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完梁河之後,江長水就領著這三萬他一手培養出來的治水“施工隊”,開始幫周邊的人族部落解決起了水患的問題。
在良渚附近一帶,十餘裏寬的梁河已經是最大的一條河流了,有了治理梁河的經驗之後,周圍的小河小川根本就算不得什麽。
江長水帶著麾下的三萬施工隊外加兩萬後勤人員,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將良渚周邊五萬裏之內的水患全都治理了一遍。
花費的功夫不多,但取得的成果卻很大!
良渚及其周圍本來就是人族的核心區域,也是人族人口聚居最為密集的地區,江長水將這一片區域的水患都治理好了之後,這裏就會變成人族最大的後勤區域,能源源不斷的給他提供治水所需的人力物力。
三年下來,“施工隊”的成員們不僅沒有什麽損失,反而都變強了不少。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獲得了少許治水功德的緣故,施工隊的三萬青壯之中,又出現了兩千名擁有氣感的初階修士。
他們雖然和前邊的一千名已經晉升到化神境的修士有些差距,但隻要修習了“地元決”兩者在施工治水方麵所能起到的作用就基本沒什麽差別了,區別僅僅隻是能釋放出“化石為泥”這些法術的次數多寡而已。
當然,這三年能過的如此平和,主要還是因為良渚附近本來就是人族的地盤,除開一些蒙昧無知,不長眼的妖獸、兇獸之外,施工隊並沒有受到其他洪荒萬族的幹擾,但若是在別人的地盤上施工,那就得與其打好關係了。
將良渚連帶著周圍的區域都搞定之後,江長水便帶著“施工隊”開始向外開拓。
離開了人族的核心區域之後,江長水領著施工隊一邊修路,一邊沿著梁河往上走。
梁河的水患雖然已經治理完成了,但位於其上遊的雲川,卻還是要優先治理一下的,因為梁河本身就屬於雲川的支流,未來雲川一旦爆發不可預估的大水災,梁河很有可能也會受到波及。
肆虐洪荒大地的水患可不是年年連都一個樣的,偶爾會舒緩一點,但也經常會突然變得狂暴無比。
江長水對梁河的治理是依托著梁河本身的地勢和水文來構建的,一旦雲川爆發出超過梁河承受極限的大洪水,就算有了寬闊的河道和沿岸堤壩,洪水也可能滿溢而出,淹沒良渚城下方的數百萬畝良田。
當然,良渚因為有人祖鎮守的關係,並不會因為一次突然暴漲的洪水就遭災,但周邊的人族部落就不一樣了。
哪怕是有了江長水傳授的文字之後,人族在修行一道上麵的底蘊還是顯得有些不足,在洪荒大地之上,絕大多數的人族部落能有一個煉神返虛境界的修士鎮守就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很多部落別說返虛修士,就連化神修士都沒有,全靠著部落的巫師撐場麵。
巫族傳下來的巫術雖然厲害,但卻是需要巫族血脈支撐的,人族巫師動用巫術,那就是在拿自己的命去換取戰鬥力,所以絕大多數人族部落的巫師都是一副枯瘦如柴,體貌衰竭的模樣。
如果江長水能夠徹底解決雲川的水患,那這一帶的人族部落就可以說是真正的高枕無憂了。
與梁河相比,雲川的確要大得太多了,如果是水流比較平緩的地帶,光是江麵的寬度,就有三四十裏之多,遠遠望去,一般人很難分辨自己究竟看到的是湖泊還是江川。
而河道寬廣,水患治理的難度就會大大提升,別的先不說,單說施工的工作量,就至少是梁河的五倍甚至更多。
而且,治理這種大川大河還有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那就是水文情況的測算。
水深水淺,水流的流速如何,泥沙含量如何,河底的淤積情況如何,究竟是沉澱了大量泥沙,還是堆積著很多石頭。
這些信息對於治水來說十分重要,但想要測算出這些信息,可不是那麽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江長水太乙境界的修為,他固然可以直接動用法力來測算這些數據,但治水是人族的“天命”他不能太過於喧賓奪主。
治水的功德那麽多,他可從沒想過要一個人獨吞。
來到雲川之後,江長水先領著三萬施工隊埋頭苦幹了一段時間,差不多用了四五個月,才將與梁河接壤的那一段江流疏浚拓寬了一下,暫且算是緩解了江水暴漲,大量湧入梁河的危機。
但做完這些之後,後續的施工工作開展得就不是很順利了,因為缺乏的水文數據太多,在拓寬和疏浚河道方麵,就隻能下死力去將工程做得更大更穩一些。
這樣一來,雖然安全和可靠性性上去了,但是施工效率卻一下子降到了穀底。
整條雲川長達數十萬裏,若是以這樣低下的效率去治水的話,那還不得治理到猴年馬月去?
想到這裏,江長水便安排了一名人族修士代替自己暫且領到著這三萬青壯先行施工,而自己,則去尋求解決之法。
當然,這其實隻是江長水自導自演的一場戲,所謂的解決之法,他早就胸有成竹。
離開了雲川江畔的治水工地之後,江長水直接衝天而起,迴到了天庭。
迴到天庭之後,他先是裝模作樣的迴了一趟北鬥星宮,取了幾件東西,然後轉道來到南天門,循路去到了大羅天淩霄寶殿,向昊天上帝求了一道手諭,這才抽身離開天庭。
下界之後,江長水便在望舒的指引之下,架起遁光,一路朝著陽首山的方向飛了過去。
因為洪荒大地太過於廣袤,所以為了避免花費太多時間在趕路上麵,江長水直接就祭出了日月精輪這一套先天法器,加持於自己的遁光之上。
經過加持之後虹光遁法刹那一百四十萬裏,當真是洪荒少有的神速,駕著這道遁光,江長水僅用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就從不周山趕到了陽首山。
而位於陽首山之上的八景宮,正是六聖之一,太上教主,太清道德天尊的道場。
在良渚附近一帶,十餘裏寬的梁河已經是最大的一條河流了,有了治理梁河的經驗之後,周圍的小河小川根本就算不得什麽。
江長水帶著麾下的三萬施工隊外加兩萬後勤人員,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將良渚周邊五萬裏之內的水患全都治理了一遍。
花費的功夫不多,但取得的成果卻很大!
良渚及其周圍本來就是人族的核心區域,也是人族人口聚居最為密集的地區,江長水將這一片區域的水患都治理好了之後,這裏就會變成人族最大的後勤區域,能源源不斷的給他提供治水所需的人力物力。
三年下來,“施工隊”的成員們不僅沒有什麽損失,反而都變強了不少。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獲得了少許治水功德的緣故,施工隊的三萬青壯之中,又出現了兩千名擁有氣感的初階修士。
他們雖然和前邊的一千名已經晉升到化神境的修士有些差距,但隻要修習了“地元決”兩者在施工治水方麵所能起到的作用就基本沒什麽差別了,區別僅僅隻是能釋放出“化石為泥”這些法術的次數多寡而已。
當然,這三年能過的如此平和,主要還是因為良渚附近本來就是人族的地盤,除開一些蒙昧無知,不長眼的妖獸、兇獸之外,施工隊並沒有受到其他洪荒萬族的幹擾,但若是在別人的地盤上施工,那就得與其打好關係了。
將良渚連帶著周圍的區域都搞定之後,江長水便帶著“施工隊”開始向外開拓。
離開了人族的核心區域之後,江長水領著施工隊一邊修路,一邊沿著梁河往上走。
梁河的水患雖然已經治理完成了,但位於其上遊的雲川,卻還是要優先治理一下的,因為梁河本身就屬於雲川的支流,未來雲川一旦爆發不可預估的大水災,梁河很有可能也會受到波及。
肆虐洪荒大地的水患可不是年年連都一個樣的,偶爾會舒緩一點,但也經常會突然變得狂暴無比。
江長水對梁河的治理是依托著梁河本身的地勢和水文來構建的,一旦雲川爆發出超過梁河承受極限的大洪水,就算有了寬闊的河道和沿岸堤壩,洪水也可能滿溢而出,淹沒良渚城下方的數百萬畝良田。
當然,良渚因為有人祖鎮守的關係,並不會因為一次突然暴漲的洪水就遭災,但周邊的人族部落就不一樣了。
哪怕是有了江長水傳授的文字之後,人族在修行一道上麵的底蘊還是顯得有些不足,在洪荒大地之上,絕大多數的人族部落能有一個煉神返虛境界的修士鎮守就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很多部落別說返虛修士,就連化神修士都沒有,全靠著部落的巫師撐場麵。
巫族傳下來的巫術雖然厲害,但卻是需要巫族血脈支撐的,人族巫師動用巫術,那就是在拿自己的命去換取戰鬥力,所以絕大多數人族部落的巫師都是一副枯瘦如柴,體貌衰竭的模樣。
如果江長水能夠徹底解決雲川的水患,那這一帶的人族部落就可以說是真正的高枕無憂了。
與梁河相比,雲川的確要大得太多了,如果是水流比較平緩的地帶,光是江麵的寬度,就有三四十裏之多,遠遠望去,一般人很難分辨自己究竟看到的是湖泊還是江川。
而河道寬廣,水患治理的難度就會大大提升,別的先不說,單說施工的工作量,就至少是梁河的五倍甚至更多。
而且,治理這種大川大河還有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那就是水文情況的測算。
水深水淺,水流的流速如何,泥沙含量如何,河底的淤積情況如何,究竟是沉澱了大量泥沙,還是堆積著很多石頭。
這些信息對於治水來說十分重要,但想要測算出這些信息,可不是那麽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江長水太乙境界的修為,他固然可以直接動用法力來測算這些數據,但治水是人族的“天命”他不能太過於喧賓奪主。
治水的功德那麽多,他可從沒想過要一個人獨吞。
來到雲川之後,江長水先領著三萬施工隊埋頭苦幹了一段時間,差不多用了四五個月,才將與梁河接壤的那一段江流疏浚拓寬了一下,暫且算是緩解了江水暴漲,大量湧入梁河的危機。
但做完這些之後,後續的施工工作開展得就不是很順利了,因為缺乏的水文數據太多,在拓寬和疏浚河道方麵,就隻能下死力去將工程做得更大更穩一些。
這樣一來,雖然安全和可靠性性上去了,但是施工效率卻一下子降到了穀底。
整條雲川長達數十萬裏,若是以這樣低下的效率去治水的話,那還不得治理到猴年馬月去?
想到這裏,江長水便安排了一名人族修士代替自己暫且領到著這三萬青壯先行施工,而自己,則去尋求解決之法。
當然,這其實隻是江長水自導自演的一場戲,所謂的解決之法,他早就胸有成竹。
離開了雲川江畔的治水工地之後,江長水直接衝天而起,迴到了天庭。
迴到天庭之後,他先是裝模作樣的迴了一趟北鬥星宮,取了幾件東西,然後轉道來到南天門,循路去到了大羅天淩霄寶殿,向昊天上帝求了一道手諭,這才抽身離開天庭。
下界之後,江長水便在望舒的指引之下,架起遁光,一路朝著陽首山的方向飛了過去。
因為洪荒大地太過於廣袤,所以為了避免花費太多時間在趕路上麵,江長水直接就祭出了日月精輪這一套先天法器,加持於自己的遁光之上。
經過加持之後虹光遁法刹那一百四十萬裏,當真是洪荒少有的神速,駕著這道遁光,江長水僅用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就從不周山趕到了陽首山。
而位於陽首山之上的八景宮,正是六聖之一,太上教主,太清道德天尊的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