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接下來數日,長孫晟每日帶長孫無忌到莊內廣場,教他練習騎馬、射箭,並邀丁占魁過來指導。
當長孫無忌練習之時,長孫晟和丁占魁總是在旁認真觀察,有時會根據他的表現探討一番。
長孫無忌好像對騎馬提不起興致,看著長孫晟催馬疾馳做示範,也沒有躍躍欲試的衝動。
長孫晟和丁占魁看在眼裏,思考著問題出在哪裏。
長孫晟對丁占魁道:“我看這孩子不太適合練武。”
丁占魁微微頷首道:“小孩子是習文,還是習武是要看天賦的。”
“練武要看筋骨。適合練武的孩子,從身體上來看肉多脂少。筋強體健,皮緊肉實,活潑好動,天生就有幾分力量,愛冒險尋求刺激。”
“適合從文的孩子,身體脂多肉少,筋鬆肉弛,性格沉靜,機靈聰慧,對冒險刺激的事不太有興趣。”
長孫晟從小練武,對丁占魁所說深有同感。
一個孩子如果沒有練武的天賦,經過刻苦練習身體也會變得強健,但要想出類拔萃,達到萬夫不擋之勇的境界是斷不可能的。
假如不顧孩子的天賦,加大孩子的訓練強度,不但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反而會毀了孩子的身體,練出一身傷病來。
對於長孫無忌的體質和性格,長孫晟是最清楚不過的。
他笑著對丁占魁道:“無忌不適合練武,我是早就知道的,都說外甥隨舅,我看他是隨了高士廉了。”
丁占魁似乎不知道長孫晟和高儉有這層關係:“原來高士廉是小郎君的舅父呀?我聽莊裏的人說,他是個大才子,常年隱居在終南山讀書,滿腹經綸,學富五車。這對小郎君可是個好老師呀。”
長孫晟道:“我懂得孩子要因才適教,凡事不可強求,逆著孩子的天性施以斧鑿,反而會害了孩子。前幾年我就曾想讓無忌跟士廉讀書,士廉認為無忌還小,要先打好基礎,不可拔苗助長。”
丁占魁點頭:“高郎君說得很對,許多父母望子成龍,急於求成,反而泯滅了孩子的天性。”
長孫晟道:“我覺得男孩子要文武兼習。但要分清主次,就拿無忌來說吧,適合習文就以文為主,習武為輔。”
“無忌過於斯文,循規蹈矩。如果隻讓他一味讀書,長大之後就會失於懦弱,膽小怕事,外事不果斷。我想讓他通過習武,彌補身體和性格上的缺陷,增加一些英氣、豪氣,達到剛柔相濟。”
兩人說話的時間,長孫無忌在隨從的陪同下,已經騎著馬繞場跑了一圈,到了長孫晟兩人麵前,勒住坐騎。
長孫晟走過去,將他從馬上抱下來,拍著他的肩膀鼓勵道:“練得不錯,再有一段時日,就可以像阿爺一樣縱馬奔馳了。”
長孫無忌將信將疑道:“阿爺,我真的可以像你那樣嗎?”
長孫晟道:“真的可以,隻要多練,熟能生巧。你看你阿娘,一個女子都能騎得那麽好。”
長孫無忌頓時信心倍增,道:“那我就多練,長大以後也像阿爺一樣騎馬快如閃電,在馬上彎弓射箭。”
長孫晟和丁占魁看著長孫無忌天真的樣子相視一笑。
孩子願不願意學東西,關鍵是看有沒有愛好。
孩子們也是有追求的,他們幹一件事情,也是想從中得到快樂和滿足。
是人都喜歡成功,不喜歡挫敗;喜歡得到讚許,不喜歡受到批評和指責。
成功、讚許在人的內心,會形成正反饋,這會激勵他做更多這樣的事,期許獲得更多的成功和讚許。
挫敗、批評和指責,會在人的內心形成負反饋。如做某種事,他總是受到的是負反饋,自尊心就會受到傷害,以後就不願再做這樣的事。
長孫晟明白其中的道理,他知道,鼓勵和讚許會增加孩子做某件事的興趣。
有了興趣和愛好的驅使,孩子就會主動去學、去做。
------
這邊,長孫晟和丁占魁在教長孫無忌練習騎馬、射箭。
內宅之內,高秋娘也天天邀請丁夫人到家裏說話。
有一件事令高秋娘很糾結。
她不好確定,讓觀音婢如何稱唿丁夫人。
現在的丁夫人,已不再是家奴身份。
過一段時間,等丁占魁任了職,丁夫人也是一位七品的都督夫人,是觀音婢的長輩,見麵總要有個稱唿,不然就太不禮貌。
可別看觀音婢人小,但是在長孫將軍府輩分卻高。
常言道:長門的孫子,末門的爺。
就是說長門的孩子,見了末門同樣年齡的孩子,一般是要喊爺爺的。
長孫晟和丁占魁兄弟相稱。
長孫晟比丁占魁大,按理觀音婢該喊丁夫人嬸娘。
可高秋娘又比丁夫人小,觀音婢喊丁夫人嬸娘,總覺著有點不像。
而丁娘子又是觀音婢的乳母,隨著丁夫人喊,觀音婢論輩分,該叫丁娘子阿姊。
孩子哪有吃阿姊的奶長大的?說起來也有點不合規矩。
高秋娘把怎麽稱唿丁夫人和丁娘子,看得很重要,怕失了禮。
丁夫人卻不以為意,不就是個稱唿嗎?習慣了就好了。長孫家的幾個媳婦都比高秋娘大,見麵不還是都得喊母親嗎?
她認為就都隨著丁占魁喊,觀音婢就喊她嬸娘,喊丁娘子就是丁娘子。東京到西京,娘子是官稱,喊丁娘子也不算失禮。聽丁夫人這樣說,高秋娘也覺得有理,就隨了丁夫人。
丁夫人對觀音婢很是喜歡,她也說這女郎是富貴之相,長大後不是常人,兩頤飽滿,鼻子俊挺,額寬而高,聰慧而有威儀。
見丁夫人這樣評價自己不到三歲的女兒,高秋娘笑道:“我現在有點發愁,一個女孩子,半拉腦門子沒有頭發,長大怎麽嫁人?”
“我看了相書,書上說額寬而高的女孩子是旺夫之相,也是克夫之相。女子前額是照夫鏡。如果女子嫁人,丈夫能鎮住妻子,這照夫鏡就是旺夫之相。如果丈夫鎮不住,這照夫鏡就克夫,女子要留流海兒把前額遮住。”
丁夫人笑道:“這有什麽好愁的?夫人就好好為她挑選一個威武英俊的將軍做郎子。這樣就會相得益彰,夫唱婦隨,有這旺夫鏡照著,郎子說不定就會封候拜相。”
高秋娘聽著隻是笑,打趣道:“好郎子哪有那麽好找?也不知道現在生下來沒有?如今孩子下聘都早,有的幾歲都定了親事,是不是我現在就要留心,別讓好郎子都讓別家搶了去。”
說完嗬嗬直笑。
丁夫人和丁娘子也跟著笑。
有道是男女婚配要的是郎才女貌。
世族大家相媳婦,不但看貌,更看重門第和才德。
門第不同,是斷無可能結成姻緣的。
權貴之家的嫡妻,將來要相夫教子,打理中饋,沒有才德也不是合適之選。
所以世族之家,女孩子的教育亦是重中之重。
高秋娘接著道:“兒女是父母的連心肉,都巴望著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我現在就想把自己所知道的東西一下都讓阿婢學會,自己都知道是急於求成,但還是有點急不可耐。”
丁夫人微笑道說:“這是人之常情。孩子還小,急也急不得,要一步一步來。”
“小孩子的氣質培養要靠熏陶。沉浸於一種好的氛圍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能養成好的習慣。”
“喜歡上學習,有了興趣主動去學東西,那進步可以說是一日千裏。你和我家女兒經常撫撫琴、練練字、下下棋、再作作畫,小孩子看著喜歡就會吵著要學,這樣會事半功倍。”
高秋娘對丁夫人的說法非常讚同,說道:“我也覺得,孩子小時,要讓她玩中學,快樂中學,讓她多接觸一下外麵的事物,多見見世麵,開開眼界。再教她一些兒歌,那些祖輩世代相傳的兒歌,朗朗上口,也能讓小孩子學不少東西。”
丁夫人點頭,說道:“我覺得《小雞嘎嘎》、《小麻雀》這些兒歌就很好,不但順口,而且有趣,還蘊含不少知識在裏麵。”
高秋娘奇道:“你們揚州人也會《小雞嘎嘎》、《小麻雀》這些兒歌?你說來聽聽,看和我小時候學的是不是一樣。”
丁夫人打著節奏,抑揚頓挫地吟唱起來:
小雞嘎嘎,要吃黃瓜;
黃瓜流水,要吃雞腿;
雞腿有毛,要吃酸桃;
酸桃有核,要吃牛犢;
牛犢撒歡,撒到天邊;
天邊打雷,打給石錘;
石錘告狀,告給和尚;
和尚念經,念給先生;
先生打卦,打給蛤蟆;
蛤蟆漱水,漱給老鬼;
老鬼拉車,一拉一撅。
聽丁夫人唱完,高秋娘拍手道:“揚州離長安幾千裏,這兒歌竟然一模一樣,也不知是哪輩子傳下來的?你再唱一下《小麻雀》。”
丁夫人笑咪咪的,接著唱道:
小麻雀,滿地滾,打著漢子去買粉;
買了粉,不會摣,打著漢子去買麻;
買了麻,不會撚,打著漢子去買傘;
買了傘,不會打,打著漢子去買馬;
買了馬,不會騎,打著漢子去買驢;
買了驢,不會套,打著漢子去上吊;
上吊不死,氣得燒紙;
燒紙不著,氣得敲鑼;
敲鑼不響,氣得撓癢;
撓癢不疼,氣得哼哼,哼哼。
高秋娘驚歎道:“還是一模一樣,這世代口口相傳的文化傳承真是讓人佩服,和那些神話傳說一樣,這些歌謠都是文化智慧的結晶,能夠傳下來的都是精華,迴來我和丁娘子再一起整理一些,教觀音婢學唱。”
丁娘子應道:“我多搜集一些,抄成一本書,說不定我們家三娘在學的時候還能認識不少字呢。”
高秋娘和丁夫人都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幾個人便商量著搜集童謠編書的事來。
</p>
接下來數日,長孫晟每日帶長孫無忌到莊內廣場,教他練習騎馬、射箭,並邀丁占魁過來指導。
當長孫無忌練習之時,長孫晟和丁占魁總是在旁認真觀察,有時會根據他的表現探討一番。
長孫無忌好像對騎馬提不起興致,看著長孫晟催馬疾馳做示範,也沒有躍躍欲試的衝動。
長孫晟和丁占魁看在眼裏,思考著問題出在哪裏。
長孫晟對丁占魁道:“我看這孩子不太適合練武。”
丁占魁微微頷首道:“小孩子是習文,還是習武是要看天賦的。”
“練武要看筋骨。適合練武的孩子,從身體上來看肉多脂少。筋強體健,皮緊肉實,活潑好動,天生就有幾分力量,愛冒險尋求刺激。”
“適合從文的孩子,身體脂多肉少,筋鬆肉弛,性格沉靜,機靈聰慧,對冒險刺激的事不太有興趣。”
長孫晟從小練武,對丁占魁所說深有同感。
一個孩子如果沒有練武的天賦,經過刻苦練習身體也會變得強健,但要想出類拔萃,達到萬夫不擋之勇的境界是斷不可能的。
假如不顧孩子的天賦,加大孩子的訓練強度,不但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反而會毀了孩子的身體,練出一身傷病來。
對於長孫無忌的體質和性格,長孫晟是最清楚不過的。
他笑著對丁占魁道:“無忌不適合練武,我是早就知道的,都說外甥隨舅,我看他是隨了高士廉了。”
丁占魁似乎不知道長孫晟和高儉有這層關係:“原來高士廉是小郎君的舅父呀?我聽莊裏的人說,他是個大才子,常年隱居在終南山讀書,滿腹經綸,學富五車。這對小郎君可是個好老師呀。”
長孫晟道:“我懂得孩子要因才適教,凡事不可強求,逆著孩子的天性施以斧鑿,反而會害了孩子。前幾年我就曾想讓無忌跟士廉讀書,士廉認為無忌還小,要先打好基礎,不可拔苗助長。”
丁占魁點頭:“高郎君說得很對,許多父母望子成龍,急於求成,反而泯滅了孩子的天性。”
長孫晟道:“我覺得男孩子要文武兼習。但要分清主次,就拿無忌來說吧,適合習文就以文為主,習武為輔。”
“無忌過於斯文,循規蹈矩。如果隻讓他一味讀書,長大之後就會失於懦弱,膽小怕事,外事不果斷。我想讓他通過習武,彌補身體和性格上的缺陷,增加一些英氣、豪氣,達到剛柔相濟。”
兩人說話的時間,長孫無忌在隨從的陪同下,已經騎著馬繞場跑了一圈,到了長孫晟兩人麵前,勒住坐騎。
長孫晟走過去,將他從馬上抱下來,拍著他的肩膀鼓勵道:“練得不錯,再有一段時日,就可以像阿爺一樣縱馬奔馳了。”
長孫無忌將信將疑道:“阿爺,我真的可以像你那樣嗎?”
長孫晟道:“真的可以,隻要多練,熟能生巧。你看你阿娘,一個女子都能騎得那麽好。”
長孫無忌頓時信心倍增,道:“那我就多練,長大以後也像阿爺一樣騎馬快如閃電,在馬上彎弓射箭。”
長孫晟和丁占魁看著長孫無忌天真的樣子相視一笑。
孩子願不願意學東西,關鍵是看有沒有愛好。
孩子們也是有追求的,他們幹一件事情,也是想從中得到快樂和滿足。
是人都喜歡成功,不喜歡挫敗;喜歡得到讚許,不喜歡受到批評和指責。
成功、讚許在人的內心,會形成正反饋,這會激勵他做更多這樣的事,期許獲得更多的成功和讚許。
挫敗、批評和指責,會在人的內心形成負反饋。如做某種事,他總是受到的是負反饋,自尊心就會受到傷害,以後就不願再做這樣的事。
長孫晟明白其中的道理,他知道,鼓勵和讚許會增加孩子做某件事的興趣。
有了興趣和愛好的驅使,孩子就會主動去學、去做。
------
這邊,長孫晟和丁占魁在教長孫無忌練習騎馬、射箭。
內宅之內,高秋娘也天天邀請丁夫人到家裏說話。
有一件事令高秋娘很糾結。
她不好確定,讓觀音婢如何稱唿丁夫人。
現在的丁夫人,已不再是家奴身份。
過一段時間,等丁占魁任了職,丁夫人也是一位七品的都督夫人,是觀音婢的長輩,見麵總要有個稱唿,不然就太不禮貌。
可別看觀音婢人小,但是在長孫將軍府輩分卻高。
常言道:長門的孫子,末門的爺。
就是說長門的孩子,見了末門同樣年齡的孩子,一般是要喊爺爺的。
長孫晟和丁占魁兄弟相稱。
長孫晟比丁占魁大,按理觀音婢該喊丁夫人嬸娘。
可高秋娘又比丁夫人小,觀音婢喊丁夫人嬸娘,總覺著有點不像。
而丁娘子又是觀音婢的乳母,隨著丁夫人喊,觀音婢論輩分,該叫丁娘子阿姊。
孩子哪有吃阿姊的奶長大的?說起來也有點不合規矩。
高秋娘把怎麽稱唿丁夫人和丁娘子,看得很重要,怕失了禮。
丁夫人卻不以為意,不就是個稱唿嗎?習慣了就好了。長孫家的幾個媳婦都比高秋娘大,見麵不還是都得喊母親嗎?
她認為就都隨著丁占魁喊,觀音婢就喊她嬸娘,喊丁娘子就是丁娘子。東京到西京,娘子是官稱,喊丁娘子也不算失禮。聽丁夫人這樣說,高秋娘也覺得有理,就隨了丁夫人。
丁夫人對觀音婢很是喜歡,她也說這女郎是富貴之相,長大後不是常人,兩頤飽滿,鼻子俊挺,額寬而高,聰慧而有威儀。
見丁夫人這樣評價自己不到三歲的女兒,高秋娘笑道:“我現在有點發愁,一個女孩子,半拉腦門子沒有頭發,長大怎麽嫁人?”
“我看了相書,書上說額寬而高的女孩子是旺夫之相,也是克夫之相。女子前額是照夫鏡。如果女子嫁人,丈夫能鎮住妻子,這照夫鏡就是旺夫之相。如果丈夫鎮不住,這照夫鏡就克夫,女子要留流海兒把前額遮住。”
丁夫人笑道:“這有什麽好愁的?夫人就好好為她挑選一個威武英俊的將軍做郎子。這樣就會相得益彰,夫唱婦隨,有這旺夫鏡照著,郎子說不定就會封候拜相。”
高秋娘聽著隻是笑,打趣道:“好郎子哪有那麽好找?也不知道現在生下來沒有?如今孩子下聘都早,有的幾歲都定了親事,是不是我現在就要留心,別讓好郎子都讓別家搶了去。”
說完嗬嗬直笑。
丁夫人和丁娘子也跟著笑。
有道是男女婚配要的是郎才女貌。
世族大家相媳婦,不但看貌,更看重門第和才德。
門第不同,是斷無可能結成姻緣的。
權貴之家的嫡妻,將來要相夫教子,打理中饋,沒有才德也不是合適之選。
所以世族之家,女孩子的教育亦是重中之重。
高秋娘接著道:“兒女是父母的連心肉,都巴望著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我現在就想把自己所知道的東西一下都讓阿婢學會,自己都知道是急於求成,但還是有點急不可耐。”
丁夫人微笑道說:“這是人之常情。孩子還小,急也急不得,要一步一步來。”
“小孩子的氣質培養要靠熏陶。沉浸於一種好的氛圍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能養成好的習慣。”
“喜歡上學習,有了興趣主動去學東西,那進步可以說是一日千裏。你和我家女兒經常撫撫琴、練練字、下下棋、再作作畫,小孩子看著喜歡就會吵著要學,這樣會事半功倍。”
高秋娘對丁夫人的說法非常讚同,說道:“我也覺得,孩子小時,要讓她玩中學,快樂中學,讓她多接觸一下外麵的事物,多見見世麵,開開眼界。再教她一些兒歌,那些祖輩世代相傳的兒歌,朗朗上口,也能讓小孩子學不少東西。”
丁夫人點頭,說道:“我覺得《小雞嘎嘎》、《小麻雀》這些兒歌就很好,不但順口,而且有趣,還蘊含不少知識在裏麵。”
高秋娘奇道:“你們揚州人也會《小雞嘎嘎》、《小麻雀》這些兒歌?你說來聽聽,看和我小時候學的是不是一樣。”
丁夫人打著節奏,抑揚頓挫地吟唱起來:
小雞嘎嘎,要吃黃瓜;
黃瓜流水,要吃雞腿;
雞腿有毛,要吃酸桃;
酸桃有核,要吃牛犢;
牛犢撒歡,撒到天邊;
天邊打雷,打給石錘;
石錘告狀,告給和尚;
和尚念經,念給先生;
先生打卦,打給蛤蟆;
蛤蟆漱水,漱給老鬼;
老鬼拉車,一拉一撅。
聽丁夫人唱完,高秋娘拍手道:“揚州離長安幾千裏,這兒歌竟然一模一樣,也不知是哪輩子傳下來的?你再唱一下《小麻雀》。”
丁夫人笑咪咪的,接著唱道:
小麻雀,滿地滾,打著漢子去買粉;
買了粉,不會摣,打著漢子去買麻;
買了麻,不會撚,打著漢子去買傘;
買了傘,不會打,打著漢子去買馬;
買了馬,不會騎,打著漢子去買驢;
買了驢,不會套,打著漢子去上吊;
上吊不死,氣得燒紙;
燒紙不著,氣得敲鑼;
敲鑼不響,氣得撓癢;
撓癢不疼,氣得哼哼,哼哼。
高秋娘驚歎道:“還是一模一樣,這世代口口相傳的文化傳承真是讓人佩服,和那些神話傳說一樣,這些歌謠都是文化智慧的結晶,能夠傳下來的都是精華,迴來我和丁娘子再一起整理一些,教觀音婢學唱。”
丁娘子應道:“我多搜集一些,抄成一本書,說不定我們家三娘在學的時候還能認識不少字呢。”
高秋娘和丁夫人都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幾個人便商量著搜集童謠編書的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