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婚禮籌備
四合院:悟性逆天,七級工程師 作者:一隻山竹榴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何雨柱一聽,頓時樂了:“楊廠長,您放心,這事兒交給我,絕對沒問題!”
楊廠長點點頭,又補充道:“誌遠親自給你寫了一份菜單,聽說他還特別備注了一些菜的做法。你先看看,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直接問他。”
何雨柱接過菜單,隨手翻開一看,整個人瞬間愣住了。
這份菜單不僅詳細列出了酒席的菜品,還在一些特別的菜旁邊用紅筆做了詳細的備注,連火候和調料的比例都寫得一清二楚。
“糖醋鯉魚:魚入鍋前需用熱水燙去魚鱗腥味,掛漿時加少許生粉,炸至金黃後再澆糖醋汁……”
“紅燒獅子頭:肉丸要用肥瘦肉三七比例,攪拌時加入薑末和少許蔥花,蒸前先煎一遍……”
“京醬肉絲:甜麵醬和黃豆醬按2:1比例調製,加少許白糖提鮮,不能過鹹……”
何雨柱越看越震驚,嘴巴張得合不攏。他原本就知道許誌遠的廚藝很厲害,畢竟這小子經常在院裏露兩手,做的菜讓人垂涎三尺。但他沒想到,許誌遠竟然能把菜譜寫得這麽詳細,甚至連一些他自己都沒想到的細節都考慮到了。
“好家夥!”何雨柱情不自禁地感歎,“誌遠這小子要是不搞技術,直接來咱廠食堂當大廚,那還不得把我這飯碗搶了?”
他又偷偷掏出一張紙,把菜單抄了一份,心裏暗自嘀咕:“這可是絕活兒,得留著以後自己用!”
按照許誌遠的安排,婚宴就在四合院裏擺酒席。為了方便烹飪,何雨柱帶著他的兩個徒弟——胖子和馬華,早早地在院子裏壘起了大灶台。
胖子扛著兩塊大磚頭跑過來,擦著額頭的汗說道:“師傅,這灶台還得再加高一點,不然鍋放上去不好掌勺。”
何雨柱一邊指揮,一邊自己動手:“行,那就再加兩塊磚。馬華,你那邊的柴火準備得怎麽樣了?今天可是大陣仗,柴火不能斷!”
馬華抱著一捆幹柴跑過來,氣喘籲籲地說道:“師傅,都準備好了!我還讓小虎到院外去撿了點樹枝,咱們這火絕對夠!”
除了灶台這邊忙活,四合院的其他人也沒閑著。除了劉海中家、閻阜貴家等和許誌遠關係不好的幾家人,冷眼旁觀,關著門不出來,但院子裏其他鄰居都紛紛幫忙,整個院子裏一片熱火朝天的場景。
張大爺一邊掛紅燈籠,一邊笑著說道:“這次可真是咱們四合院的大喜事!誌遠這小子有出息,現在連趙部長的女兒都娶迴來了,咱這院子算是沾光了!”
劉海中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裏卻酸得不行,站在自家門口冷哼了一聲:“哼,擺這麽大的陣仗,也不知道想幹什麽。”
秦淮茹則主動和其他鄰居一起幫忙擺桌子、搬椅子。她一邊擦著桌子,一邊說道:“誌遠這孩子真是有本事,咱們院子裏就數他最出息。像這樣的婚禮,換別人可真不一定辦得起來。”
一旁的許大茂忍不住插嘴:“他有本事?哼,真不知道他那些好東西都是從哪弄來的!就憑現在的物資供應,他哪來的雞鴨魚肉?”
秦淮茹瞥了他一眼,冷笑道:“你管他從哪弄的?你要是有本事,你也去弄啊!”
許大茂被噎得說不出話,隻能悻悻地閉嘴。
馮大媽帶著幾個孩子幫忙掛紅綢,馮大爺則在一旁掃地:“今天這大喜事,咱們院子裏可不能掉鏈子!一定得幹幹淨淨的才行!”
楊大爺則負責在門口迎接送菜的工人,看到車上一筐筐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他忍不住感歎:“嘖嘖,這菜可真新鮮,平時連個白菜都要排隊買,誌遠這婚宴可真是下了血本!”
整個四合院的人忙得不亦樂乎,小孩子們在院子裏跑來跑去,鄰居們一邊幹活一邊說笑,整個場麵洋溢著一股濃濃的年代感和喜慶氛圍。
中午時分,灶台的準備工作終於完成,何雨柱站在灶台前,擦了擦額頭的汗,看著忙碌的四合院,心裏不禁一陣感慨。
“誌遠這小子,不僅有本事,還真是會做人。這場婚禮,不僅讓咱四合院熱鬧起來,還讓鄰裏之間更親近了。”
他迴頭看了看徒弟們,笑著說道:“行了,灶台準備好了,下午就看咱們的了!今天這場婚宴,咱們一定得幹漂亮了!”
胖子和馬華連連點頭:“師傅,您放心,保證不掉鏈子!”
……
四合院的大門口早早支起了一張桌子,桌上鋪著一塊幹淨的紅布,旁邊放著一本厚厚的賬本,廠裏的會計小劉正俯身坐在那裏,負責記錄隨禮情況。
他手邊還放著一個裝錢的木盒,裏麵已經有了不少零錢。
四合院裏人聲鼎沸,紅燈籠、紅綢子掛滿了整個院子,鄰居們穿著幹淨整潔的衣服,滿臉笑容地來來往往。
小孩子們則在院子裏跑來跑去,時不時偷偷瞄一眼正在忙碌的何雨柱和他的徒弟們,聞著鍋裏傳出的陣陣香味,忍不住咽著口水。
“哎,小劉,記一下啊,我這隨一毛。”張大爺第一個走到桌前,笑嗬嗬地遞上一毛錢,“老鄰居嘛,誌遠結婚,咱不多給,意思意思。”
小劉一邊記賬一邊笑道:“行,張大爺,您可是第一個到的。”
緊接著,馮大媽也走了過來,從兜裏掏出兩毛錢放在桌上:“我這算是兩毛,誌遠這孩子有本事,辦這麽大的婚禮,咱這做鄰居的也得隨份子。”
一旁的秦淮茹也趕緊湊了過來,笑著遞上一毛五:“我這就一毛五,家裏條件不好,禮不大,算是個心意吧。”
小劉一一登記,手下動作熟練,嘴上也不忘打趣:“行了行了,大家都是鄰居,隨禮隨心意嘛。”
緊接著,其他鄰居也陸續走上前來,隨禮的金額大多在一毛到兩毛之間。
這個年代,隨禮講究的不是金額,而是心意,大家的日子都不寬裕,能拿出一毛兩毛已經很不容易了。
楊廠長點點頭,又補充道:“誌遠親自給你寫了一份菜單,聽說他還特別備注了一些菜的做法。你先看看,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直接問他。”
何雨柱接過菜單,隨手翻開一看,整個人瞬間愣住了。
這份菜單不僅詳細列出了酒席的菜品,還在一些特別的菜旁邊用紅筆做了詳細的備注,連火候和調料的比例都寫得一清二楚。
“糖醋鯉魚:魚入鍋前需用熱水燙去魚鱗腥味,掛漿時加少許生粉,炸至金黃後再澆糖醋汁……”
“紅燒獅子頭:肉丸要用肥瘦肉三七比例,攪拌時加入薑末和少許蔥花,蒸前先煎一遍……”
“京醬肉絲:甜麵醬和黃豆醬按2:1比例調製,加少許白糖提鮮,不能過鹹……”
何雨柱越看越震驚,嘴巴張得合不攏。他原本就知道許誌遠的廚藝很厲害,畢竟這小子經常在院裏露兩手,做的菜讓人垂涎三尺。但他沒想到,許誌遠竟然能把菜譜寫得這麽詳細,甚至連一些他自己都沒想到的細節都考慮到了。
“好家夥!”何雨柱情不自禁地感歎,“誌遠這小子要是不搞技術,直接來咱廠食堂當大廚,那還不得把我這飯碗搶了?”
他又偷偷掏出一張紙,把菜單抄了一份,心裏暗自嘀咕:“這可是絕活兒,得留著以後自己用!”
按照許誌遠的安排,婚宴就在四合院裏擺酒席。為了方便烹飪,何雨柱帶著他的兩個徒弟——胖子和馬華,早早地在院子裏壘起了大灶台。
胖子扛著兩塊大磚頭跑過來,擦著額頭的汗說道:“師傅,這灶台還得再加高一點,不然鍋放上去不好掌勺。”
何雨柱一邊指揮,一邊自己動手:“行,那就再加兩塊磚。馬華,你那邊的柴火準備得怎麽樣了?今天可是大陣仗,柴火不能斷!”
馬華抱著一捆幹柴跑過來,氣喘籲籲地說道:“師傅,都準備好了!我還讓小虎到院外去撿了點樹枝,咱們這火絕對夠!”
除了灶台這邊忙活,四合院的其他人也沒閑著。除了劉海中家、閻阜貴家等和許誌遠關係不好的幾家人,冷眼旁觀,關著門不出來,但院子裏其他鄰居都紛紛幫忙,整個院子裏一片熱火朝天的場景。
張大爺一邊掛紅燈籠,一邊笑著說道:“這次可真是咱們四合院的大喜事!誌遠這小子有出息,現在連趙部長的女兒都娶迴來了,咱這院子算是沾光了!”
劉海中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裏卻酸得不行,站在自家門口冷哼了一聲:“哼,擺這麽大的陣仗,也不知道想幹什麽。”
秦淮茹則主動和其他鄰居一起幫忙擺桌子、搬椅子。她一邊擦著桌子,一邊說道:“誌遠這孩子真是有本事,咱們院子裏就數他最出息。像這樣的婚禮,換別人可真不一定辦得起來。”
一旁的許大茂忍不住插嘴:“他有本事?哼,真不知道他那些好東西都是從哪弄來的!就憑現在的物資供應,他哪來的雞鴨魚肉?”
秦淮茹瞥了他一眼,冷笑道:“你管他從哪弄的?你要是有本事,你也去弄啊!”
許大茂被噎得說不出話,隻能悻悻地閉嘴。
馮大媽帶著幾個孩子幫忙掛紅綢,馮大爺則在一旁掃地:“今天這大喜事,咱們院子裏可不能掉鏈子!一定得幹幹淨淨的才行!”
楊大爺則負責在門口迎接送菜的工人,看到車上一筐筐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他忍不住感歎:“嘖嘖,這菜可真新鮮,平時連個白菜都要排隊買,誌遠這婚宴可真是下了血本!”
整個四合院的人忙得不亦樂乎,小孩子們在院子裏跑來跑去,鄰居們一邊幹活一邊說笑,整個場麵洋溢著一股濃濃的年代感和喜慶氛圍。
中午時分,灶台的準備工作終於完成,何雨柱站在灶台前,擦了擦額頭的汗,看著忙碌的四合院,心裏不禁一陣感慨。
“誌遠這小子,不僅有本事,還真是會做人。這場婚禮,不僅讓咱四合院熱鬧起來,還讓鄰裏之間更親近了。”
他迴頭看了看徒弟們,笑著說道:“行了,灶台準備好了,下午就看咱們的了!今天這場婚宴,咱們一定得幹漂亮了!”
胖子和馬華連連點頭:“師傅,您放心,保證不掉鏈子!”
……
四合院的大門口早早支起了一張桌子,桌上鋪著一塊幹淨的紅布,旁邊放著一本厚厚的賬本,廠裏的會計小劉正俯身坐在那裏,負責記錄隨禮情況。
他手邊還放著一個裝錢的木盒,裏麵已經有了不少零錢。
四合院裏人聲鼎沸,紅燈籠、紅綢子掛滿了整個院子,鄰居們穿著幹淨整潔的衣服,滿臉笑容地來來往往。
小孩子們則在院子裏跑來跑去,時不時偷偷瞄一眼正在忙碌的何雨柱和他的徒弟們,聞著鍋裏傳出的陣陣香味,忍不住咽著口水。
“哎,小劉,記一下啊,我這隨一毛。”張大爺第一個走到桌前,笑嗬嗬地遞上一毛錢,“老鄰居嘛,誌遠結婚,咱不多給,意思意思。”
小劉一邊記賬一邊笑道:“行,張大爺,您可是第一個到的。”
緊接著,馮大媽也走了過來,從兜裏掏出兩毛錢放在桌上:“我這算是兩毛,誌遠這孩子有本事,辦這麽大的婚禮,咱這做鄰居的也得隨份子。”
一旁的秦淮茹也趕緊湊了過來,笑著遞上一毛五:“我這就一毛五,家裏條件不好,禮不大,算是個心意吧。”
小劉一一登記,手下動作熟練,嘴上也不忘打趣:“行了行了,大家都是鄰居,隨禮隨心意嘛。”
緊接著,其他鄰居也陸續走上前來,隨禮的金額大多在一毛到兩毛之間。
這個年代,隨禮講究的不是金額,而是心意,大家的日子都不寬裕,能拿出一毛兩毛已經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