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亂和瘟疫同樣造成了官員大量流失,因此今年的新科進士,大多都被外放到幽州、冀州、豫州、雍州這四州做官。


    幸運的是,方生並未在其中,他被留在金陵擔任庶吉士,負責給皇帝講經、起草詔書等。


    今時不同往日,陳宅既有客房,又有竹樓,就是再住上四五人也綽綽有餘,方生在金陵孤身一人,無依無靠,陳明夫婦怎麽都得讓其留下來。


    他的父母、家人都已死光,如今留在陳宅,老師和師母都沒有拿他當外人,讓他再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最重要的是,陳明諳於世事,既懂得為官之道,又曉得萬事萬物的處理方法,他自然要留下多多請教,以提升自己的才幹。


    多了位新的成員,家中又熱鬧了幾分,方生對於教導孩子又有一定的經驗,使得這個家更加和諧、融洽。


    明德二十二年夏,虞帝命太子姚溫巡撫陝西,考察諸多事宜。


    雍州百廢待興,雖是漢人故土,卻因蒙古殖民留下諸多隱患,亟待解決,另一方麵,時雍州知州多過失,被召迴京師,也要他趁機調查一下此人的言行。


    姚溫六月十一日從金陵出發,這次他倒未讓王進與陳明二人跟隨,而是將二者留在京城,代為處理諸多事務。


    同年九月二十八日,姚溫返迴金陵,一路舟車勞頓,迴京獻上陝西地圖後就病倒了。


    太醫診治說是風寒之症,再加上舟車勞頓所致,開下藥方,調理調理即可。


    初時,眾人都不以為意,人生在世,誰能無病無災?


    在其生病期間,姚溫仍上書建言諸事,不辭辛勞。


    然風寒小病,卻久不能愈,不知究竟是何所致,且病情日漸加重。


    換了一茬又一茬的太醫,方子調整了一遍又一遍,可都無濟於事,氣得虞帝下令將他們統統斬首。


    史書記載:“明德二十三年冬,太子病入膏肓,藥石難醫。”。


    臨終之際,家中親人齊聚一堂,姚溫半臥在床,強振精神,與他們一一交代後事。


    他先囑咐妻女,讓王氏在其死後,代其照顧老父,全其孝道。


    隨後,麵對愛女,他咧嘴露出一抹微笑,伸手捏了捏她的小臉,希望飛鏡能永遠記住父親慈愛的模樣。


    王氏哭泣著帶女兒離開之後,姚溫願小妹覓得良配,夫妻恩愛。


    而後,他握著父親的手,道:“爹,孩兒不孝,要先走一步了,希望父親多多保重,莫要為我傷心,以免損傷身體。”


    最終,他凝聚起渙散的目光,緩緩望向門外,口中哀歎:“上蒼薄待,天不假年!”。


    明德二十三年十一月,太子姚溫薨逝,享年三十二歲。


    他死後,虞帝痛苦不已,十二月,姚溫葬於東郊皇陵,諡號“懿文太子”。


    當代大儒作詩悼念:“盛德聞中夏,黎民望彼蒼。少留臨宇宙,未必愧成康。宗社千年恨,山陵後世光。神遊思下土,經國意難忘。”。


    大虞太子姚溫出生於太平(今安徽省當塗縣),彼時的姚重華正在攻城掠地,嫡長子的降生,他表現出異於常人的興奮,路過一山,留下了“到此山者,不患無嗣”的石刻。


    為了讓長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姚溫六歲時,姚重華就讓大儒教他學習經義。後來,姚重華自立為吳王時,立其為王世子。


    明德元年,姚重華登基為帝,冊封其為皇太子。


    之後,為了讓姚溫熟知民間疾苦,姚重華命十三歲的姚溫迴臨濠(今安徽鳳陽)老家祭拜祖墓。


    臨行前,姚重華告訴姚溫,一路上要多關注民生,了解百姓的喜好,同時希望他能通過此次長途奔波明白自己打江山的艱辛。


    姚重華對姚溫極其重視和愛護,任命了一大批功勳卓著、品行高尚的重臣兼任他的東宮佐官,並不再另設東宮府僚,當姚重華外出征戰期間由太子監國時,各位重臣可以直接和太子溝通,以免產生嫌隙。


    同年,挑選了一批品性優秀的青年才俊陪姚溫讀書學習,此外還在宮中特設大本堂,貯藏各種古今圖書,征召各方名儒輪流為太子和諸王講課。


    姚重華還經常給姚溫講述為君之道,同時告誡他要知道自己身為太子要肩負的責任。


    姚溫為人寬厚仁和,勤勉好學,頗受朝野好評。


    明德九年,姚溫已十九歲,年歲已長,虞帝作出了讓其參與處理政事的決定,史書記載:“命諸司今後常事啟皇太子 ,重要乃許奏聞。”。


    雖然隻是處理“常事”,但已能體現姚重華對他的器重。


    四年後,明德十三年,虞帝“命君臣自今大小政事 , 皆先啟皇太子處分 ,然後奏聞。”,將大小政事都交給姚溫來處理。


    在姚溫監國輔政期間,與姚重華“重典馭下”“以猛治國”不同,他更傾向於行“寬通平易之政”,因此與父親頗多分歧。


    特別是在姚重華在某些事件的處理上過於嚴厲的時候,姚溫常予以勸諫,“殺人過濫,恐傷天和”,雖然因為與虞帝意見相左而難以實行,但這並未影響虞帝對姚溫的喜愛。


    姚溫性格仁厚對待其兄妹也特別友愛,陳王姚琛曾多次觸怒姚重華,都是姚溫從中多方調節。


    在弟弟妹妹的眼中,姚溫是一位受人尊敬、可以和睦家族的兄長。


    對於姚父來說,姚溫不單單是兒子那麽簡單,他是自己和劉氏愛的結晶,也是他後繼有人的奮鬥動力,更是他不幸人生中最耀眼的光!


    如果說二子犧牲,他尚能勉強接受,長子的離世,老皇帝就不能理解了。


    恍惚之間,他憶起舊事,有一天晚上,姚重華攜姚溫、姚琛一起賞月,想測試下兩個兒子的學問如何,便讓他們以月亮為題,各自賦詩一首。


    姚溫詩雲:“昨夜嚴陵失釣鉤,何人移上碧峰頭。雖然未得團圓相,也有清光遍九州。”


    姚琛此時尚年幼,也吟詩一首曰:“誰將玉指甲,掐破碧天痕。影落江湖裏,蛟龍不敢吞。”


    此時會想起來覺得大為不妥,姚溫詩中“未得團圓相”和姚琛詩中“影落江湖裏”分明都是不祥之兆,結果現在姚溫英年早逝,果真應驗了其詩中“未得團圓相”之語,姚琛也因抵抗元軍犧牲,真得個“影落江湖裏”。


    “莫非真的是一切早有預兆,老天爺啊,你給了我無上權柄,又為何絕我子嗣,不讓後人繼承這大好江山。”。


    此時,他真覺得自己已是孤家寡人,人人羨慕他從一介草根登上這龍庭之位,卻不知他的一生極盡悲苦。


    幼年喪父母,饑寒交迫,中年喪妻,老年喪子,人生三大悲事都被他經曆完了。


    與她同樣悲傷的還有她的女兒姚靜姝,她打小錦衣玉食,受盡父兄寵愛,可兩個哥哥的相繼離世也讓其悲傷到無以複加,就這她還要強裝鎮定,安慰老父,隻敢在暗地裏偷偷哭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謹小慎微,苟到終結亂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讀聞秋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讀聞秋聲並收藏從謹小慎微,苟到終結亂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