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利沃尼亞故事
網遊:穿越歐陸當主人 作者:奧爾加大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奧地利終於可以擺脫西歐的威脅了,現在他也需要進行國內的經濟建設了。
集市,教堂,兵營,船塢,工坊還有一些工廠等,奧地利需要積攢資金進行鋪設,對於一些經濟作物比較好的省份進行大量建設,同時集中發展度到維也納,爭取通過吸其他省份的血來換取維也納的富庶。
“要是有呂貝克的任務樹就好了,能夠把首都的貿易作物變成金礦,雖然可能會枯竭,但是加上金礦的永久buff,也能夠使奧地利的經濟上升到一個很高的t度了。”
奧地利大公對此感歎,他曾經用過瑞典變身過漢薩同盟拿呂貝克任務樹,做到下麵那個“走向繁榮”的任務樹時,提前把首都遷到瑞典法輪大銅礦然後點任務,之後就可以獲得一個生產著金礦,加奇觀加成的超級地塊。
加上修修奇觀,修工坊,提高生產度,很容易單城50,60收入。
不過眼下這種情況自己想去拿呂貝克恐怕是不可能了。自己既沒有呂貝克,漢堡這些漢薩同盟變身地,也沒有足夠的重商主義,外交點數還要攢著去吞並波西米亞和匈牙利,這種事隻能想想罷了。
現在還是安心存錢等合並波西米亞和匈牙利吧。
奧地利大公終於合上了數日從未休息過的眼眸,也是可以好好放鬆一下了。
隨著奧地利大公的休息,奧地利的精準外交部門也是停下了自己的工作,開始對歐洲大陸上信息的判斷產生了嚴重的遲滯,不少國家開始趁著皇帝休息的機會進行偷偷搞事情。
……
在北方,自從瑞典宣戰諾夫哥羅德之後,並沒有一次直接消滅他,而隻是吃了北歐文化組同根同源的卡累利阿文化省份,也就是科拉,白卡累利阿,卡累利阿,奧洛涅茨和普裏奧焦爾斯克一共5塊地。
別看領土龐大,實際上也就3個3發展度的,一個5發展度的和一個8發展度的,滿打滿算甚至不如莫斯科吃得多。
甚至最重要的卡累利阿文化地塊的涅瓦(聖彼得堡)被莫斯科吃走了,不僅當地有一個為數不多的偉大工程冬宮,還有重要的諾夫哥羅德貿易港口,對於壟斷波羅的海的貿易至關重要(導貿易收錢更多),而瑞典本身也就處在波羅的海貿易節點的核心領土之上,這可謂是兵家必爭之地。
而壟斷貿易節點最重要也是最簡單的就是把當地的地塊全部都占領,也就是瑞典還需要吃掉原條頓騎士團的地,利沃尼亞騎士團的地,立陶宛文化的地和裏加,哥得蘭等貿易城市。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條頓騎士團被勃蘭登堡和波蘭瓜分,立陶宛在波蘭手中,涅瓦雖然在諾夫哥羅德節點,但對波羅的海的貿易也有重大影響。而這塊地也在莫斯科大公國手裏,隻剩下利沃尼亞騎士團和其吞掉的裏加了。
於是在徹底消化從諾夫哥羅德那裏搶來的領土後,瑞典將目光瞄上了利沃尼亞騎士團,這個處於風雨交加的聖母之地。
被莫斯科大公國和波蘭立陶宛的不斷滲透,利沃尼亞騎士團即使吞並了發展度不錯的裏加,也麵臨著當地叛亂的不斷反撲。
很簡單,被持續支持叛亂加上經濟情況不行,利沃尼亞騎士團的兵力越打越少,人力越少,補員花費幾乎已經掏空了整個國庫。
更別說裏加死之前還追隨過呂貝克一起加入神聖羅馬帝國,使得棗核的花費比原來高不少,在(0\/0\/0)和(1\/1\/2)兩代神君的統治下,好不容易積攢了不錯的點數進行棗核。這也同樣花費了大量的時間。
科技,思潮可謂是落後中的落後,利沃尼亞騎士團團長嫌文藝複興思潮要價太貴,一直沒接納,還說種地buff對利沃尼亞來說並不主要,軍隊才是最主要的。
至於科技懂得都懂。
總而言之,用波蘭國王說過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利沃尼亞騎士團大概是那種老是覺得擁有刁民想害朕的感覺,保持著強大軍隊規模的同時卻隻能無奈的發現四周誰也打不過,好拿捏的諾夫和裏加都被吃得差不多了,估計馬上就要輪到自己了。
通俗點就是擁有被迫害妄想症,不惜提高武力去侵略比自己縮小的人來解決自己的病根,然而從利沃尼亞騎士團的地理位置來看好像永遠也沒有了破局的機會。
波蘭王國,莫斯科大公國甚至裏麵最穩紮穩打的瑞典王國都不約而同的把侵略的目光放在了自己身上。自己也基本失去好盟友的幫助,比如丹麥,諾夫等,看來也是離死不遠了。
所以利沃尼亞騎士團團長開始了擺爛,不過是積極性擺爛。一邊什麽也不管,一邊隻知道屯金幣為戰爭做準備,等待著自己命定的那一天。
瑞典的運氣不錯,至少在波蘭和莫斯科即將動手的時刻突然把自己的利益宣布在了這裏,沒有麵臨著利沃尼亞騎士團已經被瓜分的局麵。
瑞典的插手讓莫斯科大公感到有些不安。雖然加入了瑞典形成了三角形勢力,但是莫斯科大公最清楚,裏麵最容易被針對的隻有自己。
自己不僅吃了涅瓦被瑞典暗中記恨,也由於白俄羅斯和魯塞尼亞問題與波蘭交惡,他們兩個將有最基礎的利益在這件事情上把莫斯科排除在外。
那這樣莫斯科大公也沒有辦法,自己的擴張道路已經被堵死了,而且自己變身俄羅斯的地斯摩棱斯克被立陶宛給非法占有了,自己也不願意南下去搶奧斯曼的克裏米亞。
別問,就是打瑞典打波蘭立陶宛都比打這個時候的奧斯曼帝國都賺得多得多。
什麽?高加索怎麽辦?
拜托,莫斯科大公已經有些後悔吃喀山,諾蓋和大帳這些遊牧民族的地了,就是一坨,又醜又硬。每天因為宗教文化問題爆叛亂,自己還沒有多餘的文化槽去接納,平叛的時候老是在大草原上白白吃損耗,餓死的士兵都比叛軍殺得多。
反正莫斯科是不會去吃高加索還有剩下的遊牧了,估計要等到成立俄羅斯搞西伯利亞拓荒區把當地殖民一下,通過任務把當地文化轉化一下自己才有可能去吃。
反正不管由於什麽原因,莫斯科大公都必須和波蘭立陶宛打一架,拿迴自己的變身地,即使要讓自己賣國也在所不辭。
出於以上原因,莫斯科大公絕不退讓自己在利沃尼亞的利益,對波蘭立陶宛的領土的渴望已經深入這位斯拉夫人統治者的骨子裏。想必會為此願意付出許多代價吧。
至於波蘭和立陶宛,當然是秉持著守護波羅的人的利益為利沃尼亞共同抵抗斯拉夫人的入侵了,至於報酬,就要求半個利沃尼亞了,也就是包括裏加不包括利夫蘭的拉脫維亞文化的領土,用半個利沃尼亞徹底穩定住立陶宛人的野心,好好麵對即將到來的16世紀。
這也是波蘭國王變身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權宜之計。
誰叫立陶宛小國臨大族,即使接納了魯塞尼亞和白俄羅斯兩斯拉夫文化,也依舊阻擋不了國內叛亂的發生。
沒辦法,誰叫立陶宛人隻占到了整個國家的21%呢?魯塞尼亞人和白俄羅斯人都有29%,剩下的都是被歧視的梁讚人和波蘭人。
盡管在立陶宛的波蘭人被波蘭國王給接了迴來(指波蘭文化的地塊被立陶宛主動歸還給了波蘭),但是核心問題根本沒有解決。即便是波蘭國王來了也一樣。
那就是宗教問題。
如果說立陶宛還可以暫時拉攏魯塞尼亞人和白俄羅斯人以維持穩定的三角形國家穩定,那麽東正教與天主教的問題根本無法調和。
由於立陶宛的主體信仰是天主教,而天主教也就隻在立陶宛本土上擁有,大量的斯拉夫土地都是傳統的東正教,而且由於給予了魯塞尼亞人和白俄羅斯人的特權,導致自己想傳播天主教教義都傳不動。
誰叫立陶宛授與了其正教會的自治權呢?
破解方法也不是沒有,那就是破而後立。
通過不再接納魯塞尼亞和白俄羅斯文化來裁撤教會特權,優先開宗教理念組用幾十年時間傳教,然後再接納斯拉夫人,那麽立陶宛就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國家。波蘭也因此不用頭疼聯邦之後的民族宗教問題了。
在這個時代,宗教問題遠比民族問題重要。因為這關係到以後的宗教改革時代自己的國力。
原本立陶宛就希望依靠波蘭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徹底擺脫困難,然而在被聯統後立陶宛也看清了波蘭的真麵目。
貴族問題,自治度問題,每一個都是不比立陶宛宗教問題更差的問題。
立陶宛本來還想破而後立,通過波蘭翼騎兵的力量在未來幾十年內平叛斯拉夫哥薩克的叛亂,等待傳播宗教時間呢。
結果你告訴我自己被限製了軍隊規模和數量,一切還要看這坑爹的貴族議會的決策。
那真是沒救了。
立陶宛人也不再期盼波蘭能幫上自己什麽忙,而是希望通過擴大自己的本土力量,也就是擴大波羅的文化的力量來與國內80%的斯拉夫文化抗衡,形成權宜之計。
(立陶宛是波羅的文化組,該文化組可以接納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波羅的等文化。)
而北部的利沃尼亞騎士團就是立陶宛最好的選擇。
但苦於自己是波蘭的聯統國,無法主動對別人宣戰,所以需要看波蘭國王的意見。而波蘭國王也希望能提高未來聯邦的實力,也欣然接受。
於是雙方首先開始了軟實力試探,也就是利用外交官支持叛亂,幾個外交官一起上更有效率,就一直利用叛軍消耗利沃尼亞騎士團的實力等。
從結果來看,反饋還是不錯的。至少能一直看到利沃尼亞騎士團招募軍隊和雇傭兵團,消耗對方的人力和軍隊數量。
而缺點就是時間過於久了,就連東邊的莫斯科和北方穩紮穩打的瑞典都緩過神來相繼注視著這裏,默默宣告著自己的利益。
“該死,這瑞典人怎麽不去宣稱挪威王位轉來與我們爭奪利沃尼亞了?”
立陶宛大公和波蘭國王對此感到不理解與憤怒,顯然瑞典的加入給他們施加了壓力,事情似乎有些超乎預料了。
莫斯科大公國的外交行動是可以很好理解的,波蘭立陶宛也不打算放過他,畢竟這時候莫斯科還不如自己。
但如果是他們兩個聯合起來對自己發難呢?
波蘭立陶宛與莫斯科有矛盾,也與瑞典有矛盾,不過區別是大還是小而已。
眼下波蘭立陶宛作為一個表麵上的整體,至少比瑞典和莫斯科兩個獨立個體要強許多,也正是考慮到這個原因,所以波蘭立陶宛才更加害怕瑞典隨意倒向對方。
還有國內的大量矛盾,這使得波蘭立陶宛不敢出全力進行一場列強之間的戰爭,否則打完這一場將永遠沒有翻身的可能。
不過害怕歸害怕,嘴上的強度可不能落下。列強最忌謂的就是明麵上把自己的弱點暴露給對手,不然牆倒眾人推,一波給自己送走。
所以這就是波蘭之所以多次不幹涉其他國家內政,還要對某些地區進行強力宣稱的原因。
留時間與金錢投放於國內矛盾,直到萬不得已不能進行一場百害而無一利的戰爭。
波蘭在看到瑞典投放利益的時候也沒有主動去聯係,他雖然不在意北利沃尼亞-愛沙尼亞的土地,但是麵子還是要的。
波蘭國王在賭,既然瑞典一樣對利沃尼亞騎士團擁有領土宣稱,那麽不為何和波蘭一起瓜分呢?就是在賭瑞典與莫斯科的矛盾大於自己與瑞典的矛盾。賭瑞典主動聯係自己進行交易。
作為列強,波蘭也不怕瑞典吃獨食,隻要他之後能禁得起莫斯科與波蘭立陶宛的混合雙打。
所以主動權於是拋到了瑞典這裏,這關乎著以後莫斯科,波蘭立陶宛和瑞典之間的利益關係。
集市,教堂,兵營,船塢,工坊還有一些工廠等,奧地利需要積攢資金進行鋪設,對於一些經濟作物比較好的省份進行大量建設,同時集中發展度到維也納,爭取通過吸其他省份的血來換取維也納的富庶。
“要是有呂貝克的任務樹就好了,能夠把首都的貿易作物變成金礦,雖然可能會枯竭,但是加上金礦的永久buff,也能夠使奧地利的經濟上升到一個很高的t度了。”
奧地利大公對此感歎,他曾經用過瑞典變身過漢薩同盟拿呂貝克任務樹,做到下麵那個“走向繁榮”的任務樹時,提前把首都遷到瑞典法輪大銅礦然後點任務,之後就可以獲得一個生產著金礦,加奇觀加成的超級地塊。
加上修修奇觀,修工坊,提高生產度,很容易單城50,60收入。
不過眼下這種情況自己想去拿呂貝克恐怕是不可能了。自己既沒有呂貝克,漢堡這些漢薩同盟變身地,也沒有足夠的重商主義,外交點數還要攢著去吞並波西米亞和匈牙利,這種事隻能想想罷了。
現在還是安心存錢等合並波西米亞和匈牙利吧。
奧地利大公終於合上了數日從未休息過的眼眸,也是可以好好放鬆一下了。
隨著奧地利大公的休息,奧地利的精準外交部門也是停下了自己的工作,開始對歐洲大陸上信息的判斷產生了嚴重的遲滯,不少國家開始趁著皇帝休息的機會進行偷偷搞事情。
……
在北方,自從瑞典宣戰諾夫哥羅德之後,並沒有一次直接消滅他,而隻是吃了北歐文化組同根同源的卡累利阿文化省份,也就是科拉,白卡累利阿,卡累利阿,奧洛涅茨和普裏奧焦爾斯克一共5塊地。
別看領土龐大,實際上也就3個3發展度的,一個5發展度的和一個8發展度的,滿打滿算甚至不如莫斯科吃得多。
甚至最重要的卡累利阿文化地塊的涅瓦(聖彼得堡)被莫斯科吃走了,不僅當地有一個為數不多的偉大工程冬宮,還有重要的諾夫哥羅德貿易港口,對於壟斷波羅的海的貿易至關重要(導貿易收錢更多),而瑞典本身也就處在波羅的海貿易節點的核心領土之上,這可謂是兵家必爭之地。
而壟斷貿易節點最重要也是最簡單的就是把當地的地塊全部都占領,也就是瑞典還需要吃掉原條頓騎士團的地,利沃尼亞騎士團的地,立陶宛文化的地和裏加,哥得蘭等貿易城市。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條頓騎士團被勃蘭登堡和波蘭瓜分,立陶宛在波蘭手中,涅瓦雖然在諾夫哥羅德節點,但對波羅的海的貿易也有重大影響。而這塊地也在莫斯科大公國手裏,隻剩下利沃尼亞騎士團和其吞掉的裏加了。
於是在徹底消化從諾夫哥羅德那裏搶來的領土後,瑞典將目光瞄上了利沃尼亞騎士團,這個處於風雨交加的聖母之地。
被莫斯科大公國和波蘭立陶宛的不斷滲透,利沃尼亞騎士團即使吞並了發展度不錯的裏加,也麵臨著當地叛亂的不斷反撲。
很簡單,被持續支持叛亂加上經濟情況不行,利沃尼亞騎士團的兵力越打越少,人力越少,補員花費幾乎已經掏空了整個國庫。
更別說裏加死之前還追隨過呂貝克一起加入神聖羅馬帝國,使得棗核的花費比原來高不少,在(0\/0\/0)和(1\/1\/2)兩代神君的統治下,好不容易積攢了不錯的點數進行棗核。這也同樣花費了大量的時間。
科技,思潮可謂是落後中的落後,利沃尼亞騎士團團長嫌文藝複興思潮要價太貴,一直沒接納,還說種地buff對利沃尼亞來說並不主要,軍隊才是最主要的。
至於科技懂得都懂。
總而言之,用波蘭國王說過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利沃尼亞騎士團大概是那種老是覺得擁有刁民想害朕的感覺,保持著強大軍隊規模的同時卻隻能無奈的發現四周誰也打不過,好拿捏的諾夫和裏加都被吃得差不多了,估計馬上就要輪到自己了。
通俗點就是擁有被迫害妄想症,不惜提高武力去侵略比自己縮小的人來解決自己的病根,然而從利沃尼亞騎士團的地理位置來看好像永遠也沒有了破局的機會。
波蘭王國,莫斯科大公國甚至裏麵最穩紮穩打的瑞典王國都不約而同的把侵略的目光放在了自己身上。自己也基本失去好盟友的幫助,比如丹麥,諾夫等,看來也是離死不遠了。
所以利沃尼亞騎士團團長開始了擺爛,不過是積極性擺爛。一邊什麽也不管,一邊隻知道屯金幣為戰爭做準備,等待著自己命定的那一天。
瑞典的運氣不錯,至少在波蘭和莫斯科即將動手的時刻突然把自己的利益宣布在了這裏,沒有麵臨著利沃尼亞騎士團已經被瓜分的局麵。
瑞典的插手讓莫斯科大公感到有些不安。雖然加入了瑞典形成了三角形勢力,但是莫斯科大公最清楚,裏麵最容易被針對的隻有自己。
自己不僅吃了涅瓦被瑞典暗中記恨,也由於白俄羅斯和魯塞尼亞問題與波蘭交惡,他們兩個將有最基礎的利益在這件事情上把莫斯科排除在外。
那這樣莫斯科大公也沒有辦法,自己的擴張道路已經被堵死了,而且自己變身俄羅斯的地斯摩棱斯克被立陶宛給非法占有了,自己也不願意南下去搶奧斯曼的克裏米亞。
別問,就是打瑞典打波蘭立陶宛都比打這個時候的奧斯曼帝國都賺得多得多。
什麽?高加索怎麽辦?
拜托,莫斯科大公已經有些後悔吃喀山,諾蓋和大帳這些遊牧民族的地了,就是一坨,又醜又硬。每天因為宗教文化問題爆叛亂,自己還沒有多餘的文化槽去接納,平叛的時候老是在大草原上白白吃損耗,餓死的士兵都比叛軍殺得多。
反正莫斯科是不會去吃高加索還有剩下的遊牧了,估計要等到成立俄羅斯搞西伯利亞拓荒區把當地殖民一下,通過任務把當地文化轉化一下自己才有可能去吃。
反正不管由於什麽原因,莫斯科大公都必須和波蘭立陶宛打一架,拿迴自己的變身地,即使要讓自己賣國也在所不辭。
出於以上原因,莫斯科大公絕不退讓自己在利沃尼亞的利益,對波蘭立陶宛的領土的渴望已經深入這位斯拉夫人統治者的骨子裏。想必會為此願意付出許多代價吧。
至於波蘭和立陶宛,當然是秉持著守護波羅的人的利益為利沃尼亞共同抵抗斯拉夫人的入侵了,至於報酬,就要求半個利沃尼亞了,也就是包括裏加不包括利夫蘭的拉脫維亞文化的領土,用半個利沃尼亞徹底穩定住立陶宛人的野心,好好麵對即將到來的16世紀。
這也是波蘭國王變身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權宜之計。
誰叫立陶宛小國臨大族,即使接納了魯塞尼亞和白俄羅斯兩斯拉夫文化,也依舊阻擋不了國內叛亂的發生。
沒辦法,誰叫立陶宛人隻占到了整個國家的21%呢?魯塞尼亞人和白俄羅斯人都有29%,剩下的都是被歧視的梁讚人和波蘭人。
盡管在立陶宛的波蘭人被波蘭國王給接了迴來(指波蘭文化的地塊被立陶宛主動歸還給了波蘭),但是核心問題根本沒有解決。即便是波蘭國王來了也一樣。
那就是宗教問題。
如果說立陶宛還可以暫時拉攏魯塞尼亞人和白俄羅斯人以維持穩定的三角形國家穩定,那麽東正教與天主教的問題根本無法調和。
由於立陶宛的主體信仰是天主教,而天主教也就隻在立陶宛本土上擁有,大量的斯拉夫土地都是傳統的東正教,而且由於給予了魯塞尼亞人和白俄羅斯人的特權,導致自己想傳播天主教教義都傳不動。
誰叫立陶宛授與了其正教會的自治權呢?
破解方法也不是沒有,那就是破而後立。
通過不再接納魯塞尼亞和白俄羅斯文化來裁撤教會特權,優先開宗教理念組用幾十年時間傳教,然後再接納斯拉夫人,那麽立陶宛就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國家。波蘭也因此不用頭疼聯邦之後的民族宗教問題了。
在這個時代,宗教問題遠比民族問題重要。因為這關係到以後的宗教改革時代自己的國力。
原本立陶宛就希望依靠波蘭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徹底擺脫困難,然而在被聯統後立陶宛也看清了波蘭的真麵目。
貴族問題,自治度問題,每一個都是不比立陶宛宗教問題更差的問題。
立陶宛本來還想破而後立,通過波蘭翼騎兵的力量在未來幾十年內平叛斯拉夫哥薩克的叛亂,等待傳播宗教時間呢。
結果你告訴我自己被限製了軍隊規模和數量,一切還要看這坑爹的貴族議會的決策。
那真是沒救了。
立陶宛人也不再期盼波蘭能幫上自己什麽忙,而是希望通過擴大自己的本土力量,也就是擴大波羅的文化的力量來與國內80%的斯拉夫文化抗衡,形成權宜之計。
(立陶宛是波羅的文化組,該文化組可以接納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波羅的等文化。)
而北部的利沃尼亞騎士團就是立陶宛最好的選擇。
但苦於自己是波蘭的聯統國,無法主動對別人宣戰,所以需要看波蘭國王的意見。而波蘭國王也希望能提高未來聯邦的實力,也欣然接受。
於是雙方首先開始了軟實力試探,也就是利用外交官支持叛亂,幾個外交官一起上更有效率,就一直利用叛軍消耗利沃尼亞騎士團的實力等。
從結果來看,反饋還是不錯的。至少能一直看到利沃尼亞騎士團招募軍隊和雇傭兵團,消耗對方的人力和軍隊數量。
而缺點就是時間過於久了,就連東邊的莫斯科和北方穩紮穩打的瑞典都緩過神來相繼注視著這裏,默默宣告著自己的利益。
“該死,這瑞典人怎麽不去宣稱挪威王位轉來與我們爭奪利沃尼亞了?”
立陶宛大公和波蘭國王對此感到不理解與憤怒,顯然瑞典的加入給他們施加了壓力,事情似乎有些超乎預料了。
莫斯科大公國的外交行動是可以很好理解的,波蘭立陶宛也不打算放過他,畢竟這時候莫斯科還不如自己。
但如果是他們兩個聯合起來對自己發難呢?
波蘭立陶宛與莫斯科有矛盾,也與瑞典有矛盾,不過區別是大還是小而已。
眼下波蘭立陶宛作為一個表麵上的整體,至少比瑞典和莫斯科兩個獨立個體要強許多,也正是考慮到這個原因,所以波蘭立陶宛才更加害怕瑞典隨意倒向對方。
還有國內的大量矛盾,這使得波蘭立陶宛不敢出全力進行一場列強之間的戰爭,否則打完這一場將永遠沒有翻身的可能。
不過害怕歸害怕,嘴上的強度可不能落下。列強最忌謂的就是明麵上把自己的弱點暴露給對手,不然牆倒眾人推,一波給自己送走。
所以這就是波蘭之所以多次不幹涉其他國家內政,還要對某些地區進行強力宣稱的原因。
留時間與金錢投放於國內矛盾,直到萬不得已不能進行一場百害而無一利的戰爭。
波蘭在看到瑞典投放利益的時候也沒有主動去聯係,他雖然不在意北利沃尼亞-愛沙尼亞的土地,但是麵子還是要的。
波蘭國王在賭,既然瑞典一樣對利沃尼亞騎士團擁有領土宣稱,那麽不為何和波蘭一起瓜分呢?就是在賭瑞典與莫斯科的矛盾大於自己與瑞典的矛盾。賭瑞典主動聯係自己進行交易。
作為列強,波蘭也不怕瑞典吃獨食,隻要他之後能禁得起莫斯科與波蘭立陶宛的混合雙打。
所以主動權於是拋到了瑞典這裏,這關乎著以後莫斯科,波蘭立陶宛和瑞典之間的利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