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一切都是值得的
開局被誅十族,我在朱棣頭上作死 作者:青山墨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這其中艱難險阻,遠超想象,諸位需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王掌櫃微微前傾,雙手交疊放在膝上,目光炯炯地看著方子言,說道。
“方大人,我等既然踏入這會客廳,便已將前路的困難思量清楚。”
“實不相瞞,我王家在京城經營布莊多年,積累了一定的財富與人脈。”
“如今聽聞大人的研究,深感這是一個改變大明商業格局的良機。”
“我願拿出半數家財,投入到大人的工業技術研發與推廣之中。”
李掌櫃也跟著站起身來,走到方子言麵前,拱手說道。
“方大人,我李家主營瓷器生意,在南方諸省皆有窯廠。”
“瓷器製作工藝雖精湛,但一直缺乏創新,若能借助大人的工業技術進行改良,那我李家瓷器必將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我願出資三分之一的產業,全力支持大人。”
這時,一直沉默的張掌櫃也開口了,他輕撫著胡須,不緊不慢地說道。
“方大人,我張家世代經營錢莊,資金流轉是我等擅長之事。”
“大人的工業計劃,前期投入巨大,後續資金鏈的穩定至關重要。”
“我張家願為大人提供資金周轉的便利,無論貸款還是投資,都可全力配合。”
方子言聽著幾位商人的表態,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站起身來,再次抱拳行禮。
“有諸位相助,方某信心倍增。”
“此次合作,我定會全力以赴,確保每一項技術都能順利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幾位商人聞言,相視一笑,眼中滿是興奮與期待,當即表示願意傾盡全力,提供大量的財富支持方子言的研究與技術推廣。
王掌櫃笑著說道。
“方大人,咱們既已達成共識,那便盡快商討具體的合作事宜。”
“資金如何注入,研究進度如何把控,產品推廣又該如何布局,都需細細謀劃。”
方子言點頭表示讚同。
“王掌櫃所言極是。依我之見,咱們可先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統籌各項事務。”
“由我負責技術研發與指導,諸位則負責資金籌集、人力招募以及後續的市場推廣。”
李掌櫃提出疑問:“方大人,這機構的運營管理,該如何安排?”
方子言思索片刻,說道:“可設立一個董事會,由諸位與我共同組成,重大決策共同商議。”
“日常運營,則聘請一位經驗豐富的管事負責,定期向董事會匯報工作進展。”
眾人紛紛點頭,覺得此方案可行。
在商人雄厚資金的支持下,方子言購置了各種精良的設備與材料,迅速組建起一個小型的工坊。
工坊選址在府邸的一處寬敞庭院。
這裏遠離喧囂,四周綠樹環繞,環境清幽,為技術研究與生產模型打造提供了相對安靜的空間。
方子言親自帶領工匠們搬運設備,指揮著設備的安裝與調試。
他卷起衣袖,與工匠們一同勞作,全然沒有了往日朝堂上的威嚴模樣。
那些從各地采購來的設備,有的龐大而複雜,需要多人協作才能安置妥當。
有的則小巧精致,卻蘊含著先進的技術原理。
每一台設備的安置,方子言都親自把關,確保其穩固且符合生產要求。
設備安置完畢後,他召集家中經驗豐富的工匠,將他們齊聚在工坊內。
工匠們圍坐在一張巨大的工作台前,方子言展開那些凝聚著他心血的圖紙。
“諸位師傅,咱們今日齊聚於此,是要開啟一項前所未有的事業。”
方子言目光堅定地掃過每一位工匠,說道。
“這些圖紙,是我根據先進的工業知識繪製而成,咱們要按照現代化的工業標準,打造各類生產模型。”
“這其中的難度,想必大家一眼便能看出,但我相信,憑借諸位的精湛技藝,定能克服重重困難。”
一位年長的工匠,戴著老花鏡,仔細端詳著圖紙,眉頭微皺,說道。
“老爺,這圖紙上的許多構造,與咱們以往打造的物件大不相同,有些地方,實在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啊。”
方子言微笑著,拿起一根木棍,指著圖紙上一處複雜的結構,耐心解釋道。
“師傅,您看這裏,這是一種全新的動力傳輸裝置,通過齒輪的相互咬合與轉動,能夠更高效地傳遞動力,從而提升生產效率。”
“雖然原理複雜,但隻要咱們一步步拆解,先製作出各個零部件,再進行組裝,定能成功。”
工匠們紛紛點頭,眼神中雖仍有疑惑,但更多的是躍躍欲試的勁頭。
接下來的日子裏,工坊內日夜燈火通明,工匠們各司其職。
方子言穿梭於工匠之間,不時給出指導與建議,遇到難題,便與工匠們一同探討解決方案。
在這個過程中,他與商人們保持著密切的溝通。
每隔幾日,王掌櫃、李掌櫃等商人便會來到工坊。
方子言會帶著他們參觀工坊的進展,詳細分享研究成果。
“諸位掌櫃,如今我們已成功打造出了部分零部件的模型,經過測試,性能良好。”
“接下來,便是將這些零部件組裝成完整的生產設備。”
方子言指著工作台上擺放的零件,興奮地說道。
王掌櫃仔細觀察著零件,點頭稱讚道。
“方大人,您這研究進展迅速,實在令人欽佩。”
“依我看,這設備一旦投入生產,我們的布莊便能率先受益,生產效率必將大幅提升。”
李掌櫃也在一旁說道。
“是啊,方大人。隻是這設備投入商業生產後,如何定價,如何推廣,還需我們共同商討。”
方子言與商人們圍坐在一起,共同探討技術應用於商業生產的可行性方案與未來的合作方向。
他們從市場需求、成本核算,聊到銷售渠道、品牌推廣,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規劃。
而陳鳳燕,始終在一旁默默支持著他。
她每日都會精心準備飯菜,送到工坊,讓方子言與工匠們能及時補充體力。
看到方子言因專注研究而日漸消瘦,她心疼不已,但每次勸說方子言休息時,方子言總是笑著安慰她。
“鳳燕,我不辛苦,這一切都是為了大明的未來。等這項技術成功落地,一切都是值得的。”
王掌櫃微微前傾,雙手交疊放在膝上,目光炯炯地看著方子言,說道。
“方大人,我等既然踏入這會客廳,便已將前路的困難思量清楚。”
“實不相瞞,我王家在京城經營布莊多年,積累了一定的財富與人脈。”
“如今聽聞大人的研究,深感這是一個改變大明商業格局的良機。”
“我願拿出半數家財,投入到大人的工業技術研發與推廣之中。”
李掌櫃也跟著站起身來,走到方子言麵前,拱手說道。
“方大人,我李家主營瓷器生意,在南方諸省皆有窯廠。”
“瓷器製作工藝雖精湛,但一直缺乏創新,若能借助大人的工業技術進行改良,那我李家瓷器必將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我願出資三分之一的產業,全力支持大人。”
這時,一直沉默的張掌櫃也開口了,他輕撫著胡須,不緊不慢地說道。
“方大人,我張家世代經營錢莊,資金流轉是我等擅長之事。”
“大人的工業計劃,前期投入巨大,後續資金鏈的穩定至關重要。”
“我張家願為大人提供資金周轉的便利,無論貸款還是投資,都可全力配合。”
方子言聽著幾位商人的表態,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站起身來,再次抱拳行禮。
“有諸位相助,方某信心倍增。”
“此次合作,我定會全力以赴,確保每一項技術都能順利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幾位商人聞言,相視一笑,眼中滿是興奮與期待,當即表示願意傾盡全力,提供大量的財富支持方子言的研究與技術推廣。
王掌櫃笑著說道。
“方大人,咱們既已達成共識,那便盡快商討具體的合作事宜。”
“資金如何注入,研究進度如何把控,產品推廣又該如何布局,都需細細謀劃。”
方子言點頭表示讚同。
“王掌櫃所言極是。依我之見,咱們可先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統籌各項事務。”
“由我負責技術研發與指導,諸位則負責資金籌集、人力招募以及後續的市場推廣。”
李掌櫃提出疑問:“方大人,這機構的運營管理,該如何安排?”
方子言思索片刻,說道:“可設立一個董事會,由諸位與我共同組成,重大決策共同商議。”
“日常運營,則聘請一位經驗豐富的管事負責,定期向董事會匯報工作進展。”
眾人紛紛點頭,覺得此方案可行。
在商人雄厚資金的支持下,方子言購置了各種精良的設備與材料,迅速組建起一個小型的工坊。
工坊選址在府邸的一處寬敞庭院。
這裏遠離喧囂,四周綠樹環繞,環境清幽,為技術研究與生產模型打造提供了相對安靜的空間。
方子言親自帶領工匠們搬運設備,指揮著設備的安裝與調試。
他卷起衣袖,與工匠們一同勞作,全然沒有了往日朝堂上的威嚴模樣。
那些從各地采購來的設備,有的龐大而複雜,需要多人協作才能安置妥當。
有的則小巧精致,卻蘊含著先進的技術原理。
每一台設備的安置,方子言都親自把關,確保其穩固且符合生產要求。
設備安置完畢後,他召集家中經驗豐富的工匠,將他們齊聚在工坊內。
工匠們圍坐在一張巨大的工作台前,方子言展開那些凝聚著他心血的圖紙。
“諸位師傅,咱們今日齊聚於此,是要開啟一項前所未有的事業。”
方子言目光堅定地掃過每一位工匠,說道。
“這些圖紙,是我根據先進的工業知識繪製而成,咱們要按照現代化的工業標準,打造各類生產模型。”
“這其中的難度,想必大家一眼便能看出,但我相信,憑借諸位的精湛技藝,定能克服重重困難。”
一位年長的工匠,戴著老花鏡,仔細端詳著圖紙,眉頭微皺,說道。
“老爺,這圖紙上的許多構造,與咱們以往打造的物件大不相同,有些地方,實在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啊。”
方子言微笑著,拿起一根木棍,指著圖紙上一處複雜的結構,耐心解釋道。
“師傅,您看這裏,這是一種全新的動力傳輸裝置,通過齒輪的相互咬合與轉動,能夠更高效地傳遞動力,從而提升生產效率。”
“雖然原理複雜,但隻要咱們一步步拆解,先製作出各個零部件,再進行組裝,定能成功。”
工匠們紛紛點頭,眼神中雖仍有疑惑,但更多的是躍躍欲試的勁頭。
接下來的日子裏,工坊內日夜燈火通明,工匠們各司其職。
方子言穿梭於工匠之間,不時給出指導與建議,遇到難題,便與工匠們一同探討解決方案。
在這個過程中,他與商人們保持著密切的溝通。
每隔幾日,王掌櫃、李掌櫃等商人便會來到工坊。
方子言會帶著他們參觀工坊的進展,詳細分享研究成果。
“諸位掌櫃,如今我們已成功打造出了部分零部件的模型,經過測試,性能良好。”
“接下來,便是將這些零部件組裝成完整的生產設備。”
方子言指著工作台上擺放的零件,興奮地說道。
王掌櫃仔細觀察著零件,點頭稱讚道。
“方大人,您這研究進展迅速,實在令人欽佩。”
“依我看,這設備一旦投入生產,我們的布莊便能率先受益,生產效率必將大幅提升。”
李掌櫃也在一旁說道。
“是啊,方大人。隻是這設備投入商業生產後,如何定價,如何推廣,還需我們共同商討。”
方子言與商人們圍坐在一起,共同探討技術應用於商業生產的可行性方案與未來的合作方向。
他們從市場需求、成本核算,聊到銷售渠道、品牌推廣,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規劃。
而陳鳳燕,始終在一旁默默支持著他。
她每日都會精心準備飯菜,送到工坊,讓方子言與工匠們能及時補充體力。
看到方子言因專注研究而日漸消瘦,她心疼不已,但每次勸說方子言休息時,方子言總是笑著安慰她。
“鳳燕,我不辛苦,這一切都是為了大明的未來。等這項技術成功落地,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