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北境之地
網遊:穿越歐陸當主人 作者:奧爾加大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1450年的這個春天,布拉格淪陷了。波西米亞和條頓騎士團完全成為了大國之間的交換籌碼。而也有小贏家勃蘭登堡。
勃蘭登堡在這場戰爭中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首先是在波蘭征服條頓的時候通過一定的談判技巧再加上金幣贖金將波蘭政府狠狠感動,直接將條頓騎士團所占有的勃蘭登堡核心區域——諾德馬克給收複了。
當然,真實情況是波蘭擔心自己貿然非法占有諾德馬克地區會導致奧地利的猜忌和懷疑,畢竟這不在和奧地利的利益交換內。
如果大國之間不講誠信,造成的結果會比小國的矛盾強烈一千倍。
再加上自己一開始不多的兵力和坑爹的議會法案,也隻能明白入侵神羅不是一件好事。
於是便友情價賣給了勃蘭登堡,而在波西米亞王位戰爭中也通過較小的代價獲得了索布地區。雖然索布地區經濟價值和發展度不高,但是也是一次成功的擴張。
這下讓勃蘭登堡一下子完成了兩個任務,“收複諾德馬克”和“與皇帝的關係”。
前者的獎勵給予了波美拉尼亞地區的宣稱 和核心,後者則給予了勃蘭登堡在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的合理擴張程序,並減少在帝國內造成的永久ae-5%。
玩過遊戲的玩家都知道,在神聖羅馬帝國內部擴張吃地會得到一個“非法帝國領地”的debuff,然而在這裏這個debuff竟然還加強了。
其修正為:對所有諸侯+10ae,減少外交官效率50%,地區自治度每月+0.05,皇帝可以要求諸侯歸還帝國領土,並且隻需30ae就可以對非法領地持有國進行包圍網戰爭。{一塊地生效一次}
這個恐怖的擴張修正也是勃蘭登堡謹慎的原因,不然自己完全沒必要去花錢買地。
而合法的擴張借口在神聖羅馬帝國內隻有“收複核心地區”和“永久宣稱領地”,但是這兩種吃地方式還是會觸發包圍網,就像剛剛勃蘭登堡滿打滿算擴張了5塊地,正常流程下這個時候已經被周圍的小國分解了。{正常擴張隻會有在神羅內部不超過30ae的限製。}
所以擴張必須得到皇帝首肯或者繞過這道程序,而勃蘭登堡的任務就正好可以繞過去。
而勃蘭登堡通過一係列集權操作,種兩下索布地區,然後接納文化,成功使勃蘭登堡收到的稅多出2塊多。現在勃蘭登堡月收入純收入就有3塊多了。{設定上遊戲裏的稅收是不種的,而且還會特地燒稅用來壓發展度以便種生產,但是作者修改了一些,在封建時代稅收比重還是比生產大的,且生產收入會有一定限製,隻有在分別接納印刷機普及和工業生產這兩思潮後才會超過稅收,還請讀者多多擔待。}
最關鍵的是自己有波美拉尼亞的核心和宣稱,新出的任務“波美拉尼亞繼承權”則給予了一個合法且造成的ae-90%的特殊戰爭借口。
這種種的一切都在指示著勃蘭登堡向北方挺進。
而北方的情況是否又有利於勃蘭登堡的擴張呢?
波美拉尼亞地區的兩個國家斯得丁和沃爾加斯特一直對南邊的勃蘭登堡表示忌憚,於是在共同的威脅下兩國暫時放下成見一起抵禦勃蘭登堡的威脅。
原本的環勃蘭登堡同盟卻在波蘭征服條頓騎士團和奧地利征服波西米亞戰爭中瓦解了。
小國們害怕與大國為敵就拋棄了自己的兩個盟友。現在誰都知道他們不可信任,不願意與他們結盟,而斯得丁和沃爾加斯特正是不被信任的國家之一。
而北邊的局勢也不太好。
在斯堪的納維亞,瑞典已經完全公然與丹麥唱反調了,甚至與呂貝克等一些漢薩同盟小國結成了同盟。雙方之間的摩擦越來越大,相信要不了多久瑞典獨立戰爭就要打了。
在原來的遊戲中瑞典獨立戰爭在前期還是一件比較大的事。經常能看到勃艮第,英格蘭,波蘭,奧地利一起幫助瑞典打丹麥。這是因為丹麥的體量尷尬,既沒有強到成為地區性強國也沒有弱到那裏去。就導致丹麥經常被一些奇奇怪怪的小國宿敵。{點名呂貝克}
現在的丹麥也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希望很夠拉攏做夠多的國家打贏這場戰爭。但玩家們都不是傻子,我雖然和你關係好但那並不代表我要幫你打仗,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
當然為什麽呂貝克等漢薩小國也會堅定的打丹麥呢?其實就是因為丹麥有一個修正“厄勒海峽海峽通行稅”,在這裏會收取大量波羅的海的貿易收入。可以說,北德意誌的經濟來自於波羅地海和呂貝克貿易區,而現在丹麥全部收錢走了這讓北德意誌小國特別是漢薩同盟感到憤怒。
不然丹麥哪有那麽多錢去打造一支不弱於英格蘭的海軍和不少於20k的陸軍呢?
總之,整個北德意誌和斯堪的納維亞都對丹麥的暴政感到不滿,隻要瑞典一聲令下,丹麥就會麵臨絕頂的打擊。
而丹麥也隻有斯得丁和沃爾加斯特兩個盟友了,因為在此之前丹麥為了避開波蘭選擇拋棄了條頓騎士團和利沃尼亞騎士團。丹麥也是山窮水盡了。
殊不知接納這兩小國直接讓勃蘭登堡加入了反丹麥包圍圈。現在雙方正在擴軍備戰,等待著瑞典的口令。
而瑞典現在還在苦心勸導挪威人加入反丹麥聯盟。對於瑞典來說,隻要能說服挪威在戰爭中保持中立就能輕鬆實現自己的野心。
這時的瑞典可不比現在,在遊戲裏瑞典一開始就擁有芬蘭,體量看起來比丹麥大多了。而挪威還是更傾向於丹麥。
挪威很清楚瑞典拉攏自己是為了什麽,隻要自己中立,瑞典就會狠狠打爆丹麥並大吃一口。然後自己就危險了。
唇亡齒寒的道理他還是懂的。自己沒了丹麥雖然獨立了,但是就沒有人保護自己了,這對於英格蘭和瑞典來說就是一頭肥羊。而在丹麥聯統下,自己這麽大體量可以輕鬆保持一定的獨立傾向,最不濟組成卡爾瑪聯盟一起過日子。
想到這裏,挪威就對瑞典說“不必多言了,我自有決斷。”
轉頭就投向了丹麥的懷抱,希望後麵如果打贏了這場戰爭兩個國家就把瑞典給瓜分了。而丹麥也是欣然接受。
而在挪威的建議下,丹麥邀請了東歐的諾夫哥羅德加入聯盟一起劃定瑞典土地。畢竟有共同的利益。
諾夫哥羅德高興的加入了丹麥一方。雖然之前是敵人但是諾夫哥羅德與瑞典接壤啊!
而且諾夫哥羅德也沒有必要擔心辟穀後麵的莫斯科。在遊戲的一開始莫斯科就被自己的幾個小弟聯係大帳給孤立了。他們害怕莫斯科,或者說是未來的俄羅斯發育起來,到時候就沒得說了。
毛子對土地的欲望比想象中更加強烈。
於是現在就成為了丹麥挪威諾夫哥羅德和波美拉尼亞小國對戰瑞典,呂貝克和勃蘭登堡。從眼下看,瑞典方麵似乎並不占優勢。
而在外麵,當得知了丹麥的盟友後勃蘭登堡打起了退堂鼓,自己盟友和兵力似乎不占優勢,自己也不能選擇大出血了代價去吃幾塊地。但是勃蘭登堡也不想放棄波美拉尼亞,誰知道下次還有沒有更好的機會了呢?
於是勃蘭登堡開始給盟友上壓力,希望瑞典能夠再找一個誌同道合的盟友,希望呂貝克能夠拉攏漢堡這些小國。
然而結果就沒有那麽好了。
原本遊戲中一定來打丹麥的英格蘭不來了,勃艮第也脫不了身。
那麽這樣還能求助誰呢?
最急的還是瑞典,如果不獨立那麽自己的任務永遠完不成,而且就算現在對丹麥服軟也是不可能了,已經完全沒有絲毫餘地可講了。
對了,有一個人可以拉攏他。瑞典靈光一現。他把目標看向東歐,這裏有一個真正的大國——波蘭。
波蘭,在吃掉了條頓騎士團後陷入了短暫的國力下降時期,大量的普魯士叛軍和花費的高昂政治點使得波蘭現在還是三級的行政科技,多年積攢的政治點消耗一空。
誰叫條頓騎士團在臨死之前還進去了神聖羅馬帝國,造核花費又多了好多。
而吃掉一個大騎士團所帶來的暫時沒有國力提升,反而還讓奧地利和立陶宛更加忌憚波蘭,就連自己的附庸國摩爾達維亞也對自己報有恐懼。
最關鍵的是教宗的威脅。在吃下條頓騎士團後教宗馬上希望波蘭能夠把其東普魯士地區繼續讓給教廷,成立一個主教區的普魯士公國。畢竟教宗最忠臣的就是這些騎士團了,有能力當然去幫一把。
結果波蘭當然拒絕了,為此教宗氣的破口大罵並對波蘭進行了絕罰。
然而就是這次絕罰使得波蘭國內大量的貴族暴動。教士階層更是直接紅溫不停煽動叛軍,教堂貴族也用自己的影響力逼迫波蘭通過“宗教法案”。
總而言之,波蘭現在國內的情況差極了。難道波蘭真的要向教宗低頭嗎?
看到瑞年發來的信息,波蘭原本想拒絕,但是又想先問問瑞典會給啥好處。
而瑞典打開地圖,指向了波羅的海上的某一個國家——哥德蘭。
哥德蘭地處波羅的海的必經之處,擁有強大的貿易修正,也是波羅的海的貿易經濟中心。得到了他再加上波蘭原有的勢力範圍,波蘭的經濟情況便可以不用擔心了。
“但是,我記得哥德蘭不是貴國盟友呂貝克的漢撒同盟成員嗎?”波蘭戲謔的看著瑞典。
“我國與呂貝克拋開與丹麥的共同利益外,我們與呂貝克原本就是敵人,是競爭關係。因此不用當心呂貝克。”瑞典說到。漢撒同盟是一個以呂貝克為盟主的貿易聯盟,不同與威尼斯熱亞那這樣的普通貿易聯盟,漢薩同盟更接近是在一個國家裏的各個聯邦洲,自願加入也能退出,而呂貝克作為中央具有成員50%的實力加成,所以才能夠叫板丹麥,這背後也有各個成員的支持。
而呂貝克貿易節點算是北德意誌的經濟中心,瑞典也非常覬覦這塊地,因為波羅的海節點終究不是長久,不僅價值不如呂貝克,還容易被波蘭盯上。不如就此慢慢放手。
再說了,等現在結束後誰答應了呂貝克他們自己要廢除海峽通行稅的?
自己隻答應共同反對丹麥的波羅的海貿易霸權。而且答應了也沒必要兌現啊。
波蘭大概懂了瑞典,看來瑞典是個聰明人,可以預見的是瑞典在未來一定會成為自己的對手。
可是現在還是先合作吧。畢竟波蘭要但澤本質上就是為了經濟獨立。
“我國可以同意,但貴國必須幫助我國登陸哥德蘭並把哥德蘭的占有權交給我方,當然,我方可以派出陸軍進攻諾夫哥羅德。”波蘭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畢竟哥德蘭是個海上小國,而波蘭根本沒有船,也養不起海軍。
“我方可以同意,不過貴國必須先宣戰哥德蘭拉我進戰,此外必須派出不少於20k翼騎兵出征!”瑞典思考了下,決定不能讓波蘭玩文字遊戲,萬一派出1k也算派了呢?
最關鍵是瑞典不想呂貝克知道自己已經賣掉了他,也不想現在和呂貝克撕破臉,畢竟如果自己要在呂貝克貿易區混,就不能太過得罪漢薩同盟。萬一禁運一下那瑞典的經濟就要崩掉了。
“可以,但是我國並沒有那麽多翼騎兵,我國最少會派出20k陸軍的混合部隊。”
畢竟翼騎兵太花錢了,波蘭自己滿打滿算也沒有10k,而這個特殊兵種是用來防範奧斯曼的。雖然波蘭現在打不過奧斯曼,但在大平原上,翼騎兵也不會怕耶尼切裏。
“可以。”瑞典同意了這個要求,隨後與瑞典簽訂了但澤密約,宣布秘密同盟的組建。
而此時時間正好是在1450年的冬天,那淩冽的寒風,究竟是為誰而吹呢?
勃蘭登堡在這場戰爭中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首先是在波蘭征服條頓的時候通過一定的談判技巧再加上金幣贖金將波蘭政府狠狠感動,直接將條頓騎士團所占有的勃蘭登堡核心區域——諾德馬克給收複了。
當然,真實情況是波蘭擔心自己貿然非法占有諾德馬克地區會導致奧地利的猜忌和懷疑,畢竟這不在和奧地利的利益交換內。
如果大國之間不講誠信,造成的結果會比小國的矛盾強烈一千倍。
再加上自己一開始不多的兵力和坑爹的議會法案,也隻能明白入侵神羅不是一件好事。
於是便友情價賣給了勃蘭登堡,而在波西米亞王位戰爭中也通過較小的代價獲得了索布地區。雖然索布地區經濟價值和發展度不高,但是也是一次成功的擴張。
這下讓勃蘭登堡一下子完成了兩個任務,“收複諾德馬克”和“與皇帝的關係”。
前者的獎勵給予了波美拉尼亞地區的宣稱 和核心,後者則給予了勃蘭登堡在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的合理擴張程序,並減少在帝國內造成的永久ae-5%。
玩過遊戲的玩家都知道,在神聖羅馬帝國內部擴張吃地會得到一個“非法帝國領地”的debuff,然而在這裏這個debuff竟然還加強了。
其修正為:對所有諸侯+10ae,減少外交官效率50%,地區自治度每月+0.05,皇帝可以要求諸侯歸還帝國領土,並且隻需30ae就可以對非法領地持有國進行包圍網戰爭。{一塊地生效一次}
這個恐怖的擴張修正也是勃蘭登堡謹慎的原因,不然自己完全沒必要去花錢買地。
而合法的擴張借口在神聖羅馬帝國內隻有“收複核心地區”和“永久宣稱領地”,但是這兩種吃地方式還是會觸發包圍網,就像剛剛勃蘭登堡滿打滿算擴張了5塊地,正常流程下這個時候已經被周圍的小國分解了。{正常擴張隻會有在神羅內部不超過30ae的限製。}
所以擴張必須得到皇帝首肯或者繞過這道程序,而勃蘭登堡的任務就正好可以繞過去。
而勃蘭登堡通過一係列集權操作,種兩下索布地區,然後接納文化,成功使勃蘭登堡收到的稅多出2塊多。現在勃蘭登堡月收入純收入就有3塊多了。{設定上遊戲裏的稅收是不種的,而且還會特地燒稅用來壓發展度以便種生產,但是作者修改了一些,在封建時代稅收比重還是比生產大的,且生產收入會有一定限製,隻有在分別接納印刷機普及和工業生產這兩思潮後才會超過稅收,還請讀者多多擔待。}
最關鍵的是自己有波美拉尼亞的核心和宣稱,新出的任務“波美拉尼亞繼承權”則給予了一個合法且造成的ae-90%的特殊戰爭借口。
這種種的一切都在指示著勃蘭登堡向北方挺進。
而北方的情況是否又有利於勃蘭登堡的擴張呢?
波美拉尼亞地區的兩個國家斯得丁和沃爾加斯特一直對南邊的勃蘭登堡表示忌憚,於是在共同的威脅下兩國暫時放下成見一起抵禦勃蘭登堡的威脅。
原本的環勃蘭登堡同盟卻在波蘭征服條頓騎士團和奧地利征服波西米亞戰爭中瓦解了。
小國們害怕與大國為敵就拋棄了自己的兩個盟友。現在誰都知道他們不可信任,不願意與他們結盟,而斯得丁和沃爾加斯特正是不被信任的國家之一。
而北邊的局勢也不太好。
在斯堪的納維亞,瑞典已經完全公然與丹麥唱反調了,甚至與呂貝克等一些漢薩同盟小國結成了同盟。雙方之間的摩擦越來越大,相信要不了多久瑞典獨立戰爭就要打了。
在原來的遊戲中瑞典獨立戰爭在前期還是一件比較大的事。經常能看到勃艮第,英格蘭,波蘭,奧地利一起幫助瑞典打丹麥。這是因為丹麥的體量尷尬,既沒有強到成為地區性強國也沒有弱到那裏去。就導致丹麥經常被一些奇奇怪怪的小國宿敵。{點名呂貝克}
現在的丹麥也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希望很夠拉攏做夠多的國家打贏這場戰爭。但玩家們都不是傻子,我雖然和你關係好但那並不代表我要幫你打仗,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
當然為什麽呂貝克等漢薩小國也會堅定的打丹麥呢?其實就是因為丹麥有一個修正“厄勒海峽海峽通行稅”,在這裏會收取大量波羅的海的貿易收入。可以說,北德意誌的經濟來自於波羅地海和呂貝克貿易區,而現在丹麥全部收錢走了這讓北德意誌小國特別是漢薩同盟感到憤怒。
不然丹麥哪有那麽多錢去打造一支不弱於英格蘭的海軍和不少於20k的陸軍呢?
總之,整個北德意誌和斯堪的納維亞都對丹麥的暴政感到不滿,隻要瑞典一聲令下,丹麥就會麵臨絕頂的打擊。
而丹麥也隻有斯得丁和沃爾加斯特兩個盟友了,因為在此之前丹麥為了避開波蘭選擇拋棄了條頓騎士團和利沃尼亞騎士團。丹麥也是山窮水盡了。
殊不知接納這兩小國直接讓勃蘭登堡加入了反丹麥包圍圈。現在雙方正在擴軍備戰,等待著瑞典的口令。
而瑞典現在還在苦心勸導挪威人加入反丹麥聯盟。對於瑞典來說,隻要能說服挪威在戰爭中保持中立就能輕鬆實現自己的野心。
這時的瑞典可不比現在,在遊戲裏瑞典一開始就擁有芬蘭,體量看起來比丹麥大多了。而挪威還是更傾向於丹麥。
挪威很清楚瑞典拉攏自己是為了什麽,隻要自己中立,瑞典就會狠狠打爆丹麥並大吃一口。然後自己就危險了。
唇亡齒寒的道理他還是懂的。自己沒了丹麥雖然獨立了,但是就沒有人保護自己了,這對於英格蘭和瑞典來說就是一頭肥羊。而在丹麥聯統下,自己這麽大體量可以輕鬆保持一定的獨立傾向,最不濟組成卡爾瑪聯盟一起過日子。
想到這裏,挪威就對瑞典說“不必多言了,我自有決斷。”
轉頭就投向了丹麥的懷抱,希望後麵如果打贏了這場戰爭兩個國家就把瑞典給瓜分了。而丹麥也是欣然接受。
而在挪威的建議下,丹麥邀請了東歐的諾夫哥羅德加入聯盟一起劃定瑞典土地。畢竟有共同的利益。
諾夫哥羅德高興的加入了丹麥一方。雖然之前是敵人但是諾夫哥羅德與瑞典接壤啊!
而且諾夫哥羅德也沒有必要擔心辟穀後麵的莫斯科。在遊戲的一開始莫斯科就被自己的幾個小弟聯係大帳給孤立了。他們害怕莫斯科,或者說是未來的俄羅斯發育起來,到時候就沒得說了。
毛子對土地的欲望比想象中更加強烈。
於是現在就成為了丹麥挪威諾夫哥羅德和波美拉尼亞小國對戰瑞典,呂貝克和勃蘭登堡。從眼下看,瑞典方麵似乎並不占優勢。
而在外麵,當得知了丹麥的盟友後勃蘭登堡打起了退堂鼓,自己盟友和兵力似乎不占優勢,自己也不能選擇大出血了代價去吃幾塊地。但是勃蘭登堡也不想放棄波美拉尼亞,誰知道下次還有沒有更好的機會了呢?
於是勃蘭登堡開始給盟友上壓力,希望瑞典能夠再找一個誌同道合的盟友,希望呂貝克能夠拉攏漢堡這些小國。
然而結果就沒有那麽好了。
原本遊戲中一定來打丹麥的英格蘭不來了,勃艮第也脫不了身。
那麽這樣還能求助誰呢?
最急的還是瑞典,如果不獨立那麽自己的任務永遠完不成,而且就算現在對丹麥服軟也是不可能了,已經完全沒有絲毫餘地可講了。
對了,有一個人可以拉攏他。瑞典靈光一現。他把目標看向東歐,這裏有一個真正的大國——波蘭。
波蘭,在吃掉了條頓騎士團後陷入了短暫的國力下降時期,大量的普魯士叛軍和花費的高昂政治點使得波蘭現在還是三級的行政科技,多年積攢的政治點消耗一空。
誰叫條頓騎士團在臨死之前還進去了神聖羅馬帝國,造核花費又多了好多。
而吃掉一個大騎士團所帶來的暫時沒有國力提升,反而還讓奧地利和立陶宛更加忌憚波蘭,就連自己的附庸國摩爾達維亞也對自己報有恐懼。
最關鍵的是教宗的威脅。在吃下條頓騎士團後教宗馬上希望波蘭能夠把其東普魯士地區繼續讓給教廷,成立一個主教區的普魯士公國。畢竟教宗最忠臣的就是這些騎士團了,有能力當然去幫一把。
結果波蘭當然拒絕了,為此教宗氣的破口大罵並對波蘭進行了絕罰。
然而就是這次絕罰使得波蘭國內大量的貴族暴動。教士階層更是直接紅溫不停煽動叛軍,教堂貴族也用自己的影響力逼迫波蘭通過“宗教法案”。
總而言之,波蘭現在國內的情況差極了。難道波蘭真的要向教宗低頭嗎?
看到瑞年發來的信息,波蘭原本想拒絕,但是又想先問問瑞典會給啥好處。
而瑞典打開地圖,指向了波羅的海上的某一個國家——哥德蘭。
哥德蘭地處波羅的海的必經之處,擁有強大的貿易修正,也是波羅的海的貿易經濟中心。得到了他再加上波蘭原有的勢力範圍,波蘭的經濟情況便可以不用擔心了。
“但是,我記得哥德蘭不是貴國盟友呂貝克的漢撒同盟成員嗎?”波蘭戲謔的看著瑞典。
“我國與呂貝克拋開與丹麥的共同利益外,我們與呂貝克原本就是敵人,是競爭關係。因此不用當心呂貝克。”瑞典說到。漢撒同盟是一個以呂貝克為盟主的貿易聯盟,不同與威尼斯熱亞那這樣的普通貿易聯盟,漢薩同盟更接近是在一個國家裏的各個聯邦洲,自願加入也能退出,而呂貝克作為中央具有成員50%的實力加成,所以才能夠叫板丹麥,這背後也有各個成員的支持。
而呂貝克貿易節點算是北德意誌的經濟中心,瑞典也非常覬覦這塊地,因為波羅的海節點終究不是長久,不僅價值不如呂貝克,還容易被波蘭盯上。不如就此慢慢放手。
再說了,等現在結束後誰答應了呂貝克他們自己要廢除海峽通行稅的?
自己隻答應共同反對丹麥的波羅的海貿易霸權。而且答應了也沒必要兌現啊。
波蘭大概懂了瑞典,看來瑞典是個聰明人,可以預見的是瑞典在未來一定會成為自己的對手。
可是現在還是先合作吧。畢竟波蘭要但澤本質上就是為了經濟獨立。
“我國可以同意,但貴國必須幫助我國登陸哥德蘭並把哥德蘭的占有權交給我方,當然,我方可以派出陸軍進攻諾夫哥羅德。”波蘭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畢竟哥德蘭是個海上小國,而波蘭根本沒有船,也養不起海軍。
“我方可以同意,不過貴國必須先宣戰哥德蘭拉我進戰,此外必須派出不少於20k翼騎兵出征!”瑞典思考了下,決定不能讓波蘭玩文字遊戲,萬一派出1k也算派了呢?
最關鍵是瑞典不想呂貝克知道自己已經賣掉了他,也不想現在和呂貝克撕破臉,畢竟如果自己要在呂貝克貿易區混,就不能太過得罪漢薩同盟。萬一禁運一下那瑞典的經濟就要崩掉了。
“可以,但是我國並沒有那麽多翼騎兵,我國最少會派出20k陸軍的混合部隊。”
畢竟翼騎兵太花錢了,波蘭自己滿打滿算也沒有10k,而這個特殊兵種是用來防範奧斯曼的。雖然波蘭現在打不過奧斯曼,但在大平原上,翼騎兵也不會怕耶尼切裏。
“可以。”瑞典同意了這個要求,隨後與瑞典簽訂了但澤密約,宣布秘密同盟的組建。
而此時時間正好是在1450年的冬天,那淩冽的寒風,究竟是為誰而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