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馬車來到了巍峨莊嚴的皇宮大門前。
那朱紅色的大門高大厚重,門上的銅釘在陽光下閃爍著金光,兩側的石獅威風凜凜,仿佛在守護著這皇權的象征。
宮門侍衛見到司徒沐的馬車,趕忙行禮,而後查驗了身份,便將馬車放行。
司徒沐下了馬車,再次整理了一下衣冠,邁著沉穩而莊重的步伐,踏上那漢白玉鋪就的台階,朝著皇宮大殿走去。
此時,延和殿內一片靜謐,皇帝正端坐在那高高在上的龍椅之上。皇帝身著一身常服,雖沒有那明黃色龍袍的極致華貴與威嚴盡顯,卻也透著一種別樣的沉穩大氣。
常服的料子看上去質地精良,顏色是略顯深邃的藍,衣身上用暗紋繡著些簡約卻不失精致的圖案,那圖案隨著光影的流轉若隱若現,仿佛藏著諸多故事。
皇帝沒有頭戴冕旒,麵容清晰地展露出來,眉眼間透著掌控天下大事的凝重與專注,他一手輕輕搭在龍椅那雕刻精美的扶手上,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扶手細膩而繁複的花紋,那花紋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皇位傳承至今的悠久曆史,承載著無數的故事與權謀。
另一隻手則拿著一本奏折,微微低頭,目光專注地翻閱著奏折上的內容,時而眉頭微皺,似是對奏折中所陳述之事有所不滿;時而眼神深邃,仿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正在權衡應對之策,仿佛這世間的一切都在他的一念之間。
司徒沐穩步行至延和殿中央,先是停下腳步,目光平視前方,神色恭敬而肅穆,隨後緩緩下跪,動作標準而流暢,一絲不苟地行那三跪九叩之禮。他雙手伏地,額頭觸地,每一次叩首都沉穩有力,衣袍在地上鋪展開來,猶如一朵悄然綻放的暗色花朵,打破了殿內原本寂靜的氛圍。
口中高唿道:“陛下,臣司徒沐有要事啟奏。”那聲音在空曠的延和殿之中迴蕩開來,顯得格外清晰響亮。
皇帝聽聞,微微抬了抬眼眸,看向下方的司徒沐,聲音沉穩而威嚴地說道:“愛卿平身,所奏何事,速速道來。”
司徒沐這才緩緩起身,先是再次整理了一下略顯褶皺的衣袍,而後雙手恭敬地呈上奏折,上前幾步,將奏折置於內侍手中,又退迴原位,微微低頭,語氣中滿是恭敬與鄭重地說道:“陛下,密州傳來捷報,那盤踞多年、為禍一方的土匪已被盡數剿滅,當地百姓歡唿雀躍,如今密州城處處洋溢著祥和之氣,市井之間重現繁榮之景。此等皆仰賴陛下聖明,是陛下的恩澤遍及四海,方使得我朝能有此等太平景象啊。那剿匪一事,雖有臣子在前方奔走效力,可若無陛下您坐鎮朝堂,運籌帷幄,調遣各方,又怎會如此順遂,實乃陛下之功,庇佑我朝之功啊。”
皇帝原本略顯嚴肅的麵容微微一動,那搭在扶手上的手也不自覺地握緊了幾分,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驚喜之色,恰似平靜的湖麵泛起了一絲細微的漣漪。
他微微坐直了身子,朝著內侍擺了擺手,內侍心領神會,趕忙將奏折呈到皇帝麵前。
皇帝接過奏折,輕輕翻開,目光落在奏折上的文字間,逐字逐句地閱讀起來。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神情愈發舒展,原本緊抿的嘴角也微微上揚,眼中不時流露出欣慰與滿意之色。
時而,皇帝還會微微點頭,似是對奏折中描述的剿匪過程或是相關臣子的舉措頗為讚賞,那神情仿佛已經看到了密州百姓安居樂業的美好畫麵,也看到了朝廷威嚴在地方得以彰顯的欣慰場景。
待皇帝閱畢,他將奏折輕輕合上,置於龍案之上,雙手交疊放在身前,身子向後靠在龍椅上,臉上滿是喜悅之色,朗聲笑道:“哈哈,愛卿此言雖有謙遜之意,但這相關臣子能有此作為,倒也不負朕之期許。
不過,這天下能如此安穩,確是朕時刻心係萬民,用心操持朝綱所致啊。”
司徒沐欠身迴道:“陛下,此次剿匪中那相關臣子擅調兵力,確實是違反了朝廷規製,雖說剿匪取得了勝利,可若大肆宣揚此事,恐會引得諸多臣子效仿,日後這調兵之事便更難把控了。不如就將此事低調揭過,莫要再提及賞賜之類的舉措了,隻當是他職責所在,為朝廷盡了本分,也好讓眾人明白,即便有功勞,但若過程中壞了規矩,朝廷也不會輕易嘉獎,著重維護的還是這朝綱禮製啊。”
皇帝微微點頭,手輕輕敲擊著扶手,似在思索司徒沐這話的利弊,片刻後才緩緩開口道:“愛卿所言,也有幾分道理,這相關做法終究是開了個不好的先例,若賞賜了他,怕是朝堂上會生出不少事端來。
隻是這般揭過,會不會讓下麵的臣子覺得朝廷太過嚴苛,寒了那些想為朝廷效力之人的心呢?”
司徒沐再次欠身解釋道:“陛下多慮了,朝廷一向賞罰分明,對於那些謹遵規製又有功勞的臣子,賞賜向來是豐厚的。
此次之事,隻是特殊情況,隻要把緣由向眾人解釋清楚,讓大家明白朝廷重視的是依規行事,他們自會理解,斷不會寒了眾人的心呀。”
皇帝聽後,沉思片刻,終於下定決心道:“既如此,那就依愛卿所言,把這事兒低調處理,盡快揭過去,莫要再生出什麽波瀾來,一切還是以維護朝綱為重啊。”
司徒沐連忙應聲道:“陛下聖明,臣這就去安排妥當,定讓此事悄無聲息地過去,絕不讓朝堂有絲毫動蕩。”
言罷,司徒沐微微躬身,額間隱隱有汗珠滲出,卻不敢抬手擦拭,隻是垂首而立,目光悄然打量著皇帝的神色,見皇帝似仍在思忖此事,心下暗自權衡一番後,複又深深欠身,臉上憂色更濃,緩緩開口道:“陛下,說起這密州之事,臣實乃痛心疾首,有一事藏於心底已久,此刻如骨鯁在喉,不得不向陛下如實稟明啊。”
那朱紅色的大門高大厚重,門上的銅釘在陽光下閃爍著金光,兩側的石獅威風凜凜,仿佛在守護著這皇權的象征。
宮門侍衛見到司徒沐的馬車,趕忙行禮,而後查驗了身份,便將馬車放行。
司徒沐下了馬車,再次整理了一下衣冠,邁著沉穩而莊重的步伐,踏上那漢白玉鋪就的台階,朝著皇宮大殿走去。
此時,延和殿內一片靜謐,皇帝正端坐在那高高在上的龍椅之上。皇帝身著一身常服,雖沒有那明黃色龍袍的極致華貴與威嚴盡顯,卻也透著一種別樣的沉穩大氣。
常服的料子看上去質地精良,顏色是略顯深邃的藍,衣身上用暗紋繡著些簡約卻不失精致的圖案,那圖案隨著光影的流轉若隱若現,仿佛藏著諸多故事。
皇帝沒有頭戴冕旒,麵容清晰地展露出來,眉眼間透著掌控天下大事的凝重與專注,他一手輕輕搭在龍椅那雕刻精美的扶手上,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扶手細膩而繁複的花紋,那花紋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皇位傳承至今的悠久曆史,承載著無數的故事與權謀。
另一隻手則拿著一本奏折,微微低頭,目光專注地翻閱著奏折上的內容,時而眉頭微皺,似是對奏折中所陳述之事有所不滿;時而眼神深邃,仿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正在權衡應對之策,仿佛這世間的一切都在他的一念之間。
司徒沐穩步行至延和殿中央,先是停下腳步,目光平視前方,神色恭敬而肅穆,隨後緩緩下跪,動作標準而流暢,一絲不苟地行那三跪九叩之禮。他雙手伏地,額頭觸地,每一次叩首都沉穩有力,衣袍在地上鋪展開來,猶如一朵悄然綻放的暗色花朵,打破了殿內原本寂靜的氛圍。
口中高唿道:“陛下,臣司徒沐有要事啟奏。”那聲音在空曠的延和殿之中迴蕩開來,顯得格外清晰響亮。
皇帝聽聞,微微抬了抬眼眸,看向下方的司徒沐,聲音沉穩而威嚴地說道:“愛卿平身,所奏何事,速速道來。”
司徒沐這才緩緩起身,先是再次整理了一下略顯褶皺的衣袍,而後雙手恭敬地呈上奏折,上前幾步,將奏折置於內侍手中,又退迴原位,微微低頭,語氣中滿是恭敬與鄭重地說道:“陛下,密州傳來捷報,那盤踞多年、為禍一方的土匪已被盡數剿滅,當地百姓歡唿雀躍,如今密州城處處洋溢著祥和之氣,市井之間重現繁榮之景。此等皆仰賴陛下聖明,是陛下的恩澤遍及四海,方使得我朝能有此等太平景象啊。那剿匪一事,雖有臣子在前方奔走效力,可若無陛下您坐鎮朝堂,運籌帷幄,調遣各方,又怎會如此順遂,實乃陛下之功,庇佑我朝之功啊。”
皇帝原本略顯嚴肅的麵容微微一動,那搭在扶手上的手也不自覺地握緊了幾分,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驚喜之色,恰似平靜的湖麵泛起了一絲細微的漣漪。
他微微坐直了身子,朝著內侍擺了擺手,內侍心領神會,趕忙將奏折呈到皇帝麵前。
皇帝接過奏折,輕輕翻開,目光落在奏折上的文字間,逐字逐句地閱讀起來。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神情愈發舒展,原本緊抿的嘴角也微微上揚,眼中不時流露出欣慰與滿意之色。
時而,皇帝還會微微點頭,似是對奏折中描述的剿匪過程或是相關臣子的舉措頗為讚賞,那神情仿佛已經看到了密州百姓安居樂業的美好畫麵,也看到了朝廷威嚴在地方得以彰顯的欣慰場景。
待皇帝閱畢,他將奏折輕輕合上,置於龍案之上,雙手交疊放在身前,身子向後靠在龍椅上,臉上滿是喜悅之色,朗聲笑道:“哈哈,愛卿此言雖有謙遜之意,但這相關臣子能有此作為,倒也不負朕之期許。
不過,這天下能如此安穩,確是朕時刻心係萬民,用心操持朝綱所致啊。”
司徒沐欠身迴道:“陛下,此次剿匪中那相關臣子擅調兵力,確實是違反了朝廷規製,雖說剿匪取得了勝利,可若大肆宣揚此事,恐會引得諸多臣子效仿,日後這調兵之事便更難把控了。不如就將此事低調揭過,莫要再提及賞賜之類的舉措了,隻當是他職責所在,為朝廷盡了本分,也好讓眾人明白,即便有功勞,但若過程中壞了規矩,朝廷也不會輕易嘉獎,著重維護的還是這朝綱禮製啊。”
皇帝微微點頭,手輕輕敲擊著扶手,似在思索司徒沐這話的利弊,片刻後才緩緩開口道:“愛卿所言,也有幾分道理,這相關做法終究是開了個不好的先例,若賞賜了他,怕是朝堂上會生出不少事端來。
隻是這般揭過,會不會讓下麵的臣子覺得朝廷太過嚴苛,寒了那些想為朝廷效力之人的心呢?”
司徒沐再次欠身解釋道:“陛下多慮了,朝廷一向賞罰分明,對於那些謹遵規製又有功勞的臣子,賞賜向來是豐厚的。
此次之事,隻是特殊情況,隻要把緣由向眾人解釋清楚,讓大家明白朝廷重視的是依規行事,他們自會理解,斷不會寒了眾人的心呀。”
皇帝聽後,沉思片刻,終於下定決心道:“既如此,那就依愛卿所言,把這事兒低調處理,盡快揭過去,莫要再生出什麽波瀾來,一切還是以維護朝綱為重啊。”
司徒沐連忙應聲道:“陛下聖明,臣這就去安排妥當,定讓此事悄無聲息地過去,絕不讓朝堂有絲毫動蕩。”
言罷,司徒沐微微躬身,額間隱隱有汗珠滲出,卻不敢抬手擦拭,隻是垂首而立,目光悄然打量著皇帝的神色,見皇帝似仍在思忖此事,心下暗自權衡一番後,複又深深欠身,臉上憂色更濃,緩緩開口道:“陛下,說起這密州之事,臣實乃痛心疾首,有一事藏於心底已久,此刻如骨鯁在喉,不得不向陛下如實稟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