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魏征和房玄齡皆是一愣,接著眉頭就皺了起來。以藥殺蟲,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其大膽的想法。因為若是出一丁點偏差,那造成的後果都是無法估量的。
其實這種設想以前也不是沒有,因為當時藥的問題出了一些事,死了人。再加上效果並不是很好,所以就沒有人去配這種藥,原來的方子也因為毒死了人而被焚毀,那個配藥的大夫也被殺了頭。
如今,房遺愛一口咬定欲研製藥物來殺蟲,這不得不讓兩人猶豫了起來。
似乎知道了兩人心中的顧慮,房遺愛一臉認真的說道:“以我最近幾天在田野裏查看的情況,今年的蟲害比往年的將會更加嚴重。往年逢暖冬之時,雖說會起蟲害,但卻因為雨水少的原因,部分害蟲不一定能夠活下來。而今年卻不一樣,有了水車半數的田地都可以得到灌溉,土地中水分充足,等到氣溫迴升後,這積攢了數年的害蟲就要全部出來了。這麽多的害蟲尋常之法是無法應對的,為今之計隻有配製殺蟲藥物,才能保住今年的糧食。”
房遺愛的話讓房玄齡和魏征相互對視了一眼,若真是這樣的話,今年大唐將會遭受史無前例的蟲災。這可是要命的事情,一旦處理不好,隻怕又要死多少人了!
越想越是心驚,魏征幾乎瞬間就拿定了主意,道:“這以藥治蟲古法有之,雖未成功但確實有效。如今也沒有其他辦法,隻能盡力一搏,當立即麵見陛下奏明此事。”
房玄齡也沒有什麽異議,但還是轉頭看著房遺愛問道:“你可有幾成把握?”
房遺愛聞言一笑,說道:“要是每件事都有絕對把握,那世上哪裏還有什麽奇跡:。”
此言一出讓魏征和房玄齡皆是一怔,半晌後魏征才一臉讚許的看著房遺愛,轉頭對著房玄齡說道:“二郎將來必成大器。”
房玄齡心裏是又高興又擔憂,畢竟前車之鑒就在那裏,搏贏了那就是千古第一英雄,名垂青史,為萬人敬仰。輸了那就是人頭落地,為世人一代代嘲諷,遺臭萬年。
他想兒子出人頭地,卻不想讓他以命來作為賭注,但若不拚一把未來餓死之人何止萬千,為了天下更多人能夠活下來,死一人又有何妨?自己身為宰相,就需為百姓負責,對得起這天下……
因此,到嘴邊的話房玄齡咽了下去,沒有說什麽反對的話,便和魏征一起帶著房遺愛進了皇宮。
甘露殿內,李二陛下接待了三人,目光看著魏征和房玄齡二人,問道:“兩位卿家深夜前來,可是出了大事?”
房玄齡點了點頭,率先開口道:“此事關係重大,隻能與陛下一人相商。”
李二陛下心裏一驚,也沒有多猶豫,立即下令道:“所有人都退下!”
“是。”眾左右齊聲應道,然後分列左右整齊的走出了大殿,大門也被緊緊關上,兩名護衛守在門外。
“房相請講。”李二陛下表情嚴肅的說道。
“陛下,臣今日前來乃是因為今年蟲災之事,根據臣與魏相翻閱往年卷宗來推測,今年必起蟲災。而且相比以往,此次的蟲災更加嚴峻數分!”房玄齡沉聲說道。
蟲災?!
李二陛下心裏一突,這可了不得,往年蟲災之時,當地糧食幾乎嚴重減產,餓死之人數以萬計。如今大唐才剛剛緩過氣來,若再來一次大蟲災,隻怕數年都別想恢複元氣。
“消息可否準確?”李二陛下沉聲問道。
“有七成把握,蟲災必起!”魏征給出了確切的答案。
這個迴答是李二陛下最不願聽到的,但既然魏征都說有七成可能,那麽鬧蟲災的可能性就幾乎是確定的事了。
“可有解法?”李二陛下問道,其實說出這話時李二陛下心裏是不抱什麽希望的,畢竟蟲災從先秦開始就一直沒有什麽解決辦法,每次蟲災起的時候就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麥穗被吃光。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魏征開口說道:“有一法可試,但此法極其冒險。”
“魏卿家請說。”李二陛下一聽有法子,頓時心思就活了起來,這冒險就冒險吧,總比坐視糧食被吃光強啊!
魏征點頭說道:“此法乃房遺愛提出,在前朝也曾有過先例,以藥治蟲。但前朝以藥治蟲以失敗告終,人蟲俱亡!”
李二陛下一聽,想也不想的就拒絕道:“此法不可取,若以藥治蟲,縱然蟲害得以成功控製,這糧食還有何人敢食用?”
房遺愛聽到這裏有些聽不下去了,不顧老爹的瞪視,雙手抱拳上前,說道:“陛下,草民有話要說!”
李二陛下瞥了他一眼,心裏有些不快,但還是說道:“講!”
“謝陛下。”房遺愛一拱手,沉聲說道:“陛下有此顧慮乃是因為對醫道和農耕不夠了解,以藥治蟲與治病救人一樣。講求的是對症下藥,對其劑量要求極其嚴格。多大的病就下多少劑量!蟲體多大?人體多大?若非刻意吞食,又如何能夠致人死地!至於藥物殘留,隻要研究的好,太陽直射下七日便能消除九成九的藥效,殘留毒藥對人傷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草民以為以藥治蟲乃是最具優勢之法,也必將成為大勢所趨。”
“若是研究的不好又如何?你可想過這個後果!”李二陛下喝道。
房遺愛抬起頭看著他,一臉輕鬆地說道:“不過一死而已,受人少年辱罵,遺臭萬年。但那又如何?與可能救下數萬人甚至數十萬人,讓吾後世子孫不再飽受饑餓之苦相比,賺到了!縱然一死又有何妨?”
房遺愛的話鏗鏘有力,讓在場三人心中感到震撼,他才多大?不過十五歲而已!但卻可以在如此危亂之際站出來,懷揣淩雲誌,欲力挽狂瀾!如此魄力,讓人心中不由得一酸。
房玄齡見兒子如此壯誌,心中大慰,兒子終於長大了。
“陛下,為了天下人,此法可以一試。就如同那肥料一般,小範圍試藥,等成功之後再分發百姓使用。如此一來縱然不成功,損失也在可控之內,不會造成巨大的影響!”房玄齡提議道。
“臣讚同房相的諫言,如今既然有法子,那就絕不能輕易放棄,為了天下百姓,臣懇請陛下恩準。”魏征附和道。
李二陛下揉了揉額頭,長歎了口氣,說道:“此事容朕再想想。”
房遺愛一聽翻了翻白眼,還想想?再想下去等蟲災起事,黃花菜都要涼了!
於是便開口說道:“陛下,此事耽擱不得,蟲災要不了一個月就會起!藥物研製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個月時間已經很勉強了。”
李二陛下怎麽會不知道這個道理,他也想越早開始研製越好,但關鍵是這提出的人可是房遺愛,若是一旦不成了,那將會受到滿朝文武的攻擊,到時候不死都不行!
這小子可是房相的兒子,更是自己最疼的閨女高陽公主的未來夫婿,若是把他殺了,隻怕要寒了房相的心,更是會讓自己閨女記恨一輩子。這種事他怎麽能輕易就下定決心!
而且這小子身懷農耕之法,雖然還沒有展露出什麽,但李二陛下相信自己的眼光,這小子絕對是大唐未來的擎天玉柱,殺了他就等於自毀長城。
但偏偏這小子又不識人心,一個勁的亂說話,讓李二陛下很是惱火,厲聲喝道:“你小子給朕閉嘴,再說就永遠不要來見朕了。”
李二陛下這一大喝,嚇了房遺愛一大跳,靠!什麽情況,怎麽感覺這無良的李二陛下處處針對我?難道是還在記恨著上次的事!不會吧,這也太小心眼了!
倒是魏征和房玄齡見李二陛下的態度,心裏若有所悟,轉頭看了房遺愛一眼後,齊齊說道:“如此,那臣等就告退了。”
李二陛下點了點頭,說道:“來人,送房相和魏相出宮。”
房玄齡和魏征急忙拜謝,然後便帶著房遺愛三人一道出了大殿。望著三人離去的身影,李二陛下沉吟了一陣後,吩咐道:“來人,將高陽公主叫來。”
“是。”宮女應了一聲,急急忙忙去傳話了。
沒有過多久,高陽公主一襲粉色長裙盈盈而來,聲音動聽的說道:“兒臣拜見父皇!”
“起來吧。”李二陛下露出了一起笑容,看著一身輕鬆地她,說道,“看樣子心情好多了。”
“嗯,兒臣見到那花之後,便止不住的高興。”高陽公主嘻嘻笑道,踱步到李二陛下跟前,眼中滿是期待的問道,“兒臣剛剛還去看了一會,正看的出神父皇便傳話來了。不知道父皇找兒臣,可是有什麽好東西給兒臣?”
李二陛下聞言一怔,瞬間便明白了她這話是什麽意思了,搖了搖頭說道:“東西倒是沒有送來,卻給朕送來了一個難題,讓朕好生為難啊!”
高陽公主一愣,連忙詢問道:“他怎樣了?可說了什麽?父皇別生他氣,他那人就是個木頭,腦子一點也不開竅,就知道一心種地。”
其實這種設想以前也不是沒有,因為當時藥的問題出了一些事,死了人。再加上效果並不是很好,所以就沒有人去配這種藥,原來的方子也因為毒死了人而被焚毀,那個配藥的大夫也被殺了頭。
如今,房遺愛一口咬定欲研製藥物來殺蟲,這不得不讓兩人猶豫了起來。
似乎知道了兩人心中的顧慮,房遺愛一臉認真的說道:“以我最近幾天在田野裏查看的情況,今年的蟲害比往年的將會更加嚴重。往年逢暖冬之時,雖說會起蟲害,但卻因為雨水少的原因,部分害蟲不一定能夠活下來。而今年卻不一樣,有了水車半數的田地都可以得到灌溉,土地中水分充足,等到氣溫迴升後,這積攢了數年的害蟲就要全部出來了。這麽多的害蟲尋常之法是無法應對的,為今之計隻有配製殺蟲藥物,才能保住今年的糧食。”
房遺愛的話讓房玄齡和魏征相互對視了一眼,若真是這樣的話,今年大唐將會遭受史無前例的蟲災。這可是要命的事情,一旦處理不好,隻怕又要死多少人了!
越想越是心驚,魏征幾乎瞬間就拿定了主意,道:“這以藥治蟲古法有之,雖未成功但確實有效。如今也沒有其他辦法,隻能盡力一搏,當立即麵見陛下奏明此事。”
房玄齡也沒有什麽異議,但還是轉頭看著房遺愛問道:“你可有幾成把握?”
房遺愛聞言一笑,說道:“要是每件事都有絕對把握,那世上哪裏還有什麽奇跡:。”
此言一出讓魏征和房玄齡皆是一怔,半晌後魏征才一臉讚許的看著房遺愛,轉頭對著房玄齡說道:“二郎將來必成大器。”
房玄齡心裏是又高興又擔憂,畢竟前車之鑒就在那裏,搏贏了那就是千古第一英雄,名垂青史,為萬人敬仰。輸了那就是人頭落地,為世人一代代嘲諷,遺臭萬年。
他想兒子出人頭地,卻不想讓他以命來作為賭注,但若不拚一把未來餓死之人何止萬千,為了天下更多人能夠活下來,死一人又有何妨?自己身為宰相,就需為百姓負責,對得起這天下……
因此,到嘴邊的話房玄齡咽了下去,沒有說什麽反對的話,便和魏征一起帶著房遺愛進了皇宮。
甘露殿內,李二陛下接待了三人,目光看著魏征和房玄齡二人,問道:“兩位卿家深夜前來,可是出了大事?”
房玄齡點了點頭,率先開口道:“此事關係重大,隻能與陛下一人相商。”
李二陛下心裏一驚,也沒有多猶豫,立即下令道:“所有人都退下!”
“是。”眾左右齊聲應道,然後分列左右整齊的走出了大殿,大門也被緊緊關上,兩名護衛守在門外。
“房相請講。”李二陛下表情嚴肅的說道。
“陛下,臣今日前來乃是因為今年蟲災之事,根據臣與魏相翻閱往年卷宗來推測,今年必起蟲災。而且相比以往,此次的蟲災更加嚴峻數分!”房玄齡沉聲說道。
蟲災?!
李二陛下心裏一突,這可了不得,往年蟲災之時,當地糧食幾乎嚴重減產,餓死之人數以萬計。如今大唐才剛剛緩過氣來,若再來一次大蟲災,隻怕數年都別想恢複元氣。
“消息可否準確?”李二陛下沉聲問道。
“有七成把握,蟲災必起!”魏征給出了確切的答案。
這個迴答是李二陛下最不願聽到的,但既然魏征都說有七成可能,那麽鬧蟲災的可能性就幾乎是確定的事了。
“可有解法?”李二陛下問道,其實說出這話時李二陛下心裏是不抱什麽希望的,畢竟蟲災從先秦開始就一直沒有什麽解決辦法,每次蟲災起的時候就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麥穗被吃光。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魏征開口說道:“有一法可試,但此法極其冒險。”
“魏卿家請說。”李二陛下一聽有法子,頓時心思就活了起來,這冒險就冒險吧,總比坐視糧食被吃光強啊!
魏征點頭說道:“此法乃房遺愛提出,在前朝也曾有過先例,以藥治蟲。但前朝以藥治蟲以失敗告終,人蟲俱亡!”
李二陛下一聽,想也不想的就拒絕道:“此法不可取,若以藥治蟲,縱然蟲害得以成功控製,這糧食還有何人敢食用?”
房遺愛聽到這裏有些聽不下去了,不顧老爹的瞪視,雙手抱拳上前,說道:“陛下,草民有話要說!”
李二陛下瞥了他一眼,心裏有些不快,但還是說道:“講!”
“謝陛下。”房遺愛一拱手,沉聲說道:“陛下有此顧慮乃是因為對醫道和農耕不夠了解,以藥治蟲與治病救人一樣。講求的是對症下藥,對其劑量要求極其嚴格。多大的病就下多少劑量!蟲體多大?人體多大?若非刻意吞食,又如何能夠致人死地!至於藥物殘留,隻要研究的好,太陽直射下七日便能消除九成九的藥效,殘留毒藥對人傷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草民以為以藥治蟲乃是最具優勢之法,也必將成為大勢所趨。”
“若是研究的不好又如何?你可想過這個後果!”李二陛下喝道。
房遺愛抬起頭看著他,一臉輕鬆地說道:“不過一死而已,受人少年辱罵,遺臭萬年。但那又如何?與可能救下數萬人甚至數十萬人,讓吾後世子孫不再飽受饑餓之苦相比,賺到了!縱然一死又有何妨?”
房遺愛的話鏗鏘有力,讓在場三人心中感到震撼,他才多大?不過十五歲而已!但卻可以在如此危亂之際站出來,懷揣淩雲誌,欲力挽狂瀾!如此魄力,讓人心中不由得一酸。
房玄齡見兒子如此壯誌,心中大慰,兒子終於長大了。
“陛下,為了天下人,此法可以一試。就如同那肥料一般,小範圍試藥,等成功之後再分發百姓使用。如此一來縱然不成功,損失也在可控之內,不會造成巨大的影響!”房玄齡提議道。
“臣讚同房相的諫言,如今既然有法子,那就絕不能輕易放棄,為了天下百姓,臣懇請陛下恩準。”魏征附和道。
李二陛下揉了揉額頭,長歎了口氣,說道:“此事容朕再想想。”
房遺愛一聽翻了翻白眼,還想想?再想下去等蟲災起事,黃花菜都要涼了!
於是便開口說道:“陛下,此事耽擱不得,蟲災要不了一個月就會起!藥物研製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個月時間已經很勉強了。”
李二陛下怎麽會不知道這個道理,他也想越早開始研製越好,但關鍵是這提出的人可是房遺愛,若是一旦不成了,那將會受到滿朝文武的攻擊,到時候不死都不行!
這小子可是房相的兒子,更是自己最疼的閨女高陽公主的未來夫婿,若是把他殺了,隻怕要寒了房相的心,更是會讓自己閨女記恨一輩子。這種事他怎麽能輕易就下定決心!
而且這小子身懷農耕之法,雖然還沒有展露出什麽,但李二陛下相信自己的眼光,這小子絕對是大唐未來的擎天玉柱,殺了他就等於自毀長城。
但偏偏這小子又不識人心,一個勁的亂說話,讓李二陛下很是惱火,厲聲喝道:“你小子給朕閉嘴,再說就永遠不要來見朕了。”
李二陛下這一大喝,嚇了房遺愛一大跳,靠!什麽情況,怎麽感覺這無良的李二陛下處處針對我?難道是還在記恨著上次的事!不會吧,這也太小心眼了!
倒是魏征和房玄齡見李二陛下的態度,心裏若有所悟,轉頭看了房遺愛一眼後,齊齊說道:“如此,那臣等就告退了。”
李二陛下點了點頭,說道:“來人,送房相和魏相出宮。”
房玄齡和魏征急忙拜謝,然後便帶著房遺愛三人一道出了大殿。望著三人離去的身影,李二陛下沉吟了一陣後,吩咐道:“來人,將高陽公主叫來。”
“是。”宮女應了一聲,急急忙忙去傳話了。
沒有過多久,高陽公主一襲粉色長裙盈盈而來,聲音動聽的說道:“兒臣拜見父皇!”
“起來吧。”李二陛下露出了一起笑容,看著一身輕鬆地她,說道,“看樣子心情好多了。”
“嗯,兒臣見到那花之後,便止不住的高興。”高陽公主嘻嘻笑道,踱步到李二陛下跟前,眼中滿是期待的問道,“兒臣剛剛還去看了一會,正看的出神父皇便傳話來了。不知道父皇找兒臣,可是有什麽好東西給兒臣?”
李二陛下聞言一怔,瞬間便明白了她這話是什麽意思了,搖了搖頭說道:“東西倒是沒有送來,卻給朕送來了一個難題,讓朕好生為難啊!”
高陽公主一愣,連忙詢問道:“他怎樣了?可說了什麽?父皇別生他氣,他那人就是個木頭,腦子一點也不開竅,就知道一心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