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這些找茬的話,吳敏忽然意識到,穆栩怕是根本就沒有和談之意,所以才會不停的找借口推脫。


    為了進一步驗證心中猜想,吳敏故意作出一副誠惶誠恐的姿態,向穆栩請求道,“此事中間別有內情,若王爺願聽,下官願意私下稟報。”


    穆栩沒有絲毫遲疑的迴道,“事無不可對人言,吳大人盡管直言便是。”


    眼見一如自己所料,吳敏當下暗歎一聲,明白他們君臣的盤算已然落空,穆栩這是鐵了心要和朝廷作對。


    想清楚這點,吳敏自是沒了興致繼續在燕京停留,他此時最想做得便是,趕緊返迴開封,提醒官家盡早做出防範,免得被打個措手不及。


    於是,吳敏索性順著穆栩的話道,“非是官家有意忽略一眾有功將士,而是按照朝廷規矩,需對戰功進行核實,然後才能論功行賞。”


    穆栩若有所思的看了眼吳敏,淡淡的說道,“既然如此,那本王便靜候佳音,希望朝廷可不要令人失望才是啊。”


    吳敏急忙答道,“王爺放心,官家自不會教功臣寒心。”


    說完,他便提出要先行告退,穆栩自無不可。


    吳敏一行剛退下,杜熒就冷笑道,“王爺,此人前後表現不一,想是已看出我方無和談之意。他這一迴去,必會提醒趙宋朝廷加強北地防禦。”


    穆栩點了點頭,對此不置可否,隻問許貫忠道,“兵馬可曾準備妥當?”


    許貫忠先是一愣,隨即馬上迴道,“新招募的人馬戰力尚不能保證之外,其餘能調動的八萬大軍,以盡數集結完畢,隨時聽候王爺調遣。”


    聞言,穆栩臉上露出笑意,對眾人道,“日前我已收到馬擴迴信,大宋西軍明確承諾,會在我軍南下之時保持中立。”


    包康眼前一亮,忍不住激動道,“王爺的意思是說,如今時機已經成熟?”


    穆栩笑著應道,“不錯,所謂兵貴神速,大宋自金國入侵以後,河北各地損失慘重,到現在依然沒有恢複過來,正是我們下手的最好機會。”


    此言一出,眾人不約而同的露出高興神色,王寅更是道,“下官提議將吳敏等人扣住,免得他們迴去後,給大宋朝廷準備時間。”


    穆栩一想也是,遂道,“也好,那此事就交給王大人去辦。”


    “是,下官領命!”


    接下來,穆栩又關心起糧草的情況。


    負責此事的聞煥章道,“迴王爺的話,目前涿州囤積的糧草,足夠十萬大軍半年之需。”


    不想穆栩聽了這個答案,卻皺起了眉頭,“這怕是遠遠不夠啊。”


    石寶有些不解道,“王爺何出此言?以宋軍的戰鬥力,我軍半年之內必能兵臨開封城下,到時就地征收便是,還怕沒有足夠的糧草!”


    “不妥,經過金人的荼毒,北方各州早就滿目瘡痍,百姓自給自足尚且艱難,如何還能給我大軍提供糧草?


    說句不好聽的,我之所以覺得糧草不夠,就是考慮到,待我軍拿下那些州府,說不得為了安靖地方,還得開倉放糧。


    至於說開封府,那就更不能指望了。大家可別忘了,開封可是有著不下百萬人口,平日糧食消耗,全靠從南方運送,存糧必不會多。”


    聽了穆栩這番解釋,眾人都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就在他們絞盡腦汁,想著各種對策時,忽聽穆栩又道,“許先生,你代我去函一封給李俊,問問琉球有多少存糧。”


    “王爺是想從琉球征調糧食?”


    穆栩輕輕頷首,“為今之計,隻有這個辦法了。”


    許貫忠琢磨半晌,有些擔心道,“倒也不是不行,但王爺可曾想過,琉球是有足夠的糧食不假,可這一來一去的,勢必耗日持久,恐會延誤戰機。”


    穆栩給出了他的主意,“我是這樣想的,此戰向後推上三月,明年正月大軍再南下不遲。有了這三個月時間的緩衝,想來琉球那邊的糧食,就能裝船北上,到時派人在登州接收,如此便可節省一些時日。各位覺得如何?”


    幾人商議片刻,又查缺補漏一番,最終都認可了這個辦法。


    ……


    隨後的數月時間,天下局勢若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那就是波濤洶湧。


    十月中旬,自退位之後,再沒公開露過麵的太上皇趙佶,突然在燕京現身,並公開下達詔書。


    在詔書上,這位昔日的大宋天子,先是將自己的功績吹噓了一遍,接著便話鋒一轉,數落起當今官家趙桓的種種不是,比如對父不孝,屠戮功臣等等。


    在最後,他甚至堂而皇之的廢黜了趙桓的天子之位,將皇位傳於三子鄆王趙楷。


    這道詔書一經公布,宛如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一顆石頭,頓時激起千層浪花,在大宋境內引起軒然大波,也讓趙桓君臣陷入了極為被動的局麵。


    其實想想也能理解,趙桓如今雖說是名正言順的大宋皇帝,但到底比不過禦極天下二十餘年的趙佶,不提趙佶功績如何,可威望卻不是假的。


    還有一點就是,自兩漢以來,中原王朝便推崇以孝治國,趙桓今番被父親指責不孝,可以說是犯了大大的忌諱。


    倘若趙桓有李世民的本事,此事倒不是沒有補救餘地,可趙桓生來就膽小懦弱,在趙佶在位期間,更像個透明人一般,沒有一點存在感。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如此窘境之下,趙桓的反應十分遲鈍,不想著怎樣補救也就罷了,偏還做下一係列蠢事。


    比如說在趙佶詔書剛發出來時,若是個老謀深算之輩,必定會在第一時間,對趙佶的身份進行否認,從根本上杜絕其興風作浪的根本。


    可趙桓倒好,這家夥在初時的慌亂過後,竟不甘示弱的下詔反擊,說什麽趙佶被穆栩劫持軟禁,所作所為皆是身不由己雲雲。


    趙桓也不想想,他這般作為,恰恰從側麵證明了,目前在燕京的趙佶,的確是其本人無疑。


    這樣一來,不僅給了穆栩清君側的借口,也讓許多地方官員產生了觀望的心思,將大宋朝廷進一步推向了深淵。


    最近正在構思水滸卷的結尾,寫來寫去都不滿意,隻能少更一點了。


    還有一個問題,希望大家給些意見。


    書的成績很差,我不知道是繼續寫下去,還是就此結尾,很是糾結。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紅樓開始的名著之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終南野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終南野道並收藏從紅樓開始的名著之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