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瓢瓜生意才做了幾年,國家就開始實施封山育林的政策。


    各大隊積極響應號召,大力興辦林場,加強封山育林工作。


    從此,挖瓢瓜不再像以前那樣自由,需要經過生產隊、大隊和公社三級審批,隻有獲得批準後才能在指定的林區從事這種特殊的生產活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管控措施日益嚴格,讓人感到壓力倍增。


    習慣了獨立自主的張忠,敏銳地察覺到形勢的變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瓢瓜生意。


    對於剛過上好日子的張家來說,失去了瓢瓜生意,意味著他們一夜之間又迴到了過去那種缺衣少食的困境。


    1967年,張忠與發妻已生育了7個小孩,最大的兒子張明也還未成年,在大庸第二中學念書,小女兒還不滿一歲,家庭負擔不可謂不重。


    強烈的家庭責任感讓張忠心急如焚,他不斷思考著尋找新的副業途徑。


    就在此時,張家界國營林場生產的鬆脂油和間伐的木材需要搬運到白鶴評。


    張忠看到這個機會,立刻向生產隊提出申請,成為了一名運送鬆脂油和木材的挑夫。


    挑運貨物的距離20至30公裏不等,往返就是40公裏和60公裏。


    早出晚歸,一天也就隻能挑一迴。


    這種用血汗換來的收入並不高,除去上交,每天大約能賺5角左右。


    放在今天,這太少了。但在當年,每天得5角錢,可以買3斤食鹽,一斤食糖,二碗麵,相當不錯了。這比在隊裏搞集體生產強太多了。


    張忠自從幹上了搬運工的活兒,生活節奏就變了。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照進張家的小院時,他已匆匆吃過妻子準備的早飯,肩上搭著一條汗巾,手裏提著扁擔和繩索,踏上了前往林場的路。


    路上,他總能遇到幾個同樣去挑運物資的工友。


    大家相互點頭致意,彼此間無需多言,那份默契和堅韌,早已在日複一日的勞作中生根發芽。


    林場裏,鬆樹鬱鬱蔥蔥,鬆脂油在太陽的照射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


    張忠和工友們迅速行動起來,將鬆脂油裝入特製的木桶中,小心翼翼地捆綁在扁擔兩端。


    木材則要根據大小和重量合理分配,確保在長途跋涉中不會滑落或損壞。


    每次挑運之前,張忠都會仔細檢查繩索和扁擔,看看是否牢實,確保安全無虞。


    他知道,這不僅關乎自己的安危,更關乎整個家庭的生計。


    隨著一聲低沉的“起”,張忠的肩膀扛起沉甸甸的貨物,腳下的山路變得異常艱難。


    山路崎嶇,時而陡峭,時而泥濘,每一步都需要他付出極大的努力。


    汗如雨下,浸濕了衣衫,滴落在腳下的泥土中,仿佛是對這片土地最深沉的敬意。


    他咬著牙,堅持著,心中隻有一個念頭:為了家人,為了生活,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下去。


    一路上,張忠需要穿越險峻的琵琶界、神秘的龍鳳庵以及陡峭的換山坡。


    他還要途經野雞鋪、香芷溪、戴家灣等地方,這其中還包括一些鮮為人知的小村莊。


    這些村落隱藏在山間,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仿佛是一個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


    每次經過這些村莊時,村裏的孩子們總會好奇地圍過來,眼睛閃爍著好奇的光芒,盯著這個陌生的旅人。


    有些孩子甚至會興奮地跟著他跑上一段路,好奇地詢問他來自哪裏,去往何方。


    麵對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目光,張忠總是忍不住停下腳步,微笑著向他們打招唿,並從口袋裏掏出幾顆糖果分給他們。


    孩子們接過糖果後,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歡快地跑開了。


    他們的笑聲迴蕩在山間,給這片寂靜的山林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孩子們的天真無邪也讓張忠感到無比溫暖,原本漫長而艱辛的路途,也因此增添了幾分溫馨和色彩。


    當太陽漸漸西沉,張忠終於抵達了目的地——白鶴坪。


    此時,殘陽如血,染紅了整個天空。


    他喘著粗氣,背上的汗水早已浸濕了衣衫。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滿足。


    來到白鶴坪後,張忠將貨物卸下,交給現場管理員驗貨過秤,然後結算工錢。


    盡管隻有薄薄的幾張紙幣,但對張忠來說,卻是一份沉甸甸的收獲。


    他小心翼翼地將錢揣進貼身的衣兜裏,仿佛那是最珍貴的寶物。


    每一步都顯得格外謹慎,生怕一不小心就弄丟了這份來之不易的財富。


    然後,他又匆匆踏上歸途,因為家裏還有人在等著他。


    夜幕降臨,張忠終於迴到了家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多彩的歲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澧水汀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澧水汀蘭並收藏多彩的歲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