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荒,功德靈寶其實也分為兩種,區分方式並非是以這些靈寶的威力來判定,而是以靈寶的形成方法來判定。


    事先煉製好一件法寶,然後直接灌輸進大量功德,這樣形成的便是功德靈寶,諸法難侵,傷人不沾因果。


    這其中,玉清教主元始天尊煉製的番天印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而另一種,則是參與到了某項功德之中完成了自身使命,而後才被天降功德賦予了靈性和能力的,便叫做“天生福德靈寶”。


    這種福德靈寶的威力不一定比得過功德靈寶,但因為是天生而成,總會出現一些很難煉製出來的神異能力,而且因為參與到了完成功德的過程之中,在獲得功德之後,還能分潤到因此項功德所產生一絲氣運。


    這兩者比較起來各有優劣,但是對於江長水這種煉器水準不過關的人來說,福德靈寶就有著功德靈寶完全不能比擬的優勢了。


    雖然江長水也有著大量的功德可以灌輸到法寶之中,但功德靈寶的威力基本上都取決於法寶本身的威力,如果他煉製出一件垃圾法寶出來,哪怕灌輸再多功德,法寶本身的威力也不會有明顯的提升。


    可天生福德靈寶就不同了,這種靈寶的的威力和能力都取決於它在完成功德的過程之中起到了什麽樣的作用,隻要用足夠珍貴的材料塑造一個足夠高級的靈寶胚胎,然後其餘的煉製過程交給天道就行了。


    通過這種方式得來的福德靈寶,可不比三教教主煉製的法寶差。


    所以這種製造福德靈寶的方式,也被江長水稱之為“薅天道的羊毛”,算是利用天道規則的典範。


    畢竟,無上洪荒的世界意識可不講究那套“有心行善,雖善不賞;無心作惡,雖惡不罰。”的觀念,隻要你做到了對世界有益的事情,天道自會有功德降下,而且從不拖延。


    再加上洪荒世界運作體係之一的“天劫”的存在,當真是做到了,有善必賞,為惡必罰。


    當然,這個善惡觀念,是以世界為基礎,而非以某族某類為基礎,所謂的善惡,針對的也是世界,而非具體到洪荒生靈本身。


    在屬於自己的“河圖”煉製完畢之後,江長水便親自去到淩霄寶殿歸還了昊天鏡,然後就領著兩名天兵兄弟從南天門下界,來到了洪荒大地之上。


    江長水之所以帶著天兵兄弟,主要還是為了培養自己未來的班底,畢竟,等這兩樁功德做完之後,他在天庭的地位就會得到一個極大的提升,不敢說一步登天達到四禦級別,但至少也能受封個北極四聖什麽的。


    到了那個地步,總需要幾名修為高一些的天兵兄弟們來撐一下場麵,不說別的,就連二郎神好歹也還有梅山七怪外加八百草頭神呢。


    之前和江長水一起完成造字傳經功德的兩位天兵兄弟便是他選擇的第一批班底,底子還算不錯的兩人在完成功德之後都已經晉升到了金仙之境,如今在天兵之中也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存在了。


    現今天庭的天兵相比起江長水剛來的那時候雖然有些增長,但也不過從一千多名增加到了三千多名而已,而且其中大部分都不過是煉虛合道的大成之境,距離成仙也還差那麽一丟丟。


    放到未來,大概也就是被猴子一棒子掃飛一大群的那種,完全成不了氣候。


    所以未雨綢繆之下,江長水還是決定親自培養一些起碼金仙級別的天兵兄弟出來,到時候不說能夠幫到自己多大的忙,起碼在自己布陣的時候能夠去占一個星位,搖一搖陣旗什麽的。


    從天界下來之後,江長水領著兩名天兵徑直來到了三百八十年前他第一次傳授文字的人族部落,臨川部落。


    不過,這一次他卻並沒有隱藏身份,而是直接駕著金色慶雲落到了臨川部落之中。


    江長水創立的文字在臨川部落流傳了三百八十年之後,這個部落已經成為了方圓十萬裏之內最為強盛的人族部落,除開遷移出去的十餘個分支部落之外,部落本部的人口已經抵近了一萬這個大關!


    要知道,這可是上古時期的一萬人,在還沒有耕種和放牧的情況下,要維持一個萬人部落,那可真是難如登天!


    臨川部落之所以能夠發展到如今的這個地步,主要還是當初的部落族長“硝”十分的有遠見,他自打學會文字之後,就喜歡將平時的生活經驗和容易獲得食物的方式用骨刀刻錄在木片之上記錄下來。


    久而久之之下,居然總結出了一些比較容易獲取到食物的生活經驗,並且開放給整個部落識字的人學習。


    而在此之後,臨川部落又在某次洪水過後發現許多積水的窪地裏麵有魚兒存活,如果放在以前,他們一定會十分高興的將這些魚兒抓來作為食物,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可自打學會了文字和記錄之後,臨川部落的人們也學會了思考和總結。


    以前從沒有人想過的事情,今天突然被人提了出來。


    “魚兒既然離開了川河也能夠存活的話,我們為什麽不在川河附近製造一些水窪,把平時吃不完的魚兒放到裏麵,將魚兒儲存起來,這樣一來的話,冬天豈不是不用下河捕魚,隻需要在我們儲存魚兒的窪地裏抓魚吃就行了?”


    臨川部落雖然也有曬製和熏製魚幹的方法,但無論是薰是曬,魚肉的分量都會縮小很多,再加上臨川部落就在川河邊上,濕氣很重,儲存起來的魚幹容易發黴腐爛,導致最終能保存到冬天的魚幹數量相當有限。


    如今既然有人提出了蓄養儲存活魚的方法,他們自然也有了想要嚐試一番的心思。


    很快,在臨川部落上遊不遠處,一個距離川河不遠處的碎石窪地就被清理了出來。


    清理好了窪地,人們又摸索著挖掘了兩條連接著窪地的水渠,一條進水,一條出水。然後,他們搬來石頭,將窪地圍了一圈,再用碎石樹枝將入水口和排水口各紮了個籬笆,如此一來,一個蓄養魚類的池子就建成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被哪吒打死之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庸並收藏被哪吒打死之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