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身體微微前傾,目光緊緊鎖住方子言,聽得津津有味,時而微微點頭。


    眼中的讚賞之意愈發濃烈,仿佛要將方子言的每一句話都刻在心底。


    那專注的神情,如同在聆聽一場關乎國家命運的激昂樂章。


    待方子言講述完畢,朱棣猛地一拍龍椅扶手,“刷”地站起身來,聲音洪亮如洪鍾,在朝堂內久久迴蕩。


    “方愛卿,此去外交,功績卓著,實乃我大明之棟梁!”


    “炎沙國與我大明合作,安瀾國歸附,皆乃愛卿之功,為我大明開疆拓土,提升威望,朕心甚慰!”


    他滿臉興奮,雙手不自覺地揮舞著,仿佛已然看到大明在方子言的助力下,走向更為輝煌的未來。


    滿朝文武瞬間被這熱烈的氣氛點燃。


    禮部尚書反應迅速,一個箭步出列,雙手高高抱拳,身子前傾,畢恭畢敬地說道。


    “方大人此次出使,盡顯我大明風範,以智慧化解重重危機,實乃我等楷模。”


    “在那複雜多變的外交舞台上,方大人遊刃有餘,每一步決策都恰到好處,維護了我大明的尊嚴與利益,為我禮部日後的外事工作樹立了絕佳典範。”


    他言辭懇切,眼中滿是欽佩,臉上的皺紋因激動而微微扭曲。


    武將們也不甘示弱,紛紛抱拳。威武大將軍王猛向前一步,聲如雷霆。


    “方大人,俺們武將在戰場上靠的是刀槍,可您在外交場上,僅憑一張嘴、一顆心,就勝過千軍萬馬。”


    “那平定安瀾國內亂,不動一兵一卒,盡顯謀略與勇氣,俺老佩服您了!”


    他一邊說著,一邊用力地揮動著粗壯的手臂,滿臉的絡腮胡都跟著抖動,仿佛在模仿方子言指揮若定的模樣。


    戶部侍郎也趕忙站出來,語氣中帶著幾分欣喜與憧憬。


    “方大人促成與炎沙國的合作,日後兩國貿易往來,定能讓我大明的國庫更加充盈。”


    “這可都是大人的功勞,為我戶部增添了不少底氣呐!”


    一時間,朝堂上讚揚之聲此起彼伏,連綿不絕。


    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從不同方麵對方子言的功績進行誇讚……


    然而,就在這一片喜悅祥和的氛圍達到頂點之時,殿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且雜亂的腳步聲,打破了這份美好。


    一名傳令兵,衣衫略顯淩亂,神色慌張得如同驚弓之鳥,手持一封加急文書,一路小跑闖入朝堂。


    他在殿前猛地單膝跪地,聲音因緊張和焦急而微微顫抖,高聲喊道:“陛下,邊關急報!”


    這一聲唿喊,猶如一道驚雷,瞬間劈碎了朝堂上的歡樂。


    朱棣臉上那燦爛的笑容刹那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一臉凝重,仿佛被一層寒霜籠罩。


    他的眼神瞬間銳利如鷹,毫不猶豫地迅速伸出手,一把接過文書。


    隨著文書緩緩展開,他的臉色愈發陰沉,原本明亮的眼眸此刻仿佛被烏雲遮蔽,透著無盡的憂慮。


    隻見文書之上,詳細記載著。


    與大明接壤的北漠國,在紀綱暗中勾結慫恿之下,已然開始厲兵秣馬。


    他們大量征集糧草,糧草堆積如山,彌漫著刺鼻的幹草氣息。


    擴充軍隊,新兵們在訓練場上喊聲震天,塵土飛揚。


    不僅如此,北漠國還頻繁在邊境進行軍事演習,騎兵們的馬蹄聲如雷,揚起的沙塵遮天蔽日,對大明邊境虎視眈眈,邊境局勢猶如緊繃的弓弦,一觸即發。


    朱棣緊抿雙唇,將文書遞給身旁的太監,沉聲道:“宣讀!”


    太監接過文書,清了清嗓子,聲音略帶顫抖地宣讀起來。


    朝堂上頓時一片嘩然,大臣們像炸開了鍋一般,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這紀綱,真是賊心不死!竟勾結北漠國,妄圖侵犯我大明!他到底安的什麽心?”


    一位年邁的大臣氣得滿臉通紅,雙手顫抖著,胡須也跟著抖動。


    “北漠國騎兵驍勇善戰,若真開戰,我大明邊境百姓恐遭劫難。那些無辜的百姓,又要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了!”


    一位年輕的大臣滿臉憂慮,眉頭擰成了麻花。


    朱棣眉頭緊鎖,額頭上的皺紋如溝壑般深刻,他在龍椅前緩緩踱步,腳步沉重而緩慢。


    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朝堂眾人的心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此刻,他心中十分清楚,大戰將至,這是一場關乎大明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


    必須盡快選派得力將領禦敵,隻有這樣,才能保大明邊境安寧,維護國家的穩定


    但誰能擔當此重任,帶領大明軍隊擊退強敵,成為了他心中亟待解決的難題……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得仿若能擰出水來,大臣們的議論聲交織成一片,卻難以掩蓋邊關告急帶來的緊張與不安。


    就在眾人憂心忡忡之際,方子言目光如炬,神色堅毅,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


    他身姿挺拔,雙手抱拳,聲音洪亮且堅定有力,仿若洪鍾鳴響,在空曠的朝堂上久久迴蕩。


    “陛下,臣願掛帥出征,討伐北漠國,以解邊境之危,護我大明山河!”


    這一聲請纓,瞬間打破了朝堂上的嘈雜。


    滿朝文武紛紛轉過頭來,目光齊刷刷地聚焦在方子言身上,眼神中滿是驚訝與敬佩。


    畢竟,長久以來,方子言在眾人眼中,一直是那個縱橫外交舞台、憑借智慧與口才化解危機的能臣。


    此番卻主動請纓奔赴戰場,直麵北漠國的鐵騎,這等勇氣與擔當,實在令人動容。


    朱棣聽聞,原本緊鎖的眉頭微微一挑,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靜靜地看著方子言。


    他的目光仿佛能穿透時空,迴想起方子言在外交活動中的點點滴滴。


    在炎沙國,麵對他國間諜的惡意破壞、炎沙國代表的刁難以及複雜的文化衝突。


    方子言總能冷靜分析,憑借非凡的智慧和果敢的決策,巧妙周旋,化險為夷。


    在安瀾國,深陷內亂的泥潭中,方子言又能精準洞察局勢,製定精妙策略,兵不血刃地平定內亂,助力安瀾國走向正軌。


    這些經曆無不彰顯出方子言卓越的領導才能和超強的應變能力。


    一時間,大殿內安靜得落針可聞,所有人都在等待著朱棣的決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被誅十族,我在朱棣頭上作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山墨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山墨客並收藏開局被誅十族,我在朱棣頭上作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