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師傅,秦老自然不會吝嗇自己的誇讚,而第一見麵的宋老以及錢侍郎也滿是驚歎以及讚揚。
雖然他們都在誇讚,但是寧夏依然覺得自己境界提升太慢。
他此時這副身體已經二十三歲,也就是說他來到這個世界已經五個年頭,可他離‘人’的境界還是遙遙無期,他心裏著急啊。
吃完飯後,寧夏又陪著師傅聊了會,等時間差不多時,寧夏起身告別了師傅,動身前往琴人居。
寧夏是按照步行過去的時間安排的,順便還打了一些時間差,所以,時間尚早,正好慢慢走,溜溜飯食。
當寧夏慢悠悠的溜達了大約二十五分鍾,他見到前方聚集了一大堆修士。
寧夏自然的融入其中,隨後問旁邊的一位男子,“這位大哥,這裏發生了何事?咱們這是在等什麽嗎?”
男子看了眼寧夏,心想,‘你不知道什麽情況就過來湊熱鬧啊?’
但是看到寧夏期待的眼神,他還是好心的告訴了寧夏,“呐,前麵就是琴人居,聽聞柳姑娘今天又發出去一張琴貼,我們雖然進不去,但是在這裏能聽聽琴聲也是好的。”
寧夏這才明白,前麵就是琴人居,而此地的這一大堆修士都是來聽演唱會卻沒有買到票的鐵粉。
當然,他們絕對都是鐵粉,沒有票還都守在門口聽演奏,這是多麽的敬業啊!
寧夏看了看時間,此時已臨近三點,於是他開始往前擠,途中路過的修士肯定不願讓路,紛紛訓斥道,“你擠什麽?在那裏不也能聽到嗎?”
對於大家的訓斥,寧夏不好意思的說道,“那個,不好意思哈,我怕我不進去,咱們都聽不到演奏。”
說著,寧夏拿出了那張很普通的卡片。
寧夏拿出卡片後,那個最先嫌棄寧夏往前擠的壯漢,驚訝的問道,“你就是寧公子?”
寧夏一愣,問道,“你認識我?”
壯漢搖了搖頭,“以前不認識,現在這不認識了,你那句君不見赤河之水天上來,說的真是大氣磅礴啊,讓咱聽得都是熱血澎湃的。”
對於這名壯漢已經能念李白的詩句,寧夏是有些驚訝的,“你當時也在會場了嗎?抱歉啊,我沒看到你。”
壯漢再次搖了搖頭,“我沒在現場,我哪會做什麽詩啊,可是您在詩會現場做了四首曠世名作,咱們太康城早傳開啦。”
周圍聽到他們交談的修士也紛紛點頭說道,“是啊,是啊……”“寧公子的大才早已仙盡皆知啦……”“巴拉巴拉巴拉……”
這時,那位壯漢主動承擔起為寧夏開路的工作,他一邊帶著寧夏往前擠,一邊衝著前邊吼道,“寧公子來了,都讓個路。”
果然,一條直通門口的路被讓了出來,兩邊都不斷有修士在給寧夏做自我介紹,有的還想拜寧夏為師,寧夏心想,‘這傳播速度這麽快嗎?我就吃個飯的功夫,怎麽弄得跟全太康城都認識我似的?’
雖然寧夏說全城修士都認識自己確實有些誇張,但是,此時絕對有半城的修士已經知道了寧夏這個名字。
就這樣,寧夏拿著票,在眾多修士羨慕嫉妒的目光下走進了琴人居。
進入琴人居之後,寧夏才發現,這座琴人居從外麵看麵積不大,但是走進來卻是別有洞天。
雖然占地麵積沒有變化,但是布局的非常精巧,就比如這被分割成的一個個小隔間,使得整個空間都有一種內容豐富之感。
從一排小隔間前邊走過,寧夏細心的注意到,每個隔間的桌子上都有一架古琴,至於它們有什麽區別,就不是寧夏這個外行人可以知道的了。
在侍者的帶領下,寧夏來到了二樓,二樓是一整個的結構,向前看去,隻有簡單的一個蒲團,一張矮桌,一架古琴,以及一位美女。
寧夏猜測她就是琴人居的琴人,柳飄飄。
因為此時寧夏依舊一副書生裝扮,所以他還是拱手行禮,“柳姑娘,小生這廂有禮了。”
柳飄飄素手微抬,指了指麵前的蒲團,“寧公子請坐。”
然後看向侍者,“上茶。”
侍者躬身下樓,不多時,他便抬著一個小矮桌上了樓,桌上有個小火爐,爐上煮著茶。
侍者給寧夏倒了杯茶,此刻,寧夏方才入座。
蒲團大多是跪坐,但是那樣的姿勢寧夏不喜歡,他總覺得窩的腳脖子疼,所以寧夏大咧咧的盤腿坐了上去。
看到寧夏的坐姿,柳飄飄先是一愣,隨即又是一抹微笑,寧夏自然不知道對方在想什麽,不過不重要,寧夏覺得自己隻要在不失禮的前提下舒服一些就行,不然,如果自己選擇跪坐,等腳麻了,起身時站不穩,那多丟人啊!
柳飄飄見寧夏已經開始品茶,便自然的把手放到了琴上,隨著指尖的撥動,優美的琴聲迴蕩在二樓的每個角落。
聽到優美的琴音,寧夏已經完全的沉浸其中,就連剛剛還想喝一口的茶水,此時卻被他以這樣的姿勢端了很久。
同樣癡迷的還有樓外的聽眾。
一曲作罷,寧夏也‘迴來了’,他把手中茶一飲而盡,讚曰,“此曲隻應天上有,凡間難得幾迴聞啊。柳姑娘不愧琴人之名。”
柳飄飄小手擋住嘴唇輕笑,“寧公子謬讚了,小女子要是琴人,那寧公子就是詩人嘍,隨口一句‘此曲隻應天上有,凡間難得幾迴聞’,就可以稱得上千古名句啊。”
寧夏一時沒反應過來,剛才心裏還在想,‘我剛才又作詩了嗎?我怎麽不記得。’
可當柳飄飄念出那兩句詩的時候寧夏才想明白,在他那個時代都用成白話文的一句詩,確實是詩聖杜甫《贈花卿》中的句子。
不過寧夏也沒做迴答,他此刻的微微一笑往往是最合適的迴應,既優雅又不失神秘。
緊接著,柳飄飄為了感謝寧夏的稱讚,又連續彈了三首曲子,那優美的琴音一直衝擊著寧夏的耳朵,寧夏感覺到,他馬上要突破了,就差臨門一腳。
此時寧夏內心很是激動,別看詩會沒什麽大收獲,但是能得到第一名的獎勵,使得自己突破境界也是賺大啦。
當然,同樣激動的還有樓外的聽眾,因為平時柳飄飄能彈個一兩曲就已經算是奇跡,而今天,他們居然連著聽了四支曲子,他們的耳朵也都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第四支曲子最後一個音符彈奏完,柳飄飄用手輕壓琴弦,止住了琴音。
寧夏看向柳飄飄,笑著說道,“來之前,家師還提醒過我,說柳姑娘彈琴完全看心情,所以我進來時還是頗為忐忑的,就怕一曲都聽不成就被柳姑娘掃地出門了。”
柳飄飄再次露出一個甜美的微笑,“秦大學士說的也不算錯,我彈琴確實看心情。”
“哦?你認識我師傅?不對,你怎麽知道秦老是我師傅?”寧夏疑惑的問道。
“秦老?也對。秦老我自是認識,至於為什麽知道秦老是寧公子的師傅…”柳飄飄頓了頓接著說,“今日上午的詩會早已傳開,自然,詩會現場出現的才子以及對話內容也隨即傳開。”
“所以,在知道今天是寧公子作為我的聽眾時,小女子可是很開心的,剛剛也就多彈奏了幾曲嘍。”說完,柳飄飄還露出個調皮的模樣。
看到寧夏點了點頭,柳飄飄再次說道,“那寧公子可否看在飄飄今天賣力演奏的份上,贈我一首詞曲呢?”
寧夏稍稍皺了下眉,並不是不滿,隻是還得動腦子,“詞曲嗎?那我可得想想。”
柳飄飄一看有戲,趕緊吩咐侍者,“小黃,去,準備筆墨紙硯。”
聽到筆墨紙硯,寧夏的嘴角微不可查的瞥了一下,他可不想在這裏寫字,畢竟,他的字可真拿不出手,於是,寧夏壓了壓手,說道,“柳姑娘,字,在下就不寫了。我這兒正好有去年中秋賞月時,有感,作了首詞,我現個醜,給你哼唱一下。”
雖然他們都在誇讚,但是寧夏依然覺得自己境界提升太慢。
他此時這副身體已經二十三歲,也就是說他來到這個世界已經五個年頭,可他離‘人’的境界還是遙遙無期,他心裏著急啊。
吃完飯後,寧夏又陪著師傅聊了會,等時間差不多時,寧夏起身告別了師傅,動身前往琴人居。
寧夏是按照步行過去的時間安排的,順便還打了一些時間差,所以,時間尚早,正好慢慢走,溜溜飯食。
當寧夏慢悠悠的溜達了大約二十五分鍾,他見到前方聚集了一大堆修士。
寧夏自然的融入其中,隨後問旁邊的一位男子,“這位大哥,這裏發生了何事?咱們這是在等什麽嗎?”
男子看了眼寧夏,心想,‘你不知道什麽情況就過來湊熱鬧啊?’
但是看到寧夏期待的眼神,他還是好心的告訴了寧夏,“呐,前麵就是琴人居,聽聞柳姑娘今天又發出去一張琴貼,我們雖然進不去,但是在這裏能聽聽琴聲也是好的。”
寧夏這才明白,前麵就是琴人居,而此地的這一大堆修士都是來聽演唱會卻沒有買到票的鐵粉。
當然,他們絕對都是鐵粉,沒有票還都守在門口聽演奏,這是多麽的敬業啊!
寧夏看了看時間,此時已臨近三點,於是他開始往前擠,途中路過的修士肯定不願讓路,紛紛訓斥道,“你擠什麽?在那裏不也能聽到嗎?”
對於大家的訓斥,寧夏不好意思的說道,“那個,不好意思哈,我怕我不進去,咱們都聽不到演奏。”
說著,寧夏拿出了那張很普通的卡片。
寧夏拿出卡片後,那個最先嫌棄寧夏往前擠的壯漢,驚訝的問道,“你就是寧公子?”
寧夏一愣,問道,“你認識我?”
壯漢搖了搖頭,“以前不認識,現在這不認識了,你那句君不見赤河之水天上來,說的真是大氣磅礴啊,讓咱聽得都是熱血澎湃的。”
對於這名壯漢已經能念李白的詩句,寧夏是有些驚訝的,“你當時也在會場了嗎?抱歉啊,我沒看到你。”
壯漢再次搖了搖頭,“我沒在現場,我哪會做什麽詩啊,可是您在詩會現場做了四首曠世名作,咱們太康城早傳開啦。”
周圍聽到他們交談的修士也紛紛點頭說道,“是啊,是啊……”“寧公子的大才早已仙盡皆知啦……”“巴拉巴拉巴拉……”
這時,那位壯漢主動承擔起為寧夏開路的工作,他一邊帶著寧夏往前擠,一邊衝著前邊吼道,“寧公子來了,都讓個路。”
果然,一條直通門口的路被讓了出來,兩邊都不斷有修士在給寧夏做自我介紹,有的還想拜寧夏為師,寧夏心想,‘這傳播速度這麽快嗎?我就吃個飯的功夫,怎麽弄得跟全太康城都認識我似的?’
雖然寧夏說全城修士都認識自己確實有些誇張,但是,此時絕對有半城的修士已經知道了寧夏這個名字。
就這樣,寧夏拿著票,在眾多修士羨慕嫉妒的目光下走進了琴人居。
進入琴人居之後,寧夏才發現,這座琴人居從外麵看麵積不大,但是走進來卻是別有洞天。
雖然占地麵積沒有變化,但是布局的非常精巧,就比如這被分割成的一個個小隔間,使得整個空間都有一種內容豐富之感。
從一排小隔間前邊走過,寧夏細心的注意到,每個隔間的桌子上都有一架古琴,至於它們有什麽區別,就不是寧夏這個外行人可以知道的了。
在侍者的帶領下,寧夏來到了二樓,二樓是一整個的結構,向前看去,隻有簡單的一個蒲團,一張矮桌,一架古琴,以及一位美女。
寧夏猜測她就是琴人居的琴人,柳飄飄。
因為此時寧夏依舊一副書生裝扮,所以他還是拱手行禮,“柳姑娘,小生這廂有禮了。”
柳飄飄素手微抬,指了指麵前的蒲團,“寧公子請坐。”
然後看向侍者,“上茶。”
侍者躬身下樓,不多時,他便抬著一個小矮桌上了樓,桌上有個小火爐,爐上煮著茶。
侍者給寧夏倒了杯茶,此刻,寧夏方才入座。
蒲團大多是跪坐,但是那樣的姿勢寧夏不喜歡,他總覺得窩的腳脖子疼,所以寧夏大咧咧的盤腿坐了上去。
看到寧夏的坐姿,柳飄飄先是一愣,隨即又是一抹微笑,寧夏自然不知道對方在想什麽,不過不重要,寧夏覺得自己隻要在不失禮的前提下舒服一些就行,不然,如果自己選擇跪坐,等腳麻了,起身時站不穩,那多丟人啊!
柳飄飄見寧夏已經開始品茶,便自然的把手放到了琴上,隨著指尖的撥動,優美的琴聲迴蕩在二樓的每個角落。
聽到優美的琴音,寧夏已經完全的沉浸其中,就連剛剛還想喝一口的茶水,此時卻被他以這樣的姿勢端了很久。
同樣癡迷的還有樓外的聽眾。
一曲作罷,寧夏也‘迴來了’,他把手中茶一飲而盡,讚曰,“此曲隻應天上有,凡間難得幾迴聞啊。柳姑娘不愧琴人之名。”
柳飄飄小手擋住嘴唇輕笑,“寧公子謬讚了,小女子要是琴人,那寧公子就是詩人嘍,隨口一句‘此曲隻應天上有,凡間難得幾迴聞’,就可以稱得上千古名句啊。”
寧夏一時沒反應過來,剛才心裏還在想,‘我剛才又作詩了嗎?我怎麽不記得。’
可當柳飄飄念出那兩句詩的時候寧夏才想明白,在他那個時代都用成白話文的一句詩,確實是詩聖杜甫《贈花卿》中的句子。
不過寧夏也沒做迴答,他此刻的微微一笑往往是最合適的迴應,既優雅又不失神秘。
緊接著,柳飄飄為了感謝寧夏的稱讚,又連續彈了三首曲子,那優美的琴音一直衝擊著寧夏的耳朵,寧夏感覺到,他馬上要突破了,就差臨門一腳。
此時寧夏內心很是激動,別看詩會沒什麽大收獲,但是能得到第一名的獎勵,使得自己突破境界也是賺大啦。
當然,同樣激動的還有樓外的聽眾,因為平時柳飄飄能彈個一兩曲就已經算是奇跡,而今天,他們居然連著聽了四支曲子,他們的耳朵也都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第四支曲子最後一個音符彈奏完,柳飄飄用手輕壓琴弦,止住了琴音。
寧夏看向柳飄飄,笑著說道,“來之前,家師還提醒過我,說柳姑娘彈琴完全看心情,所以我進來時還是頗為忐忑的,就怕一曲都聽不成就被柳姑娘掃地出門了。”
柳飄飄再次露出一個甜美的微笑,“秦大學士說的也不算錯,我彈琴確實看心情。”
“哦?你認識我師傅?不對,你怎麽知道秦老是我師傅?”寧夏疑惑的問道。
“秦老?也對。秦老我自是認識,至於為什麽知道秦老是寧公子的師傅…”柳飄飄頓了頓接著說,“今日上午的詩會早已傳開,自然,詩會現場出現的才子以及對話內容也隨即傳開。”
“所以,在知道今天是寧公子作為我的聽眾時,小女子可是很開心的,剛剛也就多彈奏了幾曲嘍。”說完,柳飄飄還露出個調皮的模樣。
看到寧夏點了點頭,柳飄飄再次說道,“那寧公子可否看在飄飄今天賣力演奏的份上,贈我一首詞曲呢?”
寧夏稍稍皺了下眉,並不是不滿,隻是還得動腦子,“詞曲嗎?那我可得想想。”
柳飄飄一看有戲,趕緊吩咐侍者,“小黃,去,準備筆墨紙硯。”
聽到筆墨紙硯,寧夏的嘴角微不可查的瞥了一下,他可不想在這裏寫字,畢竟,他的字可真拿不出手,於是,寧夏壓了壓手,說道,“柳姑娘,字,在下就不寫了。我這兒正好有去年中秋賞月時,有感,作了首詞,我現個醜,給你哼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