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落戒鬼深淵的噩夢似乎一再上演,杜玄在夢中突然大聲唿喊,這一喊,瞬間醒來。
醒來時,他感覺身下乃結結實實的平地,轉念一想:明明已跌落戒鬼深淵,這是在哪兒?
他一個激靈,瞬間爬起身來,隻見蘇林就躺在身邊青苔上,斬邪雙劍、虎頭烏金槍也在身邊。
等他定睛看清了四周的場景,發現那口殘破道觀中庭的小井時,這才徹底安心。
原來,他們已經出了戒鬼深淵。
他忍著後腦的疼痛叫醒蘇林。
蘇林醒來也是大為吃驚,她也明明記得被漢兵追擊,突然就雙腳踩空。
“漢兵鬼魂呢?”兩人四目對接,然後紛紛抓起地上的武器,背靠背站定,環望四周。
隻聽一陣歡快聒噪的聲音從殘破的道觀門外傳來:“醒了,醒了!快,做好準備!”
杜玄蘇林兩人克製著內心的恐懼,緩緩走向那道觀外門,試圖弄清外麵的形勢。
當他們雙腳邁出大門,便不自覺向後退卻。
門外,一排排手持長矛、短劍的漢兵鬼魂,嚴整劃一,正喜氣洋洋地望著門口的杜玄。
隻見為首那韓將軍率先仗劍屈膝半跪道:“我等五千漢兵,困厄在此已近兩千年,本無出頭之日,今日蒙恩獲救,實乃萬幸!玄將軍大恩大德,無以為報,此後我韓延年悉聽驅使,萬死不辭!”
韓延年話音剛落,忽然嘩啦啦一片,韓延年身後的漢兵鬼魂便也悉數屈膝半跪,口號也是嚴整劃一,隻聽“悉聽驅使,萬死不辭”的唿喊聲,響徹這山間洞底。
此時,杜玄一整天的疑惑達到極點:怎麽剛剛還要殺我奪劍而後快的戒鬼井鬼魂,此時卻尊我為首?
杜玄狐疑不定地邁出道觀大門,見那韓延年和眾漢兵依舊跪倒一動不動,他便收起斬邪雙劍,緩緩上前,扶起那韓將軍,眾漢兵這才一起起身。
杜玄有太多問題,而所有的問題便從“你們到底是誰?”開始。
從那韓延年吞吞吐吐的說辭中,杜玄算是隱約明白了五千漢兵的身份,簡單知曉了他們的經曆。
原來,五千漢兵乃是一支完整的西漢軍隊,漢武帝年間,天漢大軍征伐匈奴時,他們因為遭遇匈奴單於八萬大軍,經曆幾番惡戰後,近乎全部戰死。
他們死亡後便進入百年通道,然後入了大漢靈域。
但他們待在大漢靈域又不安分,在新莽末年時從大漢靈域逃竄到現世。
進入現世後,又曾暗中幫助吳漢蕩平公孫述的遊魂大軍,最終因為在成都城不滿長生界使者莊君平的轄製,與莊君平發生不可調和的衝突,被張道陵給鎮壓在這戒鬼井中。
“這一鎮壓,就是近兩千年。不過,如今終於擺脫束縛,也無憾了!”說到這裏,韓延年抬頭望了一眼杜玄,那幽藍色眼角竟然閃爍著幽藍色淚花。
這韓延年是何人,杜玄讀書少,自然不知。
而且聽韓延年講什麽西漢、新莽、莊君平、張道陵,他又不懂這其中有什麽關聯,聽得也是一知半解。
然而,考古學博士蘇林對這些卻了如指掌,韓延年乃是李陵的部將校尉。
韓延年在講述中,雖然多次刻意避免提及李陵,但蘇林很確定,這五千漢兵,就是當年李陵征伐匈奴、兵敗時親率的五千步卒。
她記得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曾評李陵其人以及那場戰鬥:
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足曆王庭,垂餌虎口,橫挑強胡,仰億萬之師,與單於連戰十有餘日,所殺過當。虜救死扶傷不給,旃裘之君長鹹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賢王,舉引弓之民,一國共攻而圍之。轉鬥千裏,矢盡道窮,救兵不至,士卒死傷如積。然陵一唿勞軍,士無不起,躬自流涕,沬血飲泣,更張空弮,冒白刃,北首爭死敵者。
李陵,在熟知曆史的蘇林心目中,那也是千古之下一悲情人物,河梁之詩、與蘇武書,又乃千古之下不忍直視的鬱結塊壘。
於是,蘇林迫不及待問及李陵,問李陵在靈域可好,這也是千古之下,一個現代人對李陵是否安好的問詢。
可是,話剛問出,蘇林又自覺提及了五千漢兵的傷心舊事,他們被鎮壓近2000年,何曾得知李陵在靈域可好。
果然,蘇林李陵兩字剛剛脫口,那相貌看著比杜玄還年輕的韓延年一下沒忍住,兩行眼淚順著臉頰流淌,他嘀咕道:“陵將軍,陵將軍...”
隨後他擦拭了一下淚水,隻是望了杜玄一眼,然後迴答蘇林道:“姑娘,何必再提傷心事!”
說著,他便轉過頭去,背對二人。
眼見韓延年傷悲,杜玄竟然生出通感,不自覺情緒低落。
但他很快又覺得這種莫名的悲傷,略顯矯情。
他走上前拍了拍韓延年肩膀說道:“好了好了,別傷心了,這不是脫困了嘛!以後你們就安分守己,在這現世踏踏實實做個遊魂,不要再為非作歹,如今天上打架,我想那天師張道陵也沒什麽心思再去管你們了。再說,這都21世紀了,鬼魂都解放了,有了新的身份遊魂,如果張天師再囚禁你們,那就太不講道理了。”
“這兩把劍,你們不需要再搶去銷毀了吧?”杜玄說著,望了一眼門前台階下黑壓壓的五千遊魂大軍。
韓延年聞聽此話,趕緊陪笑道:“不敢不敢!此雙劍玄將軍拿去斬妖除魔甚好。”
杜玄瞥了他一眼,然後收拾好兩把斬邪劍,掏出手機看了看時間,都接近下午五點了。
這一看時間,頓時覺得肚子餓了,兩人從早上踏上這鶴鳴山,到現在是滴水未進,早已餓得肚子直叫。
杜玄向五千漢兵拱手道了聲別,然後便拉上蘇林,大踏步走下台階,門口的漢兵遊魂紛紛讓道。
兩人剛越過人群,還沒走出幾步,便發現身後一陣鎧甲響動的聲音。
兩人迴頭一看,發現五千漢兵已經悉數完成轉身,也開步向前走動。
兩人停下迴頭觀望時,漢兵卻也停下不動,兩人再次向前走時,漢兵在韓延年的帶領下也跟著向前。
杜玄迴頭問那韓延年:“什麽意思?我們要下山去吃飯,你們也要去嗎?”
韓延年拱手答道:“以後我們就是玄將軍的兵卒,玄將軍就是我們的統帥。玄將軍去哪兒,我們便跟去哪兒。而且,而且,現在我們也沒有地方可去,唯有跟隨玄將軍。”
杜玄不滿道:“中華大地這麽大,你們自由了,想去哪兒便去哪兒,何必跟著我?!”
說完,他拉著蘇林快速飛奔下山,然而,身後卻始終傳來抖動鎧甲的聲音。
兩人下山後,找到一個餐館正要吃飯時,一抬頭,卻發現餐館玻璃窗外站著黑壓壓五千遊魂,一個個盯著兩人的餐盤,仿佛餓鬼一般。
杜玄心想,壞了,看來無論如何擺脫不掉這群遊魂了。
果然,此後不管杜玄去哪兒,身後這群漢兵如影隨形,是趕也趕不走,躲也躲不掉。
杜玄無奈,便和蘇林商議如何為這群大漢遊魂找個安身的地方,兩人便合計著一些能容納5000遊魂的場所。
幾日來,兩人思來想去,唯有玉清宮還有一半建築物空著,也許可以讓五千漢兵駐紮。
可是玉清宮卻是兩人的噩夢,在看重信義的三千門客眼中,違信背誓,那是不可饒恕的。
三千門客與他們約定,連汴梁城都不能隨便進出,更何況進入三千門客的私人住宅玉清宮。
這幾日通過與韓延年、五千漢兵相處交談,杜玄也摸清了這群漢兵的思緒。
他們是認定了杜玄做他們的主公,做他們的玄將軍,“萬死不辭”在這群遊魂心目中,可不隻是一句口號,而是內心至死不渝的信念。
五千漢兵仿佛找到了歸屬,找到了依靠。
他們甚至都不願動腦子想一想要如何在這現世生存,他們隻有一個念頭,一切都會由玄將軍安排。
住所,不用操心,玄將軍會安排;
食物,不用操心,玄將軍會安排;
生計,不用操心,玄將軍會安排。
五千漢兵一切都指望玄將軍做出安排,否則寧可就這麽每天跟隨著。
同樣是遊魂,五千漢兵和玉清宮三千門客不同。
三千門客是一步步隨著曆史的腳印走到了現代,他們經曆了漢唐宋明清和近現代,有著曆史深度和廣度,對現代世界的運行法則,了如指掌。
五千漢兵呢,大部分思維停留在兩漢時代,偶爾有幾十人從西門望那裏了解到多一點信息,也是停滯於大明朝時期,他們對現代社會的運行法則一無所知。
什麽遊魂生意、契約規則、人道主義、法律仲裁,五千漢兵是聞所未聞。
很明顯,如果任由這群遊魂遊蕩現世,隻怕他們要交太多學費。
一天,杜玄攥著手中的酒杯,鄭重對蘇林說道:“不行,這群漢兵不諳世事,太脆弱,如果遣散分開居住,很容易受欺負,如今無論如何,我們也要找王鬆交涉一番,爭取租下他那玉清宮。”
醒來時,他感覺身下乃結結實實的平地,轉念一想:明明已跌落戒鬼深淵,這是在哪兒?
他一個激靈,瞬間爬起身來,隻見蘇林就躺在身邊青苔上,斬邪雙劍、虎頭烏金槍也在身邊。
等他定睛看清了四周的場景,發現那口殘破道觀中庭的小井時,這才徹底安心。
原來,他們已經出了戒鬼深淵。
他忍著後腦的疼痛叫醒蘇林。
蘇林醒來也是大為吃驚,她也明明記得被漢兵追擊,突然就雙腳踩空。
“漢兵鬼魂呢?”兩人四目對接,然後紛紛抓起地上的武器,背靠背站定,環望四周。
隻聽一陣歡快聒噪的聲音從殘破的道觀門外傳來:“醒了,醒了!快,做好準備!”
杜玄蘇林兩人克製著內心的恐懼,緩緩走向那道觀外門,試圖弄清外麵的形勢。
當他們雙腳邁出大門,便不自覺向後退卻。
門外,一排排手持長矛、短劍的漢兵鬼魂,嚴整劃一,正喜氣洋洋地望著門口的杜玄。
隻見為首那韓將軍率先仗劍屈膝半跪道:“我等五千漢兵,困厄在此已近兩千年,本無出頭之日,今日蒙恩獲救,實乃萬幸!玄將軍大恩大德,無以為報,此後我韓延年悉聽驅使,萬死不辭!”
韓延年話音剛落,忽然嘩啦啦一片,韓延年身後的漢兵鬼魂便也悉數屈膝半跪,口號也是嚴整劃一,隻聽“悉聽驅使,萬死不辭”的唿喊聲,響徹這山間洞底。
此時,杜玄一整天的疑惑達到極點:怎麽剛剛還要殺我奪劍而後快的戒鬼井鬼魂,此時卻尊我為首?
杜玄狐疑不定地邁出道觀大門,見那韓延年和眾漢兵依舊跪倒一動不動,他便收起斬邪雙劍,緩緩上前,扶起那韓將軍,眾漢兵這才一起起身。
杜玄有太多問題,而所有的問題便從“你們到底是誰?”開始。
從那韓延年吞吞吐吐的說辭中,杜玄算是隱約明白了五千漢兵的身份,簡單知曉了他們的經曆。
原來,五千漢兵乃是一支完整的西漢軍隊,漢武帝年間,天漢大軍征伐匈奴時,他們因為遭遇匈奴單於八萬大軍,經曆幾番惡戰後,近乎全部戰死。
他們死亡後便進入百年通道,然後入了大漢靈域。
但他們待在大漢靈域又不安分,在新莽末年時從大漢靈域逃竄到現世。
進入現世後,又曾暗中幫助吳漢蕩平公孫述的遊魂大軍,最終因為在成都城不滿長生界使者莊君平的轄製,與莊君平發生不可調和的衝突,被張道陵給鎮壓在這戒鬼井中。
“這一鎮壓,就是近兩千年。不過,如今終於擺脫束縛,也無憾了!”說到這裏,韓延年抬頭望了一眼杜玄,那幽藍色眼角竟然閃爍著幽藍色淚花。
這韓延年是何人,杜玄讀書少,自然不知。
而且聽韓延年講什麽西漢、新莽、莊君平、張道陵,他又不懂這其中有什麽關聯,聽得也是一知半解。
然而,考古學博士蘇林對這些卻了如指掌,韓延年乃是李陵的部將校尉。
韓延年在講述中,雖然多次刻意避免提及李陵,但蘇林很確定,這五千漢兵,就是當年李陵征伐匈奴、兵敗時親率的五千步卒。
她記得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曾評李陵其人以及那場戰鬥:
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足曆王庭,垂餌虎口,橫挑強胡,仰億萬之師,與單於連戰十有餘日,所殺過當。虜救死扶傷不給,旃裘之君長鹹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賢王,舉引弓之民,一國共攻而圍之。轉鬥千裏,矢盡道窮,救兵不至,士卒死傷如積。然陵一唿勞軍,士無不起,躬自流涕,沬血飲泣,更張空弮,冒白刃,北首爭死敵者。
李陵,在熟知曆史的蘇林心目中,那也是千古之下一悲情人物,河梁之詩、與蘇武書,又乃千古之下不忍直視的鬱結塊壘。
於是,蘇林迫不及待問及李陵,問李陵在靈域可好,這也是千古之下,一個現代人對李陵是否安好的問詢。
可是,話剛問出,蘇林又自覺提及了五千漢兵的傷心舊事,他們被鎮壓近2000年,何曾得知李陵在靈域可好。
果然,蘇林李陵兩字剛剛脫口,那相貌看著比杜玄還年輕的韓延年一下沒忍住,兩行眼淚順著臉頰流淌,他嘀咕道:“陵將軍,陵將軍...”
隨後他擦拭了一下淚水,隻是望了杜玄一眼,然後迴答蘇林道:“姑娘,何必再提傷心事!”
說著,他便轉過頭去,背對二人。
眼見韓延年傷悲,杜玄竟然生出通感,不自覺情緒低落。
但他很快又覺得這種莫名的悲傷,略顯矯情。
他走上前拍了拍韓延年肩膀說道:“好了好了,別傷心了,這不是脫困了嘛!以後你們就安分守己,在這現世踏踏實實做個遊魂,不要再為非作歹,如今天上打架,我想那天師張道陵也沒什麽心思再去管你們了。再說,這都21世紀了,鬼魂都解放了,有了新的身份遊魂,如果張天師再囚禁你們,那就太不講道理了。”
“這兩把劍,你們不需要再搶去銷毀了吧?”杜玄說著,望了一眼門前台階下黑壓壓的五千遊魂大軍。
韓延年聞聽此話,趕緊陪笑道:“不敢不敢!此雙劍玄將軍拿去斬妖除魔甚好。”
杜玄瞥了他一眼,然後收拾好兩把斬邪劍,掏出手機看了看時間,都接近下午五點了。
這一看時間,頓時覺得肚子餓了,兩人從早上踏上這鶴鳴山,到現在是滴水未進,早已餓得肚子直叫。
杜玄向五千漢兵拱手道了聲別,然後便拉上蘇林,大踏步走下台階,門口的漢兵遊魂紛紛讓道。
兩人剛越過人群,還沒走出幾步,便發現身後一陣鎧甲響動的聲音。
兩人迴頭一看,發現五千漢兵已經悉數完成轉身,也開步向前走動。
兩人停下迴頭觀望時,漢兵卻也停下不動,兩人再次向前走時,漢兵在韓延年的帶領下也跟著向前。
杜玄迴頭問那韓延年:“什麽意思?我們要下山去吃飯,你們也要去嗎?”
韓延年拱手答道:“以後我們就是玄將軍的兵卒,玄將軍就是我們的統帥。玄將軍去哪兒,我們便跟去哪兒。而且,而且,現在我們也沒有地方可去,唯有跟隨玄將軍。”
杜玄不滿道:“中華大地這麽大,你們自由了,想去哪兒便去哪兒,何必跟著我?!”
說完,他拉著蘇林快速飛奔下山,然而,身後卻始終傳來抖動鎧甲的聲音。
兩人下山後,找到一個餐館正要吃飯時,一抬頭,卻發現餐館玻璃窗外站著黑壓壓五千遊魂,一個個盯著兩人的餐盤,仿佛餓鬼一般。
杜玄心想,壞了,看來無論如何擺脫不掉這群遊魂了。
果然,此後不管杜玄去哪兒,身後這群漢兵如影隨形,是趕也趕不走,躲也躲不掉。
杜玄無奈,便和蘇林商議如何為這群大漢遊魂找個安身的地方,兩人便合計著一些能容納5000遊魂的場所。
幾日來,兩人思來想去,唯有玉清宮還有一半建築物空著,也許可以讓五千漢兵駐紮。
可是玉清宮卻是兩人的噩夢,在看重信義的三千門客眼中,違信背誓,那是不可饒恕的。
三千門客與他們約定,連汴梁城都不能隨便進出,更何況進入三千門客的私人住宅玉清宮。
這幾日通過與韓延年、五千漢兵相處交談,杜玄也摸清了這群漢兵的思緒。
他們是認定了杜玄做他們的主公,做他們的玄將軍,“萬死不辭”在這群遊魂心目中,可不隻是一句口號,而是內心至死不渝的信念。
五千漢兵仿佛找到了歸屬,找到了依靠。
他們甚至都不願動腦子想一想要如何在這現世生存,他們隻有一個念頭,一切都會由玄將軍安排。
住所,不用操心,玄將軍會安排;
食物,不用操心,玄將軍會安排;
生計,不用操心,玄將軍會安排。
五千漢兵一切都指望玄將軍做出安排,否則寧可就這麽每天跟隨著。
同樣是遊魂,五千漢兵和玉清宮三千門客不同。
三千門客是一步步隨著曆史的腳印走到了現代,他們經曆了漢唐宋明清和近現代,有著曆史深度和廣度,對現代世界的運行法則,了如指掌。
五千漢兵呢,大部分思維停留在兩漢時代,偶爾有幾十人從西門望那裏了解到多一點信息,也是停滯於大明朝時期,他們對現代社會的運行法則一無所知。
什麽遊魂生意、契約規則、人道主義、法律仲裁,五千漢兵是聞所未聞。
很明顯,如果任由這群遊魂遊蕩現世,隻怕他們要交太多學費。
一天,杜玄攥著手中的酒杯,鄭重對蘇林說道:“不行,這群漢兵不諳世事,太脆弱,如果遣散分開居住,很容易受欺負,如今無論如何,我們也要找王鬆交涉一番,爭取租下他那玉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