較靠近街道,上街是方便了,就是她爹白日看書可能會受些影響。
劉惠娘憂心不已,試探地道:“夫君,要不讓長林大哥他們出去再打聽打聽,有沒空出來的宅子,就算多花點錢也沒事。”
“對呀,隻要位置好,多花點錢也沒事,咱家又不差錢。”悅然跟著附和。
雖然這所宅子已經不便宜了,一月就要五兩銀子,太坑人,但不能因為怕花銀子就耽誤她爹看書。
“不打緊,隻要沉下心來,就不會受影響。”趙鵬程笑著安慰妻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