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瑜,身體可好些了?”禦花園內,隆慶帝關切的問道。


    一提起這個隆慶帝也是一肚子火,朱煇一鍋湯差點把他給太子選的下一代輔國天團團滅了。


    果然!等抽出空來還得讓他體會一下父親的“慈愛”。


    “迴陛下,托陛下洪福,臣無大礙。不知陛下召臣來此有何旨意?”


    夏守忠小跑著過來:“啟稟陛下,禦花園四周的閑雜人等都已經清幹淨了。”


    “嗯,走吧,景瑜,咱們去前麵說。”


    禦花園中一處用來賞景的涼亭內,隆慶帝、薛虹二人對坐著。


    夏守忠在一旁提起茶壺分別給隆慶帝、薛虹各自斟茶,薛虹接過茶盞後輕道:“多謝公公。”


    “朕今日召你前來,是想問問你對於將清查人口、清丈田畝一事提上日程的看法的。


    朕打算明年便開始動手,所以想問一問你們年輕人的看法。”


    薛虹手指搭在茶盞上,感受著指尖的溫度,同時腦海也在快速的思索著。


    隆慶帝也不著急,自顧自的品著香茗等待著薛虹的迴答。


    終於,薛虹抬起頭來開口道:“陛下聖明,一直以來是臣想的天真了,總想著萬無一失再動手,可天底下哪來那麽多天時地利人和皆占的時候呢?”


    隆慶帝笑道:“哈哈哈,年輕人穩重點是好事,更何況這是關乎國家的大事,謹慎是對的。


    如果不是沒得選,朕也不願意冒險。你繼續說吧。”


    “是,臣愚見以為,改製不應先在兩京及富庶之地推行,而是優先在那些阻力不強,宗族勢力較弱、朝廷掌控力較強的地方進行。


    誠然,如此做會造成改革困難先弱後強,反抗越發強烈的後果,可卻是最為穩妥,對朝廷影響最小的辦法。”


    薛虹認為,現在完全可以將中央朝廷和地方看做不同的國家相互攻伐。


    而且還是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間的死鬥。


    不能再將整個大明看做一個整體,而是要進行勢力拆分細化。


    而中央朝廷要做的事情,就是以一己之力,抗衡所有其他的國家。


    硬碰硬肯定是不行的。無論是資源還是人口,中央都是絕對的劣勢。


    所以一定要避免上來就和最強的幾個省份碰上的情況。


    為什麽古代的改革總失敗?因為太急於求成了。要麽是上來全國推行,要麽是直接和那幾個大省死磕。


    有位偉人就說過:要農村包圍城市戰略。


    所以薛虹給出的答案是:伐弱痹強、徐徐圖之。


    也就是先選擇反抗力弱的“國家”,先行吞並,為中央朝廷輸血增強實力的同時,還有穩固那些有特殊戰略地位的“國家”。麻痹那些宗族實力龐大,反抗力強的“國家”


    比如各個關隘、京師周邊,必須采取拉攏、分化、重兵把守的態度。


    必要時,甚至可以挑撥地方各國之間的關係,避免聯合起來。


    例如南北文人之間曆來相互看不順眼,這個事情放在以往那不是什麽好事。


    可放在隆慶帝要一打十三省的情況下,那就是天大的好事了!


    隻要操作得當,就可以避免南北聯合,對朝廷施壓。


    這也是為什麽自古以來,朝廷對於地域省份之間的一些嫌隙都是抱著看熱鬧態度的原因。


    你們鄰居省份之間要是關係太好了,小門一關自己過日子怎麽辦?還是關係差點我放心。


    如果鄰裏關係實在好,那就隻能控製軍事。如果軍事也過硬,農業也無懈可擊,那就隻能控製關隘、打壓經濟。


    總而言之,地方於朝廷而言必須存在短板。封建社會曆朝曆代一直也都是這麽幹的。


    “臣建議,將地方各省按照以下的四種情況進行劃分。


    人口、富庶、戰略位置、宗族觀念強弱等進行劃分。


    挑選人口相對多、卻又相對貧窮且宗族觀念最弱的省份,優先進行變法改革。


    同時第一時間對戰略位置重要的省份加強控製。


    必要時可以科舉,進行恰當的刺激,確保南北省份不會聯合。


    整個變法應該是由西向東,由北至南。也就是由弱到強的順序。


    同時隻要北方完成了改革變法,那麽南方自然不足為慮。”


    大明富庶的省份大多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


    這些地區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沒有戰略縱深可言,富庶地區數清一色平原!


    南部最多有些丘陵山地,偶爾碰到一兩處高山,但也沒有什麽險隘關卡在。


    和平時期這是富庶的必要條件。可到了打仗的時候,完全就是毫無還手之力。


    為啥自古以來從北往南打容易,從南往北打難如登天?


    因為從北往南打是越打越容易,到了後麵幾乎沒有阻礙,直接平推。


    從南往北打五步一個城,十步一個關,越打越困難!


    說白了,隻要北方的改革完成了,東南沿海就是全造反了,綁在一塊,也掀不起什麽大浪來。


    在沒有空軍的冷兵器時代,戰略縱深的重要性不需要多強調什麽,懂得都懂。


    薛虹這麽做就是為了避免東南沿海腦子一抽真反了。


    收拾西北的時候,東南因為雙方不對付看熱鬧,等朝廷騰出手收拾他們的時候,想反抗也晚了。


    布袋口一封,東南沿海地區的頑固反抗勢力除了逞口舌之快,一點反抗餘地都沒有。


    薛虹給出了最穩妥的策略,同時也做了最壞的打算。


    隆慶帝左手放在石桌上,琢磨著薛虹的方案可行性。


    薛虹的想法其實是和隆慶帝自己有些背道而馳的,他是準備派太子坐鎮金陵,以兩京為先行區,然後向四周進行輻射。


    隆慶帝的策略是想直接把最硬的骨頭啃下來,先難後易,快刀斬亂麻直接把反抗最強的一波全殺了!


    隻能說兩個辦法各有各的優點。


    一個求穩,一個求快。


    薛虹是希望把整個大明變成一個大熔爐,先打造好爐子,然後再慢慢煉化東南地區。


    隆慶帝臉上浮現出滿意而又欣慰的笑容:“景瑜所說朕還要考慮考慮。這樣吧,這幾日朕準你休沐在家,以確保朕隨時傳喚。先迴去休息吧。”


    “臣遵旨。”


    一旁負責記錄皇帝起居的翰林院官員拿筆的手直哆嗦。


    咋一輪到他值班就上強度呢!!!


    不是,那今天這些話,我是記還是不記啊?


    隆慶帝隻是一瞥就看出來起居郎在怕什麽,爽朗一笑:“給朕如實記錄,一字不改。


    百年後朕若功成,好叫後世兒孫見識見識他們祖宗的風采!


    朕若失敗,則更應該讓後人以朕為鑒,去探尋摸索出一條更好的道路來。”


    得到了隆慶帝的答複後,起居郎心中的恐懼漸漸變為了興奮,他剛剛是不是親眼見證了一件很不得了的事情的發生?


    這件事不論成與不成,那他這個記錄者是不是都能跟著一起名載史冊?


    隆慶帝從石凳上起身,背負雙手,忽然發笑。


    先難後易,先易後難?哈哈哈哈哈!不愧是朕最得意的門生,如此的年紀穩重至此,朕的眼光一如既往的好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風華首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柳畫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柳畫橋並收藏紅樓:風華首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