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媽不愧是在宅子中長期做傭的女人,經驗豐富,短短一周,已經教會徐小慧伺候人的基本技能,端茶倒水,洗衣打掃衛生。
徐小慧雖長相平平,但很聰慧,或許跟著母親逃過難,又親眼目睹母親的病逝,小小年齡,不哭不鬧,很快就適應了在老宅的生活。
往年年底都是呂香兒和謝一安做糖果、鞭炮、對聯的地攤生意,如今,謝一安遠在星都,而自己已是崔明田的妾,呂香兒頗多感慨。短短幾月,已物是人非,但生活仍得繼續,做什麽生意呢?老爺明確跟她說了,做生意可以,但不能再擺地攤,說出去,會讓他沒臉麵。
男人最好麵子,姚太太也跟她提及過,她自然不會去觸及男人的逆鱗。春節期間的短暫生意,無外乎仍然是糖果、鞭炮、對聯生意,既然自己不能出麵擺地攤,那柳媽與小慧可以出去擺地攤啊!於是,呂香兒與姚太太商量著,她與柳媽對換,她無償守舊貨門店,柳媽帶小慧去擺地攤,所賺利潤的一成做為柳媽的報酬。
舊貨門店,本是呂香兒開創的,業務熟悉,又更會做生意,姚太太自然樂意。更何況,呂香兒深得老爺寵愛,老爺每周常來三五晚,雖然守著的是呂香兒,但至少呂香兒對自己是忠誠地。她一想到白小荷那氣地煞白的臉,她心中一陣舒暢,人一舒暢,就萬事好商量。
其實,柳媽並不喜拘在門店內,聽到香兒說讓她帶著小慧去擺地攤,並且會有一成的利潤提成,她也樂地開心。
於是, 兵分兩路,姚太太的舊貨門店在年底賺地盆滿缽滿。而呂香兒的地攤生意也小賺了一把。
大年三十前幾天,崔明田就告知老宅的兩位太太,大年三十,他會攜二太太及孩子們前來老宅吃年夜飯。
白小荷聽老爺說去老宅吃年夜飯,既開心又不開心。
自從老爺娶了呂香兒,老爺不再碰她。如果不是她唆使著兒女強留老爺,老爺斷不會在新宅過夜,然而,即使在新宅過夜,老爺也隻是在他的書房過夜。如果不是一雙兒女,估計老爺已經當她為空氣。每每想到這些,白小荷對老宅的人恨得咬牙切齒。
偶爾她會在老爺麵前不滿地嘀咕:“長幼有序,香兒好大的架子,新婚了,也不來新宅走動走動。”
“你新婚時,你拜會過姚雲嗎?姚雲過來拜見你,你連門也不讓進。既然不和睦,少走動好。我是不讓香兒過來的,免得你看了不舒服。”崔明田一句話將她嗆迴。
自古三個女人一台戲,崔明田自然知道家裏妻妾們多了,就會有紛爭。所以,他一向主張妻妾們不要住在一個屋簷下。更何況他也是實話實說,雖然他不介入女人間的鬥爭,但白小荷對姚雲的所做所為,他還是一目了然的。
呂香兒新婚後,按照姚雲所教的,主動在他麵前提及來新宅拜見二太太,但他一口拒絕了。當然,他的確擔心香兒會像姚雲樣受到白小荷的侮辱,香兒還是個孩子啊!
麵對老爺不客氣地迴答,白小荷氣鼓鼓地甩手迴了房間,她仿佛看到自己的末日。香兒被娶,已是板上釘釘。當得知老爺帶呂香兒星都之行時,她在老爺麵前一哭二鬧過,卻宣告失敗。
電話裝好後,她曾往星都打電話告狀,崔老太太卻說做太太的應有大家之範,家以和為貴。言下之意,倒是她小氣了,她害地家不和睦了。打完電話,她氣地嚶嚶哭泣,她意識到,香兒已經完全得到崔家人的承認,香兒繼續受寵下去,她再無翻身機會。然而,不在一個屋簷,她即使有害人之心,卻無害人機會。
現在老爺要去老宅吃年夜飯,她要與那兩個賤人同桌伺候一個男人吃飯,她不開心。但一想到她將會有機會讓呂香兒不能懷孕,她又暗自高興。
“老爺,香兒如今是您的心肝寶貝,再下廚,傳出去了,老爺會沒臉麵。啞巴兩口子已經離開,隻剩下柳媽能夠做事,我看,不如來我們新宅過年。”白小荷一番好意地分析道。
“姚雲說她有辦法,讓我們隻管帶嘴去吃就可以了。”崔明田淡淡迴應道。其實,他向姚雲也提及到白小荷的這些說法。但姚雲一提到新宅就眼淚漣漣,她說她再也不敢去新宅了,她也不希望香兒遭受她曾受到的侮辱。
姚雲以前從未在老爺麵前提及她在新宅遭受的侮辱,如今,她舊事重提,哭訴著當年的委屈,明知老爺不會再憐憫她,但她仍然發泄著,因為她明白隻要香兒一日受寵,老爺就會耐心聽完她的發泄,隻要老爺耐心聽完,他對白小荷的印象會大打折扣。
姚雲以曾經的受辱推脫了去新宅吃年夜飯。她堅持在老宅吃年夜飯,其實,她有更深的顧慮,呂香兒雖然受寵,但如果她沒有懷上老爺的骨肉,或者說,即使懷上了,不能平安出生,香兒將會赴自己的下場。
當年,自己也是憑美貌、智慧贏得老爺的寵愛,但自己敗於一個會生崽的淺薄女人手上。太多的變知數都會影響香兒的骨肉出生,隻有平安產子,她的這盤棋才算不功虧一簣。因而,呂香兒的安全,特別是她的飲食安全,尤其重要。
自從啞巴叔與桶子媽離開後,姚太太找了個遠房親戚守大門,但終究不太能幹。老爺帶人過來吃年夜飯,老宅就急缺人手。她除了柳媽,誰都不相信。姚太太想到呂香兒無需再扮醜妝,於是,她當機立斷,讓柳媽將家人接至老宅過年。
於是,老宅突然熱鬧起來,柳媽憨厚的丈夫,正在學手藝的兒子、兒媳一起來到了老宅。柳媽還有一女,女兒已經成婚,自然是在婆家過。
多個人雖多雙筷子,但多更多勞動力。未幾,柳媽一家人洗洗刷刷地,就將老宅所有的衛生、食材全部備好。
常言: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一大家子難得地聚集在鎮子過年,主人不要費用,總得出力吧!這道理,淳樸的鄉下人明白。
徐小慧雖長相平平,但很聰慧,或許跟著母親逃過難,又親眼目睹母親的病逝,小小年齡,不哭不鬧,很快就適應了在老宅的生活。
往年年底都是呂香兒和謝一安做糖果、鞭炮、對聯的地攤生意,如今,謝一安遠在星都,而自己已是崔明田的妾,呂香兒頗多感慨。短短幾月,已物是人非,但生活仍得繼續,做什麽生意呢?老爺明確跟她說了,做生意可以,但不能再擺地攤,說出去,會讓他沒臉麵。
男人最好麵子,姚太太也跟她提及過,她自然不會去觸及男人的逆鱗。春節期間的短暫生意,無外乎仍然是糖果、鞭炮、對聯生意,既然自己不能出麵擺地攤,那柳媽與小慧可以出去擺地攤啊!於是,呂香兒與姚太太商量著,她與柳媽對換,她無償守舊貨門店,柳媽帶小慧去擺地攤,所賺利潤的一成做為柳媽的報酬。
舊貨門店,本是呂香兒開創的,業務熟悉,又更會做生意,姚太太自然樂意。更何況,呂香兒深得老爺寵愛,老爺每周常來三五晚,雖然守著的是呂香兒,但至少呂香兒對自己是忠誠地。她一想到白小荷那氣地煞白的臉,她心中一陣舒暢,人一舒暢,就萬事好商量。
其實,柳媽並不喜拘在門店內,聽到香兒說讓她帶著小慧去擺地攤,並且會有一成的利潤提成,她也樂地開心。
於是, 兵分兩路,姚太太的舊貨門店在年底賺地盆滿缽滿。而呂香兒的地攤生意也小賺了一把。
大年三十前幾天,崔明田就告知老宅的兩位太太,大年三十,他會攜二太太及孩子們前來老宅吃年夜飯。
白小荷聽老爺說去老宅吃年夜飯,既開心又不開心。
自從老爺娶了呂香兒,老爺不再碰她。如果不是她唆使著兒女強留老爺,老爺斷不會在新宅過夜,然而,即使在新宅過夜,老爺也隻是在他的書房過夜。如果不是一雙兒女,估計老爺已經當她為空氣。每每想到這些,白小荷對老宅的人恨得咬牙切齒。
偶爾她會在老爺麵前不滿地嘀咕:“長幼有序,香兒好大的架子,新婚了,也不來新宅走動走動。”
“你新婚時,你拜會過姚雲嗎?姚雲過來拜見你,你連門也不讓進。既然不和睦,少走動好。我是不讓香兒過來的,免得你看了不舒服。”崔明田一句話將她嗆迴。
自古三個女人一台戲,崔明田自然知道家裏妻妾們多了,就會有紛爭。所以,他一向主張妻妾們不要住在一個屋簷下。更何況他也是實話實說,雖然他不介入女人間的鬥爭,但白小荷對姚雲的所做所為,他還是一目了然的。
呂香兒新婚後,按照姚雲所教的,主動在他麵前提及來新宅拜見二太太,但他一口拒絕了。當然,他的確擔心香兒會像姚雲樣受到白小荷的侮辱,香兒還是個孩子啊!
麵對老爺不客氣地迴答,白小荷氣鼓鼓地甩手迴了房間,她仿佛看到自己的末日。香兒被娶,已是板上釘釘。當得知老爺帶呂香兒星都之行時,她在老爺麵前一哭二鬧過,卻宣告失敗。
電話裝好後,她曾往星都打電話告狀,崔老太太卻說做太太的應有大家之範,家以和為貴。言下之意,倒是她小氣了,她害地家不和睦了。打完電話,她氣地嚶嚶哭泣,她意識到,香兒已經完全得到崔家人的承認,香兒繼續受寵下去,她再無翻身機會。然而,不在一個屋簷,她即使有害人之心,卻無害人機會。
現在老爺要去老宅吃年夜飯,她要與那兩個賤人同桌伺候一個男人吃飯,她不開心。但一想到她將會有機會讓呂香兒不能懷孕,她又暗自高興。
“老爺,香兒如今是您的心肝寶貝,再下廚,傳出去了,老爺會沒臉麵。啞巴兩口子已經離開,隻剩下柳媽能夠做事,我看,不如來我們新宅過年。”白小荷一番好意地分析道。
“姚雲說她有辦法,讓我們隻管帶嘴去吃就可以了。”崔明田淡淡迴應道。其實,他向姚雲也提及到白小荷的這些說法。但姚雲一提到新宅就眼淚漣漣,她說她再也不敢去新宅了,她也不希望香兒遭受她曾受到的侮辱。
姚雲以前從未在老爺麵前提及她在新宅遭受的侮辱,如今,她舊事重提,哭訴著當年的委屈,明知老爺不會再憐憫她,但她仍然發泄著,因為她明白隻要香兒一日受寵,老爺就會耐心聽完她的發泄,隻要老爺耐心聽完,他對白小荷的印象會大打折扣。
姚雲以曾經的受辱推脫了去新宅吃年夜飯。她堅持在老宅吃年夜飯,其實,她有更深的顧慮,呂香兒雖然受寵,但如果她沒有懷上老爺的骨肉,或者說,即使懷上了,不能平安出生,香兒將會赴自己的下場。
當年,自己也是憑美貌、智慧贏得老爺的寵愛,但自己敗於一個會生崽的淺薄女人手上。太多的變知數都會影響香兒的骨肉出生,隻有平安產子,她的這盤棋才算不功虧一簣。因而,呂香兒的安全,特別是她的飲食安全,尤其重要。
自從啞巴叔與桶子媽離開後,姚太太找了個遠房親戚守大門,但終究不太能幹。老爺帶人過來吃年夜飯,老宅就急缺人手。她除了柳媽,誰都不相信。姚太太想到呂香兒無需再扮醜妝,於是,她當機立斷,讓柳媽將家人接至老宅過年。
於是,老宅突然熱鬧起來,柳媽憨厚的丈夫,正在學手藝的兒子、兒媳一起來到了老宅。柳媽還有一女,女兒已經成婚,自然是在婆家過。
多個人雖多雙筷子,但多更多勞動力。未幾,柳媽一家人洗洗刷刷地,就將老宅所有的衛生、食材全部備好。
常言: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一大家子難得地聚集在鎮子過年,主人不要費用,總得出力吧!這道理,淳樸的鄉下人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