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知夏現在是既氣且怒,滿肚子的火無處撒。
她也並非要逼迫楊誌安當反賊,隻是事到如今,要是他們再不反抗,就會被小皇帝逼至絕路,到時不止他們一家人,就連李亮和其他的將領們,也會大難臨頭,沒有活路可走,現在做選擇已經不是為他們自己了,而是關乎眾多人。
更令她氣憤的是,並不是楊誌安不明白這一點,而是他明明看清目前的處境,卻還是不願意違背那所謂的君臣之道。
在她看來,這都不是愚蠢了,而是十足愚蠢。
“爹爹是個忠臣,在朝中為官十幾年,又曾受過先帝恩惠,自然不肯輕易起兵,做個叛臣,不過,我想孰輕孰重他肯定是分得清的,再給他一點時間考慮,他會想清楚的。”
這番話倒是成熟得很,一點也不像這孩子平時的說話風格,顧知夏微有些詫異地看過去。
“隻怕沒有這麽多的時間來給他考慮了。”
“不管怎樣,我相信爹爹一定能做出正確的抉擇。”
在榻上休養半個月後,李亮身上的傷好了很多,已經可以不用人攙扶,便能自如行走了,這期間,隊伍一直在原地駐紮,不曾行進,一是為給他養傷,二是楊誌安也需要些時間來思量接下來的路該如何走。
而楊瀾那邊也沒有動靜,大概是因那天的不愉快,她不曾再來看望過,每次都是通過詢問士兵,偷偷地打聽李亮的情況,對此,李亮雖心裏不舒服,卻也沒有過多在意。
這天早上,李亮起身喝了藥後,就自己出了軍帳,往中軍帳而來。
帳內,楊誌安正坐在案前,看著麵前的竹簡,擰眉不知在思索著什麽。
“大人。”
聽見聲音,楊誌安這才抬起頭來,望向李亮時,臉上終於有了些許神采。
“來了,你的身體如何了?自己下地吃得消嗎?”
李亮笑著點了點頭:“已經差不多痊愈了,沒問題的。”
“那就好。”
“大人是否已經做好決定了?”
楊誌安明白他指的是什麽,隨即又露出愁容,沉默了半晌,頷首道:“事情發展到今日,已經由不得我做決定了,現在擺在我們麵前的,隻有一條路。”
那就是——反。
當然,反叛畢竟名聲不好,要起兵,就得想一個名正言順的口號,這半個月裏,楊誌安已經想好了。
“大人打算用什麽名頭?”
“清君側。”楊誌安冷冷地吐出三個字,目光定在案上的竹簡上,眸中散發出幽光。
李亮沒說什麽,因為這個名頭是最好的,把皇帝派人刺殺丞相的事推到他寵信的大臣身上,打著除掉他們的旗號帶兵殺到帝都,便不是造反了。
至少,名義上不是。
當天晚上,楊誌安便召來軍中諸將,商議圍攻帝都的事宜。
三軍的將領們一聽要殺迴帝都去,都十分振奮,搓著手躍躍欲試。
要知道這一場仗要是打贏,丞相成功奪位,他們就是開國功臣,將來加官進爵,前途無量,比現在靠著軍功一點一點爬上去要快得多。
“大人,末將願為先鋒,帶五千勁旅先殺到帝都去,打個頭陣!”
“末將也願為先鋒!”
“末將也願!”
眾人紛紛主動請纓,踴躍得不行。
楊誌安站在帥案前,靜靜地看著他們,心裏五味雜陳,這些人都在打什麽主意,他清楚得很,甚至還能想象到,之後如若不能如願以償之時,他們又將是怎樣一副嘴臉。
“此次迴帝都,本相並不想造殺孽,能不動兵,便盡量不動兵,三軍一同啟程,至於攻城之策,待得到了帝都再說吧。”
“這……”
諸將你看我我看你,都是一頭霧水,實在看不透這位丞相究竟在想什麽。
但既然已決定起兵,那想來便不會再橫生枝節,隻要最後結果一樣,過程如何,都不重要。
“好了,都下去準備吧。”
李亮看了楊誌安一眼,若有所思,猶豫著要不要上前詢問心中疑惑,但躊躇了半晌,終究是沒邁出那一步。
啟程之前,楊誌安來見顧知夏。
這時候,已經是深夜了,寒風在唿唿地吹著,於耳邊拂過,像刀子割在皮肉上一般,刮得人生疼,挑簾走進去,見顧知夏正靠在床頭打盹兒,手裏還捧著一本書。
楊誌安緩步走過去,動作盡量小地從她手裏將書取出來,準備扶著她躺平,不料顧知夏睡得淺,這輕輕一點動靜,就把她鬧醒了。
“我把你吵醒了?”
顧知夏搖搖頭:“我本來也沒睡得沉,你跟諸將議完事了?”
“議完了。”楊誌安坐過去,將她抱進懷裏,目光裏充滿憐惜,忽然道出一句:“對不起,又讓你跟著吃苦了。”
這話已經說了無數次了,盡管顧知夏都好幾次抱怨他,可臨到有事之時,除了說這句話,他真不知自己還能說什麽。
顧知夏不由失笑,對於這人喜歡跟自己“對不起”這一點,她已經吐槽都吐累了,實在是無力再提,他既然這麽喜歡道歉,那就由他好了,反正也阻止不了。
“我又不需要跟著上陣殺敵,算什麽吃苦?苦的是三軍將士才對。”
“可讓你跟著在軍中風餐露宿,四處受凍,我總是過意不去,還有瀾兒,她的傷還沒痊愈,繼續跟在軍中,隻怕於養傷不利,我想……”
聽到這裏,顧知夏已經猜到他接下來要說什麽,猛地將他推開,麵上浮現慍怒。
“你該不會是想把我們母女倆趕走吧?”
楊誌安見她發怒,有些訕訕,但沒有退讓,依然帶著笑道:“不是趕走,是讓你們留在南州,迴楊家村去,等帝都的事了了,再接你們過來,這樣你們也就無需奔波了,尤其是瀾兒,她正需要一個好環境休養啊。”
顧知夏冷哼:“少來了,瀾兒的腿傷已經好得差不多,過去兩個多月都在軍營,也不見有什麽問題,現在你倒擔心起來了?”
“我這不是之前太忙,一時沒想到嗎?”楊誌安硬著頭皮狡辯。
“不管你說什麽,反正我是不會走,等你攻下帝都,我再走也不遲,瀾兒倒是可以送迴楊家村去,畢竟腿傷確實沒好全,跟著大軍不方便。”顧知夏說著,還不忘把女兒出賣了。
楊誌安既無奈,又覺得好笑,握住她的手道:“知夏,你別這麽激動嘛,我隻是在與你商量,瀾兒即便要去楊家村,也需要人途中照應啊,你與她一同去,不是正好?要是把她交給別人,你能放心得下麽?”
不料顧知夏卻一臉安然道:“這有什麽不放心的?瀾兒已經能自己撐著拐杖行走,又會武功,完全自己照顧自己,無需我跟去照料。”
這倒是令楊誌安意外,這段時間裏,女兒養了多久的傷,她就親自照顧了多久,可以說是從不假手於人,真看不出來,她還這麽放得開?
“盡管如此……”
“什麽也不用說,想把我趕走是不可能的,我不會上你的當。”顧知夏打斷楊誌安的話,表明堅決的態度,倒頭便躺在了床上,背過身去裝睡,“天色不早了,睡吧。”
楊誌安沒辦法,隻得放棄勸說。
雖說此次圍攻帝都,取勝的可能性很大,但凡事總免不了出現變故,究竟能不能一帆風順,拿下皇帝手裏的兵力,還不一定呢。
他自己可以冒險,卻不想帶著妻兒。
然而,顧知夏比任何人都倔,他根本勸不動。
翌日一早,楊誌安起身後,又立即來到楊瀾這裏。
“爹,您怎麽有空過來了?大軍不是都要起行了嗎?”
“我過來看看你,”楊誌安說著,視線落在楊瀾的腿上,“這幾日傷好了不少吧?”
楊瀾點頭:“最近恢複得快,想必再有半個月,就可以扔掉拐杖,自如行走了。”
楊誌安點點頭:“縱然如此,我還是擔心,你若隨軍前行,難免吃不消,所以……”
“所以您想讓我留在南州?”楊瀾搶先接了他的話,且一點也沒覺得奇怪,事實上,自父親苦著一張臉進來時,她就已經有所猜測了,“我也知道,以我現在的情況,非但不能幫上忙,一旦打起仗來,還會拖累大家,所以,我聽從您的安排。”
“真的?”楊誌安頗有些吃驚,來的路上,他還在思索如何勸說她呢,想不到這丫頭竟如此好說話,比她娘好應付多了,“不過,你該不是嘴上答應著,背地裏卻偷偷跟過來吧?”
楊瀾噗嗤一笑:“您也太多疑了吧?我豈是這樣的人?”
實際上,她確實就是,否則當初也不會一個人跑去敵城,還不顧生死地從城樓上跳下來了,在楊誌安和很多人看來,這就是個不知死活的丫頭。
“不會就好,那你準備一下,我派幾個人護送你,待大軍離開後,你就去楊家村,跟你祖母和弟妹相聚吧。”
“好。”
楊瀾出乎意料的乖巧,不僅令楊誌安吃驚,同時也讓他十分欣慰,又有些傷感,這孩子終於長大了。
她也並非要逼迫楊誌安當反賊,隻是事到如今,要是他們再不反抗,就會被小皇帝逼至絕路,到時不止他們一家人,就連李亮和其他的將領們,也會大難臨頭,沒有活路可走,現在做選擇已經不是為他們自己了,而是關乎眾多人。
更令她氣憤的是,並不是楊誌安不明白這一點,而是他明明看清目前的處境,卻還是不願意違背那所謂的君臣之道。
在她看來,這都不是愚蠢了,而是十足愚蠢。
“爹爹是個忠臣,在朝中為官十幾年,又曾受過先帝恩惠,自然不肯輕易起兵,做個叛臣,不過,我想孰輕孰重他肯定是分得清的,再給他一點時間考慮,他會想清楚的。”
這番話倒是成熟得很,一點也不像這孩子平時的說話風格,顧知夏微有些詫異地看過去。
“隻怕沒有這麽多的時間來給他考慮了。”
“不管怎樣,我相信爹爹一定能做出正確的抉擇。”
在榻上休養半個月後,李亮身上的傷好了很多,已經可以不用人攙扶,便能自如行走了,這期間,隊伍一直在原地駐紮,不曾行進,一是為給他養傷,二是楊誌安也需要些時間來思量接下來的路該如何走。
而楊瀾那邊也沒有動靜,大概是因那天的不愉快,她不曾再來看望過,每次都是通過詢問士兵,偷偷地打聽李亮的情況,對此,李亮雖心裏不舒服,卻也沒有過多在意。
這天早上,李亮起身喝了藥後,就自己出了軍帳,往中軍帳而來。
帳內,楊誌安正坐在案前,看著麵前的竹簡,擰眉不知在思索著什麽。
“大人。”
聽見聲音,楊誌安這才抬起頭來,望向李亮時,臉上終於有了些許神采。
“來了,你的身體如何了?自己下地吃得消嗎?”
李亮笑著點了點頭:“已經差不多痊愈了,沒問題的。”
“那就好。”
“大人是否已經做好決定了?”
楊誌安明白他指的是什麽,隨即又露出愁容,沉默了半晌,頷首道:“事情發展到今日,已經由不得我做決定了,現在擺在我們麵前的,隻有一條路。”
那就是——反。
當然,反叛畢竟名聲不好,要起兵,就得想一個名正言順的口號,這半個月裏,楊誌安已經想好了。
“大人打算用什麽名頭?”
“清君側。”楊誌安冷冷地吐出三個字,目光定在案上的竹簡上,眸中散發出幽光。
李亮沒說什麽,因為這個名頭是最好的,把皇帝派人刺殺丞相的事推到他寵信的大臣身上,打著除掉他們的旗號帶兵殺到帝都,便不是造反了。
至少,名義上不是。
當天晚上,楊誌安便召來軍中諸將,商議圍攻帝都的事宜。
三軍的將領們一聽要殺迴帝都去,都十分振奮,搓著手躍躍欲試。
要知道這一場仗要是打贏,丞相成功奪位,他們就是開國功臣,將來加官進爵,前途無量,比現在靠著軍功一點一點爬上去要快得多。
“大人,末將願為先鋒,帶五千勁旅先殺到帝都去,打個頭陣!”
“末將也願為先鋒!”
“末將也願!”
眾人紛紛主動請纓,踴躍得不行。
楊誌安站在帥案前,靜靜地看著他們,心裏五味雜陳,這些人都在打什麽主意,他清楚得很,甚至還能想象到,之後如若不能如願以償之時,他們又將是怎樣一副嘴臉。
“此次迴帝都,本相並不想造殺孽,能不動兵,便盡量不動兵,三軍一同啟程,至於攻城之策,待得到了帝都再說吧。”
“這……”
諸將你看我我看你,都是一頭霧水,實在看不透這位丞相究竟在想什麽。
但既然已決定起兵,那想來便不會再橫生枝節,隻要最後結果一樣,過程如何,都不重要。
“好了,都下去準備吧。”
李亮看了楊誌安一眼,若有所思,猶豫著要不要上前詢問心中疑惑,但躊躇了半晌,終究是沒邁出那一步。
啟程之前,楊誌安來見顧知夏。
這時候,已經是深夜了,寒風在唿唿地吹著,於耳邊拂過,像刀子割在皮肉上一般,刮得人生疼,挑簾走進去,見顧知夏正靠在床頭打盹兒,手裏還捧著一本書。
楊誌安緩步走過去,動作盡量小地從她手裏將書取出來,準備扶著她躺平,不料顧知夏睡得淺,這輕輕一點動靜,就把她鬧醒了。
“我把你吵醒了?”
顧知夏搖搖頭:“我本來也沒睡得沉,你跟諸將議完事了?”
“議完了。”楊誌安坐過去,將她抱進懷裏,目光裏充滿憐惜,忽然道出一句:“對不起,又讓你跟著吃苦了。”
這話已經說了無數次了,盡管顧知夏都好幾次抱怨他,可臨到有事之時,除了說這句話,他真不知自己還能說什麽。
顧知夏不由失笑,對於這人喜歡跟自己“對不起”這一點,她已經吐槽都吐累了,實在是無力再提,他既然這麽喜歡道歉,那就由他好了,反正也阻止不了。
“我又不需要跟著上陣殺敵,算什麽吃苦?苦的是三軍將士才對。”
“可讓你跟著在軍中風餐露宿,四處受凍,我總是過意不去,還有瀾兒,她的傷還沒痊愈,繼續跟在軍中,隻怕於養傷不利,我想……”
聽到這裏,顧知夏已經猜到他接下來要說什麽,猛地將他推開,麵上浮現慍怒。
“你該不會是想把我們母女倆趕走吧?”
楊誌安見她發怒,有些訕訕,但沒有退讓,依然帶著笑道:“不是趕走,是讓你們留在南州,迴楊家村去,等帝都的事了了,再接你們過來,這樣你們也就無需奔波了,尤其是瀾兒,她正需要一個好環境休養啊。”
顧知夏冷哼:“少來了,瀾兒的腿傷已經好得差不多,過去兩個多月都在軍營,也不見有什麽問題,現在你倒擔心起來了?”
“我這不是之前太忙,一時沒想到嗎?”楊誌安硬著頭皮狡辯。
“不管你說什麽,反正我是不會走,等你攻下帝都,我再走也不遲,瀾兒倒是可以送迴楊家村去,畢竟腿傷確實沒好全,跟著大軍不方便。”顧知夏說著,還不忘把女兒出賣了。
楊誌安既無奈,又覺得好笑,握住她的手道:“知夏,你別這麽激動嘛,我隻是在與你商量,瀾兒即便要去楊家村,也需要人途中照應啊,你與她一同去,不是正好?要是把她交給別人,你能放心得下麽?”
不料顧知夏卻一臉安然道:“這有什麽不放心的?瀾兒已經能自己撐著拐杖行走,又會武功,完全自己照顧自己,無需我跟去照料。”
這倒是令楊誌安意外,這段時間裏,女兒養了多久的傷,她就親自照顧了多久,可以說是從不假手於人,真看不出來,她還這麽放得開?
“盡管如此……”
“什麽也不用說,想把我趕走是不可能的,我不會上你的當。”顧知夏打斷楊誌安的話,表明堅決的態度,倒頭便躺在了床上,背過身去裝睡,“天色不早了,睡吧。”
楊誌安沒辦法,隻得放棄勸說。
雖說此次圍攻帝都,取勝的可能性很大,但凡事總免不了出現變故,究竟能不能一帆風順,拿下皇帝手裏的兵力,還不一定呢。
他自己可以冒險,卻不想帶著妻兒。
然而,顧知夏比任何人都倔,他根本勸不動。
翌日一早,楊誌安起身後,又立即來到楊瀾這裏。
“爹,您怎麽有空過來了?大軍不是都要起行了嗎?”
“我過來看看你,”楊誌安說著,視線落在楊瀾的腿上,“這幾日傷好了不少吧?”
楊瀾點頭:“最近恢複得快,想必再有半個月,就可以扔掉拐杖,自如行走了。”
楊誌安點點頭:“縱然如此,我還是擔心,你若隨軍前行,難免吃不消,所以……”
“所以您想讓我留在南州?”楊瀾搶先接了他的話,且一點也沒覺得奇怪,事實上,自父親苦著一張臉進來時,她就已經有所猜測了,“我也知道,以我現在的情況,非但不能幫上忙,一旦打起仗來,還會拖累大家,所以,我聽從您的安排。”
“真的?”楊誌安頗有些吃驚,來的路上,他還在思索如何勸說她呢,想不到這丫頭竟如此好說話,比她娘好應付多了,“不過,你該不是嘴上答應著,背地裏卻偷偷跟過來吧?”
楊瀾噗嗤一笑:“您也太多疑了吧?我豈是這樣的人?”
實際上,她確實就是,否則當初也不會一個人跑去敵城,還不顧生死地從城樓上跳下來了,在楊誌安和很多人看來,這就是個不知死活的丫頭。
“不會就好,那你準備一下,我派幾個人護送你,待大軍離開後,你就去楊家村,跟你祖母和弟妹相聚吧。”
“好。”
楊瀾出乎意料的乖巧,不僅令楊誌安吃驚,同時也讓他十分欣慰,又有些傷感,這孩子終於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