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藩這種事對任何一個帝王來說,都是頭痛棘手而且風險很大的抉擇。錦陽帝對一直是肘腋之患的三家藩鎮,采取緩行慢進,徐徐圖之的對策,四年前就在逐步削減他們的勢力和兵力,成效很是不錯。尤其今年有兩家藩王病逝,於是就乘這兩家新主上台,立足未穩之時,一鼓作氣撤去了這兩家藩鎮。
三家藩鎮去了其二,剩下的一家便已不足慮。真正讓錦陽帝憂心且壓力極大的是,謝午華已經越來越難指揮得動了。
兩個月前,錦陽帝著手準備撤去那兩家藩鎮,為防有變,下旨與謝午華,令其提出五萬人馬,分作兩路,壓製住這兩家藩鎮。禦旨發出,謝午華的迴音也很快到了,開篇即是一大套誓死忠君的漂亮話,後麵又訴了一大番苦,什麽軍中先前有時疫流行,不少將士染病,現下方愈,如長途遠征恐怕吃不消;什麽軍中現在的糧草也不甚充裕,不如等到夏收之後,補充了糧草再行出征……
反正通篇的所有內容總結下來隻有三字:我不去!
雖然沒有謝午華的支援,也沒耽誤錦陽帝撤藩的計劃。但這件事這份囂張的折子,給本就緊張微妙的君臣關係,又重重添上了一筆不確定因素。帝王指揮不動掌握兵權的大將,就像一個人肢體僵硬舉動不靈,都是難以醫治的重病頑疾。
得了這樣重病的錦陽帝自然憂心忡忡,但謝午華不同於三藩,他手中的兵權太大,如果現在開始撤他的兵權,他一急之下真的反了,自己手中能調配的所有兵力,滿打滿算能與他勢均力敵。但兵馬的質量就很難說是否對等了。再說,如果謝午華真的反了,埋藏在大淵各地的隱患勢必不會放過這個趁火打劫的機會,那樣的話,大淵就全亂了,兵戈四起,民不聊生。
武力不可取,但用計的話,似乎也沒有什麽好計策,他二人對彼此也太了解,對別的文臣武將管用的策略,放在謝午華身上未必有效果。
看到父皇愁得頭發都白了很多,天景也很發愁。但她一向隻熟悉擅長和文臣鬥法,和武將,尤其是和謝午華這樣的軍中傳奇該如何較量,她真是缺乏經驗。如果不是考慮到賀雲陽受了那麽重的傷,現在讓他勞神思慮有點不厚道,她真的很想問問他的意見,說不定這個很有戰鬥經驗的陰謀家會有什麽好辦法。
還有一個人也很發愁,甚至比錦陽帝和天景更愁,這個人就是玄明。
他從小就被夾在謝家和陳家之間,一邊是父皇,一邊是舅舅。兩邊每每角力之時,他所承受的壓力是最大的。他曾經多少次幻想著,如果自己隻屬於一方,而和另一方無毫牽扯該有多好。
如果他隻是謝家人,自然心無旁騖地跟隨著舅舅,哪怕跟著他起兵造反又怕什麽,贏了就得了天下,敗了也不過就是輸掉腦袋。
如果他隻是陳家人,當然會堅定的站在父皇身邊,而且父皇也不會懷疑他的用心和意圖。如果有天謝午華反了,他肯定主動請纓上戰場與其一戰,能和傳說中的軍中戰神對決一番,就是死在他的槍下,也是英雄壯烈的好男兒的結局。
他生性是個痛快磊落的人,可老天偏偏就不讓他痛快磊落。老天為他陳玄明安排的結局,不會是血染沙場,馬革裹屍這種他向往的歸宿。而是要讓他在父皇和舅舅這兩股強大的力量中,被慢慢地撕裂。
這天晚上,天景從凝芸宮出來,踏著不甚明朗的月色迴明華苑去。她這些天每晚都來跟清和學刺繡。清和對她的轉性大為驚訝,問起緣由,她自然迴答是因為母親的壓力,要不然她才不想學這種會把手指紮成蜂窩的,一點都不好玩的勞什子。
這番解釋既合情理,也有天景的風格。清和自然不懷疑。可是她不知道,天景寧可把手指紮成蜂窩,也要學會刺繡的真正原因,是想給一個人繡件真正像樣的作品,表現一下自己的女兒家風範。
天景走著,埋頭思忖著清和剛教的幾種針法。正想得出神,麵前忽然一聲低喚,“天景!”
天景一抬頭,著實嚇了一跳,連退了好幾步,差一點驚叫出來。前麵很近的地方,站著一個高大的身影,那人的臉背著月光,暗沉沉地看不清五官。不過看那身形,好像是,,
“玄明哥哥,你幹什麽?這麽晚了,你不聲不響地站在這兒,要在裝鬼嚇人嗎?”天景撫著胸口大怒,剛才的好心情全讓這個傻大個兒破壞了。
等再聞到他身上濃烈的酒氣,她愈發生氣,板著臉訓道,“玄明哥哥,你這到底是要幹什麽?我剛從凝芸宮出來,淑妃娘娘和清和還在擔心,說你這麽晚了還不迴去。你在哪裏喝了這麽多酒?你知不知道你這個樣子要是讓父皇看到了,他會怪罪淑妃沒有教導好你,她和清和一向待你那麽好,你就忍心連累得她們為你受父皇責難嗎?”
“不是,天景,我不是想喝酒,我也不是,我是……”
天景皺了皺眉,又歎口氣,她知道玄明嘴笨,一緊張煩躁更會語無倫次。她上前拍拍他的肩安慰,“也是我不好,剛才不該對你兇。你別急,好好地說到底怎麽了?你這幾天就是有些不對勁,總見你魂不守舍的。”
玄明平靜了一些,呐呐道,“天景,你知道我腦子笨,想不來人和人之間那麽複雜的關係和利害衝突。你幫我想想,你說我舅舅會不會反?”
“啊?”天景啞然,心想這個問題連父皇也在糾結,也許就是你舅舅自己都不能確定,你居然來問我,你還真看得起我!
她還沒思量出合適地解釋,玄明又是一連串的問題拋過來,“若我舅舅真的反了,父皇會把謝家怎麽樣?他會不會賜死我母親?若是他將謝家滿門抄斬,又會拿我怎麽辦?賜我自盡還是廢我為庶人?”
天景被這一大堆冒著濃烈血腥氣的問題砸得暈頭轉向。好容易玄明把問題都拋完了,閉了嘴呆呆發怔。她在路邊的石台上坐下,拍了拍身邊的位置,“你坐下,坐下我慢慢跟你說!”
“玄明哥哥,我說不準謝元帥會不會反,我也說不準如果他真的反了,父皇震怒之下會不會對謝家下狠手懲罰。但是我知道,你現在痛苦成這樣,是因為你不知道該站在哪一邊,對不對?”
“是啊,天景,兩邊都是我的親人……你說我該站在哪一邊!”
“當然是站在父皇這邊!”天景毫不遲疑地迴答,“玄明哥哥,莫忘了你姓陳。你是父皇的兒子,是大淵的皇族,是允王殿下。大淵的江山本就有你的一份,你怎麽可以背離父皇,站到你舅舅一邊去!”
“我沒有要背離父皇……”玄明爭辯,忍不住提高了聲音。
“你吼什麽?以為我們現在說著的,是能讓眾人都來旁聽的閑聊嗎?”天景瞪他一眼,“玄明哥哥,你現在身處的,不是家長裏短,而是國政朝局。這種事不允許你在親情間糾結,左右搖擺。你說你沒有背離父皇,其實立場不穩就是背離。玄明哥哥,牢記你的身份,站穩你的立場。”
她在玄明的手上重重一握,“玄明哥哥,你今年十六歲了。進禦書房聽講也有八年。你說實話,在你看來,父皇可是昏君?”
“當然不是!”玄明肅容道,“父皇勤政愛民,清明公允。是很好的君王。我說的這可是良心話。”
“我與你看法相同。既然父皇是英明君主,把大淵治理得挺好。謝元帥就根本沒有任何正當的理由造反,你說是不是?”
“是!”
“就是這樣!這不就清楚了?你是父皇的兒子,父皇是治世明君。那麽無論從綱常還是情理,你都應該和父皇站在一起。若有一天謝元帥真的反了,他就是亂臣賊子,和你一點關係也沒有的反.叛者。就是父皇命你上陣與他交鋒……”
“那我也絕無半點遲疑,便是生死相搏,那就生死相搏,我也不會有什麽愧疚和不忍。”玄明抬起頭來,重重吐出一口濁氣,“就是這樣,不管父皇信不信我,我都和他站在一起!”
“父皇會信你的!盡管君王的疑心病重一些,但父皇心裏清楚,你是個沒有野心的人,你隻是太重感情,你想保全每一個人,所以才左右為難。但是你要記住,如果父皇和謝元帥真的決裂了,你隻有牢牢站在父皇身邊,才能最大程度地保全謝家人。因為父皇也是個重情的人,你莫忘了,當年他就是看在你和謝元帥的分上,才沒送宜妃娘娘入冷宮。若真到了那一天,他想必也會看在你的份上,給謝家人留條生路。”
“嗯,我記住了。”玄明重重點頭,終於有了笑容,“天景,我就說你腦子聰明嘛。這些問題都快把我逼瘋了。你這麽一會兒工夫就幫我理清楚了,謝謝你!”
“和我還說謝?”天景白他一眼,“再說也不是我聰明。你是局中人,我是局外人,自然比你看得清楚想得明白。而且我沒有你那麽多的糾葛牽掛,我就隻是父皇的女兒,沒有厲害的舅舅需要我左右為難。好了,現在你想清楚了,就快迴凝芸宮去吧,這都什麽時辰了,淑妃娘娘肯定還等著你呢。”
玄明答應著起身離去,走了兩步又轉迴來,“天景,你還記得你的話吧?你說過,哪怕世上的人都不信我,你也是信我的。”
天景微怔,然後鄭重點頭,“我記得,我永遠信你!”
玄明笑得開懷明朗,“那我就放心了。”
三家藩鎮去了其二,剩下的一家便已不足慮。真正讓錦陽帝憂心且壓力極大的是,謝午華已經越來越難指揮得動了。
兩個月前,錦陽帝著手準備撤去那兩家藩鎮,為防有變,下旨與謝午華,令其提出五萬人馬,分作兩路,壓製住這兩家藩鎮。禦旨發出,謝午華的迴音也很快到了,開篇即是一大套誓死忠君的漂亮話,後麵又訴了一大番苦,什麽軍中先前有時疫流行,不少將士染病,現下方愈,如長途遠征恐怕吃不消;什麽軍中現在的糧草也不甚充裕,不如等到夏收之後,補充了糧草再行出征……
反正通篇的所有內容總結下來隻有三字:我不去!
雖然沒有謝午華的支援,也沒耽誤錦陽帝撤藩的計劃。但這件事這份囂張的折子,給本就緊張微妙的君臣關係,又重重添上了一筆不確定因素。帝王指揮不動掌握兵權的大將,就像一個人肢體僵硬舉動不靈,都是難以醫治的重病頑疾。
得了這樣重病的錦陽帝自然憂心忡忡,但謝午華不同於三藩,他手中的兵權太大,如果現在開始撤他的兵權,他一急之下真的反了,自己手中能調配的所有兵力,滿打滿算能與他勢均力敵。但兵馬的質量就很難說是否對等了。再說,如果謝午華真的反了,埋藏在大淵各地的隱患勢必不會放過這個趁火打劫的機會,那樣的話,大淵就全亂了,兵戈四起,民不聊生。
武力不可取,但用計的話,似乎也沒有什麽好計策,他二人對彼此也太了解,對別的文臣武將管用的策略,放在謝午華身上未必有效果。
看到父皇愁得頭發都白了很多,天景也很發愁。但她一向隻熟悉擅長和文臣鬥法,和武將,尤其是和謝午華這樣的軍中傳奇該如何較量,她真是缺乏經驗。如果不是考慮到賀雲陽受了那麽重的傷,現在讓他勞神思慮有點不厚道,她真的很想問問他的意見,說不定這個很有戰鬥經驗的陰謀家會有什麽好辦法。
還有一個人也很發愁,甚至比錦陽帝和天景更愁,這個人就是玄明。
他從小就被夾在謝家和陳家之間,一邊是父皇,一邊是舅舅。兩邊每每角力之時,他所承受的壓力是最大的。他曾經多少次幻想著,如果自己隻屬於一方,而和另一方無毫牽扯該有多好。
如果他隻是謝家人,自然心無旁騖地跟隨著舅舅,哪怕跟著他起兵造反又怕什麽,贏了就得了天下,敗了也不過就是輸掉腦袋。
如果他隻是陳家人,當然會堅定的站在父皇身邊,而且父皇也不會懷疑他的用心和意圖。如果有天謝午華反了,他肯定主動請纓上戰場與其一戰,能和傳說中的軍中戰神對決一番,就是死在他的槍下,也是英雄壯烈的好男兒的結局。
他生性是個痛快磊落的人,可老天偏偏就不讓他痛快磊落。老天為他陳玄明安排的結局,不會是血染沙場,馬革裹屍這種他向往的歸宿。而是要讓他在父皇和舅舅這兩股強大的力量中,被慢慢地撕裂。
這天晚上,天景從凝芸宮出來,踏著不甚明朗的月色迴明華苑去。她這些天每晚都來跟清和學刺繡。清和對她的轉性大為驚訝,問起緣由,她自然迴答是因為母親的壓力,要不然她才不想學這種會把手指紮成蜂窩的,一點都不好玩的勞什子。
這番解釋既合情理,也有天景的風格。清和自然不懷疑。可是她不知道,天景寧可把手指紮成蜂窩,也要學會刺繡的真正原因,是想給一個人繡件真正像樣的作品,表現一下自己的女兒家風範。
天景走著,埋頭思忖著清和剛教的幾種針法。正想得出神,麵前忽然一聲低喚,“天景!”
天景一抬頭,著實嚇了一跳,連退了好幾步,差一點驚叫出來。前麵很近的地方,站著一個高大的身影,那人的臉背著月光,暗沉沉地看不清五官。不過看那身形,好像是,,
“玄明哥哥,你幹什麽?這麽晚了,你不聲不響地站在這兒,要在裝鬼嚇人嗎?”天景撫著胸口大怒,剛才的好心情全讓這個傻大個兒破壞了。
等再聞到他身上濃烈的酒氣,她愈發生氣,板著臉訓道,“玄明哥哥,你這到底是要幹什麽?我剛從凝芸宮出來,淑妃娘娘和清和還在擔心,說你這麽晚了還不迴去。你在哪裏喝了這麽多酒?你知不知道你這個樣子要是讓父皇看到了,他會怪罪淑妃沒有教導好你,她和清和一向待你那麽好,你就忍心連累得她們為你受父皇責難嗎?”
“不是,天景,我不是想喝酒,我也不是,我是……”
天景皺了皺眉,又歎口氣,她知道玄明嘴笨,一緊張煩躁更會語無倫次。她上前拍拍他的肩安慰,“也是我不好,剛才不該對你兇。你別急,好好地說到底怎麽了?你這幾天就是有些不對勁,總見你魂不守舍的。”
玄明平靜了一些,呐呐道,“天景,你知道我腦子笨,想不來人和人之間那麽複雜的關係和利害衝突。你幫我想想,你說我舅舅會不會反?”
“啊?”天景啞然,心想這個問題連父皇也在糾結,也許就是你舅舅自己都不能確定,你居然來問我,你還真看得起我!
她還沒思量出合適地解釋,玄明又是一連串的問題拋過來,“若我舅舅真的反了,父皇會把謝家怎麽樣?他會不會賜死我母親?若是他將謝家滿門抄斬,又會拿我怎麽辦?賜我自盡還是廢我為庶人?”
天景被這一大堆冒著濃烈血腥氣的問題砸得暈頭轉向。好容易玄明把問題都拋完了,閉了嘴呆呆發怔。她在路邊的石台上坐下,拍了拍身邊的位置,“你坐下,坐下我慢慢跟你說!”
“玄明哥哥,我說不準謝元帥會不會反,我也說不準如果他真的反了,父皇震怒之下會不會對謝家下狠手懲罰。但是我知道,你現在痛苦成這樣,是因為你不知道該站在哪一邊,對不對?”
“是啊,天景,兩邊都是我的親人……你說我該站在哪一邊!”
“當然是站在父皇這邊!”天景毫不遲疑地迴答,“玄明哥哥,莫忘了你姓陳。你是父皇的兒子,是大淵的皇族,是允王殿下。大淵的江山本就有你的一份,你怎麽可以背離父皇,站到你舅舅一邊去!”
“我沒有要背離父皇……”玄明爭辯,忍不住提高了聲音。
“你吼什麽?以為我們現在說著的,是能讓眾人都來旁聽的閑聊嗎?”天景瞪他一眼,“玄明哥哥,你現在身處的,不是家長裏短,而是國政朝局。這種事不允許你在親情間糾結,左右搖擺。你說你沒有背離父皇,其實立場不穩就是背離。玄明哥哥,牢記你的身份,站穩你的立場。”
她在玄明的手上重重一握,“玄明哥哥,你今年十六歲了。進禦書房聽講也有八年。你說實話,在你看來,父皇可是昏君?”
“當然不是!”玄明肅容道,“父皇勤政愛民,清明公允。是很好的君王。我說的這可是良心話。”
“我與你看法相同。既然父皇是英明君主,把大淵治理得挺好。謝元帥就根本沒有任何正當的理由造反,你說是不是?”
“是!”
“就是這樣!這不就清楚了?你是父皇的兒子,父皇是治世明君。那麽無論從綱常還是情理,你都應該和父皇站在一起。若有一天謝元帥真的反了,他就是亂臣賊子,和你一點關係也沒有的反.叛者。就是父皇命你上陣與他交鋒……”
“那我也絕無半點遲疑,便是生死相搏,那就生死相搏,我也不會有什麽愧疚和不忍。”玄明抬起頭來,重重吐出一口濁氣,“就是這樣,不管父皇信不信我,我都和他站在一起!”
“父皇會信你的!盡管君王的疑心病重一些,但父皇心裏清楚,你是個沒有野心的人,你隻是太重感情,你想保全每一個人,所以才左右為難。但是你要記住,如果父皇和謝元帥真的決裂了,你隻有牢牢站在父皇身邊,才能最大程度地保全謝家人。因為父皇也是個重情的人,你莫忘了,當年他就是看在你和謝元帥的分上,才沒送宜妃娘娘入冷宮。若真到了那一天,他想必也會看在你的份上,給謝家人留條生路。”
“嗯,我記住了。”玄明重重點頭,終於有了笑容,“天景,我就說你腦子聰明嘛。這些問題都快把我逼瘋了。你這麽一會兒工夫就幫我理清楚了,謝謝你!”
“和我還說謝?”天景白他一眼,“再說也不是我聰明。你是局中人,我是局外人,自然比你看得清楚想得明白。而且我沒有你那麽多的糾葛牽掛,我就隻是父皇的女兒,沒有厲害的舅舅需要我左右為難。好了,現在你想清楚了,就快迴凝芸宮去吧,這都什麽時辰了,淑妃娘娘肯定還等著你呢。”
玄明答應著起身離去,走了兩步又轉迴來,“天景,你還記得你的話吧?你說過,哪怕世上的人都不信我,你也是信我的。”
天景微怔,然後鄭重點頭,“我記得,我永遠信你!”
玄明笑得開懷明朗,“那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