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知夏縱使有千萬個不願意,最終也還是沒拗得過景天照,第二天一早,跟在大軍後麵,前往邊關東和郡。
東和郡是岐國東部與大榮國土交界的一個郡,由於岐國王都在東北部,此番行軍的路途也並不算太遠,隻用了半個月便抵達東林關外的茲城。
這行軍的一路上,景天照都派人精心照料顧知夏,不讓她受一點風吹和日曬,他自己也隔個幾天,就會親自到後軍去看望她,可謂是十分貼心了。
然而,這並不是顧知夏想要的,她並不希望自己成為景天照的累贅和負擔,這行軍途中害得人家跑來跑去的,耽誤時間,實在過意不去。
於是她便勸道:“殿下,我有眾護衛護送,又有侍女們照顧,很安全,你就不必擔心了,專心統軍吧,不必來來迴迴地跑,省得分心。”
景天照笑道:“沒事,反正我也習慣到後軍巡查,隻見你一麵,不會耽擱多久工夫的。”他其實還是怕她跑了,不來看看,這顆心就總也懸著,放不下來。
顧知夏也隱約察覺到,對方對自己心生了懷疑,於是做乖巧狀,笑著說:“既如此,那就隨你吧,不過你身為三軍統帥,一定要保重身體,注意休息,別累著了,三軍將士都指望你呢。”
聽她如此關心自己,景天照頓時心花怒放,連連點頭。
“知夏,待我軍得勝,班師迴朝後,咱們立刻就成婚。”
顧知夏一口氣卡在喉嚨裏,發不出半點聲音。
到了茲城後,顧知夏並沒有隨軍前往東林關,而是留在城內的驛館暫住。
相比王都,茲城的天氣要炎熱一些,但好在已是八月份,天稍有轉涼,不至於太過悶熱,還是很快就能適應的。
平日裏,顧知夏沒什麽事做,除了在驛館內發呆,就是出門逛街,頗為閑適。
大榮帝都這邊。
自收到來自邊關的急報後,朝堂就炸開了鍋。
有人認為,小小的岐國竟然膽敢侵犯大榮國土,應該立即揮兵西去,好好地教訓那些蠻人一番,讓他們知道大榮子民不是好惹的。
但也有一部分大臣認為,冬天快來了,北方恐怕會爆發雪災,目下朝廷首先應該把重心放在北邊,加緊屯備糧食衣物等,以備不時之需,拿不出多餘的糧餉來打仗。
況且,岐國鬧出這麽大的陣仗,也並非想侵占大榮的國土,隻不過是國庫又空虛了,想來拿點好處而已,隻要派出使臣,帶足金銀,前往岐國和談,便可使之退軍。
還有一小部分人,則不發一言,中立看熱鬧。
楊誌安屬於最前麵那堆裏的。
首先,他認為岐國舉十五萬大軍,幾乎是傾了全國之力來打這場仗,必然不隻是來搶點東西那麽簡單,他們的目標,就是侵占大榮國土,甚至是滅了大榮,一統天下。
另外,岐國的統帥乃四王子景天照,殺害他妻子的仇人,要想殺他報仇,這場仗是個大好時機。
他主戰,而不主和,是摻雜了死人感情的,在公事上夾在私人感情,這還是頭一迴,難免感到羞愧,可羞愧過後,他依然沒有改變立場,反而向皇帝上書,請求擔任押送糧草的主官,親赴邊關。
皇帝召見了楊誌安,想勸他改變主意,但沒有成功,楊誌安主意已定,執意要去,皇帝無可奈何,隻得應允,並給了他監軍之職。
出發的前一天,楊誌安與母親和女兒道別。
“娘,孩兒不在的時候,您要多保重身體,團子就托您照顧了。”
“放心吧,娘會的。”
團子走到父親麵前,撲閃著長長的睫毛,淚光閃閃道:“爹爹,您能不能不去?聽說打仗的地方很危險,團子擔心您。”
“團子放心,爹爹隻是押送糧草,並不上陣殺敵,有那麽多將士保護,不會有危險的。”楊誌安柔聲安慰,他倒是希望自己能親臨戰場,浴血奮戰呢,可惜當年學了文,沒學武,這手無縛雞之力的,到了戰場上隻有任人宰割的份。
“爹爹,團子舍不得您,嗚嗚……”團子張開雙臂,撲過去緊抱住楊誌安,淚水瘋狂湧出,哭得好不傷心,她已經失去娘親了,不能再失去爹爹,她可不想做孤兒啊。
楊誌安也舍不得孩子,但顧知夏的仇必須報,否則這輩子他也不會開心,有些事是必須要去做的。
“乖,別哭了,爹爹很快就迴來。”
“很快是多快?”
“頂多兩個月。”這是騙她的,這場仗沒個一年半載結束不了,而仗不打完,他也不會迴來。
團子終於漸漸止住了哭泣,抹著淚道:“那,團子等您迴來。”
楊誌安俯身為她拭淚,一臉慈愛地笑了:“那你這段時間要乖乖的,不許淘氣闖禍,否則爹爹迴來,不會輕饒你的,記住了嗎?”
“嗯,團子記得了。”
——
在茲城過了幾天逍遙日子後,顧知夏又開始感到厭倦無聊了,畢竟茲城隻是個邊陲小城,地方太小,能遊走的地兒隻有那麽幾處,去多了也就沒意思了,而且最近茲城總是下雨,整天陰雨綿綿的,出不了門。
斷斷續續下了半個月雨後,天氣終於放晴,顧知夏迫不及待地出了驛館,來到街上溜達。
先四處逛了逛,待有點累了,便進到一家茶館歇腳。
茶館裏人不多,但顧客都三三兩兩湊在一桌說話閑聊,並不會顯得冷清。
顧知夏啃了一塊點心,正想說好吃時,忽然聽見身後有人說道:“你們聽說了嗎?那大榮皇帝居然派了個戶部的尚書來押送軍糧,還讓他做監軍呢。”
“有這樣的事?那戶部尚書應該從未涉獵過軍事吧?什麽也不懂,能監什麽軍?看來啊,大榮真是沒人啦,此乃咱們岐國之福!”
“說的是啊,而且聽說那監軍還很年輕,隻是個二十三四歲的人,因皇帝寵信,官升得快,朝堂上很多人都對他有意見呢。”
“那能沒意見嗎?哪有二十出頭就當尚書的?對了,你可知那監軍姓甚名誰?”
那人想了想,答道:“好像是姓楊,叫做楊誌安。”
楊誌安?
乍一聽到這個名字,顧知夏的心和手同時一顫,剩下的半塊點心掉在桌麵上。
害死她父母的仇人,居然就在幾十裏開外?
“姑娘,你怎麽了?是不是不舒服?”小蓮見她臉色驟變,嚇了一跳。
顧知夏半晌才緩過神,搖了搖頭,虛弱道:“沒事,我隻是突然覺得頭暈,休息一下就好。”
“那咱們迴驛館吧。”
迴到驛館後,顧知夏躺在床榻上,再次陷入沉思。
這兩年她一刻也沒敢忘記為父母報仇的事,但由於困在岐國王都,自己又勢單力孤,一直沒能付諸行動,算是情有可原,但是如今仇人離自己已經這麽近,若是還不做些什麽,就實在太對不起九泉之下的父母了。
她想去找楊誌安報仇,但是景天照肯定不會同意,身邊又都是他的眼線,要想走,委實困難。
顧知夏思考了一個晚上,慢慢地沉下了心,開始從長計議。
她想辦法避開身邊的耳目,去買了一張東和郡與玉州交界一帶的地形圖來,暗地裏研究不走東林關,且能躲開兩國軍隊,從茲城到樑縣的路線。
這天聽聞景天照發動大軍攻打東林關,顧知夏便決定趁此機會出逃,一大早起來,她便帶著地形圖和一些盤纏出了門,在街上漫無目的地逛了兩圈後,突然做出身體不適的模樣。
“我頭有些暈,小蓮,你們看看附近有沒有醫館,我在這兒坐會兒,等找到了,再來接我。”
小蓮和另外一個侍女將她攙扶到橋頭,讓她坐在石墩旁靠著。
“姑娘您等一會兒,奴婢們去去就來。”
顧知夏點點頭,無力道:“好,我等著。”
兩個侍女走遠,身影完全淹沒在人流當中後,她當即起身,到附近買了一匹馬,往城外奔去。
要避過東林關,必須繞到臨近的源城去,再從源城邊界前往大榮地界,之後再往北行幾天的路,方可抵達大榮軍所在的樑縣。
這一路上都很順利,顧知夏並沒有遇到什麽危險,隻是出門時不好帶行李,盤纏帶的也不多,趕了將近十日的路後,身上已經不剩多少銀子,風塵仆仆的,一身淩亂,有些落魄。
進了樑縣城之後,顧知夏先找了一家茶館歇腳,出來時,已經黃昏了。
還是先找家客棧休息吧,明日再暗中探尋楊誌安的下落。
這幾日趕路太急,幾乎沒怎麽休息,到今天顧知夏已經筋疲力盡了,本以為喝了茶水歇腳後,能好轉些,想不到剛出茶館,就覺頭暈目眩,渾身乏力,兩眼一黑,倒在了地上。
緊跟著有一個中年婦人出來,俯身喊了兩句:“姑娘,姑娘?”
她身旁還有個十五六歲的小丫頭,看了地上的姑娘一眼,怯怯道:“夫人,您真要這麽做嗎?要是被知府大人發現了,恐怕會降罪的。”
東和郡是岐國東部與大榮國土交界的一個郡,由於岐國王都在東北部,此番行軍的路途也並不算太遠,隻用了半個月便抵達東林關外的茲城。
這行軍的一路上,景天照都派人精心照料顧知夏,不讓她受一點風吹和日曬,他自己也隔個幾天,就會親自到後軍去看望她,可謂是十分貼心了。
然而,這並不是顧知夏想要的,她並不希望自己成為景天照的累贅和負擔,這行軍途中害得人家跑來跑去的,耽誤時間,實在過意不去。
於是她便勸道:“殿下,我有眾護衛護送,又有侍女們照顧,很安全,你就不必擔心了,專心統軍吧,不必來來迴迴地跑,省得分心。”
景天照笑道:“沒事,反正我也習慣到後軍巡查,隻見你一麵,不會耽擱多久工夫的。”他其實還是怕她跑了,不來看看,這顆心就總也懸著,放不下來。
顧知夏也隱約察覺到,對方對自己心生了懷疑,於是做乖巧狀,笑著說:“既如此,那就隨你吧,不過你身為三軍統帥,一定要保重身體,注意休息,別累著了,三軍將士都指望你呢。”
聽她如此關心自己,景天照頓時心花怒放,連連點頭。
“知夏,待我軍得勝,班師迴朝後,咱們立刻就成婚。”
顧知夏一口氣卡在喉嚨裏,發不出半點聲音。
到了茲城後,顧知夏並沒有隨軍前往東林關,而是留在城內的驛館暫住。
相比王都,茲城的天氣要炎熱一些,但好在已是八月份,天稍有轉涼,不至於太過悶熱,還是很快就能適應的。
平日裏,顧知夏沒什麽事做,除了在驛館內發呆,就是出門逛街,頗為閑適。
大榮帝都這邊。
自收到來自邊關的急報後,朝堂就炸開了鍋。
有人認為,小小的岐國竟然膽敢侵犯大榮國土,應該立即揮兵西去,好好地教訓那些蠻人一番,讓他們知道大榮子民不是好惹的。
但也有一部分大臣認為,冬天快來了,北方恐怕會爆發雪災,目下朝廷首先應該把重心放在北邊,加緊屯備糧食衣物等,以備不時之需,拿不出多餘的糧餉來打仗。
況且,岐國鬧出這麽大的陣仗,也並非想侵占大榮的國土,隻不過是國庫又空虛了,想來拿點好處而已,隻要派出使臣,帶足金銀,前往岐國和談,便可使之退軍。
還有一小部分人,則不發一言,中立看熱鬧。
楊誌安屬於最前麵那堆裏的。
首先,他認為岐國舉十五萬大軍,幾乎是傾了全國之力來打這場仗,必然不隻是來搶點東西那麽簡單,他們的目標,就是侵占大榮國土,甚至是滅了大榮,一統天下。
另外,岐國的統帥乃四王子景天照,殺害他妻子的仇人,要想殺他報仇,這場仗是個大好時機。
他主戰,而不主和,是摻雜了死人感情的,在公事上夾在私人感情,這還是頭一迴,難免感到羞愧,可羞愧過後,他依然沒有改變立場,反而向皇帝上書,請求擔任押送糧草的主官,親赴邊關。
皇帝召見了楊誌安,想勸他改變主意,但沒有成功,楊誌安主意已定,執意要去,皇帝無可奈何,隻得應允,並給了他監軍之職。
出發的前一天,楊誌安與母親和女兒道別。
“娘,孩兒不在的時候,您要多保重身體,團子就托您照顧了。”
“放心吧,娘會的。”
團子走到父親麵前,撲閃著長長的睫毛,淚光閃閃道:“爹爹,您能不能不去?聽說打仗的地方很危險,團子擔心您。”
“團子放心,爹爹隻是押送糧草,並不上陣殺敵,有那麽多將士保護,不會有危險的。”楊誌安柔聲安慰,他倒是希望自己能親臨戰場,浴血奮戰呢,可惜當年學了文,沒學武,這手無縛雞之力的,到了戰場上隻有任人宰割的份。
“爹爹,團子舍不得您,嗚嗚……”團子張開雙臂,撲過去緊抱住楊誌安,淚水瘋狂湧出,哭得好不傷心,她已經失去娘親了,不能再失去爹爹,她可不想做孤兒啊。
楊誌安也舍不得孩子,但顧知夏的仇必須報,否則這輩子他也不會開心,有些事是必須要去做的。
“乖,別哭了,爹爹很快就迴來。”
“很快是多快?”
“頂多兩個月。”這是騙她的,這場仗沒個一年半載結束不了,而仗不打完,他也不會迴來。
團子終於漸漸止住了哭泣,抹著淚道:“那,團子等您迴來。”
楊誌安俯身為她拭淚,一臉慈愛地笑了:“那你這段時間要乖乖的,不許淘氣闖禍,否則爹爹迴來,不會輕饒你的,記住了嗎?”
“嗯,團子記得了。”
——
在茲城過了幾天逍遙日子後,顧知夏又開始感到厭倦無聊了,畢竟茲城隻是個邊陲小城,地方太小,能遊走的地兒隻有那麽幾處,去多了也就沒意思了,而且最近茲城總是下雨,整天陰雨綿綿的,出不了門。
斷斷續續下了半個月雨後,天氣終於放晴,顧知夏迫不及待地出了驛館,來到街上溜達。
先四處逛了逛,待有點累了,便進到一家茶館歇腳。
茶館裏人不多,但顧客都三三兩兩湊在一桌說話閑聊,並不會顯得冷清。
顧知夏啃了一塊點心,正想說好吃時,忽然聽見身後有人說道:“你們聽說了嗎?那大榮皇帝居然派了個戶部的尚書來押送軍糧,還讓他做監軍呢。”
“有這樣的事?那戶部尚書應該從未涉獵過軍事吧?什麽也不懂,能監什麽軍?看來啊,大榮真是沒人啦,此乃咱們岐國之福!”
“說的是啊,而且聽說那監軍還很年輕,隻是個二十三四歲的人,因皇帝寵信,官升得快,朝堂上很多人都對他有意見呢。”
“那能沒意見嗎?哪有二十出頭就當尚書的?對了,你可知那監軍姓甚名誰?”
那人想了想,答道:“好像是姓楊,叫做楊誌安。”
楊誌安?
乍一聽到這個名字,顧知夏的心和手同時一顫,剩下的半塊點心掉在桌麵上。
害死她父母的仇人,居然就在幾十裏開外?
“姑娘,你怎麽了?是不是不舒服?”小蓮見她臉色驟變,嚇了一跳。
顧知夏半晌才緩過神,搖了搖頭,虛弱道:“沒事,我隻是突然覺得頭暈,休息一下就好。”
“那咱們迴驛館吧。”
迴到驛館後,顧知夏躺在床榻上,再次陷入沉思。
這兩年她一刻也沒敢忘記為父母報仇的事,但由於困在岐國王都,自己又勢單力孤,一直沒能付諸行動,算是情有可原,但是如今仇人離自己已經這麽近,若是還不做些什麽,就實在太對不起九泉之下的父母了。
她想去找楊誌安報仇,但是景天照肯定不會同意,身邊又都是他的眼線,要想走,委實困難。
顧知夏思考了一個晚上,慢慢地沉下了心,開始從長計議。
她想辦法避開身邊的耳目,去買了一張東和郡與玉州交界一帶的地形圖來,暗地裏研究不走東林關,且能躲開兩國軍隊,從茲城到樑縣的路線。
這天聽聞景天照發動大軍攻打東林關,顧知夏便決定趁此機會出逃,一大早起來,她便帶著地形圖和一些盤纏出了門,在街上漫無目的地逛了兩圈後,突然做出身體不適的模樣。
“我頭有些暈,小蓮,你們看看附近有沒有醫館,我在這兒坐會兒,等找到了,再來接我。”
小蓮和另外一個侍女將她攙扶到橋頭,讓她坐在石墩旁靠著。
“姑娘您等一會兒,奴婢們去去就來。”
顧知夏點點頭,無力道:“好,我等著。”
兩個侍女走遠,身影完全淹沒在人流當中後,她當即起身,到附近買了一匹馬,往城外奔去。
要避過東林關,必須繞到臨近的源城去,再從源城邊界前往大榮地界,之後再往北行幾天的路,方可抵達大榮軍所在的樑縣。
這一路上都很順利,顧知夏並沒有遇到什麽危險,隻是出門時不好帶行李,盤纏帶的也不多,趕了將近十日的路後,身上已經不剩多少銀子,風塵仆仆的,一身淩亂,有些落魄。
進了樑縣城之後,顧知夏先找了一家茶館歇腳,出來時,已經黃昏了。
還是先找家客棧休息吧,明日再暗中探尋楊誌安的下落。
這幾日趕路太急,幾乎沒怎麽休息,到今天顧知夏已經筋疲力盡了,本以為喝了茶水歇腳後,能好轉些,想不到剛出茶館,就覺頭暈目眩,渾身乏力,兩眼一黑,倒在了地上。
緊跟著有一個中年婦人出來,俯身喊了兩句:“姑娘,姑娘?”
她身旁還有個十五六歲的小丫頭,看了地上的姑娘一眼,怯怯道:“夫人,您真要這麽做嗎?要是被知府大人發現了,恐怕會降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