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年下不叫姐,心思有點野
叫誰偶像,我是藝術家 作者:油炸大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柳施施翻開《武俠版》,好奇問了一句:“你還會寫武俠小說?”
沈言隨意解釋了一句:“混口飯吃…”
“什麽?”
“混點稿費!”
“哇,雜誌連載,你說上就上?”
“武俠小說的套路是既定的,核心內容就五種類型:複仇、奪寶、爭霸、行俠、情變…把這幾大元素糅合在一起,誰糅合的更好,誰就是大師!”
“那金庸的小說?”
“你演過《射雕英雄傳》,咱就拿這個舉例,《射雕》就包含了複仇、奪寶、爭霸、行俠四大元素…”
“…複仇複什麽仇?”
“郭靖的殺父之仇啊…郭靖為什麽離開大漠,南下中原?不就是為了赴醉仙樓比武之約,順便報仇嘛!”
“那奪寶呢?”
“《九陰真經》咯…”
柳施施琢磨一下:“…還真是…”
“都有既定的套路了,剩下的就是往裏塞故事…”
“那我也寫不好!”
“…我文筆還不錯,去年我去了bj,想當演員,但當時一點門路都沒有,沒有經紀公司,也沒有群頭的聯係方式,別說做演員了,連劇組試鏡我都不知道…半年下來,手裏就剩500塊了,實在沒辦法了,然後就想到了寫點東西換錢!”
“那這個《蓮花樓》講的啥?”
“…就是一個退隱江湖的人因為一些紛爭重出江湖的故事…”
“…有完整版嘛?”
“暫時還沒有,你可以等連載結束了,我發到網上…”
“哦。”柳施施放下雜誌,然後想起了什麽:“問你個事。”
“啥?”
“你好像很喜歡戴春榮老師?”
沈言點頭:“我奶奶喜歡她…我跟她聊了幾次,也挺喜歡她的,老前輩格局很大,隨意指點幾句就讓我受用無窮!”
“她指點你?”
“對呀,我問她,她就告訴我…”
“那你怎麽不問陳秀雯老師?”
沈言:“…陳老師的表演技巧是香港模式,跟咱們內地模式不太一樣…”
柳施施驚訝:“不一樣嗎?”
“…肯定不一樣啊,包括劉鬆仁老師的表演方式跟咱們也不一樣…他們的表情都挺誇張的。”
“…有嘛?”
沈言解釋:“…我問了戴春榮老師,她說這就是誇張的演繹方式…因為《天涯織女》屬於古偶劇,必須要讓觀眾快速區別人物,進入故事…”
柳施施點頭,然後挑眉:“…那你覺得我的演技怎麽樣?”
“我都沒看過你演戲!”
柳施施:“明天有我的戲,你到時候過來看看!”
“嗯…”沈言想起什麽:“我去找鈞蜜姐對下戲…要一起嗎?”
“為什麽你喊她鈞蜜姐,喊我施施?”
能有啥原因?
年下不叫姐,心思有點野唄!
當然,沈言沒有直說,而是找了個借口:“…張鈞蜜是台灣同胞,你又不是!”
“…”
柳施施嘟囔了一句,然後跟著他一起去找了張鈞蜜…
……
其實,沈言總感覺柳施施沒啥性張力…
但可能是淫心作祟,總想占點便宜…
但也隻是占點便宜…
畢竟知道她是隆力奇的老婆,就感覺挺刺激的!
至於張鈞蜜…
沈言明顯感覺到她壓力很大——整個劇組,就她一個台灣人。
而且,能感覺到她不是很適應拍攝的節奏…
內地拍戲,劇本給你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演員自己搞定,專業的演員就應該做好所有的準備工作。
所以,前一秒大家笑笑鬧鬧,下一秒場記打板,喊‘action!’,大家就直接進入狀態…
而且,跟她搭戲的都算非常牛逼的…
情緒說來就來的那種。
台灣那邊,因為是邊拍邊播,所以,劇組沒有休息時間,大家都在忙著對戲…
無所謂好壞,但習慣了台灣模式,突然來內地拍攝,確實會不習慣…
哦,她後來參加節目說什麽‘原本和對手演員正在談笑,一開拍對方眼淚就啪啦啪啦掉,被對方入戲專業嚇到,並說“那一刻我就覺得,台灣不能輸!我就覺得說我們也要表現自己的專業…’
被人翻了出來…
差點被抵製!
好吧,已經很被抵製了——《女心理師》刪除了她的六集戲份。
兩岸政策縮緊以後,沒有模糊空間以後的必然結果罷了。
哦,沈言找她對戲,就單純的對戲…
沈言真的沒有泡妞的想法…
畢竟太忙了,每天拍完戲,迴到酒店就得為《一世之尊》存稿,至少要寫三章…
《有匪》也要寫!
此外,還得看一些電影——這是紀翔為他請的表演老師留下的功課,拉片…
所謂拉片就是把電影一格一格地反複看、反複倒帶,同時分析紀錄下你所看的、所總結的。
然後把每個鏡頭的內容、場麵調度、運鏡方式、景別、剪輯、聲音、畫麵、節奏、表演、機位等都紀錄下來,最後總結一下。
給他布置了三十部電影的拉片…
基本都是歐洲電影!
戈達爾、肯·洛奇、卡洛斯·紹拉、安傑伊·瓦伊達、英格瑪·伯格曼的電影…
讓他寫總結報告。
他現在三天才能看完一部電影!
至於心路曆程…
最開始是有點不屑的,畢竟都是老古董了,電影這東西無論是技術還是最基礎的拍攝方式早就革新了。
然後看完戈達爾的《四百擊》,還是有點小觸動…
怎麽說呢,法國電影新浪潮的發軔之作,一部是《精疲力竭》,一部就是《四百擊》,這兩部電影沈言是知道它們的大名的,但並沒有看過…
畢竟新浪潮嘛,意味著文藝、晦澀,大悶片,也意味著不好看!
但看完《四百擊》之後,真的感覺自己小覷了大師…
《四百擊》這個片名源於法國諺語:一個淘氣頑皮的孩子要挨四百下打才能消除災難,怯除惡魔,變成健康聽話的兒童。
屬於青春殘酷物語!
這片子一點也不文藝,雖然在可看性上確實略遜於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鼻祖《偷自行車的人》,但《四百擊》告訴所有觀眾電影這玩意可以不是藝術品,也不是商品,它就是個有趣的小玩藝兒!
就還挺有意思的。
不過,施施最近老是纏著他要看《蓮花樓》的後續…
連載的幾個部分她都看完了…
沈言隨意解釋了一句:“混口飯吃…”
“什麽?”
“混點稿費!”
“哇,雜誌連載,你說上就上?”
“武俠小說的套路是既定的,核心內容就五種類型:複仇、奪寶、爭霸、行俠、情變…把這幾大元素糅合在一起,誰糅合的更好,誰就是大師!”
“那金庸的小說?”
“你演過《射雕英雄傳》,咱就拿這個舉例,《射雕》就包含了複仇、奪寶、爭霸、行俠四大元素…”
“…複仇複什麽仇?”
“郭靖的殺父之仇啊…郭靖為什麽離開大漠,南下中原?不就是為了赴醉仙樓比武之約,順便報仇嘛!”
“那奪寶呢?”
“《九陰真經》咯…”
柳施施琢磨一下:“…還真是…”
“都有既定的套路了,剩下的就是往裏塞故事…”
“那我也寫不好!”
“…我文筆還不錯,去年我去了bj,想當演員,但當時一點門路都沒有,沒有經紀公司,也沒有群頭的聯係方式,別說做演員了,連劇組試鏡我都不知道…半年下來,手裏就剩500塊了,實在沒辦法了,然後就想到了寫點東西換錢!”
“那這個《蓮花樓》講的啥?”
“…就是一個退隱江湖的人因為一些紛爭重出江湖的故事…”
“…有完整版嘛?”
“暫時還沒有,你可以等連載結束了,我發到網上…”
“哦。”柳施施放下雜誌,然後想起了什麽:“問你個事。”
“啥?”
“你好像很喜歡戴春榮老師?”
沈言點頭:“我奶奶喜歡她…我跟她聊了幾次,也挺喜歡她的,老前輩格局很大,隨意指點幾句就讓我受用無窮!”
“她指點你?”
“對呀,我問她,她就告訴我…”
“那你怎麽不問陳秀雯老師?”
沈言:“…陳老師的表演技巧是香港模式,跟咱們內地模式不太一樣…”
柳施施驚訝:“不一樣嗎?”
“…肯定不一樣啊,包括劉鬆仁老師的表演方式跟咱們也不一樣…他們的表情都挺誇張的。”
“…有嘛?”
沈言解釋:“…我問了戴春榮老師,她說這就是誇張的演繹方式…因為《天涯織女》屬於古偶劇,必須要讓觀眾快速區別人物,進入故事…”
柳施施點頭,然後挑眉:“…那你覺得我的演技怎麽樣?”
“我都沒看過你演戲!”
柳施施:“明天有我的戲,你到時候過來看看!”
“嗯…”沈言想起什麽:“我去找鈞蜜姐對下戲…要一起嗎?”
“為什麽你喊她鈞蜜姐,喊我施施?”
能有啥原因?
年下不叫姐,心思有點野唄!
當然,沈言沒有直說,而是找了個借口:“…張鈞蜜是台灣同胞,你又不是!”
“…”
柳施施嘟囔了一句,然後跟著他一起去找了張鈞蜜…
……
其實,沈言總感覺柳施施沒啥性張力…
但可能是淫心作祟,總想占點便宜…
但也隻是占點便宜…
畢竟知道她是隆力奇的老婆,就感覺挺刺激的!
至於張鈞蜜…
沈言明顯感覺到她壓力很大——整個劇組,就她一個台灣人。
而且,能感覺到她不是很適應拍攝的節奏…
內地拍戲,劇本給你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演員自己搞定,專業的演員就應該做好所有的準備工作。
所以,前一秒大家笑笑鬧鬧,下一秒場記打板,喊‘action!’,大家就直接進入狀態…
而且,跟她搭戲的都算非常牛逼的…
情緒說來就來的那種。
台灣那邊,因為是邊拍邊播,所以,劇組沒有休息時間,大家都在忙著對戲…
無所謂好壞,但習慣了台灣模式,突然來內地拍攝,確實會不習慣…
哦,她後來參加節目說什麽‘原本和對手演員正在談笑,一開拍對方眼淚就啪啦啪啦掉,被對方入戲專業嚇到,並說“那一刻我就覺得,台灣不能輸!我就覺得說我們也要表現自己的專業…’
被人翻了出來…
差點被抵製!
好吧,已經很被抵製了——《女心理師》刪除了她的六集戲份。
兩岸政策縮緊以後,沒有模糊空間以後的必然結果罷了。
哦,沈言找她對戲,就單純的對戲…
沈言真的沒有泡妞的想法…
畢竟太忙了,每天拍完戲,迴到酒店就得為《一世之尊》存稿,至少要寫三章…
《有匪》也要寫!
此外,還得看一些電影——這是紀翔為他請的表演老師留下的功課,拉片…
所謂拉片就是把電影一格一格地反複看、反複倒帶,同時分析紀錄下你所看的、所總結的。
然後把每個鏡頭的內容、場麵調度、運鏡方式、景別、剪輯、聲音、畫麵、節奏、表演、機位等都紀錄下來,最後總結一下。
給他布置了三十部電影的拉片…
基本都是歐洲電影!
戈達爾、肯·洛奇、卡洛斯·紹拉、安傑伊·瓦伊達、英格瑪·伯格曼的電影…
讓他寫總結報告。
他現在三天才能看完一部電影!
至於心路曆程…
最開始是有點不屑的,畢竟都是老古董了,電影這東西無論是技術還是最基礎的拍攝方式早就革新了。
然後看完戈達爾的《四百擊》,還是有點小觸動…
怎麽說呢,法國電影新浪潮的發軔之作,一部是《精疲力竭》,一部就是《四百擊》,這兩部電影沈言是知道它們的大名的,但並沒有看過…
畢竟新浪潮嘛,意味著文藝、晦澀,大悶片,也意味著不好看!
但看完《四百擊》之後,真的感覺自己小覷了大師…
《四百擊》這個片名源於法國諺語:一個淘氣頑皮的孩子要挨四百下打才能消除災難,怯除惡魔,變成健康聽話的兒童。
屬於青春殘酷物語!
這片子一點也不文藝,雖然在可看性上確實略遜於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鼻祖《偷自行車的人》,但《四百擊》告訴所有觀眾電影這玩意可以不是藝術品,也不是商品,它就是個有趣的小玩藝兒!
就還挺有意思的。
不過,施施最近老是纏著他要看《蓮花樓》的後續…
連載的幾個部分她都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