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信陵君身份,幾位門客初時大喜,繼而喜極而泣,其中一門客說道:“公子,你讓我們找的好苦啊!”
又一門客說道:“玉清宮中,也有數百門客日日期盼公子消息。待公子迴到玉清宮,我們一起大醉三日!”
信陵君抱拳道:“能去玉清宮與眾位相逢,幸事也,樂事也!但大醉,就免了吧。無忌如今清心寡欲,已是滴酒不沾!”
桓玄大笑著說道:“要說醉飲,在這封靈殿中,無人能比封靈三飲者:信陵君、王右軍和陳思王。陳思王好飲之名,經那李白《將進酒》吹捧,更是舉世皆知。但三人如若排個高低,陳王隻能居末,而最能飲者,還要數公子無忌。”
項羽也湊過來說道:“這三飲者,喝起酒來不要命,項羽自歎不如。不過,最讓我佩服的還是公子無忌,此人飲時頃海翻江,不飲時滴酒不沾。如果我沒記錯,無忌已經有至少五百年未曾端起酒杯。”
項王看著信陵君,想從信陵君那裏得到一個準確的時間線。
但信陵君隻是微微一笑道:“隻覺無需再飲,便也不複再飲。”
謝安笑道:“無忌的想法我知道,歸結一句話,那便是:有諸位相陪,飲酒作甚!”
聞聽此言,公子無忌開懷大笑。
郭璞也大笑道:“哈哈...謝公此言公允。想不到你一個廟堂之人,也深知江湖俠客的寂寞。”
眾人一起說笑時,馮諼卻顯得有些局促。
馮諼等活著時一生隻追隨孟嚐君的門客,見到信陵君時,內心稍稍有一些芥蒂。
信陵君之名,到後世逐漸高於孟嚐君,特別是現代,更是有人說其餘三公子不配與信陵君齊名,這讓馮諼等一直追隨孟嚐君的門客不爽。
而且,杜玄第一次和玉清宮門客見麵,逮捕十六門客時,曾說過,戰國四公子,他隻知信陵君,不知孟嚐君田文,這儼然有一些輕視孟嚐君、抬高信陵君的意味。
不過,玉清宮門客也是豁達之人,除了這些許芥蒂,馮諼等專屬孟嚐君的門客,對信陵君還是十分尊敬的,畢竟信陵君的事跡足以贏得他們的尊重。
更何況,如今他們事實上已經是王鬆的門客。
待到眾人安靜下來,郭璞雙手扶住杜玄肩膀,望著杜玄,鄭重說道:“玄將軍,你也知道,在現世做遊魂,甚是不易。即便是我等,在你們現世,遇到那庸人、妄人,也是備受欺壓,受盡委屈。而這封靈劍便是我們十二靈最後的寄身之所。”
郭璞繼續說道:“擁有封靈劍,便意味著擁有責任,還意味著艱險。我們十二人會伴隨你左右,但你要清楚,今後之事,你會有許多身不由己,會觸碰許多危險,會有太多壓力。也許壓力來自我們十二人,也許來自我們十二人的決定導致的後果。”
杜玄聽郭璞說得鄭重,便知其事重大,但他還不知會有如何的艱險。
郭璞踱步到中庭,朗聲說道:“加上桓玄,我們十三人,生前都有過榮耀,死得卻極為難堪。十三人中,九人身首異處,三人鬱鬱而終,唯有謝安石壽終正寢。我想你能體會到這是怎樣的危險...”
此時,杜玄算是徹底明白。
他點點頭說出了那句口頭禪:“雖千萬人,吾往矣!”
隻是,這次是杜玄自主自覺地說出此話,沒有再受到李陵共生的影響。
聞聽此言,十二靈和桓玄紛紛點頭,滿是欣慰。
蘇林對這可能的危險,甚是擔憂。
但她更擔憂的是杜玄一兩個月之後的生死,而封靈劍恰好能解決此事,於是蘇林是巴不得杜玄能擁有封靈劍一輩子。
此後兩日,玉清宮一眾、池越十人在封靈殿吃喝了幾頓,眾人便決定離開封靈殿,迴到現世。
臨出發時,郭璞找到池越十人說道:“我仔細想了想,玄將軍說得不錯,雲山瘴海的遊魂,不應再受永世束縛。所以,還請十位迴到雲山瘴海,代我將一封信交給你們那王賓。”
池越一聽,大腦一片空白,他過了好久才迴過神來,不情願地說道:“郭仙人,我們好不容易脫離雲山瘴海,你又要讓我們迴去?你可知道進去之後便再不得出?而且我們又沒有桃花竹木杖,如何再走出來?”
郭璞安慰道:“先不要著急,聽我把話說完。托你帶給王賓的,正是出入雲山瘴海的關鍵符語。隻是,此符語需要交給王賓,由王賓負責雲山城遊魂的出入。如此一來,所有被困的遊魂,都可以自由出入雲山瘴海,自由來往現世。”
說罷,郭璞從袖中掏出一封信紮,交給池越,池越這才轉悲為喜,喜上眉梢。
娥皇女英為池越十人開了個通道,一條直通雲山瘴海的通道,十人便離開了封靈殿,離別了杜玄眾人。
郭璞對玉清宮眾人歎道:“雲山瘴海,不管你們怎麽看,在我看來,乃是遊魂的獨立王國、世外桃源。我的主張仍舊是‘不足為外人道也’,但是永世困縛,更加不合理,我隻有保留自己的意見。”
玉清宮一行收拾妥當,娥皇女英便將他們送出封靈殿,送到三分石上。
桓玄走在最後,他大腹便便,走得很慢。
他對現世的心情是複雜的,可以說對現世有七分向往,三分恐懼。
所恐懼者,他是個行動不便的胖子,肉體凡胎,在現世那種紛繁複雜的環境,很容易就受傷了。
而且,他沒了封靈劍,沒了武器,沒有一把神器,跟著郭璞混現世遊魂圈,是很吃力的。
娥皇發現了桓玄的苦悶,一經追問,便了解桓玄症結所在。
娥皇笑道:“桓君不必苦惱,我有一劍,可送給桓君。此劍乃仙人之劍,絲毫不輸於封靈劍和斬邪雙劍。”
“此劍為何?”桓玄一聽,頓時來了精氣神,對於寶物的探尋、鑒賞和收藏,桓玄最有興致。
娥皇微笑著吟出一首詩:“朝遊北海暮蒼梧,袖裏青蛇膽氣粗。三過嶽陽人不識,朗吟飛過嶽陽樓。”
隨後娥皇說道:“此詩,乃呂純陽之詩,此劍,便是詩中的袖裏青蛇。劍在洞庭,在嶽陽。百年前,呂祖迴長生界時,曾來蒼梧山一晤,提及此劍所在,桓君可取來自用。”
桓玄大喜,拜謝不止。
娥皇微笑道:“此劍正在洞庭君山。不過,我姐妹還有一事相求,諸位路過君山,不要忘記祭掃一下門庭。”
桓玄一口答應,郭璞等十二靈也紛紛表示一定在君山駐足。
又一門客說道:“玉清宮中,也有數百門客日日期盼公子消息。待公子迴到玉清宮,我們一起大醉三日!”
信陵君抱拳道:“能去玉清宮與眾位相逢,幸事也,樂事也!但大醉,就免了吧。無忌如今清心寡欲,已是滴酒不沾!”
桓玄大笑著說道:“要說醉飲,在這封靈殿中,無人能比封靈三飲者:信陵君、王右軍和陳思王。陳思王好飲之名,經那李白《將進酒》吹捧,更是舉世皆知。但三人如若排個高低,陳王隻能居末,而最能飲者,還要數公子無忌。”
項羽也湊過來說道:“這三飲者,喝起酒來不要命,項羽自歎不如。不過,最讓我佩服的還是公子無忌,此人飲時頃海翻江,不飲時滴酒不沾。如果我沒記錯,無忌已經有至少五百年未曾端起酒杯。”
項王看著信陵君,想從信陵君那裏得到一個準確的時間線。
但信陵君隻是微微一笑道:“隻覺無需再飲,便也不複再飲。”
謝安笑道:“無忌的想法我知道,歸結一句話,那便是:有諸位相陪,飲酒作甚!”
聞聽此言,公子無忌開懷大笑。
郭璞也大笑道:“哈哈...謝公此言公允。想不到你一個廟堂之人,也深知江湖俠客的寂寞。”
眾人一起說笑時,馮諼卻顯得有些局促。
馮諼等活著時一生隻追隨孟嚐君的門客,見到信陵君時,內心稍稍有一些芥蒂。
信陵君之名,到後世逐漸高於孟嚐君,特別是現代,更是有人說其餘三公子不配與信陵君齊名,這讓馮諼等一直追隨孟嚐君的門客不爽。
而且,杜玄第一次和玉清宮門客見麵,逮捕十六門客時,曾說過,戰國四公子,他隻知信陵君,不知孟嚐君田文,這儼然有一些輕視孟嚐君、抬高信陵君的意味。
不過,玉清宮門客也是豁達之人,除了這些許芥蒂,馮諼等專屬孟嚐君的門客,對信陵君還是十分尊敬的,畢竟信陵君的事跡足以贏得他們的尊重。
更何況,如今他們事實上已經是王鬆的門客。
待到眾人安靜下來,郭璞雙手扶住杜玄肩膀,望著杜玄,鄭重說道:“玄將軍,你也知道,在現世做遊魂,甚是不易。即便是我等,在你們現世,遇到那庸人、妄人,也是備受欺壓,受盡委屈。而這封靈劍便是我們十二靈最後的寄身之所。”
郭璞繼續說道:“擁有封靈劍,便意味著擁有責任,還意味著艱險。我們十二人會伴隨你左右,但你要清楚,今後之事,你會有許多身不由己,會觸碰許多危險,會有太多壓力。也許壓力來自我們十二人,也許來自我們十二人的決定導致的後果。”
杜玄聽郭璞說得鄭重,便知其事重大,但他還不知會有如何的艱險。
郭璞踱步到中庭,朗聲說道:“加上桓玄,我們十三人,生前都有過榮耀,死得卻極為難堪。十三人中,九人身首異處,三人鬱鬱而終,唯有謝安石壽終正寢。我想你能體會到這是怎樣的危險...”
此時,杜玄算是徹底明白。
他點點頭說出了那句口頭禪:“雖千萬人,吾往矣!”
隻是,這次是杜玄自主自覺地說出此話,沒有再受到李陵共生的影響。
聞聽此言,十二靈和桓玄紛紛點頭,滿是欣慰。
蘇林對這可能的危險,甚是擔憂。
但她更擔憂的是杜玄一兩個月之後的生死,而封靈劍恰好能解決此事,於是蘇林是巴不得杜玄能擁有封靈劍一輩子。
此後兩日,玉清宮一眾、池越十人在封靈殿吃喝了幾頓,眾人便決定離開封靈殿,迴到現世。
臨出發時,郭璞找到池越十人說道:“我仔細想了想,玄將軍說得不錯,雲山瘴海的遊魂,不應再受永世束縛。所以,還請十位迴到雲山瘴海,代我將一封信交給你們那王賓。”
池越一聽,大腦一片空白,他過了好久才迴過神來,不情願地說道:“郭仙人,我們好不容易脫離雲山瘴海,你又要讓我們迴去?你可知道進去之後便再不得出?而且我們又沒有桃花竹木杖,如何再走出來?”
郭璞安慰道:“先不要著急,聽我把話說完。托你帶給王賓的,正是出入雲山瘴海的關鍵符語。隻是,此符語需要交給王賓,由王賓負責雲山城遊魂的出入。如此一來,所有被困的遊魂,都可以自由出入雲山瘴海,自由來往現世。”
說罷,郭璞從袖中掏出一封信紮,交給池越,池越這才轉悲為喜,喜上眉梢。
娥皇女英為池越十人開了個通道,一條直通雲山瘴海的通道,十人便離開了封靈殿,離別了杜玄眾人。
郭璞對玉清宮眾人歎道:“雲山瘴海,不管你們怎麽看,在我看來,乃是遊魂的獨立王國、世外桃源。我的主張仍舊是‘不足為外人道也’,但是永世困縛,更加不合理,我隻有保留自己的意見。”
玉清宮一行收拾妥當,娥皇女英便將他們送出封靈殿,送到三分石上。
桓玄走在最後,他大腹便便,走得很慢。
他對現世的心情是複雜的,可以說對現世有七分向往,三分恐懼。
所恐懼者,他是個行動不便的胖子,肉體凡胎,在現世那種紛繁複雜的環境,很容易就受傷了。
而且,他沒了封靈劍,沒了武器,沒有一把神器,跟著郭璞混現世遊魂圈,是很吃力的。
娥皇發現了桓玄的苦悶,一經追問,便了解桓玄症結所在。
娥皇笑道:“桓君不必苦惱,我有一劍,可送給桓君。此劍乃仙人之劍,絲毫不輸於封靈劍和斬邪雙劍。”
“此劍為何?”桓玄一聽,頓時來了精氣神,對於寶物的探尋、鑒賞和收藏,桓玄最有興致。
娥皇微笑著吟出一首詩:“朝遊北海暮蒼梧,袖裏青蛇膽氣粗。三過嶽陽人不識,朗吟飛過嶽陽樓。”
隨後娥皇說道:“此詩,乃呂純陽之詩,此劍,便是詩中的袖裏青蛇。劍在洞庭,在嶽陽。百年前,呂祖迴長生界時,曾來蒼梧山一晤,提及此劍所在,桓君可取來自用。”
桓玄大喜,拜謝不止。
娥皇微笑道:“此劍正在洞庭君山。不過,我姐妹還有一事相求,諸位路過君山,不要忘記祭掃一下門庭。”
桓玄一口答應,郭璞等十二靈也紛紛表示一定在君山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