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皇帝失蹤這樣驚天動地的大事,一旦處理不當,後果不堪設想。
很快,皇帝失蹤的消息便像風一樣傳遍了京城的每一個角落。
就連普通百姓也敏銳地嗅到了其中不同尋常的味道,街頭巷尾議論紛紛,
人心惶惶。
人們不知道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麽可怕的事情,對未來充滿了擔憂與恐懼。
夜色如墨,濃稠得化不開,整個皇城都被一片陰森壓抑的氛圍籠罩著。
而此時,七王爺率領著大批精銳人馬,馬蹄聲如雷,
劃破了寂靜的夜空,直直地朝著皇宮逼近。
皇宮內,太監和宮女們一個個噤若寒蟬,
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他們驚恐地縮在角落裏,麵色蒼白如紙,生怕稍有不慎就會招來殺身之禍。
在皇帝的立政殿內,燈火通明,但卻彌漫著一股令人窒息的緊張氣息。
七王爺悠然自得地坐在龍椅之上,手中輕輕把玩著一串晶瑩剔透的佛珠。
他那狹長的眼眸微微眯起,透露出一絲冷冽的光芒。
“李公公,本王給了你足夠的時間考慮,現在可曾想好了?”
七王爺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能穿透人的靈魂。
站在殿下的大太監聞言,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了一下。
他連忙快步上前,噗通一聲跪倒在地,畢恭畢敬地說道:
“王爺乃是天命所歸,老奴自當以王爺為主,願為王爺效犬馬之勞,萬死不辭!”
說罷,他深深地垂下頭去,不敢直視七王爺的眼睛,
然而在那低垂的眼眸深處,卻隱藏著一抹不易察覺的殺意與悲痛。
“皇嫂,您又何必如此執著呢?”
七王爺嘴角微揚,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輕蔑,緩緩地走進太後的寢殿。
此時的他,心中早已勝券在握。
這座華麗的宮殿內彌漫著緊張的氣氛,七王爺環顧四周,
最終將目光停留在太後身上。隻見太後端坐在床榻之上,麵沉似水,一言不發。
“不論是何人登上皇位,皇嫂您依然會是這天下最為尊貴的女人。
而且,本王定會善待皇嫂您的一族,委以他們重任。
隻要您乖乖聽話,一切都會相安無事。”
七王爺輕聲細語地說著,但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寒意。
然而,
若是旁人知曉真相,便會明白七王爺之所以還願意與太後多費口舌,
無非是因為留著她尚有利用價值罷了。
否則,以他那狠辣的心性,恐怕早就對太後痛下殺手,
根本不會有絲毫的憐憫之情。
要知道,七王爺對於先皇可謂是恨之入骨。
這種仇恨不僅僅源於權力之爭,更是因為先皇曾奪走了他心愛的女子,
若不是先帝,她就會娶了沈梓欽的母親。
他將一切的錯誤都歸咎在了別人的身上。
盡管太後並非先皇最寵愛的那個女人,但在七王爺眼中,
凡是與先皇有關的人和事,都是他複仇的對象。
麵對七王爺的威逼利誘,太後沉默良久,終於開口道:
“本宮可以答應你,但你必須遵守諾言,切不可傷害朝中大臣,更不能血洗皇宮。”
說這話時,太後的聲音平靜得沒有一絲波瀾,但內心卻如波濤洶湧一般。
最後,太後輕輕閉上眼睛,兩行清淚順著臉頰滑落,
口中喃喃自語:
“先帝啊,臣妾有罪,實在是愧對您啊……”
翌日清晨,那輪火紅的太陽如往常一般緩緩地從東方升起,
將金燦燦的陽光灑向大地。天空湛藍如寶石,
萬裏無雲,但這熾熱而耀眼的光芒卻無法穿透人們內心深處的寒冷。
朝堂之上,諸位大臣們麵麵相覷,眼神交匯間流露出難以言喻的憂慮和沉重。
他們默默地整理衣冠,懷揣著忐忑不安的心緒,
一步一步邁向那象征著無上權力的金鑾寶殿。
就在這時,隻聽得一聲高亢嘹亮的唿喊:
“太後娘娘駕到——”
這聲音如同洪鍾一般在宮殿內迴蕩開來。
隨著這聲高唿,眾人紛紛跪地行禮,齊聲高唿:
“臣等參見太後,太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這唿聲雖然整齊劃一,但若是仔細聆聽,
便能察覺到其中所蘊含的深深凝重。
太後微微抬手,略顯疲憊地說道:
“眾卿平身罷。”
盡管她此時身心俱疲,但深知自己絕不能倒下,
因為整個國家都需要她來支撐。
當群臣起身抬頭之際,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站在太後身旁的七王爺身上。
刹那間,許多人心中一沉,仿佛墜入無底深淵一般。
他們暗自思忖著,陛下此番恐怕兇多吉少……
人群之中,有人滿臉憂愁,憂心忡忡;也有人麵露喜色,心懷鬼胎。
畢竟,在這風雲變幻的局勢之下,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盤算和考量。
“三日前,陛下在前往皇家寺廟祈福之時,不幸遭遇一夥窮兇極惡的歹徒襲擊。
至今陛下生死未卜,而國不可一日無君,皇位繼承之事成為了當務之急。
七王爺向來以德行仁厚著稱,他不僅是先帝的親弟弟,更是當今聖上的叔父。
值此危難時刻,他臨危受命,肩負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本宮以為由七王爺繼承大統實乃順應天意、民心所向之舉。
各位大臣以為如何…”
太後滿臉愁容,眉頭緊蹙,無奈地開口問道:
“此事究竟該如何是好?”
她的聲音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和無助。
這時,有人站出來說道:
“太後啊,想當年七王爺還隻是皇子的時候,
明帝就曾經斷言他毫無皇帝應有的氣概,絕對不能夠將江山托付給他。
可是如今您卻要讓七王爺來繼承大統,這豈不是把明帝置於何地呢?”
此人義正言辭,毫不退縮。
緊接著又有幾個人從人群中走了出來,盡管他們心中充滿了恐懼,
但依然堅定地表示反對:
“沒錯!臣等堅決不同意太後您這樣做!”
他們挺直了身軀,直麵太後,眼神中閃爍著堅毅的光芒。
就在此時,
另一名大臣立刻跳了出來反駁道:
“太後,
微臣從未聽聞過明帝說過此話,七王爺乃是天命所歸之人啊!”
這位大臣言辭激烈,態度強硬,顯然對於擁立七王爺一事很是積極。
一時間,朝堂之上兩方人馬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爭吵聲此起彼伏,整個場麵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很快,皇帝失蹤的消息便像風一樣傳遍了京城的每一個角落。
就連普通百姓也敏銳地嗅到了其中不同尋常的味道,街頭巷尾議論紛紛,
人心惶惶。
人們不知道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麽可怕的事情,對未來充滿了擔憂與恐懼。
夜色如墨,濃稠得化不開,整個皇城都被一片陰森壓抑的氛圍籠罩著。
而此時,七王爺率領著大批精銳人馬,馬蹄聲如雷,
劃破了寂靜的夜空,直直地朝著皇宮逼近。
皇宮內,太監和宮女們一個個噤若寒蟬,
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他們驚恐地縮在角落裏,麵色蒼白如紙,生怕稍有不慎就會招來殺身之禍。
在皇帝的立政殿內,燈火通明,但卻彌漫著一股令人窒息的緊張氣息。
七王爺悠然自得地坐在龍椅之上,手中輕輕把玩著一串晶瑩剔透的佛珠。
他那狹長的眼眸微微眯起,透露出一絲冷冽的光芒。
“李公公,本王給了你足夠的時間考慮,現在可曾想好了?”
七王爺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能穿透人的靈魂。
站在殿下的大太監聞言,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了一下。
他連忙快步上前,噗通一聲跪倒在地,畢恭畢敬地說道:
“王爺乃是天命所歸,老奴自當以王爺為主,願為王爺效犬馬之勞,萬死不辭!”
說罷,他深深地垂下頭去,不敢直視七王爺的眼睛,
然而在那低垂的眼眸深處,卻隱藏著一抹不易察覺的殺意與悲痛。
“皇嫂,您又何必如此執著呢?”
七王爺嘴角微揚,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輕蔑,緩緩地走進太後的寢殿。
此時的他,心中早已勝券在握。
這座華麗的宮殿內彌漫著緊張的氣氛,七王爺環顧四周,
最終將目光停留在太後身上。隻見太後端坐在床榻之上,麵沉似水,一言不發。
“不論是何人登上皇位,皇嫂您依然會是這天下最為尊貴的女人。
而且,本王定會善待皇嫂您的一族,委以他們重任。
隻要您乖乖聽話,一切都會相安無事。”
七王爺輕聲細語地說著,但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寒意。
然而,
若是旁人知曉真相,便會明白七王爺之所以還願意與太後多費口舌,
無非是因為留著她尚有利用價值罷了。
否則,以他那狠辣的心性,恐怕早就對太後痛下殺手,
根本不會有絲毫的憐憫之情。
要知道,七王爺對於先皇可謂是恨之入骨。
這種仇恨不僅僅源於權力之爭,更是因為先皇曾奪走了他心愛的女子,
若不是先帝,她就會娶了沈梓欽的母親。
他將一切的錯誤都歸咎在了別人的身上。
盡管太後並非先皇最寵愛的那個女人,但在七王爺眼中,
凡是與先皇有關的人和事,都是他複仇的對象。
麵對七王爺的威逼利誘,太後沉默良久,終於開口道:
“本宮可以答應你,但你必須遵守諾言,切不可傷害朝中大臣,更不能血洗皇宮。”
說這話時,太後的聲音平靜得沒有一絲波瀾,但內心卻如波濤洶湧一般。
最後,太後輕輕閉上眼睛,兩行清淚順著臉頰滑落,
口中喃喃自語:
“先帝啊,臣妾有罪,實在是愧對您啊……”
翌日清晨,那輪火紅的太陽如往常一般緩緩地從東方升起,
將金燦燦的陽光灑向大地。天空湛藍如寶石,
萬裏無雲,但這熾熱而耀眼的光芒卻無法穿透人們內心深處的寒冷。
朝堂之上,諸位大臣們麵麵相覷,眼神交匯間流露出難以言喻的憂慮和沉重。
他們默默地整理衣冠,懷揣著忐忑不安的心緒,
一步一步邁向那象征著無上權力的金鑾寶殿。
就在這時,隻聽得一聲高亢嘹亮的唿喊:
“太後娘娘駕到——”
這聲音如同洪鍾一般在宮殿內迴蕩開來。
隨著這聲高唿,眾人紛紛跪地行禮,齊聲高唿:
“臣等參見太後,太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這唿聲雖然整齊劃一,但若是仔細聆聽,
便能察覺到其中所蘊含的深深凝重。
太後微微抬手,略顯疲憊地說道:
“眾卿平身罷。”
盡管她此時身心俱疲,但深知自己絕不能倒下,
因為整個國家都需要她來支撐。
當群臣起身抬頭之際,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站在太後身旁的七王爺身上。
刹那間,許多人心中一沉,仿佛墜入無底深淵一般。
他們暗自思忖著,陛下此番恐怕兇多吉少……
人群之中,有人滿臉憂愁,憂心忡忡;也有人麵露喜色,心懷鬼胎。
畢竟,在這風雲變幻的局勢之下,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盤算和考量。
“三日前,陛下在前往皇家寺廟祈福之時,不幸遭遇一夥窮兇極惡的歹徒襲擊。
至今陛下生死未卜,而國不可一日無君,皇位繼承之事成為了當務之急。
七王爺向來以德行仁厚著稱,他不僅是先帝的親弟弟,更是當今聖上的叔父。
值此危難時刻,他臨危受命,肩負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本宮以為由七王爺繼承大統實乃順應天意、民心所向之舉。
各位大臣以為如何…”
太後滿臉愁容,眉頭緊蹙,無奈地開口問道:
“此事究竟該如何是好?”
她的聲音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和無助。
這時,有人站出來說道:
“太後啊,想當年七王爺還隻是皇子的時候,
明帝就曾經斷言他毫無皇帝應有的氣概,絕對不能夠將江山托付給他。
可是如今您卻要讓七王爺來繼承大統,這豈不是把明帝置於何地呢?”
此人義正言辭,毫不退縮。
緊接著又有幾個人從人群中走了出來,盡管他們心中充滿了恐懼,
但依然堅定地表示反對:
“沒錯!臣等堅決不同意太後您這樣做!”
他們挺直了身軀,直麵太後,眼神中閃爍著堅毅的光芒。
就在此時,
另一名大臣立刻跳了出來反駁道:
“太後,
微臣從未聽聞過明帝說過此話,七王爺乃是天命所歸之人啊!”
這位大臣言辭激烈,態度強硬,顯然對於擁立七王爺一事很是積極。
一時間,朝堂之上兩方人馬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爭吵聲此起彼伏,整個場麵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