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寧夏告別了秋墨,離開太康楚館後再次去了皇宮。
見到依舊忙碌的二舅後,寧夏直接問道,“二舅,您缺少領兵的將領嗎?”
二舅抬頭看了看寧夏,心想,‘這小子偷聽我說話了?他怎麽知道我缺將?’
不過,他還是不動聲色的問道,“哦?為什麽這麽說?”
其實夏國國土突然變大,大了好幾倍,各個地方都需要駐軍,自然將領也需要很多,而此時,作為國主的夏幽泉可以調動的兵馬隻有不到兩萬,而將領更是一個也沒有。
聽到二舅問原因,寧夏自然不會說,‘我聽到你心裏話了’,那多尷尬。
寧夏想了想找了個理由,“二舅,我這次出去轉了一圈,發現咱們羽洲還有一些小國並沒有在咱們夏國的版圖上,所以,我打算武力震懾一下,能不打就收服他們最好,實在不行就……。”
寧夏攥緊了右拳,表示武力解決的意思。
就這樣,一老一小兩個‘壞人’密謀了一下午,終於把事情敲定,由寧夏帶兵出征,而夏叔他們五個被封為先鋒,也跟隨寧夏一起出征。
當小蘭、小紅、小朋和小飛聽說又可以出去打仗時,他們別提多高興了,因為在他們看來,跟著少爺出征,那就是出去玩……
最終,國主二舅給寧夏分撥了一萬騎兵,而寧夏六仙帶著這一萬騎兵就踏上了掃蕩全洲的征程。
寧夏的這支隊伍很有意思,隻有一萬零六騎,甚至連運送糧草輜重的車隊也沒有,因為儲物戒指在夏國軍方已經不算是秘密,所以寧夏直接把大量糧草輜重都放到了儲物戒指中,當然,雖然儲物戒指不是秘密,但是整個夏國也隻有寧夏會這麽幹,誰讓就他的儲物戒指多呢。
就比如寧夏的主戒指中的五個做了標記的戒指,如果寧夏內視其中,就會看到一個倉庫,還是碼放的整整齊齊,滿滿當當的倉庫。
他們出發前就已經在地圖上標記好了這次的行進路線,就是為了少走冤枉路。
不過,由於這些小國的駐地過於分散,即使不走冤枉路也得走很久,幸好沒有笨重的車隊,全軍都是輕騎,所以行軍還是很快的。
一萬騎兵坐傳送陣到了夏國邊境後,然後隻騎行了十幾天就到了他們的第一站,金英國。
寧夏在第一次聽這個名字的時候還以為是精英國呢,他甚至懷疑這個國家都是精英才這樣命名的,雖然後來知道是自己聽錯了,但是這個國家都是精英的想法卻一直存在。
寧夏本以為這會是一場硬仗,畢竟是自己帶軍出征的第一戰,寧夏覺得一定要打出氣勢!!!
結果卻是……
寧夏大軍剛到金英國最外圍的郡城,還沒叫陣,對方的國主就帶著大臣來投降了。
對方投降的如此果斷,弄得寧夏一陣無語,又是那種不上不下的感覺。
後來寧夏才想明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就不是精英了。
所以,寧夏大軍很順利的收服了第一個國家。
接下來的‘戰爭’,這裏就稱之為戰爭吧,反正寧夏他們是連喊帶嚇唬的,沒放一箭沒死一兵,甚至對麵也沒出現死傷,他就收服了周邊的六個小國家。
雖然不過癮,但是寧夏腦海中總能想起那個老太太的聲音,‘希望別再打仗了,我家就剩小三子了。’
是啊,若是沒有戰爭就不會出現將士的死傷,誰願意白頭送黑發呀。
所以寧夏覺得,現在這種情況挺好,既收服了他們,還能做到零損傷。
這次出征前,寧夏已經跟二舅商量好,他不需要再分兵把守新入夥的國家,而是收服一個,就給大本營傳去消息,二舅就會派官員過來治理,或者自治也行,不過還是要派心腹來監督。
其實,寧夏第一次發消息給二舅時,還把夏幽泉震驚了一把呢,心想,‘這小子這麽快的嗎?不會是急行軍,去了就大殺四方吧。’
可是當派遣的官員到了金英國後才發現,這裏根本沒有戰鬥的痕跡,甚至金英國的國主還非常配合的安排這些官員熟悉當地業務,給他們的感覺就像當年通州劃分給京都一樣,興高采烈的。
再說寧夏大軍,一路順風順水,一萬多騎就跟組大團旅遊一般,而且還是自駕遊,隻需自己‘駕’一聲,身下的交通工具就能跑出去老遠。
一日,大部隊行走在一片茫茫的草原上,忽然狂風大作,雖然沒有沙塵,但是強風依然吹的大家睜不開眼睛,馬匹也受到了些許驚嚇,寧夏趕緊下令,下馬避風。
所有將士很熟練的圍成了一個大圈,戰馬也很聰明的臥了下來,身處圈內,寧夏看著無盡的草原,感受著狂風凜冽,突然歌性大發,寧夏背對狂風,站在馬上高聲唱:
我站在烈烈風中,恨不能,蕩盡綿綿心痛。望蒼天,四方雲動,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我心中你最忠,悲歡夢生死同,你用柔情刻骨,換我豪氣天縱,我心中你最忠,我的淚向天衝,來世也敢稱雄,歸去斜陽正濃。
一首霸王別姬唱完,雖然這裏沒有虞姬離別,但是這裏有狂風,有戰友,還有寶劍在手,寧夏便能生出萬丈豪情。
寧夏的歌唱完了,沒有等來掌聲,但是他等來了更激烈的事情,等來了夏叔他們五個的同時突破,因為他們都從寧夏的歌聲中聽出了意境。
‘砰砰砰砰砰’
五個連續的突破聲,再加上突破的暴風,讓本就凜冽的狂風變得更甚,至於那些馬匹,它們可不管你是不是在突破,反正你嚇到我了,所以馬匹開始了騷亂。
光安撫受驚的馬匹就費了大家二十多分鍾的時間,甚至一名士兵還在追趕受驚而奔跑的馬匹時崴到了腳。
這也是寧夏自出征以來出現的第一個傷亡名額,雖然沒有亡,但是傷了就是傷了,崴到腳也是傷。
寧夏的這套理論讓‘受傷’的士兵滿臉通紅,連忙推脫,他沒有問題,明天就能好。
寧夏並不是故意惡心人家,這些天,寧夏通過各方麵的言論或者行動,早就跟這些士兵打成了一片,所以寧夏的這套言論,就跟哥們之間開玩笑一樣,大家聽後都是哈哈一樂,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三個半月後,寧夏大軍終於來到了地圖上的最後一個國家,倭國。
至於寧夏為何把這個地圖上寫著倭國的國家放在最後,一是因為,倭國這個名字讓寧夏天生反感,二就是,夏幽泉曾告訴寧夏,這個國家不簡單,別小看,因為,他們有可能是其他洲域楔進來的釘子。
經過商議,寧夏大軍並沒有從邊境開始試探,而是利用騎兵的優勢,快速突破了他們的防線,其實也不算突破,因為地域遼闊的原因,寧夏選了一個對方守衛相對薄弱的區域快速插入了進去。
就這樣,寧夏繞過了沿途的幾座城池,直接來到了倭國的國都之下。
不過,這個倭國也算有些本事,雖然突然出現的一隊兵馬讓他們猝不及防,但是他們並沒有慌亂,而是快速的集結兵馬,開始組織防禦。
見對方的架勢,那就是在表明,他們根本沒打算投降。
既然不打算投降,那就隻能付諸於武力了,於是寧夏吩咐將士安營紮寨,開始埋鍋造飯……
見到依舊忙碌的二舅後,寧夏直接問道,“二舅,您缺少領兵的將領嗎?”
二舅抬頭看了看寧夏,心想,‘這小子偷聽我說話了?他怎麽知道我缺將?’
不過,他還是不動聲色的問道,“哦?為什麽這麽說?”
其實夏國國土突然變大,大了好幾倍,各個地方都需要駐軍,自然將領也需要很多,而此時,作為國主的夏幽泉可以調動的兵馬隻有不到兩萬,而將領更是一個也沒有。
聽到二舅問原因,寧夏自然不會說,‘我聽到你心裏話了’,那多尷尬。
寧夏想了想找了個理由,“二舅,我這次出去轉了一圈,發現咱們羽洲還有一些小國並沒有在咱們夏國的版圖上,所以,我打算武力震懾一下,能不打就收服他們最好,實在不行就……。”
寧夏攥緊了右拳,表示武力解決的意思。
就這樣,一老一小兩個‘壞人’密謀了一下午,終於把事情敲定,由寧夏帶兵出征,而夏叔他們五個被封為先鋒,也跟隨寧夏一起出征。
當小蘭、小紅、小朋和小飛聽說又可以出去打仗時,他們別提多高興了,因為在他們看來,跟著少爺出征,那就是出去玩……
最終,國主二舅給寧夏分撥了一萬騎兵,而寧夏六仙帶著這一萬騎兵就踏上了掃蕩全洲的征程。
寧夏的這支隊伍很有意思,隻有一萬零六騎,甚至連運送糧草輜重的車隊也沒有,因為儲物戒指在夏國軍方已經不算是秘密,所以寧夏直接把大量糧草輜重都放到了儲物戒指中,當然,雖然儲物戒指不是秘密,但是整個夏國也隻有寧夏會這麽幹,誰讓就他的儲物戒指多呢。
就比如寧夏的主戒指中的五個做了標記的戒指,如果寧夏內視其中,就會看到一個倉庫,還是碼放的整整齊齊,滿滿當當的倉庫。
他們出發前就已經在地圖上標記好了這次的行進路線,就是為了少走冤枉路。
不過,由於這些小國的駐地過於分散,即使不走冤枉路也得走很久,幸好沒有笨重的車隊,全軍都是輕騎,所以行軍還是很快的。
一萬騎兵坐傳送陣到了夏國邊境後,然後隻騎行了十幾天就到了他們的第一站,金英國。
寧夏在第一次聽這個名字的時候還以為是精英國呢,他甚至懷疑這個國家都是精英才這樣命名的,雖然後來知道是自己聽錯了,但是這個國家都是精英的想法卻一直存在。
寧夏本以為這會是一場硬仗,畢竟是自己帶軍出征的第一戰,寧夏覺得一定要打出氣勢!!!
結果卻是……
寧夏大軍剛到金英國最外圍的郡城,還沒叫陣,對方的國主就帶著大臣來投降了。
對方投降的如此果斷,弄得寧夏一陣無語,又是那種不上不下的感覺。
後來寧夏才想明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就不是精英了。
所以,寧夏大軍很順利的收服了第一個國家。
接下來的‘戰爭’,這裏就稱之為戰爭吧,反正寧夏他們是連喊帶嚇唬的,沒放一箭沒死一兵,甚至對麵也沒出現死傷,他就收服了周邊的六個小國家。
雖然不過癮,但是寧夏腦海中總能想起那個老太太的聲音,‘希望別再打仗了,我家就剩小三子了。’
是啊,若是沒有戰爭就不會出現將士的死傷,誰願意白頭送黑發呀。
所以寧夏覺得,現在這種情況挺好,既收服了他們,還能做到零損傷。
這次出征前,寧夏已經跟二舅商量好,他不需要再分兵把守新入夥的國家,而是收服一個,就給大本營傳去消息,二舅就會派官員過來治理,或者自治也行,不過還是要派心腹來監督。
其實,寧夏第一次發消息給二舅時,還把夏幽泉震驚了一把呢,心想,‘這小子這麽快的嗎?不會是急行軍,去了就大殺四方吧。’
可是當派遣的官員到了金英國後才發現,這裏根本沒有戰鬥的痕跡,甚至金英國的國主還非常配合的安排這些官員熟悉當地業務,給他們的感覺就像當年通州劃分給京都一樣,興高采烈的。
再說寧夏大軍,一路順風順水,一萬多騎就跟組大團旅遊一般,而且還是自駕遊,隻需自己‘駕’一聲,身下的交通工具就能跑出去老遠。
一日,大部隊行走在一片茫茫的草原上,忽然狂風大作,雖然沒有沙塵,但是強風依然吹的大家睜不開眼睛,馬匹也受到了些許驚嚇,寧夏趕緊下令,下馬避風。
所有將士很熟練的圍成了一個大圈,戰馬也很聰明的臥了下來,身處圈內,寧夏看著無盡的草原,感受著狂風凜冽,突然歌性大發,寧夏背對狂風,站在馬上高聲唱:
我站在烈烈風中,恨不能,蕩盡綿綿心痛。望蒼天,四方雲動,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我心中你最忠,悲歡夢生死同,你用柔情刻骨,換我豪氣天縱,我心中你最忠,我的淚向天衝,來世也敢稱雄,歸去斜陽正濃。
一首霸王別姬唱完,雖然這裏沒有虞姬離別,但是這裏有狂風,有戰友,還有寶劍在手,寧夏便能生出萬丈豪情。
寧夏的歌唱完了,沒有等來掌聲,但是他等來了更激烈的事情,等來了夏叔他們五個的同時突破,因為他們都從寧夏的歌聲中聽出了意境。
‘砰砰砰砰砰’
五個連續的突破聲,再加上突破的暴風,讓本就凜冽的狂風變得更甚,至於那些馬匹,它們可不管你是不是在突破,反正你嚇到我了,所以馬匹開始了騷亂。
光安撫受驚的馬匹就費了大家二十多分鍾的時間,甚至一名士兵還在追趕受驚而奔跑的馬匹時崴到了腳。
這也是寧夏自出征以來出現的第一個傷亡名額,雖然沒有亡,但是傷了就是傷了,崴到腳也是傷。
寧夏的這套理論讓‘受傷’的士兵滿臉通紅,連忙推脫,他沒有問題,明天就能好。
寧夏並不是故意惡心人家,這些天,寧夏通過各方麵的言論或者行動,早就跟這些士兵打成了一片,所以寧夏的這套言論,就跟哥們之間開玩笑一樣,大家聽後都是哈哈一樂,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三個半月後,寧夏大軍終於來到了地圖上的最後一個國家,倭國。
至於寧夏為何把這個地圖上寫著倭國的國家放在最後,一是因為,倭國這個名字讓寧夏天生反感,二就是,夏幽泉曾告訴寧夏,這個國家不簡單,別小看,因為,他們有可能是其他洲域楔進來的釘子。
經過商議,寧夏大軍並沒有從邊境開始試探,而是利用騎兵的優勢,快速突破了他們的防線,其實也不算突破,因為地域遼闊的原因,寧夏選了一個對方守衛相對薄弱的區域快速插入了進去。
就這樣,寧夏繞過了沿途的幾座城池,直接來到了倭國的國都之下。
不過,這個倭國也算有些本事,雖然突然出現的一隊兵馬讓他們猝不及防,但是他們並沒有慌亂,而是快速的集結兵馬,開始組織防禦。
見對方的架勢,那就是在表明,他們根本沒打算投降。
既然不打算投降,那就隻能付諸於武力了,於是寧夏吩咐將士安營紮寨,開始埋鍋造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