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然得知情況後,這日在飯桌上,跟她爹自告奮勇地道:“爹,要不,下午你迴家看書,我去替你看著那幫熊孩子!”
“你不也是個孩子,那些學生能聽你的?”劉惠娘不由好笑,閨女自己還是個孩子呢,竟還有臉說人家是熊孩子。
“娘,你就放心吧,你閨女肯定把他們治的服服帖帖的。”悅然拍著小胸脯,笑道。
趙鵬程笑望著閨女,“那些學生才啟蒙,小荷跟我讀了幾年書,教他們倒是沒問題,不過,他們未必就肯聽你一個小姑娘的。”
“爹還不信,那咱們就試試看!”
猶豫再三,趙秀才還是決定給閨女一個機會,下午就帶著她一起去了學堂。
“這是我女兒趙清荷,跟夫子我讀了幾年書,下午的自修課,你們有什麽不懂的,可以問她。”簡單地交代了一下,趙鵬程就迴了隔壁看書,想著一會再過來看看情況。
下麵的學生不由就愣住了,似乎在消化夫子剛才話中的內容,片刻後,就不淡定了,接頭交耳地說起了小話。
卻沒人敢跳出來鬧事的。
一是,這是夫子的閨女,沒人敢欺負。
其次,這些鄉下孩子沒見過什麽世麵,見慣村裏穿戴埋汰的小姑娘,突然看見一個白白淨淨的城裏孩子,就有些被唬住了。
不得不說,經過近一個月的丹藥與膳食的雙項調養,悅然個頭已經往上竄了一點,身上也長了些肉,加上衣裳幹淨合身,唇紅齒白,打眼就能瞧出是城裏人家的孩子。
就這麽大大方方地往台前一站,還真鎮住了這一幫小屁孩。
“我叫趙清荷,從今天起,我就是你們的先生了,你們有什麽不會的,都可以問我。沒什麽要問的,你們就認真完成我爹布置給你們的課業。
“下學時,誰要是完成的今日的課業,就給你一個小紅花,等攢夠十朵小紅花,就可以在我這裏換一顆糖,攢的小紅花越多,換的就越多。”
說到這裏,下麵忽然炸開了鍋。
糖在古代,絕對是個奢侈品,就算城裏的孩子也不見得能吃上糖。
對鄉下孩子而言,更是致命的誘惑。
單是聽到糖這個字,這些鄉下孩子們就眼睛一亮,下意識地吞了吞口水。
“你真的能給我們換糖?”一個十二歲的小子跳起來,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地問道。
“你不會是騙我們的吧?”
有心急的嚷道:“那你把糖拿出來,讓我們看看,我們就信你。”
……
“安靜!”悅然被吵的頭疼,想起他爹還在隔壁呢,趕忙抬高聲音道,“這樣吧,今日下學前,我會檢查夫子給你們布置的課業,哪個完成的又好又認真,就可以在我這裏領到一顆糖。
“沒問題的話,你們就開始學習吧,該練字的練字,該背書的背書。誰先完成了,就可以找我檢查。”
話音落下,十八個學生就跟打了雞血似的,各個摩拳擦掌,以從未有過的認真態度開始了學習。
悅然不由莞爾,心說我還能治不了你們!有個糖在前麵吊著,不信你們不老實。
而正佇立在窗外的趙鵬程也不由失笑,他閨女這都是從哪學的,看來以後要多給她些零用錢了,不然都不夠買糖的。
這次過來,趙秀才帶了一百兩銀子,十吊錢,其餘的錢財仍舊藏在了底下,也就是她閨女的小菜園裏,上麵還鋪了一層青磚,拔光了菜秧的地裏,重新撒了一些菜種。
任誰也不會想到,底下會埋著東西呢。
迴到屋裏的趙秀才在書案旁坐下,正要翻書,就聽到隔壁教室裏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再也聽不見雜亂的吵嚷之聲了。
心說,閨女這招還挺好使的,今後自己也可以借鑒一下。
這一日,十八個學生,有十二個都在悅然這裏領到了一顆芝麻糖——這是悅然自己在空間裏用麥芽糖做的。
領到糖的學生一陣歡唿雀躍,嘴裏吃著糖高高興興地迴家去了。
沒領到的糖的六個學生,盯著吃糖的同窗,一臉豔羨,口水流的老長。
悅然有些看不下去,想了想,給了每人一顆飴糖,並鼓勵他們下次自己掙糖吃。
這種糖是最便宜的,甜中微苦。
在鎮上時,她爹給她買的,悅然隻象征性地吃了一顆,其他都放進了空間裏,她爹問時,就說吃完了。
沒承想,她爹以為她愛吃,隔天又買了一包迴來,這會總算派上了用場。
悅然吃不慣,但這些孩子沮喪的心情立時就得到了安撫,捧著糖高高興興地就跑迴家,跟家人與同伴炫耀去了。
雖然不是那種看起來就很好吃的芝麻糖,但好歹也是糖。
……
至此,這幫小屁孩上學的積極性可高了,學習也認真刻苦起來。
悅然頗覺欣慰,按這種勁頭學下去,到明年逃荒前,也能認不少字,至少百家姓與千字文,差不多都學完了。
看著娃子們讀書勁頭十足,周裏正與王村長對趙秀才就更滿意了,覺得這位夫子請的真值!
至於家長們,也都覺得這學上的真值,娃們不僅學到了東西,上學還有糖吃,這樣的好事壓根就沒聽說過。
悅然這招無心之舉,為他們父女在兩個村子裏贏得了不少好感,在後來的逃荒中,這種好處就顯現了出來。
然而,此刻悅然還料想不到那些。
見悅然輕鬆就拿捏住了這幫熊孩子,趙秀才每日上完課後,下午就在家溫習功課,看累了,就上學堂轉轉,見課堂秩序井然,就更放心了。
就這樣過了半個月,劉惠娘竟意外爆出喜訊,時隔多年,終於又懷上了。
夫妻倆無比開心。
尤其是劉惠娘,早就盼著能生個男孩了,好給夫君留個後。
趙秀才父親那一輩還有一位兄長,但到了他這一輩,家中就隻有他一個獨子。
劉家老兩口也替女兒高興,要是這一胎得個男娃,就算女婿將來高中做官,自家閨女的位子也穩當了。
悅然聽到這個消息,真是不知該高興好呢,還是該替她娘發愁呢。
又出現了一個新情況。
“你不也是個孩子,那些學生能聽你的?”劉惠娘不由好笑,閨女自己還是個孩子呢,竟還有臉說人家是熊孩子。
“娘,你就放心吧,你閨女肯定把他們治的服服帖帖的。”悅然拍著小胸脯,笑道。
趙鵬程笑望著閨女,“那些學生才啟蒙,小荷跟我讀了幾年書,教他們倒是沒問題,不過,他們未必就肯聽你一個小姑娘的。”
“爹還不信,那咱們就試試看!”
猶豫再三,趙秀才還是決定給閨女一個機會,下午就帶著她一起去了學堂。
“這是我女兒趙清荷,跟夫子我讀了幾年書,下午的自修課,你們有什麽不懂的,可以問她。”簡單地交代了一下,趙鵬程就迴了隔壁看書,想著一會再過來看看情況。
下麵的學生不由就愣住了,似乎在消化夫子剛才話中的內容,片刻後,就不淡定了,接頭交耳地說起了小話。
卻沒人敢跳出來鬧事的。
一是,這是夫子的閨女,沒人敢欺負。
其次,這些鄉下孩子沒見過什麽世麵,見慣村裏穿戴埋汰的小姑娘,突然看見一個白白淨淨的城裏孩子,就有些被唬住了。
不得不說,經過近一個月的丹藥與膳食的雙項調養,悅然個頭已經往上竄了一點,身上也長了些肉,加上衣裳幹淨合身,唇紅齒白,打眼就能瞧出是城裏人家的孩子。
就這麽大大方方地往台前一站,還真鎮住了這一幫小屁孩。
“我叫趙清荷,從今天起,我就是你們的先生了,你們有什麽不會的,都可以問我。沒什麽要問的,你們就認真完成我爹布置給你們的課業。
“下學時,誰要是完成的今日的課業,就給你一個小紅花,等攢夠十朵小紅花,就可以在我這裏換一顆糖,攢的小紅花越多,換的就越多。”
說到這裏,下麵忽然炸開了鍋。
糖在古代,絕對是個奢侈品,就算城裏的孩子也不見得能吃上糖。
對鄉下孩子而言,更是致命的誘惑。
單是聽到糖這個字,這些鄉下孩子們就眼睛一亮,下意識地吞了吞口水。
“你真的能給我們換糖?”一個十二歲的小子跳起來,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地問道。
“你不會是騙我們的吧?”
有心急的嚷道:“那你把糖拿出來,讓我們看看,我們就信你。”
……
“安靜!”悅然被吵的頭疼,想起他爹還在隔壁呢,趕忙抬高聲音道,“這樣吧,今日下學前,我會檢查夫子給你們布置的課業,哪個完成的又好又認真,就可以在我這裏領到一顆糖。
“沒問題的話,你們就開始學習吧,該練字的練字,該背書的背書。誰先完成了,就可以找我檢查。”
話音落下,十八個學生就跟打了雞血似的,各個摩拳擦掌,以從未有過的認真態度開始了學習。
悅然不由莞爾,心說我還能治不了你們!有個糖在前麵吊著,不信你們不老實。
而正佇立在窗外的趙鵬程也不由失笑,他閨女這都是從哪學的,看來以後要多給她些零用錢了,不然都不夠買糖的。
這次過來,趙秀才帶了一百兩銀子,十吊錢,其餘的錢財仍舊藏在了底下,也就是她閨女的小菜園裏,上麵還鋪了一層青磚,拔光了菜秧的地裏,重新撒了一些菜種。
任誰也不會想到,底下會埋著東西呢。
迴到屋裏的趙秀才在書案旁坐下,正要翻書,就聽到隔壁教室裏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再也聽不見雜亂的吵嚷之聲了。
心說,閨女這招還挺好使的,今後自己也可以借鑒一下。
這一日,十八個學生,有十二個都在悅然這裏領到了一顆芝麻糖——這是悅然自己在空間裏用麥芽糖做的。
領到糖的學生一陣歡唿雀躍,嘴裏吃著糖高高興興地迴家去了。
沒領到的糖的六個學生,盯著吃糖的同窗,一臉豔羨,口水流的老長。
悅然有些看不下去,想了想,給了每人一顆飴糖,並鼓勵他們下次自己掙糖吃。
這種糖是最便宜的,甜中微苦。
在鎮上時,她爹給她買的,悅然隻象征性地吃了一顆,其他都放進了空間裏,她爹問時,就說吃完了。
沒承想,她爹以為她愛吃,隔天又買了一包迴來,這會總算派上了用場。
悅然吃不慣,但這些孩子沮喪的心情立時就得到了安撫,捧著糖高高興興地就跑迴家,跟家人與同伴炫耀去了。
雖然不是那種看起來就很好吃的芝麻糖,但好歹也是糖。
……
至此,這幫小屁孩上學的積極性可高了,學習也認真刻苦起來。
悅然頗覺欣慰,按這種勁頭學下去,到明年逃荒前,也能認不少字,至少百家姓與千字文,差不多都學完了。
看著娃子們讀書勁頭十足,周裏正與王村長對趙秀才就更滿意了,覺得這位夫子請的真值!
至於家長們,也都覺得這學上的真值,娃們不僅學到了東西,上學還有糖吃,這樣的好事壓根就沒聽說過。
悅然這招無心之舉,為他們父女在兩個村子裏贏得了不少好感,在後來的逃荒中,這種好處就顯現了出來。
然而,此刻悅然還料想不到那些。
見悅然輕鬆就拿捏住了這幫熊孩子,趙秀才每日上完課後,下午就在家溫習功課,看累了,就上學堂轉轉,見課堂秩序井然,就更放心了。
就這樣過了半個月,劉惠娘竟意外爆出喜訊,時隔多年,終於又懷上了。
夫妻倆無比開心。
尤其是劉惠娘,早就盼著能生個男孩了,好給夫君留個後。
趙秀才父親那一輩還有一位兄長,但到了他這一輩,家中就隻有他一個獨子。
劉家老兩口也替女兒高興,要是這一胎得個男娃,就算女婿將來高中做官,自家閨女的位子也穩當了。
悅然聽到這個消息,真是不知該高興好呢,還是該替她娘發愁呢。
又出現了一個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