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老將行
從謹小慎微,苟到終結亂世 作者:夜讀聞秋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後,成淵率軍南下到達豫州,再往北,攻打陝西,床兀兒屁股都沒坐熱,沒想到又有戰起。
兩軍對峙陣前,床兀兒的副將阿其圖道:“領軍的可是成淵?這老兒得快七十了吧?”。
然後,他策馬上前,厲聲大罵曰:“老匹夫,安敢犯我大元之邊境!”。
成淵大怒,挺槍縱馬,與阿其圖交戰,沒戰到第三迴合,就被成淵一槍刺死於馬下。
床兀兒手下另外幾位偏將,一人使一方天畫戟,一人使長刀,一人掄兩口日月刀,前來夾攻。
成淵揮手攔住身後想要來援的幾位將軍,依舊單人獨鬥,全然不懼,槍法不亂。
他身在在中央,獨戰三將。少時,一人中槍落馬,成淵拖槍便走。另一人按住方天畫戟,急取弓箭射之,連放三箭,皆被成淵用槍撥落。這人大怒,握著方天戟縱馬趕來,卻被成淵一箭射中麵門,落馬而死。
最後一人,縱馬舉寶刀便砍成淵。老將軍棄槍於地,閃過寶刀,生擒敵將而歸,士氣大振。
然後成淵趁勝追擊,縱馬取槍率軍攻來。
床兀兒見身邊的幾位將軍皆喪於成淵之手,肝膽皆裂,先走入陣中。蒙古兵素知成淵之名,今見其英勇如昔,誰敢交鋒?
成淵馬到處,陣陣倒退。他匹馬單槍,往來衝突,如入無人之境。身後的顧清越等將讚曰:“大將軍英姿不減當年!”。
這就是為什麽“五公八侯十四將軍”隻有成淵既是秦國公,又是鎮國大將軍,隻有成氏父子一門雙將,一個“鎮國”,一個“金吾”。
成淵率軍連下數城,其鋒不可擋,床兀兒為了保存實力,先丟陝西,再讓寧夏。
自此,大虞收複雍州。
老將軍還不甘心,又將元軍逐出三百餘裏,直至其看到元帝愛育黎拔力八達與床兀兒所率的兩路大軍合兵一處,才勒馬止步,兩軍對峙多日,其後各自退去。
待大軍趕迴寧夏時,成淵咬牙緊閉的一口氣終是鬆泄,從馬上跌落下來,油盡燈枯而死。
十幾萬大軍掩麵而泣,自覺卸甲著素衣,以馬革裹屍裝棺,扶靈而歸。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一身轉戰三千裏,一劍曾當百萬師。
官軍收複陝西、寧夏的消息,傳迴金陵,壯我國威,振奮人心,可看到大軍一路行來,卻發覺事情沒有那麽簡單。
秦國公,大虞鎮國柱石成淵薨了。
人雖死,魂永存。
三個月前,虞朝剛為陳王、王妃舉行了葬禮,而今,虞帝又下令為成淵進行國葬,以親王之禮,入土皇陵,其長子成淮襲爵。
牌位立在國公府祠堂之上,前來祭拜之人,多如牛毛,但凡是能上得了台麵的人都來了,他們銜哀至誠,如喪考妣。
但其子,這位新國公臉上卻並沒有看到多少悲傷。
成淮麵對父親的心情始終是複雜的,在老爹眼中,似乎自己從未讓他滿意過,智謀、心機、勇武都沒達到出類拔萃的地步,他從來沒有在父親的臉上看到過笑容,他一直努力去完成父親交給自己的任務,卻始終達不到父親心裏的期望。
在其父眼中,自己沒有大的本事也就算了,就連孫子也如此不成器,每天就知道吃喝玩樂,花天酒地,他這個當爹的也不知道管管,不管也就算了,為何不送到祖父的身邊,由老爺子親自來教導。
成淮在兒子的教育方麵頗為執拗,不管父母如何言語,他始終不為所動,讓成兆想幹嘛就幹嘛。
姑姑、姑父、祖父相繼去世,成兆本想留在家中,為其守孝,卻聽到冷漠而又平靜的話語其父口中傳出:“別哭,哭了沒用,他們也不需要守孝,因為他們想要的‘孝’跟普通的‘孝’不一樣,吾兒,該幹嘛就幹嘛去吧!”。
在這點上,他倒是與某人不謀而合。
陳明自然也在這三個月裏相繼祭拜了王爺、王妃和老國公,他當然欽佩三個偉人的所作所為,也曾為上次救過他的豫州同袍犧牲而暗暗傷心落淚,可相較於痛惜和遺憾,他有更應該關注和更值得關心的小事——民生。
陳明現在盡力去做的就是協助太子做戰後安排,尤其是遼東、寧夏和陝西三地,飽受戰亂之苦,活著的人十不存一,短時間內也很難有別州百姓願意遷徙過去。
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安民,已經有人改編了蔡文姬的詩歌:“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國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秉氣寒生兮莫過我最苦。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漂流,為神有靈兮緣何處我天南海北頭。”。
若不是陳王夫婦以死明誌,老國公率軍收複失地,恐怕百姓一定會對朝廷不滿和失望。
虞帝深知這一點,因此他相繼下達了多條政令:“免除豫州、冀州、幽州、荊州兩年賦稅,雍州的陝西、寧夏兩地免除五年賦稅。”。
然而,即使有這樣的利民之策,願意搬遷到這些地區的大虞東部民眾仍然寥寥無幾。
此時,陳明所獻出的“屯田”策略便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這次大虞吸取了教訓,在雍、並、冀、幽四州都留下了兩萬人馬駐守,因此有大量的土地可以用於實施軍屯。
邊境地區的軍隊三分守城,七分耕種;而內地的軍隊則二分守城,八分耕種。每個士兵都會被授予一份田地,官府會提供耕牛、農具和種子,並按照份額征收糧食。
這樣一來,不僅解決了軍餉問題,還能保證糧食供應,減輕百姓的負擔。
豫州、冀州、幽州、荊州因為戰亂流移的人民,令他們各還原籍複業,需要的種子、牛具令官府給付,虞帝一再下令勸民於田畝,千方百計地招撫流民複業。
戰亂一結束,就遣臣子四出,讓老百姓盡力於田畝,虞帝還對戶部臣言:“老百姓不得已才背井離鄉,已經複業的,地方官要厚加撫恤。”。。
其還特地頒布詔令,各地都不得對逃徙的老百姓治罪。
朝廷開明的政策使流民很快迴到田間,使殘破的農業生產迅速得到恢複。
兩軍對峙陣前,床兀兒的副將阿其圖道:“領軍的可是成淵?這老兒得快七十了吧?”。
然後,他策馬上前,厲聲大罵曰:“老匹夫,安敢犯我大元之邊境!”。
成淵大怒,挺槍縱馬,與阿其圖交戰,沒戰到第三迴合,就被成淵一槍刺死於馬下。
床兀兒手下另外幾位偏將,一人使一方天畫戟,一人使長刀,一人掄兩口日月刀,前來夾攻。
成淵揮手攔住身後想要來援的幾位將軍,依舊單人獨鬥,全然不懼,槍法不亂。
他身在在中央,獨戰三將。少時,一人中槍落馬,成淵拖槍便走。另一人按住方天畫戟,急取弓箭射之,連放三箭,皆被成淵用槍撥落。這人大怒,握著方天戟縱馬趕來,卻被成淵一箭射中麵門,落馬而死。
最後一人,縱馬舉寶刀便砍成淵。老將軍棄槍於地,閃過寶刀,生擒敵將而歸,士氣大振。
然後成淵趁勝追擊,縱馬取槍率軍攻來。
床兀兒見身邊的幾位將軍皆喪於成淵之手,肝膽皆裂,先走入陣中。蒙古兵素知成淵之名,今見其英勇如昔,誰敢交鋒?
成淵馬到處,陣陣倒退。他匹馬單槍,往來衝突,如入無人之境。身後的顧清越等將讚曰:“大將軍英姿不減當年!”。
這就是為什麽“五公八侯十四將軍”隻有成淵既是秦國公,又是鎮國大將軍,隻有成氏父子一門雙將,一個“鎮國”,一個“金吾”。
成淵率軍連下數城,其鋒不可擋,床兀兒為了保存實力,先丟陝西,再讓寧夏。
自此,大虞收複雍州。
老將軍還不甘心,又將元軍逐出三百餘裏,直至其看到元帝愛育黎拔力八達與床兀兒所率的兩路大軍合兵一處,才勒馬止步,兩軍對峙多日,其後各自退去。
待大軍趕迴寧夏時,成淵咬牙緊閉的一口氣終是鬆泄,從馬上跌落下來,油盡燈枯而死。
十幾萬大軍掩麵而泣,自覺卸甲著素衣,以馬革裹屍裝棺,扶靈而歸。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一身轉戰三千裏,一劍曾當百萬師。
官軍收複陝西、寧夏的消息,傳迴金陵,壯我國威,振奮人心,可看到大軍一路行來,卻發覺事情沒有那麽簡單。
秦國公,大虞鎮國柱石成淵薨了。
人雖死,魂永存。
三個月前,虞朝剛為陳王、王妃舉行了葬禮,而今,虞帝又下令為成淵進行國葬,以親王之禮,入土皇陵,其長子成淮襲爵。
牌位立在國公府祠堂之上,前來祭拜之人,多如牛毛,但凡是能上得了台麵的人都來了,他們銜哀至誠,如喪考妣。
但其子,這位新國公臉上卻並沒有看到多少悲傷。
成淮麵對父親的心情始終是複雜的,在老爹眼中,似乎自己從未讓他滿意過,智謀、心機、勇武都沒達到出類拔萃的地步,他從來沒有在父親的臉上看到過笑容,他一直努力去完成父親交給自己的任務,卻始終達不到父親心裏的期望。
在其父眼中,自己沒有大的本事也就算了,就連孫子也如此不成器,每天就知道吃喝玩樂,花天酒地,他這個當爹的也不知道管管,不管也就算了,為何不送到祖父的身邊,由老爺子親自來教導。
成淮在兒子的教育方麵頗為執拗,不管父母如何言語,他始終不為所動,讓成兆想幹嘛就幹嘛。
姑姑、姑父、祖父相繼去世,成兆本想留在家中,為其守孝,卻聽到冷漠而又平靜的話語其父口中傳出:“別哭,哭了沒用,他們也不需要守孝,因為他們想要的‘孝’跟普通的‘孝’不一樣,吾兒,該幹嘛就幹嘛去吧!”。
在這點上,他倒是與某人不謀而合。
陳明自然也在這三個月裏相繼祭拜了王爺、王妃和老國公,他當然欽佩三個偉人的所作所為,也曾為上次救過他的豫州同袍犧牲而暗暗傷心落淚,可相較於痛惜和遺憾,他有更應該關注和更值得關心的小事——民生。
陳明現在盡力去做的就是協助太子做戰後安排,尤其是遼東、寧夏和陝西三地,飽受戰亂之苦,活著的人十不存一,短時間內也很難有別州百姓願意遷徙過去。
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安民,已經有人改編了蔡文姬的詩歌:“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國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秉氣寒生兮莫過我最苦。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漂流,為神有靈兮緣何處我天南海北頭。”。
若不是陳王夫婦以死明誌,老國公率軍收複失地,恐怕百姓一定會對朝廷不滿和失望。
虞帝深知這一點,因此他相繼下達了多條政令:“免除豫州、冀州、幽州、荊州兩年賦稅,雍州的陝西、寧夏兩地免除五年賦稅。”。
然而,即使有這樣的利民之策,願意搬遷到這些地區的大虞東部民眾仍然寥寥無幾。
此時,陳明所獻出的“屯田”策略便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這次大虞吸取了教訓,在雍、並、冀、幽四州都留下了兩萬人馬駐守,因此有大量的土地可以用於實施軍屯。
邊境地區的軍隊三分守城,七分耕種;而內地的軍隊則二分守城,八分耕種。每個士兵都會被授予一份田地,官府會提供耕牛、農具和種子,並按照份額征收糧食。
這樣一來,不僅解決了軍餉問題,還能保證糧食供應,減輕百姓的負擔。
豫州、冀州、幽州、荊州因為戰亂流移的人民,令他們各還原籍複業,需要的種子、牛具令官府給付,虞帝一再下令勸民於田畝,千方百計地招撫流民複業。
戰亂一結束,就遣臣子四出,讓老百姓盡力於田畝,虞帝還對戶部臣言:“老百姓不得已才背井離鄉,已經複業的,地方官要厚加撫恤。”。。
其還特地頒布詔令,各地都不得對逃徙的老百姓治罪。
朝廷開明的政策使流民很快迴到田間,使殘破的農業生產迅速得到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