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的晚上,魏有源早早地坐在沙發上,喝著茶,等待佳都本地電視頻道《文化沙龍》的開播。


    時間一秒一秒地接近,魏有源的心中凸現一股從未有過的焦灼與不安。


    “用情感燭照夢想,讓文化點亮生活。觀眾朋友們,大家晚上好!我是節目主持人韓璐,歡迎觀看這一期《文化沙龍》節目。”


    一位麵容嬌美身材嫚妙穿著時尚的女主持人,伴隨著背景音樂緩步走進熒屏,她熟套地說著節目的開場白,臉上始終洋溢著溫情甜美的笑容。


    主持人的身後,擺著一張茶桌和一對暗紅色的長條皮質沙發。


    “在曆史的漫漫長河中,有這麽一族人,他們秉承祖先的遺訓,全身心地去守護著一件東西,無論饑荒與戰火,災禍與劫難,四百多年來從不離棄,薪火相傳無怨無悔。它,到底是一件什麽樣的東西?


    觀眾朋友們,不久前,我市博古館意外地接收到這件東西,它就是屏幕中所顯現的一套被珍藏了四百多年的書籍。那麽,在這套書籍背後,究竟隱藏了一段什麽樣的傳奇故事?它的裏麵又記載了一些什麽內容?


    今天,我們有幸請來了兩名嘉賓,他們分別是書籍的捐贈者沈國軒先生和市博古館館主陳興華博士,現在,讓我們一同走進今天的話題,共同揭開它神秘的麵紗!”


    這時,沈國軒和陳興華一前一後出場,主持人分別與他們握手。


    “沈老,您好……陳博士,您好。請坐!”


    沈國軒穿著慶生當日的禮服,精神爽朗,待主持人說完,他點著頭迴道:“美女主持好。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謝謝。”主持人韓璐掩口一笑,“聽說,不久前,沈老剛過八十壽誕。在這裏,我恭祝您健康快樂,福壽綿綿!”


    “謝謝!”


    “沈老,您能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套書的來曆嗎?”


    “這套書,是我的一位故友所贈,它在我手上已越三十春秋。每次翻閱它,我必先焚香淨手。經過我多年來,所考證過成書之時相關人士的書簡資料,對它略有一些眉目。待會兒,再容我細細說來。”


    “好的。那麽,陳博士,您能從專業的角度來告訴我們,這套書的文獻價值嗎?”


    “這是一套非常珍貴的中藥湯劑醫理的手抄本,其中所記載許多處方的診治療效還有待考證,所以,它的醫學和研究價值都是不可估量的。這套書籍跨越四百年之久,卻依然保存得安好無損,的確非常難得。這也是我們佳都市近些年來,不可多得的一件文物。”


    “聽陳博士這麽一說,讓我更加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有關這套書籍的遺文軼事,親愛的觀眾朋友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沈老對它身世的揭秘吧。”


    而接下來,沈國軒講述了有關這套書籍鮮為人知的一段傳奇故事。


    明嘉靖二年,也就是公元1523年,發生了史稱“爭貢之役”,朝庭給事中(相當於現在的監察部部長)夏言上奏指出倭禍起於市舶,明世宗朱厚熜采納了他的建議,對外實行海禁。封鎖沿海港口,焚毀出海船隻,斷絕海上交通。


    但禁令一出,因為利益的驅使,倭患尤如添油熾薪愈演愈烈。


    在這麽一個背景下,出現了故事的主人公,他叫萬民英。


    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1年),萬民英出任泉州兵備道參議,如果把當時的戚繼光算作集團軍司令員的話,那麽萬民英相當於集團軍的兵團長。史料上稱,倭寇屢犯福建,萬民英率部奉命鎮守泉州,他恪盡職守,身先士卒,驍勇善戰,屢戰屢捷。


    萬民英到泉州赴任,為能行孝膝前,攜母親和家眷一同隨轅。可能是因為水土不服,他的母親第二年就患上眼疾,遍找當地郎中醫治均無療效。


    後來,聽說距泉州十幾公裏外的青牛山上,有一名道士醫術高明,萬民英便專程帶著他的母親上山醫治。


    青牛山,山高澗深,峰巒如牛之犄角,高聳入雲。其山頂上有一道觀,名為鬆濤觀,觀不大,瓦房四五間,依山而建,甚是普通。觀內的道士不多,香客也寥寥。


    一則因時局不穩,到處兵荒馬亂;二則山高路險,從青牛山山腳到鬆濤觀岩石台階三千餘級,所以香火一直不盛,僅憑道觀真人偶爾雲遊給人治病,收取些診費得以維持生計。


    這名真人,叫寒石真人,人瘦須長,年過花甲。寒石,方言可音同憨仔,在閩南語中是傻子的意思。這名真人也怪,外出看病,無論患者病重病輕,凡請他出手治愈,他隻收紋銀一兩,多不要少不行。


    萬民英帶母親來到觀中,正巧寒石真人於昨日雲遊歸來。


    真人給萬母號脈之後,從藥櫃中抓了三貼藥,囑咐他們迴去,分三天浸泡煎熬,飲其湯,即可。


    遵照真人的醫囑,三天後,萬母目疾果然得愈。


    半旬後,寒石真人下山路過萬民英的府邸,對萬母的眼疾又進行了複查,確診無恙。但因南方濕氣較重,萬母的膝部關節經常發酸,真人又給開了一記藥方,讓萬民英到附近藥鋪按方抓藥,還是三貼三天,如法炮製。


    至此之後,萬家人隻要有個頭昏腦熱傷風感冒的,都請寒石真人過來診治。


    如此一來,真人就常在萬家府邸走動,除了給萬民英的家眷仆人醫治病患,他還會給他們起卦算命,找尋物件、預判吉兇,百靈百驗。


    萬民英問真人所用是何門絕技。真人一笑,說是雕蟲小技純屬娛樂,不足掛齒。


    然相處時間一長,寒石真人方循序漸進地向萬民英傳授相關的一些技法,同時,又贈送一些易學之類的書籍。


    再後來,萬民英竟然觸類旁通地將此技法運用到行兵布陣中,戰術上常出奇兵,打得倭寇是落花流水防不勝防。


    當時的沿海地區,人員環境較為複雜,有魚目混珠神頭鬼麵的,也有官商勾結暗通款曲的,更有見利忘義賣主求榮的。


    十六世紀中葉的日本正處於戰國時代,群雄爭霸,時局動蕩。當時,有一名東洋青年叫柴田勝源,帶著他的漢學老師郭崇義一起來到泉州定居。這位柴田勝源,他有一個中國名字,叫龔樹青。


    他們來泉州不久,就著手在當地一連開了幾間作坊,有酒坊,醬油坊和麵坊。這位龔樹青頭腦靈活出手闊綽,並常在府衙間走動,所以,生意做得是如魚得水。


    但暗地裏,他也走私海貨。


    長年以來,他手底下所掌管的倭寇不下百來號人,但卻屢屢遭受萬民英的痛擊,損兵折將不說,士氣也是一落千丈。


    後來經過多方探聽,龔樹青得知萬民英乃得益於一名道士的授技,這讓他對中國傳統易學產生了好奇,更想將此秘技攘為已有。


    龔樹青曾借求醫之名,多次探訪鬆濤觀,但每每不見寒石真人的蹤跡。


    退而求其次,龔樹青便在萬民英的身邊安插眼線,但終究還是隔靴搔癢、勞而無功。


    一直到嘉靖四十三年,也就是1563年(幹支記年為癸亥年),性情耿直的萬民英罷官喪母。按命理的推斷,這一年太歲天幹的癸水傷官把他時辰的丙火七殺給困住,因此,他的官也做到頭了。


    史料上稱,“(這一年)萬民英因直言得罪權貴,由此遭人陷害,借機扶母靈柩迴到故裏,從此遠離仕途。”


    在萬民英扶棺迴鄉的路上,臨近一處渡口時,已近傍晚,天上烏雲密布,眼看大雨將至。老話說:“雨淋棺,輩輩窮;雨淋墓,輩輩富。”所以,正當萬家人張羅著搭棚設帳以避風雨之時,寒石真人帶著兩名道徒來到車隊跟前。


    真人告訴萬民英,他們在前方不遠處搭好帳篷,請他們速速過去。


    等萬家人來到帳篷處,才發現,真人早已在此設好醮壇道場,立好經幡,隻待金棺入位。


    寒石真人說,他是特意趕來送萬母一程的。前方乃阮家渡,洪水暴漲,借此機會,他與徒弟一起要為萬母做三天超度法事。


    萬家人為此感激涕零。


    這阮家渡,也就是現在的佳都市。


    在這三日裏,白天,寒石真人照常帶著徒弟一起做著法事,而到了晚上,他便與萬民英兩人徹夜秉燭長談。


    帳外夜雨綿綿,帳內兩人談興甚濃。萬家人時不時地看見,在戰場之上叱吒風雲錚錚鐵骨的萬民英,不時地起身向寒石真人長跪叩謝。


    三天後,雨過天晴。


    臨別時,寒石真人贈送給萬民英一箱書籍,另外,他還讓萬民英收身邊的一名道徒為弟子,隨行北上。


    這名道徒年齡在十二三歲左右,聰慧過人,尤為喜好武術,他的名字叫雷重雲。


    迴到故裏,萬民英一麵著手“建鄉學,收弟子”,一麵開始鑽研起易學。經過幾年的努力,可謂桃李滿門。


    又大約過去十多年。


    一天,萬民英自外歸來,發現有人動過寒石真人贈送給自己的那隻書箱,秘置於箱側的一根青絲斷為兩截。


    事實上,萬民英早已將箱內的書籍轉移到別處,書箱僅放了幾錠元寶,可那幾錠元寶卻絲毫未動。萬民英知道,有人開始窺覦寒石真人贈送自己的書籍。


    因為當地民風淳樸,素來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所以,他隱隱地感覺到這應是自己學館中的弟子所為。


    可如今,門下弟子過百,很難甄別。再說,此事又不便大張旗鼓,恐有礙教化。


    正待萬民英左右為難之際,他忽然想起昔日寒石真人所囑咐的話:


    “箱篋啟開之日,‘蓮花’南下之時”。


    萬民英密製一份圖紙,差遣弟子李時新到外地定製五隻書匣。


    這邊,他讓門下的群弟子各自抄寫一段經文,說是要從中挑選出五名書法精湛者,進西廂院閣樓謄抄重要典籍。


    待李時新歸來後,萬民英挑出五名弟子進到西廂院。


    萬民英怕學館有人心懷不軌簾窺壁聽,便放出話來,說是十五天後要進行一次全館學員的大考試,成績優異之前五名者各得一份由西廂院內所謄抄的典籍。


    這西廂院,是早年間萬民英祖母誦經的佛堂,四周環砌一道兩米多高的圍牆,平日裏,非常清靜。


    其實,萬民英所挑選的這五名弟子,並非是書法精湛者。比書法,隻不過是一個幌子,這五人實為他經過多年考察的備用人選。


    他們分別是梁開民、林恭初、雷重雲、陸懷飛和宋輝。這五人,僅雷重雲是南方人,其餘四人均為北方人。


    五名弟子進到西廂院,也並非為了謄抄什麽典籍。


    第二天的晚上,萬民英便攜弟子李時新進到西廂院,他讓這五人放下手中的筆。


    萬民英對這五名弟子說,學館已被人舉報說私藏違禁書籍,現正被東廠盯上,不久將帶人過來搜查。但這些書不能落入廠衛的手上,否則一經坐實,全館上下人等都脫不了幹係,所以,必須連夜送走,並且走得越遠越好。出去之後,每人既要好自珍藏書籍,還要做到‘三不’:不返鄉,不探訪,不聲張。”


    說完,萬民英獨自登上西廂院閣樓。


    閣樓上,橫擺著一張大書案,案上放置五隻新製的書匣和一堆舊書。


    這五隻書匣,其中有四隻的麵板上烙有“蓮花易”金色字體,另有一隻烙的是“蓮花經”,其為銀色字體。


    萬民英從旁邊的香燭櫃頂上取下一隻拜墊,撣灰撕開裹布,取出三本古書,他仔細端詳了一番,輕輕地搖了搖頭,感歎道:“該是你們南歸的時候啦!”


    萬民英把案桌上的書籍和這三本古書分別裝進不同的匣內,又逐一用黃綢布將書匣包紮好。


    然後,他吩咐道:“時新呀,讓他們一個一個地上來吧。”


    背上包袱,這五人含淚向恩師作別,走出西廂院後門,坐上不同的馬車,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學館。


    這五人走後,李時新自後門又招唿進三名逃荒的漢子,囑咐他們進院後不許聲張,不得擅自出屋和開窗,一日三餐自會有人送飯進來,管吃管住,晚上要徹夜點燃著蠟燭,而且必須住滿十四天後,方可離開。


    這三名逃荒漢子簡直樂不可支,一再地拜謝。


    十五天過後,學館弟子的考試名次也有分曉,萬民英對前五名成績優異者兌現了諾言。


    但隨後的一周內,便有三名弟子借故離開了學館……


    沈國軒的講述,讓坐著旁邊的陳博士和主持人韓璐兩個人聽得入神。


    而正是聽了沈國軒的講述,讓坐在電視機前的魏有源馬上聯想到了,一直擺放在清源觀後山石室中的《蓮花易》,其實,就是寒石真人贈送給萬民英的一套古書——“《蓮花經》”。其實,這世間並沒有所謂的《蓮花經》,這隻不過是萬民英拋出的另一個障眼法。


    竊取者,當他麵對五隻同樣的書匣作出的判斷,和麵對有一隻特殊書匣作出的判斷是迥然不同的。因為,在後一種的迷麵中,設局者一開始就偷換了迷底的概念。


    原來,這才是“不易為經”的真實詮解。


    但此時的沈國軒,他絕然想像不到,正是他在節目中的這段講述,給某些人掀起了一場血雨腥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執易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讀千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讀千江並收藏執易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