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夜遊秦淮河
雙穿,我的美女,我的帝國 作者:思項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夜風微涼,秦淮河水輕輕蕩漾,兩岸的畫舫燈火璀璨,流動的紅光映在水麵,恍若天上落下的星河。
劉鷺倚在小船的船舷旁,目光落在遠處的一艘畫舫上,絲竹聲隱約傳來,帶著幾分醉意。
“皇……公子,要不要靠近那畫舫?聽聽歌曲,吃點小菜,散散心?”林德昌本想喊“皇上”,又連忙改口,目光卻帶著幾分躍躍欲試。
劉鷺笑了笑,揮揮手道:“去吧,既然出來了,總不能光看不聽,這河上的韻味,可就在這曲聲裏了。”
船娘輕輕撐篙,小船慢悠悠地靠近那艘畫舫。
畫舫精致,兩層結構,窗欞用細細的雕花鏤空,屋簷上掛滿了紅燈籠,透出溫暖的光。靠近時,耳邊的絲竹聲漸漸清晰,曲調悠揚婉轉,宛如一縷縷輕煙。
“小哥,可是想聽曲?”畫舫上的一位侍女探出頭來,輕聲問道,聲音柔軟得像一陣清風,典型的吳儂軟語。
劉鷺點點頭:“正有此意,不知能否登舫一敘?”
“自然歡迎,請公子上船。”侍女露出一抹淺笑,轉身喚人鋪好毯子,安排迎客。
小船靠近畫舫,侍女扶著劉鷺和林德昌上船,領著兩人走進舫內。
內艙布置得極為考究,正中是一個小小的舞台,幾位歌女端坐在繡墩上,正輕撫琵琶、撥弄琴弦。
桌上擺滿了精致的點心和小菜:糯米做的桂花藕,酥脆香甜的金絲酥餅,白嫩的豆腐花上撒著蝦仁和蔥花,還有一壺溫好的女兒紅。
劉鷺隨意在窗邊坐下,接過侍女遞來的茶盞,眼中帶著幾分玩味:“果然是秦淮河的風雅之地,單看這菜肴陳設,便知主人家是用心了。”
“公子過獎。”帶頭的歌女盈盈施禮,麵容嫵媚,聲音卻依舊柔和,“小女子雖技藝平平,但能為客人解乏,也是份內之事。敢問公子,可有想聽的曲子?”
劉鷺思索片刻,隨口說道:“唱《夜泊秦淮》吧,朕……我倒想聽聽這曲調裏,有沒有昔日的繁華與憂傷。”
歌女微微一愣,卻不多問,低頭輕撥琴弦,隨即開口唱道: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她的聲音清麗婉轉,字句間仿佛透出一絲幽怨。
琴聲緩緩流淌,與河水輕擊船舷的聲音融為一體,恍若一幅古畫緩緩展開。
林德昌聽得有些入神,低聲說道:“皇上,這調子聽著倒是好,可這詞……總讓人覺得心裏發緊啊。”
劉鷺放下茶盞,目光投向窗外,緩緩說道:“這樣的詞,是勸人莫忘國難,可如今的大夏,還談不上國破家亡。隻是……朕怕的不是眼前的強敵,而是百年後,若朕死後無人繼承這番基業,大夏會不會重蹈覆轍?”
曲終,幾位歌女退到一旁,為劉鷺重新布菜。
帶頭的歌女含笑問道:“公子可否覺得,這秦淮河上的風光,還能入得了您的眼?”
“入得了。”劉鷺點頭,目光直視著她,“這河上的美好,是大夏的財富。但我很好奇,你們這些常年在秦淮河上的人,可知外麵的世界如何?”
歌女猶豫片刻,答道:“聽那些商賈客人們說,西洋那邊的船能裝上千石貨物,一日千裏。人家的武器也厲害,什麽火槍火炮,連鐵甲都擋不住。”
她的語氣帶著幾分膽怯,低頭又說道:“不過,咱大夏是天朝上國,那些外夷再厲害,也不敢對咱們怎麽樣吧?”
這話讓劉鷺心頭一震。
他端起酒杯,輕輕搖晃著,目光中透著一絲複雜。
“是啊,大夏的確是天朝上國。”他輕聲說道,語氣中卻沒有絲毫自滿,“可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武器不如人,船也跑不過人,那些外夷還會這樣尊敬我們嗎?”
這番話讓歌女愣住,她抬頭看了看劉鷺,神色複雜,像是聽懂了,卻又不敢深想。
畫舫外,風漸漸大了些,吹得燈籠微微搖晃。
劉鷺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目光變得深邃。
“秦淮河的繁華,朕不想看到它在百年後化為灰燼。”他在心中默默立誓,“大夏的未來,不會再成為曆史的注腳。”
他站起身,整理衣襟,對歌女說道:“今天你們唱得不錯,值得重賞。但記住,這河上的美景,隻有大夏強盛時才有。倘若有一天,它沒了,請你們記住,亡國之痛,不是一句後庭花就能訴盡的。”
說完,他轉身走向船頭,林德昌連忙跟了上去。
船娘重新撐起竹篙,小船緩緩駛離畫舫,劉鷺站在船頭,看著夜幕下的秦淮河,臉上再沒有方才的輕鬆,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深深的堅定。
秦淮河的夜風吹拂過劉鷺的臉頰,帶著江南特有的濕潤與清涼。
船隻緩緩靠岸,劉鷺登上河堤,腳下是青石鋪就的街道,腳步聲迴蕩在微涼的夜色中。
街道上不似白日的喧囂,卻依然人來人往。
攤販們點著油燈,將小吃、繡品和玩意兒整齊地擺放在攤前,吆喝聲不疾不徐,既沒有現代城市的浮躁,也沒有破敗之地的死氣沉沉。
他信步走在街道上,隨手接過一名小販遞來的糖葫蘆,咬下一口,酸甜的滋味瞬間在口中化開。
“皇上……不,公子,這糖葫蘆也能讓您嚐得如此悠然?”林德昌忍不住低聲笑道,眼神裏透著幾分難得的輕鬆。
劉鷺含著糖葫蘆,微微眯眼:“你不懂。這糖葫蘆酸中帶甜,跟人生差不多。更重要的是,這攤販笑得真切,心裏踏實。這種氣氛,才是大夏的根基。”
他環顧四周,目光落在幾個低頭挑燈縫補的婦人身上。
她們坐在攤邊,一邊織補,一邊與路人交談,偶爾傳來一兩聲輕笑。
“娘子,你這繡花鞋賣得可貴?”劉鷺停在攤前,裝作漫不經心地問道。
那婦人抬起頭,臉上帶著樸素的笑:“客官,繡花鞋一雙十二文,若您買兩雙,小婦人再送您一對香包。”
“倒也不貴。”劉鷺點點頭,隨手取了一雙鞋子端詳,“手藝不錯。你這繡工,可是自己學的?”
婦人眉眼彎彎:“客官好眼力,這繡法是家傳的。雖不敢與宮裏娘娘的繡品比,但耐穿、好看,普通人家都喜歡。”
劉鷺輕輕一笑,目光柔和:“繡得好。朕……我買了,迴頭送給家裏的娘子穿。”
婦人臉一紅,連忙低頭收錢。
劉鷺看著她手忙腳亂的模樣,心裏竟升起一絲莫名的感慨。
“這樣的人間煙火,才是天朝的底色。”
繼續往前走,是一處熙熙攘攘的點心鋪。
鋪子不大,門口掛著布簾,簾子後是一個年輕的掌櫃,正滿頭是汗地招唿客人。
“來兩份豆沙酥,帶上熱茶。”劉鷺隨意坐下,身邊傳來鄰桌幾名書生的竊竊私語。
“這次秋闈,題目可真是刁鑽,‘治世與變革之道’,考得是世道通變。你說,咱們如何下筆?”
“還不是照著經義寫?聖人之道從未改變,哪有什麽通變之說!”
“可別死守經義了,聽說陛下推行新法,這鐵路、銀元可都是通變之舉啊!”
劉鷺豎起耳朵,聽得津津有味。
他抬眼看向他們,書生的袍角雖略顯磨損,但衣著整齊,臉上帶著幾分對未來的期許。
“鐵路,銀元……”劉鷺喃喃,“看來,朕的這些舉措,已經開始在百姓中生根發芽了。”
點心端上來,豆沙酥外皮酥脆,內裏細膩甜糯,茶香與點心的味道交織在一起,讓人覺得格外滿足。
“這秦淮河兩岸的人們啊,雖沒有太多浮華,卻足夠好。”劉鷺喝了一口茶,心裏這樣想著。
他抬頭,望向街頭巷尾。
燈籠的紅光映著路人的臉,彼此之間沒有疏離,也沒有過多的喧嘩,隻有和諧與淡然。耳邊偶爾傳來的吳儂軟語,帶著江南特有的柔婉,像是一首緩緩流淌的曲子。
“官話,說的就是這些啊。”劉鷺低聲自語,“這柔和的語調,這平和的語氣,才是真正的天朝風雅。”
他忍不住想起那些曾在清朝紀錄片裏看到的畫麵:破敗的街巷、衣衫襤褸的百姓、毫無生氣的繁華背影。相比之下,大夏雖還未完全強盛,但街頭的活力和人心的踏實,已經是一種無聲的勝利。
“若能保住這片盛世,再添上幾分強盛,那便不負朕這皇位了。”他心中暗下決心。
天色漸晚,街頭的攤販開始收攤,河岸上的燈籠也逐漸熄滅。
劉鷺站在秦淮河邊,負手而立,目光悠遠:“秦淮河的夜,雖沒有西洋都市的繁華,卻自有一番韻味。隻要大夏繼續前行,這種美好,便不會成為明日黃花。”
林德昌站在他身後,低聲說道:“皇上說得極是。這般煙火氣,正是天下安定的象征。”
劉鷺微微點頭,聲音低沉卻堅定:“所以,朕不能停下腳步。讓大夏真正立於四海之巔,才是朕的責任。”
一陣微風吹過,秦淮河水泛起漣漪,映著遠處的燈影,像是一幅未完的畫卷。
劉鷺轉身離去,心中卻已描繪出那幅畫卷的完整模樣——一片永不凋零的盛世江山。
劉鷺倚在小船的船舷旁,目光落在遠處的一艘畫舫上,絲竹聲隱約傳來,帶著幾分醉意。
“皇……公子,要不要靠近那畫舫?聽聽歌曲,吃點小菜,散散心?”林德昌本想喊“皇上”,又連忙改口,目光卻帶著幾分躍躍欲試。
劉鷺笑了笑,揮揮手道:“去吧,既然出來了,總不能光看不聽,這河上的韻味,可就在這曲聲裏了。”
船娘輕輕撐篙,小船慢悠悠地靠近那艘畫舫。
畫舫精致,兩層結構,窗欞用細細的雕花鏤空,屋簷上掛滿了紅燈籠,透出溫暖的光。靠近時,耳邊的絲竹聲漸漸清晰,曲調悠揚婉轉,宛如一縷縷輕煙。
“小哥,可是想聽曲?”畫舫上的一位侍女探出頭來,輕聲問道,聲音柔軟得像一陣清風,典型的吳儂軟語。
劉鷺點點頭:“正有此意,不知能否登舫一敘?”
“自然歡迎,請公子上船。”侍女露出一抹淺笑,轉身喚人鋪好毯子,安排迎客。
小船靠近畫舫,侍女扶著劉鷺和林德昌上船,領著兩人走進舫內。
內艙布置得極為考究,正中是一個小小的舞台,幾位歌女端坐在繡墩上,正輕撫琵琶、撥弄琴弦。
桌上擺滿了精致的點心和小菜:糯米做的桂花藕,酥脆香甜的金絲酥餅,白嫩的豆腐花上撒著蝦仁和蔥花,還有一壺溫好的女兒紅。
劉鷺隨意在窗邊坐下,接過侍女遞來的茶盞,眼中帶著幾分玩味:“果然是秦淮河的風雅之地,單看這菜肴陳設,便知主人家是用心了。”
“公子過獎。”帶頭的歌女盈盈施禮,麵容嫵媚,聲音卻依舊柔和,“小女子雖技藝平平,但能為客人解乏,也是份內之事。敢問公子,可有想聽的曲子?”
劉鷺思索片刻,隨口說道:“唱《夜泊秦淮》吧,朕……我倒想聽聽這曲調裏,有沒有昔日的繁華與憂傷。”
歌女微微一愣,卻不多問,低頭輕撥琴弦,隨即開口唱道: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她的聲音清麗婉轉,字句間仿佛透出一絲幽怨。
琴聲緩緩流淌,與河水輕擊船舷的聲音融為一體,恍若一幅古畫緩緩展開。
林德昌聽得有些入神,低聲說道:“皇上,這調子聽著倒是好,可這詞……總讓人覺得心裏發緊啊。”
劉鷺放下茶盞,目光投向窗外,緩緩說道:“這樣的詞,是勸人莫忘國難,可如今的大夏,還談不上國破家亡。隻是……朕怕的不是眼前的強敵,而是百年後,若朕死後無人繼承這番基業,大夏會不會重蹈覆轍?”
曲終,幾位歌女退到一旁,為劉鷺重新布菜。
帶頭的歌女含笑問道:“公子可否覺得,這秦淮河上的風光,還能入得了您的眼?”
“入得了。”劉鷺點頭,目光直視著她,“這河上的美好,是大夏的財富。但我很好奇,你們這些常年在秦淮河上的人,可知外麵的世界如何?”
歌女猶豫片刻,答道:“聽那些商賈客人們說,西洋那邊的船能裝上千石貨物,一日千裏。人家的武器也厲害,什麽火槍火炮,連鐵甲都擋不住。”
她的語氣帶著幾分膽怯,低頭又說道:“不過,咱大夏是天朝上國,那些外夷再厲害,也不敢對咱們怎麽樣吧?”
這話讓劉鷺心頭一震。
他端起酒杯,輕輕搖晃著,目光中透著一絲複雜。
“是啊,大夏的確是天朝上國。”他輕聲說道,語氣中卻沒有絲毫自滿,“可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武器不如人,船也跑不過人,那些外夷還會這樣尊敬我們嗎?”
這番話讓歌女愣住,她抬頭看了看劉鷺,神色複雜,像是聽懂了,卻又不敢深想。
畫舫外,風漸漸大了些,吹得燈籠微微搖晃。
劉鷺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目光變得深邃。
“秦淮河的繁華,朕不想看到它在百年後化為灰燼。”他在心中默默立誓,“大夏的未來,不會再成為曆史的注腳。”
他站起身,整理衣襟,對歌女說道:“今天你們唱得不錯,值得重賞。但記住,這河上的美景,隻有大夏強盛時才有。倘若有一天,它沒了,請你們記住,亡國之痛,不是一句後庭花就能訴盡的。”
說完,他轉身走向船頭,林德昌連忙跟了上去。
船娘重新撐起竹篙,小船緩緩駛離畫舫,劉鷺站在船頭,看著夜幕下的秦淮河,臉上再沒有方才的輕鬆,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深深的堅定。
秦淮河的夜風吹拂過劉鷺的臉頰,帶著江南特有的濕潤與清涼。
船隻緩緩靠岸,劉鷺登上河堤,腳下是青石鋪就的街道,腳步聲迴蕩在微涼的夜色中。
街道上不似白日的喧囂,卻依然人來人往。
攤販們點著油燈,將小吃、繡品和玩意兒整齊地擺放在攤前,吆喝聲不疾不徐,既沒有現代城市的浮躁,也沒有破敗之地的死氣沉沉。
他信步走在街道上,隨手接過一名小販遞來的糖葫蘆,咬下一口,酸甜的滋味瞬間在口中化開。
“皇上……不,公子,這糖葫蘆也能讓您嚐得如此悠然?”林德昌忍不住低聲笑道,眼神裏透著幾分難得的輕鬆。
劉鷺含著糖葫蘆,微微眯眼:“你不懂。這糖葫蘆酸中帶甜,跟人生差不多。更重要的是,這攤販笑得真切,心裏踏實。這種氣氛,才是大夏的根基。”
他環顧四周,目光落在幾個低頭挑燈縫補的婦人身上。
她們坐在攤邊,一邊織補,一邊與路人交談,偶爾傳來一兩聲輕笑。
“娘子,你這繡花鞋賣得可貴?”劉鷺停在攤前,裝作漫不經心地問道。
那婦人抬起頭,臉上帶著樸素的笑:“客官,繡花鞋一雙十二文,若您買兩雙,小婦人再送您一對香包。”
“倒也不貴。”劉鷺點點頭,隨手取了一雙鞋子端詳,“手藝不錯。你這繡工,可是自己學的?”
婦人眉眼彎彎:“客官好眼力,這繡法是家傳的。雖不敢與宮裏娘娘的繡品比,但耐穿、好看,普通人家都喜歡。”
劉鷺輕輕一笑,目光柔和:“繡得好。朕……我買了,迴頭送給家裏的娘子穿。”
婦人臉一紅,連忙低頭收錢。
劉鷺看著她手忙腳亂的模樣,心裏竟升起一絲莫名的感慨。
“這樣的人間煙火,才是天朝的底色。”
繼續往前走,是一處熙熙攘攘的點心鋪。
鋪子不大,門口掛著布簾,簾子後是一個年輕的掌櫃,正滿頭是汗地招唿客人。
“來兩份豆沙酥,帶上熱茶。”劉鷺隨意坐下,身邊傳來鄰桌幾名書生的竊竊私語。
“這次秋闈,題目可真是刁鑽,‘治世與變革之道’,考得是世道通變。你說,咱們如何下筆?”
“還不是照著經義寫?聖人之道從未改變,哪有什麽通變之說!”
“可別死守經義了,聽說陛下推行新法,這鐵路、銀元可都是通變之舉啊!”
劉鷺豎起耳朵,聽得津津有味。
他抬眼看向他們,書生的袍角雖略顯磨損,但衣著整齊,臉上帶著幾分對未來的期許。
“鐵路,銀元……”劉鷺喃喃,“看來,朕的這些舉措,已經開始在百姓中生根發芽了。”
點心端上來,豆沙酥外皮酥脆,內裏細膩甜糯,茶香與點心的味道交織在一起,讓人覺得格外滿足。
“這秦淮河兩岸的人們啊,雖沒有太多浮華,卻足夠好。”劉鷺喝了一口茶,心裏這樣想著。
他抬頭,望向街頭巷尾。
燈籠的紅光映著路人的臉,彼此之間沒有疏離,也沒有過多的喧嘩,隻有和諧與淡然。耳邊偶爾傳來的吳儂軟語,帶著江南特有的柔婉,像是一首緩緩流淌的曲子。
“官話,說的就是這些啊。”劉鷺低聲自語,“這柔和的語調,這平和的語氣,才是真正的天朝風雅。”
他忍不住想起那些曾在清朝紀錄片裏看到的畫麵:破敗的街巷、衣衫襤褸的百姓、毫無生氣的繁華背影。相比之下,大夏雖還未完全強盛,但街頭的活力和人心的踏實,已經是一種無聲的勝利。
“若能保住這片盛世,再添上幾分強盛,那便不負朕這皇位了。”他心中暗下決心。
天色漸晚,街頭的攤販開始收攤,河岸上的燈籠也逐漸熄滅。
劉鷺站在秦淮河邊,負手而立,目光悠遠:“秦淮河的夜,雖沒有西洋都市的繁華,卻自有一番韻味。隻要大夏繼續前行,這種美好,便不會成為明日黃花。”
林德昌站在他身後,低聲說道:“皇上說得極是。這般煙火氣,正是天下安定的象征。”
劉鷺微微點頭,聲音低沉卻堅定:“所以,朕不能停下腳步。讓大夏真正立於四海之巔,才是朕的責任。”
一陣微風吹過,秦淮河水泛起漣漪,映著遠處的燈影,像是一幅未完的畫卷。
劉鷺轉身離去,心中卻已描繪出那幅畫卷的完整模樣——一片永不凋零的盛世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