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屈原告訴熊槐,下次休沐就一起去城外采風。
熊槐欣然同意……
屈原轉而又有些擔憂道:“殿下,如果一天來不及的話,我們可能不能按時趕迴朝會。”
最後二人思來想去,商議著還是在郢都附近的幾個村子裏去調研民情,但是以防萬一趕不上朝會和講學會先和王上還有愼夫子還有講學先生說明一下。
愼到聽到二人的行動,一開始還有點驚訝,不過也不用奇怪,他也讀過屈原的作品,能寫出這些詩作的人平時必定會走街串巷搜集寫詩素材。
沒等屈原和熊槐開口請求延緩一天,就表示支持讚同:“好,能去親查民風民情是好事,屈原作詩很好,你二人速去速迴,迴來等著看你的新詩。”
被愼到這麽一講,屈原怪不好意思的:“必定不會叫先生失望”
這一日,晨起,太陽初升。
屈原早早的就在宮門口等候著太子殿下了。
看見宮門駛出的馬車,停在了屈原旁邊,下馬一身便衣平民打扮的熊槐。
熊槐迫不及待的想要出發,等待著屈原的下一步的安排,在屈原的安排下,兩人先迴了屈府,尋了馬匹,將馬車暫且放在了屈府。
輕裝從簡,出城後隻見一騎煙塵,二人迎著朝陽已經走遠。
熊槐作為一個被楚威王培養在宮裏的溫室花朵,除了偶爾跟隨王上去狩獵,餘下的時光就是在蘭台聽太傅講學,要麽就是跟隨王上聽政。(在這個列國割據禮崩樂壞的年代,楚懷王很難得的還遵守著春秋時期的禮教,因為楚人骨子裏的執著,要擺脫荊蠻的稱謂,在楚莊王時期靠著武力和守周禮成為霸主,得到中原的認可。)
楚風之鄉,村民唱的,水裏流淌的,原野間生長的都是歌,都是他們可以書寫創作的素材,南蠻是楚國先祖發源之地,楚風楚韻純正,寫楚辭不到南蠻采風是寫不出好作品的,不過對南蠻的認識,屈原也局限於此,可惜自己一直沒有機會去到那裏。
不過在這郢都附近雖然不及地道的南蠻之鄉,但是也可以深入到民間,體察民情,采民風,學民歌,可以進一步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
這次和熊槐來到這裏倒是不想上次從丹陽一路過來的情景,還不至於看到災情,難民之類,更不會有賣兒賣女來換取糧食的情況。
熊槐第一次來到民間,在他眼中一切都是新鮮的。對於屈原來說見怪不怪,過去他采風會走的很遠,所以慢慢也知道一些流傳民間的民歌,像《龍船調》、《黃四姐》、《襄河謠》,還有《洪湖水浪打浪》,既完美地保留了傳統民歌的韻味,又蘊含著一股爽直之氣,情感飽滿。同時,這些民歌並不過於追求音律美,在民歌中加入了大量的說唱曲藝元素,十分“接地氣”。
二人行了一段路程,在路邊茶棚喝口水,遠處傳來動聽的歌聲,屈原便下了馬,熊槐也下了馬。
屈原閉眼仔細的聽,卻聽不出來唱的什麽。隱約間大致可以聽出唱的什麽。
泡種下秧一百一,
手拿黃秧七十七,
穀兒懷胎還要水,
姐兒懷胎還要郎,
郎是姐兒的救命王。”
遠遠聽著是田間勞作人民對唱的,把勞動與男女愛情緊密結合起來了。
小河邊屈原和熊槐牽馬緩行,在江邊飲馬。遠處跑來幾個小孩子。
幾個小孩子口裏唱的正是他沒沒聽過的,從他們稚嫩的嗓音裏發出
太陽哎紅光哎照呀照滿天啦,咿兒喲喂兒喲,
隻見情妹喂喂子喲到啊田邊啦,哎,
情哥哎!哎嘿!幺妹啊!哎嘿!我搬槽筒到啊澗邊啦,
嘩啦啦啦,嘩啦啦啦,到澗邊,咿呀呀得兒咿呀嘿!
一人啦車水呀胳裏胳膊軟啦,咿兒喲喂兒喲,
兩人車水喂喂子喲車呀得歡啦,哎......
每一首民歌背後都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包含了動人的民間故事。反映了當下百姓們的生活,沉澱了人們所有的感情,楚風民歌深深紮根於人們生活著的這沃土之中,可以說根深葉茂、花繁果豐。
飲馬結束二人屈原環顧了一下四周,看來穿過前麵那片林子就到了離郢都最近的權縣,一農夫早起打柴歸來,歌聲洪亮“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這一句倒也吸引了屈原的注意。
屈原為熊槐介紹著他過去采風的收獲。
熊槐滿臉的求知欲。
屈原見熊槐如此表現,也開始迴憶著自己“楚國南郢之地……楊歌,郢中田歌也。其別為三聲子、五聲子、曰樵聲,通謂之楊歌,一人唱,和者以百數。”
荊楚田歌非常豐富,有薅草歌、打麥歌、車水歌(車水鑼鼓)、載秧歌、扯草歌等等。每種歌在各地又有多種不同的曲牌和演唱形式。權縣的秧田鑼鼓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專業歌師傅在田邊演唱,用鑼鼓伴奏,另一種由勞動者自唱自樂,無鑼鼓伴奏。又如天門、沔陽的《薅草歌》由主腔和號子組合而成,一領眾和。領唱者主腔(高腔、悲腔、打鑼鼓),眾人接唱號子(陰陽火、拗驢子過橋等)
江陵民歌五大調即喇叭調、夥計調、嘚調、叮當調、啊吙調,樂曲聲調高亢,節奏明快,旋律優美,地方特色濃鬱,在全國廣為流傳。
正說話間,屈原講的眉飛色舞,熊槐聽得也很認真,不知不覺二人已經來到了權縣。
街上有一隊接親隊伍,伴隨著人群慶祝的歌聲而行,歌聲唱著:
“郎在高山薅粟苗,
姐在家中把火燒,
磨子推,
籮篩搖,
冷水調,
豬油包,
鍋裏焰,
灶裏燒,
腳踏門檻手叉腰,
口裏喊,
手又招,
喊我的情哥迴來吃火燒,
看我的火燒泡不泡。”
在這類民歌中,既有反映小女婿的風俗給婦女帶來痛苦的,也有反對父母包辦婚姻,要求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
緊接著響起了又一首民歌:
“桃花謝噠麥兒黃,
男人沒能女人長,
搭起板凳親個嘴,
一聲媳婦一聲娘,
我幾時長得你這麽大......
送親隊伍浩浩蕩蕩,追在隊伍裏的一老婦人說這是縣裏的一大戶接親,據說這姑娘是要嫁到郢都城中,所以縣裏稍微有點名氣的人都來了。
屈原熊槐二人跟隨著隊伍一起走著,隊伍在酒樓歇下,走了半天的路程是該歇息下看看下午去哪。
。
(“郢人善歌”聞名於世。據載,約在“唐虞之世”就產生“楚歌”的雛形了,相傳帝舜南遊時彈五弦之琴,以歌“南風”。時至今天,民歌在荊楚大地廣為傳唱,種類繁多,有田歌、號子、山歌、情歌、燈歌、風俗歌等數十種,內容十分豐富。)
熊槐欣然同意……
屈原轉而又有些擔憂道:“殿下,如果一天來不及的話,我們可能不能按時趕迴朝會。”
最後二人思來想去,商議著還是在郢都附近的幾個村子裏去調研民情,但是以防萬一趕不上朝會和講學會先和王上還有愼夫子還有講學先生說明一下。
愼到聽到二人的行動,一開始還有點驚訝,不過也不用奇怪,他也讀過屈原的作品,能寫出這些詩作的人平時必定會走街串巷搜集寫詩素材。
沒等屈原和熊槐開口請求延緩一天,就表示支持讚同:“好,能去親查民風民情是好事,屈原作詩很好,你二人速去速迴,迴來等著看你的新詩。”
被愼到這麽一講,屈原怪不好意思的:“必定不會叫先生失望”
這一日,晨起,太陽初升。
屈原早早的就在宮門口等候著太子殿下了。
看見宮門駛出的馬車,停在了屈原旁邊,下馬一身便衣平民打扮的熊槐。
熊槐迫不及待的想要出發,等待著屈原的下一步的安排,在屈原的安排下,兩人先迴了屈府,尋了馬匹,將馬車暫且放在了屈府。
輕裝從簡,出城後隻見一騎煙塵,二人迎著朝陽已經走遠。
熊槐作為一個被楚威王培養在宮裏的溫室花朵,除了偶爾跟隨王上去狩獵,餘下的時光就是在蘭台聽太傅講學,要麽就是跟隨王上聽政。(在這個列國割據禮崩樂壞的年代,楚懷王很難得的還遵守著春秋時期的禮教,因為楚人骨子裏的執著,要擺脫荊蠻的稱謂,在楚莊王時期靠著武力和守周禮成為霸主,得到中原的認可。)
楚風之鄉,村民唱的,水裏流淌的,原野間生長的都是歌,都是他們可以書寫創作的素材,南蠻是楚國先祖發源之地,楚風楚韻純正,寫楚辭不到南蠻采風是寫不出好作品的,不過對南蠻的認識,屈原也局限於此,可惜自己一直沒有機會去到那裏。
不過在這郢都附近雖然不及地道的南蠻之鄉,但是也可以深入到民間,體察民情,采民風,學民歌,可以進一步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
這次和熊槐來到這裏倒是不想上次從丹陽一路過來的情景,還不至於看到災情,難民之類,更不會有賣兒賣女來換取糧食的情況。
熊槐第一次來到民間,在他眼中一切都是新鮮的。對於屈原來說見怪不怪,過去他采風會走的很遠,所以慢慢也知道一些流傳民間的民歌,像《龍船調》、《黃四姐》、《襄河謠》,還有《洪湖水浪打浪》,既完美地保留了傳統民歌的韻味,又蘊含著一股爽直之氣,情感飽滿。同時,這些民歌並不過於追求音律美,在民歌中加入了大量的說唱曲藝元素,十分“接地氣”。
二人行了一段路程,在路邊茶棚喝口水,遠處傳來動聽的歌聲,屈原便下了馬,熊槐也下了馬。
屈原閉眼仔細的聽,卻聽不出來唱的什麽。隱約間大致可以聽出唱的什麽。
泡種下秧一百一,
手拿黃秧七十七,
穀兒懷胎還要水,
姐兒懷胎還要郎,
郎是姐兒的救命王。”
遠遠聽著是田間勞作人民對唱的,把勞動與男女愛情緊密結合起來了。
小河邊屈原和熊槐牽馬緩行,在江邊飲馬。遠處跑來幾個小孩子。
幾個小孩子口裏唱的正是他沒沒聽過的,從他們稚嫩的嗓音裏發出
太陽哎紅光哎照呀照滿天啦,咿兒喲喂兒喲,
隻見情妹喂喂子喲到啊田邊啦,哎,
情哥哎!哎嘿!幺妹啊!哎嘿!我搬槽筒到啊澗邊啦,
嘩啦啦啦,嘩啦啦啦,到澗邊,咿呀呀得兒咿呀嘿!
一人啦車水呀胳裏胳膊軟啦,咿兒喲喂兒喲,
兩人車水喂喂子喲車呀得歡啦,哎......
每一首民歌背後都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包含了動人的民間故事。反映了當下百姓們的生活,沉澱了人們所有的感情,楚風民歌深深紮根於人們生活著的這沃土之中,可以說根深葉茂、花繁果豐。
飲馬結束二人屈原環顧了一下四周,看來穿過前麵那片林子就到了離郢都最近的權縣,一農夫早起打柴歸來,歌聲洪亮“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這一句倒也吸引了屈原的注意。
屈原為熊槐介紹著他過去采風的收獲。
熊槐滿臉的求知欲。
屈原見熊槐如此表現,也開始迴憶著自己“楚國南郢之地……楊歌,郢中田歌也。其別為三聲子、五聲子、曰樵聲,通謂之楊歌,一人唱,和者以百數。”
荊楚田歌非常豐富,有薅草歌、打麥歌、車水歌(車水鑼鼓)、載秧歌、扯草歌等等。每種歌在各地又有多種不同的曲牌和演唱形式。權縣的秧田鑼鼓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專業歌師傅在田邊演唱,用鑼鼓伴奏,另一種由勞動者自唱自樂,無鑼鼓伴奏。又如天門、沔陽的《薅草歌》由主腔和號子組合而成,一領眾和。領唱者主腔(高腔、悲腔、打鑼鼓),眾人接唱號子(陰陽火、拗驢子過橋等)
江陵民歌五大調即喇叭調、夥計調、嘚調、叮當調、啊吙調,樂曲聲調高亢,節奏明快,旋律優美,地方特色濃鬱,在全國廣為流傳。
正說話間,屈原講的眉飛色舞,熊槐聽得也很認真,不知不覺二人已經來到了權縣。
街上有一隊接親隊伍,伴隨著人群慶祝的歌聲而行,歌聲唱著:
“郎在高山薅粟苗,
姐在家中把火燒,
磨子推,
籮篩搖,
冷水調,
豬油包,
鍋裏焰,
灶裏燒,
腳踏門檻手叉腰,
口裏喊,
手又招,
喊我的情哥迴來吃火燒,
看我的火燒泡不泡。”
在這類民歌中,既有反映小女婿的風俗給婦女帶來痛苦的,也有反對父母包辦婚姻,要求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
緊接著響起了又一首民歌:
“桃花謝噠麥兒黃,
男人沒能女人長,
搭起板凳親個嘴,
一聲媳婦一聲娘,
我幾時長得你這麽大......
送親隊伍浩浩蕩蕩,追在隊伍裏的一老婦人說這是縣裏的一大戶接親,據說這姑娘是要嫁到郢都城中,所以縣裏稍微有點名氣的人都來了。
屈原熊槐二人跟隨著隊伍一起走著,隊伍在酒樓歇下,走了半天的路程是該歇息下看看下午去哪。
。
(“郢人善歌”聞名於世。據載,約在“唐虞之世”就產生“楚歌”的雛形了,相傳帝舜南遊時彈五弦之琴,以歌“南風”。時至今天,民歌在荊楚大地廣為傳唱,種類繁多,有田歌、號子、山歌、情歌、燈歌、風俗歌等數十種,內容十分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