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守才、薛虹兩人站在一人多高的書冊前。


    單守才語重心長的道:“景瑜,你要的東西都在這裏了。”


    薛虹微微倒吸一口涼氣,沉聲道:“這一堆……我看起碼要統計梳理個把個月啊!”


    單守才拍了拍薛虹的肩膀,一指後麵:“這一堆隻是戶籍的目錄,那一片才是你要歸攏的戶籍。”


    薛虹一迴頭,隻見十丈寬、二十餘丈深的大殿內,擺滿了密密麻麻的書架,書架上放滿了厚厚的賬冊。


    薛虹隻是看了一眼便笑了:“尚書大人莫要玩笑。戶部應該有歸納過的賬冊吧?”


    單守才聞言歎息一聲,仿佛在為沒嚇到薛虹而遺憾。


    果然,上了年紀的多少都會沾點惡趣味。


    薛虹一邊吩咐人搬走戶籍的副本,一邊問道:“尚書大人,戶部所錄的在籍人數,是按丁計算,還是按口計算?”


    丁是指十五到六十歲的男子,既為壯勞力。


    口,則是不分男女老幼,隻要是人就一律算在內。


    “本朝戶籍雖以口計算,不過奴籍、流氓、僧道之流並不統計在內。


    至於所藏匿的人丁更是無從統計。雖然年前陛下震怒之下,讓這些人吐出來了不少,可你我都明白,這也不過是九牛一毛啊!


    現我大明在冊人口,有五千五百萬餘。但根據老夫估計,恐怕藏匿起來的人口,一倍不止。”


    何止啊!


    曆史上明朝末期紙麵人口5000萬——6000萬之間。


    但實際上根據後世估計,真實人口絕對是超過一億的。


    根據官方統計,清朝初期的人口: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人口為2000萬。


    乾隆六年(1741年)人口增長到萬。


    四十一年的時間,就是百姓再能生,也不可能暴增六倍有餘吧?


    實際上清初人口暴增最主要原因就是:雍正把明末假賬給查了!地方藏匿的人口全部被清查了出來。


    清朝後期的人口暴增確實多,但主要的功勞還是雍正攤丁入畝,以及生產力上去了。


    前期清朝人口暴增主要因素還是因為清查藏匿人口的原因。


    也就是說,哪怕明末時期,全國各地的人口至少也在萬以上。


    清朝入關後,一番操作,還有著名的跑馬圈地,各種亂來之下,乾隆四十一年人口還能恢複至一億四千萬。


    別的不說,光是跑馬圈地一事,京畿地區至少影響了一千餘萬百姓。至於其他的大屠、小屠不斷。


    這種情況下,清初雍正清查人口後,人口能迅速暴增到一億以上。


    這說明什麽?這說明明朝給清朝留下來的家底還是很厚實的。


    而且明末的統計方式是:奴籍、僧道、流民、還有部分少數民族通通不統計在內。


    清朝的統計方式是:隻要是在國內長嘴的是人的,就都得算在戶籍裏。這麽算賬自然人口就多了。


    至於清朝後期人口多確實沒得說,但得和同時期世界各國比較。


    華夏這片土地上,農業社會時代人口就沒跌出過世界人口占比35%的時候!


    結果到了清朝不進反退,這點誰也沒法否認。(但清朝確實也做出了功績,不能全盤否認,如章總,他在位時期華夏土地麵積還是很能打的。武功確實可以。)


    本朝隆慶帝多年勵精圖治,人口不可能比明末更低。


    薛虹估計,現如今大明的人口實際數量保底在一億五千萬。


    華夏是世界文明中一枝獨秀,甚至可以說是格格不入的存在。


    想要以一國討伐世界,就隻有一個選擇,拿人口去硬堆。


    文明屬性就決定了,華夏不可能和西方任何一個國家成為最堅實的盟友,也很難采取慢慢同化的政策。


    西方那群貨和華夏文化輻射圈內的國家完全不同。很難進行和平溝通互贏。


    西方的意識形態說好聽叫善於開拓,說難聽就是隻會掠奪。他們不會想著共贏,更不會去想著建設。隻會想著對外掠奪。


    薛虹雖然不至於搞種族大屠殺,但也不會去花費心思教化對方。最好的選擇就是拿武力強行教化。


    這一切都是離不開人口的。人口範圍,嘔州幹碎!


    不過隆慶帝不想讓薛虹出現在風口浪尖之上,隻是讓他幫著戶部清理一下戶籍,順便學習一下戶部的運轉體係和流程。


    迄今為止,薛虹禮部、詹士府、戶部、工部、刑部都有所涉獵。


    隻要是明眼人幾乎都能看的出來,薛虹未來的位置幾乎已經定下了。


    隆慶帝,從來沒有掩飾過自己對於薛虹的青睞,薛虹是正八經的天子門生。


    文官第一人黃錦,薛虹的座師,對薛虹愛護有加。身後的勢力最小的一部分,叫做公羊派。


    太子,視薛虹為心腹肱股之臣。


    世子,那就更不用說了,未來的皇帝,那是人家薛虹的徒弟。


    林如海,未來的吏部尚書,板上釘釘,這是薛虹的師父兼嶽父,身後是江南士林。


    至於雜七雜八的朋友就不需要細數了。(不知不覺主角背景硬的幾乎不能再硬了。聖人、高拱、海瑞等人是朋友)


    ……


    “寧國府蓉哥兒媳婦?她過來尋我?”


    黛玉正在園子內撲蝶,忽然聽到下麵的小丫鬟來報,頓時一頭霧水。


    若是說賈家其他女眷過來,黛玉都能猜到一二,唯獨這位從未見過的榮哥媳婦。


    黛玉與她毫無交集,而且忽然拜訪,必然有所求。


    黛玉心思極轉,從雪雁手裏接過帕子擦了擦臉和手然後道:“紫鵑你去將蓉哥兒媳婦迎到後院來。”


    雖然知道對方是抱著目的來的,但上門是客,這是林如海教給黛玉的道理。


    秦可卿一進後院,遠遠的便望見了一道初見風采的小小身影,便知這是黛玉,連忙上前行禮:“侄兒媳婦見過林姑姑。”


    說起來榮寧兩府雖然未出五服,但關係也恰好到了賈蓉這一輩為止。


    所以這一聲姑姑,多少有些攀親的嫌疑在。


    黛玉請人進了自己的小書房,進了屋子後,雙方這才仔細打量起對方,各自為之驚豔。


    秦可卿笑著道:“自我嫁入府中,太太便吩咐我要多和家裏的老親少友走動。


    我又是麵皮薄的,不大敢自己走動。我這便想起鳳嬸子、探春姑姑說的,林姑姑素來為人和善,姑老爺又最是慈愛。


    所以侄媳婦便第一個來拜訪姑姑您了。這裏是一些下麵來的孝敬,是太太賜給侄兒媳婦的。


    隻是些許薄禮,不成敬意。望姑姑不要見怪。”


    黛玉柔柔一笑:“我也常聽起鳳姐姐和探春妹妹說起你。今日一見,竟想不到世間有如此俊秀的人物。”


    (後天萬字爆更,明天不行,明天出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風華首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柳畫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柳畫橋並收藏紅樓:風華首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