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李世民初為太子,李淵授權其處置大小軍務政務,有三件事急著要辦。
一是李建成、李元吉故舊、屬下仍人心惶惶,李世民要設法安定人心。
二是要穩定朝堂,獎勵追隨自己的功臣。
三是突厥之患未解,需派合適人選征討突厥。
------
為安定人心,李世民善待李建成、李元吉舊屬,所有人都不再追究。
將流放到巂州的王珪、韋挺、杜淹召迴。
任命王珪、韋挺為諫議大夫。
任命為李建成出謀劃策、極力排擠李世民的魏征,為太子詹事主簿。
對於領兵攻打玄武門的馮立、薛萬徹、謝叔方,李世民倍加重用。任命馮立為正三品的廣州都督;薛萬徹為從三品的右領軍將軍;謝叔方為正五品的右翊衛郎將。
其他人員,仍按舊時官職予以任用,傳令各地不得抓捕太子、齊王舊時部屬。
自些之後,李建成、李元吉舊屬,個個心中歡喜,人心趨於安定。
------
李淵以尉遲敬德定國有功,下詔將齊王府金帛器具全部賜予尉遲敬德。
另外,李淵還下詔獎進有功之臣,對重要官員進行任命。
裴寂不再任左仆射,保留司空之職。這樣三公之中,太尉李世民已立為太子,司徒李元吉被殺,隻乘司空裴寂一人。
原來宰相之位空缺,現將宰相之位補齊。任蕭瑀為左仆射,封德彝為右仆射;陳叔達、高士廉為侍中;房玄齡、宇文士及為中書令。六位宰相全部補齊。
------
李淵下詔任命平亂有功之臣。
任命的正三品官員有: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杜如晦為兵部尚書,秦叔寶為左衛大將軍,程知節為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敬德為右武候大將軍。
任命的從三品官員有:段誌玄為左驍衛將軍,張公謹為右武候將軍,長孫無憲為右監門將軍,丁記坎為左衛將軍。
另外,任命杜淹為禦史大夫,顏師古為中書侍郎,兩人皆為正四品。
------
為解突厥之患,李淵下詔,遣右衛大將軍柴紹,率軍征討突厥。
七月,柴紹於秦州大破突厥,斬殺突厥大將一人,斬殺士卒千餘人。
------
八月初八,李淵下詔,傳位於太子李世民。
李世民堅辭不受,李淵心意已決,不同意李世民的請辭。
八月初九,李世民於東宮嘉德殿即皇帝位,尊李淵為太上皇。因李淵住在太極宮,李世民堅持不在太極殿問政,將問政之處設在東宮嘉德殿。
八月二十一日,李世民下詔,冊封長孫氏為皇後。
長孫氏即為觀音婢。
------
觀音婢正位中宮之後,崇尚節儉,不求奢華,日常用度一如往常。
觀音婢在宮中多年,深知宮中嬪妃、宮女的疾苦。為數眾多的宮女,被關閉在幽深的宮苑之中,著實值得哀憐。
她向李世民建議,放部分宮女出宮。
李世民欣然同意,下詔外放宮人出宮,經過揀選之後,外放宮女三千人,讓她們分別迴到自己的親屬身邊,聽憑她們嫁人。
------
跟隨觀音婢多年的「河東六婢」和新竹、展畫,多是已經二十出頭。
這些年來,她們在宮中給予觀音婢很大的幫助,在奪嫡之爭中也是出了力的人,但又不便於進行封賞。
觀音婢便和李世民商量為她們謀一個好的去處。
隋唐之時,世人看重門第,觀音婢向李世民討了個人情,賜覃蘭、紫芙、青雁、侍琴、晴虹、秋縭、新竹、展畫八人為「李」姓,以宗室女身份嫁與官宦之家子弟為嫡妻。
------
當年在承慶殿、弘義宮之時,觀音婢精心服侍李淵,巧妙向李淵進言,為李世民贏取李淵的信任,從而化解李建成、李元吉以及個別嬪妃進獻的讒言;與嬪妃們拉近關係,彌合李世民與嬪妃們不交往產生的隔閡;在宮中營造關係網、消息網;所有這些對李世民取得大位,產生無法估量的作用。
------
李世民登基之後,仍然對觀音婢非常依賴,有許多朝堂上的事都征求觀音婢的意見,觀音婢專心處理宮中事務,對於政事盡量不參與自己的意見。
有一次,李世民要和觀音婢商議對大臣的賞罰之事,觀音婢推辭道,「牝雞之晨,唯家之索」,母雞打鳴,已失了自己的本分,阿婢一介女流,以後不再過問政事。」
李世民堅持讓觀音婢說一下自己的想法,觀音婢卻始終不說。
------
李世民認為,「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民眾作亂,是因為賦繁役重,官吏貪求,庶民百姓生活無著,食不裹腹。」
於是,李世民登基以後,在全國推行節省費用,輕徭薄賦,選用廉吏,慎用重刑。大亂之後,扶助農桑,讓百姓安居樂業;謹慎用兵,減輕兵役、徭役,讓百姓休養生息。
自開啟貞觀數年之後,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商旅之人宿於荒野之中也不怕受到搶劫。
------
在李世民的善治之下,民力漸複,宇內升平,但突厥之患未解,突厥人每年都數十次侵犯大唐邊境。
大臣們反複李世民進諫,建議大舉征討突厥,李世民都以時機未到予以拒絕。
直到貞觀三年八月,代州都督張公謹向李世民進言,奏陳可以根除突厥之患的六條理由。
李世民召眾臣商議後,認為張公謹所奏可行,於是定下了征討突厥的計劃。
------
貞觀三年十一月,李世民任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張公謹為副總管,發兵征討突厥。
又任命並州都督李世勣為通漢道行軍總管,華州刺史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合在一起兵力超過十多萬人,全部接受李靖節度,分道出擊突厥。
------
貞觀四年正月,李靖率驍騎三千,自馬邑進屯惡陽嶺,夜襲定襄,大破突厥。
突厥頡利可汗沒有意料到李靖率軍突襲,率其部眾逃到磧口。
李世勣出雲中,與突厥戰於白道,也取得大勝。
------
二月,頡利兵敗之後,逃竄於鐵山,部眾尚有數萬人。他派人靚見李世民,向李世民謝罪,請求舉國歸附大唐,頡利自己願意入朝為官。
李世民派鴻臚卿唐儉,前去慰撫頡利,又詔李靖率兵迎接頡利。
頡利表麵上說要歸順,實際上他心中另有打算,他想等到夏天來臨,草青馬肥之時,逃入漠北。
------
李靖領兵,在白道與李世勣匯合。
李靖與李世勣商量,「頡利雖大敗,但其部下甚眾,如若讓他越過磧口以北,道路險阻,路途遙遠,再想追擊他就難了。如今主上派使者去見頡利,頡利肯定會放鬆防備。假如我們選精騎一萬,帶二十日的糧草前去襲擊頡利,定可不戰而將其生擒。」
------
李靖、李世勣將他們的謀劃告訴張公謹,張公謹問,「主上的詔書已允許頡利投降,使者在他那兒,為何還要攻擊頡利?」
李靖答道,「當年韓信破齊用的就是此計。隻要能滅突厥何須顧及唐儉?」
於是三人商定,趁夜整軍出發,李靖在前,李世勣在後,率軍越過陰山。
------
李靖派蘇定方率二百騎為前鋒,乘霧而行,離頡利駐地七裏遠時,被突厥人發現。
當時頡利見李世民派使者前來,正自鳴得意,以為妙計得逞。發現唐軍來襲,頡利乘千裏馬逃走。李靖率軍到時,突厥軍隊當即潰敗。
李靖率軍斬首萬餘級,俘突厥男女十餘萬,獲雜畜數十萬,殺隋義成公主,俘獲頡利的兒子疊羅施。唐儉安然無恙,得以脫身返迴。
頡利率殘部,想逃過磧口城向北,李世勣率軍於磧口截擊。
頡利到磧口城,無法通過,其部下大酋長皆率眾投降,被李世勣俘獲五萬餘人。
------
三月,突厥阿史那思摩來降,李世民封其為右武候大將軍。
突厥思結俟斤率眾四萬來降。
突利小可汗來降,李世民封其為右衛大將軍、北平郡王。
頡利不能過磧口城,逃往小可汗蘇尼失所部。
大同道行軍總管王道宗引兵進逼小可汗蘇尼失。
蘇尼失畏懼,將頡利獻出,率眾投降。
------
至此,突厥各部全部歸降。
突厥各部君長齊聚長安,朝靚大唐皇帝李世民,上書朝廷,奉李世民為為「天可汗」。
李世民問群臣,「我為大唐天子,可以稱「天可汗」嗎?」
群臣及突厥各部君長,皆山唿萬歲。
從此之後,李世民賜給西北君長的璽書,皆自稱「天可汗」。
------
四月,李世民在順天樓,召見被俘的頡利,曆數頡利之罪,格外開恩饒其不死。
頡利千恩萬謝,痛哭流涕叩頭謝恩。
太上皇李淵聽聞將頡利擒獲,歎道,「當年漢高祖被匈奴困於白登,不能報仇血恨;如今我兒世民,能滅突厥,是朕托付得人,朕還有何不放心呢?」
------
太上皇李淵心中高興,召李世民與近貴之臣十餘人,在淩煙閣置酒慶祝。
酒酣耳熱,太上皇李淵興起,自彈琵琶高聲吟唱。
李世民起身,親自獻《大明之舞》,起舞為太上皇李淵助興。
近貴之臣,逐一向太上皇李淵敬酒祝賀,直到深夜方才罷宴。
------
貞觀八年三月,太上皇李淵於兩儀殿,宴請西域諸番邦使者。
他對坐在身側的長孫無忌道,「當今蠻夷率服,乃自古未有之事。」
長孫無忌向李淵敬酒,祝他長壽千萬歲。
太上皇李淵心中大悅,將酒賜給李世民。
李世民再次敬酒,祝李淵長壽,含淚對李淵道,「百姓獲安,四夷鹹附,皆是奉遵阿爺聖旨,並非是兒臣之功。」
李世民、觀音婢親自服侍李淵進膳,如同家人常禮。
------
當月,於長安城西舉行閱武大典,太上皇李淵親自檢閱。並於未央宮置酒,慰勞將士,朝中三品以上文武官員全部參加。
席間,太上皇李淵命頡利起舞,又命南越酋長馮智戴詠詩。
既而,李淵歡悅而笑,對李世民道,「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
李世民敬酒祝李淵長壽,感慨萬千,歌頌父親李淵的功德,「兒臣早蒙阿爺訓導,教以文、武之道;後跟從父親晉陽起兵,平定關中。接著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都是阿爺的睿智謀劃,三年之間,宇內一統。」
「阿爺對兒臣恩寵有加,將天下重任交付兒臣。今得上天垂祐,政通人和,風調雨順,四夷歸附。此哪裏是兒臣能做到的,全是仰賴阿爺的聖算。」
太上皇李淵心中大悅,慶幸自己當年將大位傳於李世民的決定正確。
------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
自李世民登基,改元貞觀以來,已是七年有餘。
如今是宇內升平,四夷歸附,天下百姓安居樂業。
經過隋末的大亂,百廢漸興,百姓生活雖說還不算富足,但總算過上了不再缺衣少食的安穩日子。
李世民的「濟世安民」之誌,雖還未完全達成,但多少也有了一些眉目。
------
長年忙於軍務、政務的李世民,終於可以稍稍放鬆一下心情。
看著殿外風和日麗、春光明媚,李世民才恍然記起,已有好幾個春天沒有陪著觀音婢踏春了。
觀音婢也是整日忙著打理宮中事務,讓李世民專心處理朝政,不讓李世民因為後宮之事煩心。
李世民想想,這些年實在有些虧負於觀音婢。
於是,李世民安排內侍監,趁春光正好,明日要放下一切,陪皇後到皇家北苑賞春。
------
第二日,李世民、觀音婢輕車簡從,帶著孩子們來到皇家北苑。
孩子們由乳娘、宮女們帶著,在萬花叢中盡情玩耍,李世民、觀音婢則並肩緩行於滿園春色之中。
園中新桃盡吐芬芳,路邊嫩柳隨風輕舞,花中蝴蝶來去翩躚,一聲聲鶯啼在兩人的耳邊脆響。
兩人沉浸於無盡的春色裏,身心舒暢,如醉如癡。
------
觀音婢即興吟詩一首,即流傳於後世的《春遊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豔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麵色,簷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逺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
吟過之後,觀音婢嫣然笑著問李世民,「世民阿兄,覺得阿婢這首詩如何。」
李世民含笑讚道,「新桃豔若美人臉,嫩柳柔媚身似卿,再看花中穿梭的舞蝶,鶯啼聲聲入耳,實在是美景如畫,美人讓人動情。」
接著他狡黠地笑著問觀音婢,「隻是不知,誰家的蘭閨豔妾動了春情?」
觀音婢也調皮地笑道,「這個還用問?當然是我這個十幾年之前,就名動京師的風流才女。」
李世民見四外無人,一下將觀音婢攬入懷中。
觀音婢急忙嬌聲嗔道,「快點放手,如今你可是大唐的至尊皇帝。」
李世民卻淡定從容,依然在觀音婢額上輕輕吻了一下。
為您提供大神複冰的《春遊曲》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三一七章濟世安民(大結局)免費閱讀.
</p>
李世民初為太子,李淵授權其處置大小軍務政務,有三件事急著要辦。
一是李建成、李元吉故舊、屬下仍人心惶惶,李世民要設法安定人心。
二是要穩定朝堂,獎勵追隨自己的功臣。
三是突厥之患未解,需派合適人選征討突厥。
------
為安定人心,李世民善待李建成、李元吉舊屬,所有人都不再追究。
將流放到巂州的王珪、韋挺、杜淹召迴。
任命王珪、韋挺為諫議大夫。
任命為李建成出謀劃策、極力排擠李世民的魏征,為太子詹事主簿。
對於領兵攻打玄武門的馮立、薛萬徹、謝叔方,李世民倍加重用。任命馮立為正三品的廣州都督;薛萬徹為從三品的右領軍將軍;謝叔方為正五品的右翊衛郎將。
其他人員,仍按舊時官職予以任用,傳令各地不得抓捕太子、齊王舊時部屬。
自些之後,李建成、李元吉舊屬,個個心中歡喜,人心趨於安定。
------
李淵以尉遲敬德定國有功,下詔將齊王府金帛器具全部賜予尉遲敬德。
另外,李淵還下詔獎進有功之臣,對重要官員進行任命。
裴寂不再任左仆射,保留司空之職。這樣三公之中,太尉李世民已立為太子,司徒李元吉被殺,隻乘司空裴寂一人。
原來宰相之位空缺,現將宰相之位補齊。任蕭瑀為左仆射,封德彝為右仆射;陳叔達、高士廉為侍中;房玄齡、宇文士及為中書令。六位宰相全部補齊。
------
李淵下詔任命平亂有功之臣。
任命的正三品官員有: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杜如晦為兵部尚書,秦叔寶為左衛大將軍,程知節為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敬德為右武候大將軍。
任命的從三品官員有:段誌玄為左驍衛將軍,張公謹為右武候將軍,長孫無憲為右監門將軍,丁記坎為左衛將軍。
另外,任命杜淹為禦史大夫,顏師古為中書侍郎,兩人皆為正四品。
------
為解突厥之患,李淵下詔,遣右衛大將軍柴紹,率軍征討突厥。
七月,柴紹於秦州大破突厥,斬殺突厥大將一人,斬殺士卒千餘人。
------
八月初八,李淵下詔,傳位於太子李世民。
李世民堅辭不受,李淵心意已決,不同意李世民的請辭。
八月初九,李世民於東宮嘉德殿即皇帝位,尊李淵為太上皇。因李淵住在太極宮,李世民堅持不在太極殿問政,將問政之處設在東宮嘉德殿。
八月二十一日,李世民下詔,冊封長孫氏為皇後。
長孫氏即為觀音婢。
------
觀音婢正位中宮之後,崇尚節儉,不求奢華,日常用度一如往常。
觀音婢在宮中多年,深知宮中嬪妃、宮女的疾苦。為數眾多的宮女,被關閉在幽深的宮苑之中,著實值得哀憐。
她向李世民建議,放部分宮女出宮。
李世民欣然同意,下詔外放宮人出宮,經過揀選之後,外放宮女三千人,讓她們分別迴到自己的親屬身邊,聽憑她們嫁人。
------
跟隨觀音婢多年的「河東六婢」和新竹、展畫,多是已經二十出頭。
這些年來,她們在宮中給予觀音婢很大的幫助,在奪嫡之爭中也是出了力的人,但又不便於進行封賞。
觀音婢便和李世民商量為她們謀一個好的去處。
隋唐之時,世人看重門第,觀音婢向李世民討了個人情,賜覃蘭、紫芙、青雁、侍琴、晴虹、秋縭、新竹、展畫八人為「李」姓,以宗室女身份嫁與官宦之家子弟為嫡妻。
------
當年在承慶殿、弘義宮之時,觀音婢精心服侍李淵,巧妙向李淵進言,為李世民贏取李淵的信任,從而化解李建成、李元吉以及個別嬪妃進獻的讒言;與嬪妃們拉近關係,彌合李世民與嬪妃們不交往產生的隔閡;在宮中營造關係網、消息網;所有這些對李世民取得大位,產生無法估量的作用。
------
李世民登基之後,仍然對觀音婢非常依賴,有許多朝堂上的事都征求觀音婢的意見,觀音婢專心處理宮中事務,對於政事盡量不參與自己的意見。
有一次,李世民要和觀音婢商議對大臣的賞罰之事,觀音婢推辭道,「牝雞之晨,唯家之索」,母雞打鳴,已失了自己的本分,阿婢一介女流,以後不再過問政事。」
李世民堅持讓觀音婢說一下自己的想法,觀音婢卻始終不說。
------
李世民認為,「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民眾作亂,是因為賦繁役重,官吏貪求,庶民百姓生活無著,食不裹腹。」
於是,李世民登基以後,在全國推行節省費用,輕徭薄賦,選用廉吏,慎用重刑。大亂之後,扶助農桑,讓百姓安居樂業;謹慎用兵,減輕兵役、徭役,讓百姓休養生息。
自開啟貞觀數年之後,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商旅之人宿於荒野之中也不怕受到搶劫。
------
在李世民的善治之下,民力漸複,宇內升平,但突厥之患未解,突厥人每年都數十次侵犯大唐邊境。
大臣們反複李世民進諫,建議大舉征討突厥,李世民都以時機未到予以拒絕。
直到貞觀三年八月,代州都督張公謹向李世民進言,奏陳可以根除突厥之患的六條理由。
李世民召眾臣商議後,認為張公謹所奏可行,於是定下了征討突厥的計劃。
------
貞觀三年十一月,李世民任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張公謹為副總管,發兵征討突厥。
又任命並州都督李世勣為通漢道行軍總管,華州刺史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合在一起兵力超過十多萬人,全部接受李靖節度,分道出擊突厥。
------
貞觀四年正月,李靖率驍騎三千,自馬邑進屯惡陽嶺,夜襲定襄,大破突厥。
突厥頡利可汗沒有意料到李靖率軍突襲,率其部眾逃到磧口。
李世勣出雲中,與突厥戰於白道,也取得大勝。
------
二月,頡利兵敗之後,逃竄於鐵山,部眾尚有數萬人。他派人靚見李世民,向李世民謝罪,請求舉國歸附大唐,頡利自己願意入朝為官。
李世民派鴻臚卿唐儉,前去慰撫頡利,又詔李靖率兵迎接頡利。
頡利表麵上說要歸順,實際上他心中另有打算,他想等到夏天來臨,草青馬肥之時,逃入漠北。
------
李靖領兵,在白道與李世勣匯合。
李靖與李世勣商量,「頡利雖大敗,但其部下甚眾,如若讓他越過磧口以北,道路險阻,路途遙遠,再想追擊他就難了。如今主上派使者去見頡利,頡利肯定會放鬆防備。假如我們選精騎一萬,帶二十日的糧草前去襲擊頡利,定可不戰而將其生擒。」
------
李靖、李世勣將他們的謀劃告訴張公謹,張公謹問,「主上的詔書已允許頡利投降,使者在他那兒,為何還要攻擊頡利?」
李靖答道,「當年韓信破齊用的就是此計。隻要能滅突厥何須顧及唐儉?」
於是三人商定,趁夜整軍出發,李靖在前,李世勣在後,率軍越過陰山。
------
李靖派蘇定方率二百騎為前鋒,乘霧而行,離頡利駐地七裏遠時,被突厥人發現。
當時頡利見李世民派使者前來,正自鳴得意,以為妙計得逞。發現唐軍來襲,頡利乘千裏馬逃走。李靖率軍到時,突厥軍隊當即潰敗。
李靖率軍斬首萬餘級,俘突厥男女十餘萬,獲雜畜數十萬,殺隋義成公主,俘獲頡利的兒子疊羅施。唐儉安然無恙,得以脫身返迴。
頡利率殘部,想逃過磧口城向北,李世勣率軍於磧口截擊。
頡利到磧口城,無法通過,其部下大酋長皆率眾投降,被李世勣俘獲五萬餘人。
------
三月,突厥阿史那思摩來降,李世民封其為右武候大將軍。
突厥思結俟斤率眾四萬來降。
突利小可汗來降,李世民封其為右衛大將軍、北平郡王。
頡利不能過磧口城,逃往小可汗蘇尼失所部。
大同道行軍總管王道宗引兵進逼小可汗蘇尼失。
蘇尼失畏懼,將頡利獻出,率眾投降。
------
至此,突厥各部全部歸降。
突厥各部君長齊聚長安,朝靚大唐皇帝李世民,上書朝廷,奉李世民為為「天可汗」。
李世民問群臣,「我為大唐天子,可以稱「天可汗」嗎?」
群臣及突厥各部君長,皆山唿萬歲。
從此之後,李世民賜給西北君長的璽書,皆自稱「天可汗」。
------
四月,李世民在順天樓,召見被俘的頡利,曆數頡利之罪,格外開恩饒其不死。
頡利千恩萬謝,痛哭流涕叩頭謝恩。
太上皇李淵聽聞將頡利擒獲,歎道,「當年漢高祖被匈奴困於白登,不能報仇血恨;如今我兒世民,能滅突厥,是朕托付得人,朕還有何不放心呢?」
------
太上皇李淵心中高興,召李世民與近貴之臣十餘人,在淩煙閣置酒慶祝。
酒酣耳熱,太上皇李淵興起,自彈琵琶高聲吟唱。
李世民起身,親自獻《大明之舞》,起舞為太上皇李淵助興。
近貴之臣,逐一向太上皇李淵敬酒祝賀,直到深夜方才罷宴。
------
貞觀八年三月,太上皇李淵於兩儀殿,宴請西域諸番邦使者。
他對坐在身側的長孫無忌道,「當今蠻夷率服,乃自古未有之事。」
長孫無忌向李淵敬酒,祝他長壽千萬歲。
太上皇李淵心中大悅,將酒賜給李世民。
李世民再次敬酒,祝李淵長壽,含淚對李淵道,「百姓獲安,四夷鹹附,皆是奉遵阿爺聖旨,並非是兒臣之功。」
李世民、觀音婢親自服侍李淵進膳,如同家人常禮。
------
當月,於長安城西舉行閱武大典,太上皇李淵親自檢閱。並於未央宮置酒,慰勞將士,朝中三品以上文武官員全部參加。
席間,太上皇李淵命頡利起舞,又命南越酋長馮智戴詠詩。
既而,李淵歡悅而笑,對李世民道,「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
李世民敬酒祝李淵長壽,感慨萬千,歌頌父親李淵的功德,「兒臣早蒙阿爺訓導,教以文、武之道;後跟從父親晉陽起兵,平定關中。接著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都是阿爺的睿智謀劃,三年之間,宇內一統。」
「阿爺對兒臣恩寵有加,將天下重任交付兒臣。今得上天垂祐,政通人和,風調雨順,四夷歸附。此哪裏是兒臣能做到的,全是仰賴阿爺的聖算。」
太上皇李淵心中大悅,慶幸自己當年將大位傳於李世民的決定正確。
------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
自李世民登基,改元貞觀以來,已是七年有餘。
如今是宇內升平,四夷歸附,天下百姓安居樂業。
經過隋末的大亂,百廢漸興,百姓生活雖說還不算富足,但總算過上了不再缺衣少食的安穩日子。
李世民的「濟世安民」之誌,雖還未完全達成,但多少也有了一些眉目。
------
長年忙於軍務、政務的李世民,終於可以稍稍放鬆一下心情。
看著殿外風和日麗、春光明媚,李世民才恍然記起,已有好幾個春天沒有陪著觀音婢踏春了。
觀音婢也是整日忙著打理宮中事務,讓李世民專心處理朝政,不讓李世民因為後宮之事煩心。
李世民想想,這些年實在有些虧負於觀音婢。
於是,李世民安排內侍監,趁春光正好,明日要放下一切,陪皇後到皇家北苑賞春。
------
第二日,李世民、觀音婢輕車簡從,帶著孩子們來到皇家北苑。
孩子們由乳娘、宮女們帶著,在萬花叢中盡情玩耍,李世民、觀音婢則並肩緩行於滿園春色之中。
園中新桃盡吐芬芳,路邊嫩柳隨風輕舞,花中蝴蝶來去翩躚,一聲聲鶯啼在兩人的耳邊脆響。
兩人沉浸於無盡的春色裏,身心舒暢,如醉如癡。
------
觀音婢即興吟詩一首,即流傳於後世的《春遊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豔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麵色,簷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逺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
吟過之後,觀音婢嫣然笑著問李世民,「世民阿兄,覺得阿婢這首詩如何。」
李世民含笑讚道,「新桃豔若美人臉,嫩柳柔媚身似卿,再看花中穿梭的舞蝶,鶯啼聲聲入耳,實在是美景如畫,美人讓人動情。」
接著他狡黠地笑著問觀音婢,「隻是不知,誰家的蘭閨豔妾動了春情?」
觀音婢也調皮地笑道,「這個還用問?當然是我這個十幾年之前,就名動京師的風流才女。」
李世民見四外無人,一下將觀音婢攬入懷中。
觀音婢急忙嬌聲嗔道,「快點放手,如今你可是大唐的至尊皇帝。」
李世民卻淡定從容,依然在觀音婢額上輕輕吻了一下。
為您提供大神複冰的《春遊曲》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三一七章濟世安民(大結局)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