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十五六歲模樣。
個頭不是很高,略有偏瘦,相貌絕對是英俊非凡。
不過,大皇子並非嫡出。
乾元帝登基之前,被冊封安王。尚未大婚之時,與侍女生下大皇子。
這也被當初政敵攻訐,各種誣陷,導致當年還是安王的被還是皇帝的太上皇驅離出宮,分封邊陲為王。
神京城勳貴、官宦眼見安王被驅離出京,做了邊塞王爺,已經失了勢,不肯將府中姑娘嫁給安王。
直到幾年之後,安王因韃子南下之際,率領王府護衛抵抗韃子差點身死,這才得以迴到神京城。
而那時已經是先帝登基數年,太上皇已經被尊為太上皇...先帝為安王賜婚一個小吏之女,還是安王的乾元帝才得以大婚。
總之,乾元帝潛龍在邸的時候,還是登基稱帝的時候,大皇子這個庶長子,不僅僅得不到乾元帝所喜,甚至地位還很尷尬。
如今,乾元帝卻派遣大皇子在這裏迎接他迴京...
這究竟是什麽意思?
皇帝迎接功臣,派誰迎功都具有不同的意義。
賈玓心裏泛起嘀咕。
乾元帝...
不喜歡他?
防備著他?
要是真的如此,身為帝王的乾元帝,心胸未必配得上一個帝王。這不應該是,一個帝王擁有的氣度。
轉念一想,當年安王迎娶小吏之女,但是一直到現在,已經是皇後的小吏之女,依舊一無所出。
乾元帝兒子不少,都是庶出。
且,次子今年才七歲。
賈玓思緒混亂之際,大皇子帶著太監宮女,已經迎出宮門,率先拱手彎身:“小王奉旨迎功,祝賀賈大人功成迴京。”
賈玓趕緊行了參拜之禮:“小小功勞,有勞殿下相迎。”
“賈大人為大寧出生入死,今日凱旋歸來,小王不敢當大寧功臣之禮。”
大皇子扶起賈玓:“來人,上酒!”
宮女端來托盤,大皇子端起一杯酒,高高舉起,躬身奉給賈玓:“一杯賀大寧萬年,社稷綿延。功臣得承,青史永傳。”
賈玓本以為迎功,就是文武百官出城,是需要獻俘設宴,皇帝親迎。
簡單。
不隆重。
興許他的功勞,還不夠大?
賈玓接過酒杯,一飲而盡。
大皇子彎腰,手托酒杯,幾乎觸地,這才舉起:“二杯敬赴國難、埋青山、錚錚骨、英雄漢!”
賈玓又是一飲而盡。
大皇子平平舉杯,隨後舉過頭頂:“三杯願天下太平,永無戰爭。百姓樂業,國祚永恆。”
賈玓再次一飲而盡。
三皇子拍了拍手,幾個太監托著托盤上前:“陛下賜賈玓蟒袍玉帶,金牌玉圭。”
賈玓訝然。
蟒袍玉帶,金牌玉圭不可隨便賞賜。
蟒袍玉帶還有金牌還好說,玉圭...這是諸侯冊封之際,才有資格擁有。大寧,唯有封爵之後,才能賞賜玉圭。
圭,也有不同的分級。
乾元帝賞賜的是玉圭,上圓下方,約莫七尺。
賈玓正在思索,這些賞賜用意之時,大皇子笑道:“賈大人先行更衣吧。”
隨後,大皇子帶著賈玓,在偏殿中換上蟒袍,賈玓看了一眼,竟然是最為尊貴的坐蟒蟒袍。
蟒袍分為坐蟒與行蟒,坐蟒為正向而坐,行蟒為斜向側麵而行,坐蟒的尊貴程度要高於行蟒。
大寧延明製,賜服分為蟒袍、飛魚服、鬥牛服與麒麟服。
根據品級不同,賜服規製也是不同。
坐蟒...
這是正一品賜服!
蟒袍、玉圭,賈玓大致猜測出,接下來皇帝的冊封,會是什麽爵位。
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大寧如今四方與境內形勢,並不缺乏主政一方的文臣,而是缺少一個南征北戰的大將!
乾元帝希望他做武將!
賈玓內心一喜,這次定然可以轉型。
“賈大人。”
大皇子打量著賈玓,約莫六尺身高,身材魁偉雄壯。
穿上蟒袍,更顯威武:“請隨小王去覲見陛下。”
總算是可以見皇帝了,這一番折騰下來,半個時辰就這樣過去。
乾元帝在宣政殿召見賈玓,賈玓來到宣政殿之時,殿內兩側文武分列,粗略看去足足數十人。
賈玓本以為乾元帝會單獨召見,誰料到文武百官赫然在殿。
至此,才顯隆重與正式。
賈玓掃了一眼大殿,大殿中文武也是打量著賈玓。
見到賈玓身穿坐蟒蟒袍,腰纏玉帶,懸著金牌,手舉玉圭,無不是滿臉驚詫。
兵部、吏部已經議功,對於賈玓的封賞,絕對公平公正。
大寧多年沒有如此大捷、戰功,他們也清楚,皇帝陛下需要提振士氣,威震天下,所以也不敢壓功。
但是,皇帝賜下蟒袍玉帶,金牌玉圭,則是他們始料未及之事。
“臣、翰林侍講、蘭州知州賈玓。”
賈玓快步走了幾步,隨後大禮參拜:“拜見吾皇萬歲。”
“賈卿平身。”
乾元帝嘴角微勾,雙日懸空,賈玓立下如此大功,對於乾元帝來說,從太上皇手中攫取皇權,有著極大助益。
特別是賈玓搞亂草原,這才是真正的大功!
那一日,文武百官奉旨獻策,最終能夠與賈玓想法一致的,一個也沒有。
乾元帝十分清楚,想要做到賈玓這一步,要大勇氣!
朝臣,未必想不到這種辦法,隻是缺乏大勇氣,所以認為這種策略無法行得通。所以,他們幾乎下意識地的,會忽略這種最直接,最簡單,最粗暴的計策。
賈玓有大勇氣!
這是乾元帝對賈玓,最欣賞的一麵:“賈卿立下大功歸來,對韃子與邊陲有何看法?”
“迴陛下。”
賈玓略微思考,邊陲要塞,北疆軍鎮弊政太多。
吃空餉,戰力問題等等,是製約北疆邊軍最為致命的問題...再有糧餉拖延,很多邊軍心生不滿,遇戰則逃,根本沒有戰鬥力。
但是邊陲要塞,北疆軍鎮問題,那是整個大寧的問題,乾元帝知道,朝臣知道,賈玓也知道。
但是賈玓不能說,否則...
必然引起既得利益者的怒火,無形之中樹立太多政敵。
這件事不能說!
賈玓心念電轉:“臣到蘭州先後也就一月有餘,就深入草原之中,根本不了解北疆軍鎮,所以不敢談看法。”
朝臣中不少人暗中鬆了口氣。
他們就怕賈玓是一個小年輕,愣頭青,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個時候講出來真話...到時候,乾元帝必然以此為借口,整頓軍務...
他們的利益就會受損。
乾元帝有些失望。
賈玓朗聲道:“對於韃子,臣的看法就是,都是兩條胳膊兩條腿,沒什麽可怕的。韃子最厲害的就是騎射,要是大寧有三萬騎兵,臣就敢提兵北上,掃平草原之患。”
賈玓這已經算是明言告訴乾元帝:我要做武將!我要做武將!
我要做武將!
“大言不慚!”
乾元帝忽然冷喝一聲:“以你說法,北疆數十萬兵馬,豈不是都成了飯桶?”
群臣嘩然。
特別是北靜郡王水溶。
北靜王崛起於軍中,至今掌控北疆數十萬兵馬。
皇帝陛下,這是指桑罵槐啊。
看似嗬斥賈玓,實則就是罵他!
賈玓愕然,深深低頭。
難不成會錯了意?
“念你初犯,不與你計較。”
乾元帝示意夏守忠:“賈玓,聽封吧。”
個頭不是很高,略有偏瘦,相貌絕對是英俊非凡。
不過,大皇子並非嫡出。
乾元帝登基之前,被冊封安王。尚未大婚之時,與侍女生下大皇子。
這也被當初政敵攻訐,各種誣陷,導致當年還是安王的被還是皇帝的太上皇驅離出宮,分封邊陲為王。
神京城勳貴、官宦眼見安王被驅離出京,做了邊塞王爺,已經失了勢,不肯將府中姑娘嫁給安王。
直到幾年之後,安王因韃子南下之際,率領王府護衛抵抗韃子差點身死,這才得以迴到神京城。
而那時已經是先帝登基數年,太上皇已經被尊為太上皇...先帝為安王賜婚一個小吏之女,還是安王的乾元帝才得以大婚。
總之,乾元帝潛龍在邸的時候,還是登基稱帝的時候,大皇子這個庶長子,不僅僅得不到乾元帝所喜,甚至地位還很尷尬。
如今,乾元帝卻派遣大皇子在這裏迎接他迴京...
這究竟是什麽意思?
皇帝迎接功臣,派誰迎功都具有不同的意義。
賈玓心裏泛起嘀咕。
乾元帝...
不喜歡他?
防備著他?
要是真的如此,身為帝王的乾元帝,心胸未必配得上一個帝王。這不應該是,一個帝王擁有的氣度。
轉念一想,當年安王迎娶小吏之女,但是一直到現在,已經是皇後的小吏之女,依舊一無所出。
乾元帝兒子不少,都是庶出。
且,次子今年才七歲。
賈玓思緒混亂之際,大皇子帶著太監宮女,已經迎出宮門,率先拱手彎身:“小王奉旨迎功,祝賀賈大人功成迴京。”
賈玓趕緊行了參拜之禮:“小小功勞,有勞殿下相迎。”
“賈大人為大寧出生入死,今日凱旋歸來,小王不敢當大寧功臣之禮。”
大皇子扶起賈玓:“來人,上酒!”
宮女端來托盤,大皇子端起一杯酒,高高舉起,躬身奉給賈玓:“一杯賀大寧萬年,社稷綿延。功臣得承,青史永傳。”
賈玓本以為迎功,就是文武百官出城,是需要獻俘設宴,皇帝親迎。
簡單。
不隆重。
興許他的功勞,還不夠大?
賈玓接過酒杯,一飲而盡。
大皇子彎腰,手托酒杯,幾乎觸地,這才舉起:“二杯敬赴國難、埋青山、錚錚骨、英雄漢!”
賈玓又是一飲而盡。
大皇子平平舉杯,隨後舉過頭頂:“三杯願天下太平,永無戰爭。百姓樂業,國祚永恆。”
賈玓再次一飲而盡。
三皇子拍了拍手,幾個太監托著托盤上前:“陛下賜賈玓蟒袍玉帶,金牌玉圭。”
賈玓訝然。
蟒袍玉帶,金牌玉圭不可隨便賞賜。
蟒袍玉帶還有金牌還好說,玉圭...這是諸侯冊封之際,才有資格擁有。大寧,唯有封爵之後,才能賞賜玉圭。
圭,也有不同的分級。
乾元帝賞賜的是玉圭,上圓下方,約莫七尺。
賈玓正在思索,這些賞賜用意之時,大皇子笑道:“賈大人先行更衣吧。”
隨後,大皇子帶著賈玓,在偏殿中換上蟒袍,賈玓看了一眼,竟然是最為尊貴的坐蟒蟒袍。
蟒袍分為坐蟒與行蟒,坐蟒為正向而坐,行蟒為斜向側麵而行,坐蟒的尊貴程度要高於行蟒。
大寧延明製,賜服分為蟒袍、飛魚服、鬥牛服與麒麟服。
根據品級不同,賜服規製也是不同。
坐蟒...
這是正一品賜服!
蟒袍、玉圭,賈玓大致猜測出,接下來皇帝的冊封,會是什麽爵位。
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大寧如今四方與境內形勢,並不缺乏主政一方的文臣,而是缺少一個南征北戰的大將!
乾元帝希望他做武將!
賈玓內心一喜,這次定然可以轉型。
“賈大人。”
大皇子打量著賈玓,約莫六尺身高,身材魁偉雄壯。
穿上蟒袍,更顯威武:“請隨小王去覲見陛下。”
總算是可以見皇帝了,這一番折騰下來,半個時辰就這樣過去。
乾元帝在宣政殿召見賈玓,賈玓來到宣政殿之時,殿內兩側文武分列,粗略看去足足數十人。
賈玓本以為乾元帝會單獨召見,誰料到文武百官赫然在殿。
至此,才顯隆重與正式。
賈玓掃了一眼大殿,大殿中文武也是打量著賈玓。
見到賈玓身穿坐蟒蟒袍,腰纏玉帶,懸著金牌,手舉玉圭,無不是滿臉驚詫。
兵部、吏部已經議功,對於賈玓的封賞,絕對公平公正。
大寧多年沒有如此大捷、戰功,他們也清楚,皇帝陛下需要提振士氣,威震天下,所以也不敢壓功。
但是,皇帝賜下蟒袍玉帶,金牌玉圭,則是他們始料未及之事。
“臣、翰林侍講、蘭州知州賈玓。”
賈玓快步走了幾步,隨後大禮參拜:“拜見吾皇萬歲。”
“賈卿平身。”
乾元帝嘴角微勾,雙日懸空,賈玓立下如此大功,對於乾元帝來說,從太上皇手中攫取皇權,有著極大助益。
特別是賈玓搞亂草原,這才是真正的大功!
那一日,文武百官奉旨獻策,最終能夠與賈玓想法一致的,一個也沒有。
乾元帝十分清楚,想要做到賈玓這一步,要大勇氣!
朝臣,未必想不到這種辦法,隻是缺乏大勇氣,所以認為這種策略無法行得通。所以,他們幾乎下意識地的,會忽略這種最直接,最簡單,最粗暴的計策。
賈玓有大勇氣!
這是乾元帝對賈玓,最欣賞的一麵:“賈卿立下大功歸來,對韃子與邊陲有何看法?”
“迴陛下。”
賈玓略微思考,邊陲要塞,北疆軍鎮弊政太多。
吃空餉,戰力問題等等,是製約北疆邊軍最為致命的問題...再有糧餉拖延,很多邊軍心生不滿,遇戰則逃,根本沒有戰鬥力。
但是邊陲要塞,北疆軍鎮問題,那是整個大寧的問題,乾元帝知道,朝臣知道,賈玓也知道。
但是賈玓不能說,否則...
必然引起既得利益者的怒火,無形之中樹立太多政敵。
這件事不能說!
賈玓心念電轉:“臣到蘭州先後也就一月有餘,就深入草原之中,根本不了解北疆軍鎮,所以不敢談看法。”
朝臣中不少人暗中鬆了口氣。
他們就怕賈玓是一個小年輕,愣頭青,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個時候講出來真話...到時候,乾元帝必然以此為借口,整頓軍務...
他們的利益就會受損。
乾元帝有些失望。
賈玓朗聲道:“對於韃子,臣的看法就是,都是兩條胳膊兩條腿,沒什麽可怕的。韃子最厲害的就是騎射,要是大寧有三萬騎兵,臣就敢提兵北上,掃平草原之患。”
賈玓這已經算是明言告訴乾元帝:我要做武將!我要做武將!
我要做武將!
“大言不慚!”
乾元帝忽然冷喝一聲:“以你說法,北疆數十萬兵馬,豈不是都成了飯桶?”
群臣嘩然。
特別是北靜郡王水溶。
北靜王崛起於軍中,至今掌控北疆數十萬兵馬。
皇帝陛下,這是指桑罵槐啊。
看似嗬斥賈玓,實則就是罵他!
賈玓愕然,深深低頭。
難不成會錯了意?
“念你初犯,不與你計較。”
乾元帝示意夏守忠:“賈玓,聽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