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募捐
世子的鄉下夫人是大佬 作者:毛肉肉T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仙舟郡因為地震導致了數千人無家可歸,明若華得知這個消息後,決定籌錢贈災。
她來到四海幫和秦長老商量:“朝廷對仙舟郡不是很重視,我們四海幫也有不少兄弟,老家就在仙舟郡,朝廷不管我們也要管。”
魏長老聽的同時,腦海中已經在思索賬目裏的情況。
去年年末把大部分的利潤都給了幫內兄弟們,好在四海幫一直都有‘存餘糧’的習慣,有一部分銀子照理存儲了下去。
為的便是不時之需之際使用。
“秦長老,您怎麽看?”明若華信任幫內長老們,她的意見是一迴事,幫內長老們都同意才會有下一步的行動。
“總舵主的想法,我是認同的,隻是單靠我們四海幫怕是不行,外界傳聞說是數千人其實是數千戶百姓,我們四海幫怕是無法照拂那麽多人。”秦長老告知確切消息。
這個消息明若華也知道。
明月樓那邊有確切消息,仙舟郡的情況比告知朝廷的更複雜。
仙舟郡的郡守為了政績,想早日離開那地方,便不想把仙舟郡的情況說明,這些都是官場之人的老手段了。
“我們四海幫能出力多少就出多少力,其他的我會想辦法。”明若華目光篤定,這件事她是幫定了。
外麵有熙熙攘攘的聲音傳來。
明一從外頭進來稟報:“外麵不少兄弟,想見您。”
明若華看了看幾位長老,幾位長老皆點頭,明若華這才準許:“讓他們進來吧。”
得了明若華首肯,外麵那些兄弟們都走了進來。
有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一邊擦拭眼淚一邊跪下:“小人李運,仙舟郡人才從老家過年迴來,誰知道就發生了這種事。多謝總舵主願意幫助我們。”
“多謝總舵主。”
另外幾個仙舟郡之人,也跪地感激。
明若華上前攙扶他們起來:“快起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何況仙舟郡是四海幫那麽多兄弟的老家。”
大家感激涕零。
秦長老也上前,用低沉的聲音告知大家:“大家共渡難關就好,好在最近天氣開始變好,雖很多人失去了家園,可好在人沒事。”
這一迴仙舟郡的確是遭受了地震,可卻沒有一人死亡。
有人說,那是在仙舟郡修行之人,求了神仙恩賜,才讓百姓都沒有喪命。
這本是好事,可朝廷卻以沒有人員死亡為理由,不給予後續照應,南景臣當時去的時候,皇帝還有點重視,因為那麽大的地震,房屋倒塌那麽多,還以為死了不少人。
這才在南景臣要求過去的時候,二話不說直接讓南景臣去了。
現如今,皇帝甚至後悔,不應該讓南景臣過去。
宣王是南國唯一的異性王,而南景臣過去,就好似事情很嚴重似的。
明若華離開四海幫,段玉春已經在馬車內候著。
“時間短,這才讓你在馬車內見麵,一會我要入宮找太子說仙舟郡的事情。”明若華著急的和段玉春解釋,為何在此地見麵。
段玉春明白:“屬下明白,少主有何吩咐?”
“準備一場小明月的個人戲曲會。”
“少主,您要出山?”
段玉春不解,現在這個多事之秋,怎麽還要唱戲。
明若華主意已定。
“我不僅僅是為了唱戲,而是為了仙舟郡,我要讓百姓知道仙舟郡如今情況不樂觀。”明若華想不到有什麽更好的辦法,引起朝廷對仙舟郡的重視。
仙舟郡的事情,段玉春是知道的。
應了明若華的要求,明月樓也在出錢出力。
“好,那屬下這就去安排。”段玉春準備下車,明若華攔住:“你沒有其他好奇想要知道的嗎?”
“少主要做的事情,定然不會錯。”段玉春對明若華百分百相信。
他確定既然是明若華要做的事情,那必然是有要做的理由。
明若華聽了很是欣慰。
段玉春離開後,明彩提出疑惑:“小姐,咱們為何一定要把事情弄得那麽大啊?”
“大嗎?皇帝隻顧著自己生了個小公主,沒事就陪著小公主,對百姓的事情卻不聞不問,現在還隻是開春,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沒有實物沒有住地,可皇帝卻……”明若華說不下去了。
有時候,明若華覺得皇帝不錯。
可有時候,卻覺得這樣的皇帝早就應該退位。
她和南景臣兩地分離,她感覺自己你要給南景臣助力:“我不僅僅要讓百姓知道,皇帝如何對自己百姓的,還要讓大家一起募捐。仙舟郡的百姓,需要我們!”
小明月要唱戲的事,不到一天整個京都的人都知道了。
“小明月好久不唱戲了啊。”
“這可太好了,又可以一飽耳福了。”
“這小明月怎麽在這個時候唱戲啊,不是仙舟郡那邊發生地震了嗎?”
“別處地震,跟我們什麽關係啊,誰都有苦有歡喜的事啊。”
……
街頭巷尾議論紛紛的人很多。
明若華也聽見了那些人的話語,她聽了心裏糾疼。
“這些百姓,對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就不會有唇亡齒寒的恐懼感。”明若華歎息,那些懂得居安思危的人,都是有智慧之人。
一些本就讀書不多,被統治者之用來當苦力勞力還有生孩子的器具的百姓,怕是很難從心裏有思考能力。
人一旦懂得思考,就會反抗。
百姓的反抗,是統治者最不想要的。
第三日,小明月的戲台好了,來的人很多。
明若華唱了一曲《唇亡齒寒》,聽得懂的人不少,大家熱淚在眶,紛紛覺得仙舟郡的百姓太苦了。
一曲完後,明若華朝著下麵黑壓壓的腦袋道:“仙舟郡百姓是南國百姓,大家都是南國百姓,屬於一家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是!”
“支援,支援!”
……
百姓要支援仙舟郡的唿聲很大,甚至還有人半夜在官府家大門口貼紙條,要求官員和皇帝反應這件事。
明若華的行為,幾乎是一時激起千層浪。
明若華原本打算唱五台,當第三台要唱的時候,段玉春卻在明若華阻撓她上台:“少主沒有消息稱,大內有人要來抓您。”
“抓我?”
“是。”
明若華沒想到皇帝竟然如此卑鄙,她抱著最後的期待,期待或許隻是誤會,說不定大內之人,隻是來聽曲。
明若華從後台出來,找了個可觀察外麵觀眾席的位置,一眼看過去就發現了兇神惡煞的大內頭領。
那人,素有殺人如麻的稱唿。
“撤吧。”明若華決定離開,段玉春留下來處理後續事情,他以小明月嗓子不舒服為由,斷了這次的唱曲。
本來大家是不樂意的,直到大內那些人鬧哄哄朝著後台而去,大家才不敢啃聲,大內的人來了,不是見血就會見傷,大家哪裏敢說太多。
明若華迴府,管家告知令元公主來了。
“公主已經等了世子妃您許久。”管家讓人去找了明若華,可是沒有消息。
“我這就過去。”
明若華提著裙擺,快速來到屋內。
之前明若華想找衛書洛說仙舟郡的事情,誰料衛書洛不在宮內,他在年初五就去了寺廟,打算閉關半個月。
現在仙舟郡的事情,沒有人告知他。
明若華找不到人,隻好作罷。她有預感今日令元前來,應該是為了仙舟郡的事情。
“世子妃!”傅安在門口迎人。
她沒來得及八卦,為何傅安和令元一塊來了,而是直接道:“裏麵說話。”
“是。”傅安跟了進去。
令元一見到明若華就拉著她的手:“若華,聽聞仙舟郡地震很嚴重,你既然在募捐,怎麽不跟我說一聲?”
明若華在自己唱戲的同時,還在做募捐這件事。
“最近皇宮不讓人進,所以我……”明若華從那次去找衛書洛後,就沒有機會入宮了。
甚至以去給惠妃把脈借口,也都行不通。
京都人都知道,宣王府在給仙舟郡募捐,皇帝心裏極不高興,又不想在這個節骨眼上打壓宣王府。
明若華不久前,才救了自己的惠妃,全天下百姓都知道。
皇帝不想在這個節骨眼上,處理宣王府。
“父皇也是奇怪了,難不成有了一個小公主,別的就都不管不顧了嗎!”令元一方麵是吃醋,吃醋皇帝對小公主那麽好,另一方麵又當真是覺得皇帝失職了。
“皇上隻是因為陪小公主,所以對仙舟郡的事情不在意嗎?”明若華相信皇帝有時候冷漠,可是不相信皇帝不愛惜自己的名聲。
在仙舟郡事情鬧得如此沸沸揚揚,皇帝還能假裝聽不見。
這要麽就是聾子,要是皇帝放鬆了仙舟郡的情況惡化。
“我也不清楚,可我能幫你募捐,你還差多少?”令元就是想來助一臂之力的。
“需要十萬兩,現在還差一半。”明若華把之前和秦長老以及魏長老計算出來的數字告知。
“這麽多?為何需要這麽多?”令元嘴巴張得大大的。
不僅僅是奇怪數字這麽大,更好奇明若華如何籌來的另一半銀子。
她來到四海幫和秦長老商量:“朝廷對仙舟郡不是很重視,我們四海幫也有不少兄弟,老家就在仙舟郡,朝廷不管我們也要管。”
魏長老聽的同時,腦海中已經在思索賬目裏的情況。
去年年末把大部分的利潤都給了幫內兄弟們,好在四海幫一直都有‘存餘糧’的習慣,有一部分銀子照理存儲了下去。
為的便是不時之需之際使用。
“秦長老,您怎麽看?”明若華信任幫內長老們,她的意見是一迴事,幫內長老們都同意才會有下一步的行動。
“總舵主的想法,我是認同的,隻是單靠我們四海幫怕是不行,外界傳聞說是數千人其實是數千戶百姓,我們四海幫怕是無法照拂那麽多人。”秦長老告知確切消息。
這個消息明若華也知道。
明月樓那邊有確切消息,仙舟郡的情況比告知朝廷的更複雜。
仙舟郡的郡守為了政績,想早日離開那地方,便不想把仙舟郡的情況說明,這些都是官場之人的老手段了。
“我們四海幫能出力多少就出多少力,其他的我會想辦法。”明若華目光篤定,這件事她是幫定了。
外麵有熙熙攘攘的聲音傳來。
明一從外頭進來稟報:“外麵不少兄弟,想見您。”
明若華看了看幾位長老,幾位長老皆點頭,明若華這才準許:“讓他們進來吧。”
得了明若華首肯,外麵那些兄弟們都走了進來。
有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一邊擦拭眼淚一邊跪下:“小人李運,仙舟郡人才從老家過年迴來,誰知道就發生了這種事。多謝總舵主願意幫助我們。”
“多謝總舵主。”
另外幾個仙舟郡之人,也跪地感激。
明若華上前攙扶他們起來:“快起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何況仙舟郡是四海幫那麽多兄弟的老家。”
大家感激涕零。
秦長老也上前,用低沉的聲音告知大家:“大家共渡難關就好,好在最近天氣開始變好,雖很多人失去了家園,可好在人沒事。”
這一迴仙舟郡的確是遭受了地震,可卻沒有一人死亡。
有人說,那是在仙舟郡修行之人,求了神仙恩賜,才讓百姓都沒有喪命。
這本是好事,可朝廷卻以沒有人員死亡為理由,不給予後續照應,南景臣當時去的時候,皇帝還有點重視,因為那麽大的地震,房屋倒塌那麽多,還以為死了不少人。
這才在南景臣要求過去的時候,二話不說直接讓南景臣去了。
現如今,皇帝甚至後悔,不應該讓南景臣過去。
宣王是南國唯一的異性王,而南景臣過去,就好似事情很嚴重似的。
明若華離開四海幫,段玉春已經在馬車內候著。
“時間短,這才讓你在馬車內見麵,一會我要入宮找太子說仙舟郡的事情。”明若華著急的和段玉春解釋,為何在此地見麵。
段玉春明白:“屬下明白,少主有何吩咐?”
“準備一場小明月的個人戲曲會。”
“少主,您要出山?”
段玉春不解,現在這個多事之秋,怎麽還要唱戲。
明若華主意已定。
“我不僅僅是為了唱戲,而是為了仙舟郡,我要讓百姓知道仙舟郡如今情況不樂觀。”明若華想不到有什麽更好的辦法,引起朝廷對仙舟郡的重視。
仙舟郡的事情,段玉春是知道的。
應了明若華的要求,明月樓也在出錢出力。
“好,那屬下這就去安排。”段玉春準備下車,明若華攔住:“你沒有其他好奇想要知道的嗎?”
“少主要做的事情,定然不會錯。”段玉春對明若華百分百相信。
他確定既然是明若華要做的事情,那必然是有要做的理由。
明若華聽了很是欣慰。
段玉春離開後,明彩提出疑惑:“小姐,咱們為何一定要把事情弄得那麽大啊?”
“大嗎?皇帝隻顧著自己生了個小公主,沒事就陪著小公主,對百姓的事情卻不聞不問,現在還隻是開春,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沒有實物沒有住地,可皇帝卻……”明若華說不下去了。
有時候,明若華覺得皇帝不錯。
可有時候,卻覺得這樣的皇帝早就應該退位。
她和南景臣兩地分離,她感覺自己你要給南景臣助力:“我不僅僅要讓百姓知道,皇帝如何對自己百姓的,還要讓大家一起募捐。仙舟郡的百姓,需要我們!”
小明月要唱戲的事,不到一天整個京都的人都知道了。
“小明月好久不唱戲了啊。”
“這可太好了,又可以一飽耳福了。”
“這小明月怎麽在這個時候唱戲啊,不是仙舟郡那邊發生地震了嗎?”
“別處地震,跟我們什麽關係啊,誰都有苦有歡喜的事啊。”
……
街頭巷尾議論紛紛的人很多。
明若華也聽見了那些人的話語,她聽了心裏糾疼。
“這些百姓,對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就不會有唇亡齒寒的恐懼感。”明若華歎息,那些懂得居安思危的人,都是有智慧之人。
一些本就讀書不多,被統治者之用來當苦力勞力還有生孩子的器具的百姓,怕是很難從心裏有思考能力。
人一旦懂得思考,就會反抗。
百姓的反抗,是統治者最不想要的。
第三日,小明月的戲台好了,來的人很多。
明若華唱了一曲《唇亡齒寒》,聽得懂的人不少,大家熱淚在眶,紛紛覺得仙舟郡的百姓太苦了。
一曲完後,明若華朝著下麵黑壓壓的腦袋道:“仙舟郡百姓是南國百姓,大家都是南國百姓,屬於一家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是!”
“支援,支援!”
……
百姓要支援仙舟郡的唿聲很大,甚至還有人半夜在官府家大門口貼紙條,要求官員和皇帝反應這件事。
明若華的行為,幾乎是一時激起千層浪。
明若華原本打算唱五台,當第三台要唱的時候,段玉春卻在明若華阻撓她上台:“少主沒有消息稱,大內有人要來抓您。”
“抓我?”
“是。”
明若華沒想到皇帝竟然如此卑鄙,她抱著最後的期待,期待或許隻是誤會,說不定大內之人,隻是來聽曲。
明若華從後台出來,找了個可觀察外麵觀眾席的位置,一眼看過去就發現了兇神惡煞的大內頭領。
那人,素有殺人如麻的稱唿。
“撤吧。”明若華決定離開,段玉春留下來處理後續事情,他以小明月嗓子不舒服為由,斷了這次的唱曲。
本來大家是不樂意的,直到大內那些人鬧哄哄朝著後台而去,大家才不敢啃聲,大內的人來了,不是見血就會見傷,大家哪裏敢說太多。
明若華迴府,管家告知令元公主來了。
“公主已經等了世子妃您許久。”管家讓人去找了明若華,可是沒有消息。
“我這就過去。”
明若華提著裙擺,快速來到屋內。
之前明若華想找衛書洛說仙舟郡的事情,誰料衛書洛不在宮內,他在年初五就去了寺廟,打算閉關半個月。
現在仙舟郡的事情,沒有人告知他。
明若華找不到人,隻好作罷。她有預感今日令元前來,應該是為了仙舟郡的事情。
“世子妃!”傅安在門口迎人。
她沒來得及八卦,為何傅安和令元一塊來了,而是直接道:“裏麵說話。”
“是。”傅安跟了進去。
令元一見到明若華就拉著她的手:“若華,聽聞仙舟郡地震很嚴重,你既然在募捐,怎麽不跟我說一聲?”
明若華在自己唱戲的同時,還在做募捐這件事。
“最近皇宮不讓人進,所以我……”明若華從那次去找衛書洛後,就沒有機會入宮了。
甚至以去給惠妃把脈借口,也都行不通。
京都人都知道,宣王府在給仙舟郡募捐,皇帝心裏極不高興,又不想在這個節骨眼上打壓宣王府。
明若華不久前,才救了自己的惠妃,全天下百姓都知道。
皇帝不想在這個節骨眼上,處理宣王府。
“父皇也是奇怪了,難不成有了一個小公主,別的就都不管不顧了嗎!”令元一方麵是吃醋,吃醋皇帝對小公主那麽好,另一方麵又當真是覺得皇帝失職了。
“皇上隻是因為陪小公主,所以對仙舟郡的事情不在意嗎?”明若華相信皇帝有時候冷漠,可是不相信皇帝不愛惜自己的名聲。
在仙舟郡事情鬧得如此沸沸揚揚,皇帝還能假裝聽不見。
這要麽就是聾子,要是皇帝放鬆了仙舟郡的情況惡化。
“我也不清楚,可我能幫你募捐,你還差多少?”令元就是想來助一臂之力的。
“需要十萬兩,現在還差一半。”明若華把之前和秦長老以及魏長老計算出來的數字告知。
“這麽多?為何需要這麽多?”令元嘴巴張得大大的。
不僅僅是奇怪數字這麽大,更好奇明若華如何籌來的另一半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