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城市地圖
凜冬末日:全民避難所求生 作者:山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這需要考慮到地形,以及地底下的複雜地勢,而且如果麵積過大,也很有可能導致局部坍塌,居住在其中危險程度會很高。”
“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講,500㎡左右的聚集地,恰恰是最合適,也是最安全的麵積。”
年邁老者王海山,聞言突然打斷,提醒道:“小友,你說的確實有道理,但是僅僅500㎡的聚集地,日後有何發展潛力?要我說……至少也得1000㎡。”
陸深搖了搖頭:“如果閣下覺得麵積不夠,日後完全可以進一步擴張。而且,相比起在同一層擴大麵積,倒不如增加聚集地的層數!”
“一層聚集地500㎡,兩層就是1000㎡,而且這還會大大節省變異柳樹枝條的消耗。”
眾人聞言,也是眼睛一亮。
他們隻想著在同一層擴大麵積,卻忘了可以增加聚集地的層數,這同樣是一種增加麵積的方法。
而且,這種方法更具優勢。
畢竟,在平麵擴大,最多能擴大到多大?1000㎡?2000㎡?
一旦把攤子鋪得太大,坍塌的風險也就越高,對地勢環境的需求也更加高。
但是,增加聚集地的層數,雖然同樣會麵臨一些麻煩,但麻煩明顯會少一些。
聽了這話以後,王海山也沒有再多說。
趙忠陽適時開口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們就按照陸先生的建議,建造500㎡的聚集地如何?”
“沒問題。”
“可以……”
“聚集地宜早不宜遲,500㎡就500㎡吧。”
“……”
“那接下來,對於聚集地的位置,各位有什麽好的想法嗎?”
胡林宇開口道:“這個問題……趙警官,你早就開始計劃聚集地的建造,想來心中已經有想法了吧。”
趙忠陽咧嘴一笑,道:“確實有一些想法,為了方便日後的擴張,以及對於資源的探索,我覺得景寧鎮周圍就很不錯。”
陸深微微點頭,聚集地並非一蹴而就,今後如果要繼續擴大麵積的話,依舊需要變異柳樹枝條。
而且,景寧鎮是周圍一帶最大的城鎮廢墟,其中還有不少建築沒有探索,以後也可以作為探索的對象。
不過,趙忠陽選擇這個區域,顯然還有更大的理由。
一旁的白林恩,取出一張地圖,開口道:“各位,我和趙警官已經商討過,根據周圍的情況,景寧鎮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哦?說說原因。”
白林恩鋪開地圖,這是一張非常老舊,有著明顯折痕的地圖,整個鋪開麵積很大,在風中被吹的唿唿作。
為了防止地圖被吹破,幾人隻好臨時趕路,先在景寧鎮中,找了一處靠外的屋子,進入其中商討。
在地上鋪開地圖後,陸深也驚訝的看了過去。
實際上,他也根據【求生收音機】中獲得的信息,嚐試著繪畫周圍的地圖,隻可惜並沒有成功。
他僅僅隻知道鐵嶺鎮和景寧鎮之間的相對位置,至於其他城鎮廢墟的情況,幾乎一概不知,僅僅聽說過名字。
所以,看到周圍這一帶完整地圖時,還是非常驚喜。
白林恩指著地圖,說道:“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景寧鎮,算是周圍一帶比較大的城鎮。”
“不過,這終究隻是小城鎮,其實在我們西麵8km的區域,還有著一座大型城市廢墟,而我們這裏大概率屬於郊區。”
聞言,所有人皆是一驚,趕忙把頭湊了過去,眼睛瞪大看著地上的地圖,皆是露出一抹不可思議的神情。
果真,地圖上明確標示著,在景寧鎮西麵8km的區域,有著一片城市的圖標,密密麻麻的交通網絡,以及鱗次櫛比的城鎮建築,都彰顯著那裏的繁華。
當然,這是屬於曾經的繁華,現在大概率也是廢墟。
陸深默默觀察著,整張地圖是以中心的城市為主,這應該是一張城市線路地圖。
城市的麵積不小,至少是二線城市,而在城市的東麵,密密麻麻如同零星般點綴著大量城鎮,應該就是眾人探索的城鎮廢墟。
而周圍這一帶的幸存者,有很大可能,都處於這些城鎮廢墟的旁邊。
因為他至今沒有聽說過,有哪位幸存者找到了城市,大家商討的都是小型城鎮廢墟。
至於在景寧鎮的東麵,就是較遠的森林和山脈,地勢連綿起伏,覆蓋著大量樹木圖標,顯然屬於野外地區。
不過,陸深看到有一條鐵路,從這綿延山脈中通了出去。
很顯然,這條鐵路中的某一段位置,就是如今火車費區所在的位置。
如果順著鐵路走下去,大概率就能找到如今的火車廢墟。
這樣看來的話,火車廢墟避難所的位置,還是非常不錯。
向西距離景寧鎮不遠,向東又能深入山脈和森林,發展潛力非常高。
雖然山脈和森林中可能存在危險,但這也代表著巨大的資源,今後想要長久發展和生存,還是需要依靠這些自然資源的支持。
而白林恩和趙忠陽的想法,顯然和他不謀而合!
白林恩看向眾人,繼續開口說道:“從長遠角度來看,景寧鎮很難維持聚集地的長期發展,如果想要進一步獲取生存資源,我們主要是從兩個方麵考慮。”
“首先,就是探索麵積更廣,物資更多的城市廢墟,在其中應該能獲得大量生存資源,包括食物等物品。”
“我們距離城市,差不多也就8km距離,雖然現在很難抵達,但是今後並不是沒有可能。”
“其次,我們也需要考慮東麵的山脈和森林,城市畢竟荒廢了這麽久,裏麵到底有什麽,我們也不能確定。”
“而且有極大的可能,城市中聚集著大量腐屍,這對於我們而言非常危險,即使想探索都很困難。”
“所以,我們也需要將目光放在東麵的山脈和森林中,那裏有充足的木材,因輻射變異後的食物,以及各種野生動物等……雖然同樣危險,但也不失為一條求生之路。”
“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講,500㎡左右的聚集地,恰恰是最合適,也是最安全的麵積。”
年邁老者王海山,聞言突然打斷,提醒道:“小友,你說的確實有道理,但是僅僅500㎡的聚集地,日後有何發展潛力?要我說……至少也得1000㎡。”
陸深搖了搖頭:“如果閣下覺得麵積不夠,日後完全可以進一步擴張。而且,相比起在同一層擴大麵積,倒不如增加聚集地的層數!”
“一層聚集地500㎡,兩層就是1000㎡,而且這還會大大節省變異柳樹枝條的消耗。”
眾人聞言,也是眼睛一亮。
他們隻想著在同一層擴大麵積,卻忘了可以增加聚集地的層數,這同樣是一種增加麵積的方法。
而且,這種方法更具優勢。
畢竟,在平麵擴大,最多能擴大到多大?1000㎡?2000㎡?
一旦把攤子鋪得太大,坍塌的風險也就越高,對地勢環境的需求也更加高。
但是,增加聚集地的層數,雖然同樣會麵臨一些麻煩,但麻煩明顯會少一些。
聽了這話以後,王海山也沒有再多說。
趙忠陽適時開口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們就按照陸先生的建議,建造500㎡的聚集地如何?”
“沒問題。”
“可以……”
“聚集地宜早不宜遲,500㎡就500㎡吧。”
“……”
“那接下來,對於聚集地的位置,各位有什麽好的想法嗎?”
胡林宇開口道:“這個問題……趙警官,你早就開始計劃聚集地的建造,想來心中已經有想法了吧。”
趙忠陽咧嘴一笑,道:“確實有一些想法,為了方便日後的擴張,以及對於資源的探索,我覺得景寧鎮周圍就很不錯。”
陸深微微點頭,聚集地並非一蹴而就,今後如果要繼續擴大麵積的話,依舊需要變異柳樹枝條。
而且,景寧鎮是周圍一帶最大的城鎮廢墟,其中還有不少建築沒有探索,以後也可以作為探索的對象。
不過,趙忠陽選擇這個區域,顯然還有更大的理由。
一旁的白林恩,取出一張地圖,開口道:“各位,我和趙警官已經商討過,根據周圍的情況,景寧鎮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哦?說說原因。”
白林恩鋪開地圖,這是一張非常老舊,有著明顯折痕的地圖,整個鋪開麵積很大,在風中被吹的唿唿作。
為了防止地圖被吹破,幾人隻好臨時趕路,先在景寧鎮中,找了一處靠外的屋子,進入其中商討。
在地上鋪開地圖後,陸深也驚訝的看了過去。
實際上,他也根據【求生收音機】中獲得的信息,嚐試著繪畫周圍的地圖,隻可惜並沒有成功。
他僅僅隻知道鐵嶺鎮和景寧鎮之間的相對位置,至於其他城鎮廢墟的情況,幾乎一概不知,僅僅聽說過名字。
所以,看到周圍這一帶完整地圖時,還是非常驚喜。
白林恩指著地圖,說道:“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景寧鎮,算是周圍一帶比較大的城鎮。”
“不過,這終究隻是小城鎮,其實在我們西麵8km的區域,還有著一座大型城市廢墟,而我們這裏大概率屬於郊區。”
聞言,所有人皆是一驚,趕忙把頭湊了過去,眼睛瞪大看著地上的地圖,皆是露出一抹不可思議的神情。
果真,地圖上明確標示著,在景寧鎮西麵8km的區域,有著一片城市的圖標,密密麻麻的交通網絡,以及鱗次櫛比的城鎮建築,都彰顯著那裏的繁華。
當然,這是屬於曾經的繁華,現在大概率也是廢墟。
陸深默默觀察著,整張地圖是以中心的城市為主,這應該是一張城市線路地圖。
城市的麵積不小,至少是二線城市,而在城市的東麵,密密麻麻如同零星般點綴著大量城鎮,應該就是眾人探索的城鎮廢墟。
而周圍這一帶的幸存者,有很大可能,都處於這些城鎮廢墟的旁邊。
因為他至今沒有聽說過,有哪位幸存者找到了城市,大家商討的都是小型城鎮廢墟。
至於在景寧鎮的東麵,就是較遠的森林和山脈,地勢連綿起伏,覆蓋著大量樹木圖標,顯然屬於野外地區。
不過,陸深看到有一條鐵路,從這綿延山脈中通了出去。
很顯然,這條鐵路中的某一段位置,就是如今火車費區所在的位置。
如果順著鐵路走下去,大概率就能找到如今的火車廢墟。
這樣看來的話,火車廢墟避難所的位置,還是非常不錯。
向西距離景寧鎮不遠,向東又能深入山脈和森林,發展潛力非常高。
雖然山脈和森林中可能存在危險,但這也代表著巨大的資源,今後想要長久發展和生存,還是需要依靠這些自然資源的支持。
而白林恩和趙忠陽的想法,顯然和他不謀而合!
白林恩看向眾人,繼續開口說道:“從長遠角度來看,景寧鎮很難維持聚集地的長期發展,如果想要進一步獲取生存資源,我們主要是從兩個方麵考慮。”
“首先,就是探索麵積更廣,物資更多的城市廢墟,在其中應該能獲得大量生存資源,包括食物等物品。”
“我們距離城市,差不多也就8km距離,雖然現在很難抵達,但是今後並不是沒有可能。”
“其次,我們也需要考慮東麵的山脈和森林,城市畢竟荒廢了這麽久,裏麵到底有什麽,我們也不能確定。”
“而且有極大的可能,城市中聚集著大量腐屍,這對於我們而言非常危險,即使想探索都很困難。”
“所以,我們也需要將目光放在東麵的山脈和森林中,那裏有充足的木材,因輻射變異後的食物,以及各種野生動物等……雖然同樣危險,但也不失為一條求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