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現在儲量有限,但是如果無法全部攔截的話,還是有一定的風險。”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風險的,但往往都伴隨著不同程度的收獲。”喬治馬歇爾說道。
“現在我覺得我們可以采取保守戰略,按照科學家所言,我國最慢三年內,將會擁有原子彈技術。”
“而現在即使有核武器,奧斯曼又能做什麽?”
“德奧雙方的大戰,可是沒有摻一點水分的,奧斯曼本土的精銳部隊,也至少折損300萬以上。”
“更遑論那些征召的其他民族的仆從兵了。”
“奧斯曼的總體傷亡應該是在800萬至1000萬左右,現在他們又能征調多少軍隊呢?”
“而且他們所占據的大部分地區,皆是一片荒蕪的沙漠地區。”
“曆經數年的戰爭,他們目前按照相關的評估,是已經無力再維持如此龐大規模的部隊了。”
“據可靠情報,奧斯曼曾與阿根廷有過購買糧食作物的相關談判,但是因為後續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實現。”
“但是現在,奧斯曼又再與阿根廷進行接觸,所以我們或許暫時先不用管奧斯曼,但是對於阿根廷我們必須有所表示。”
眾人也紛紛點頭附和,德國和奧斯曼實力強大,日本也隻是相對較弱,但是你阿根廷是什麽檔次的。
還敢忤逆我們美洲的整體利益,不製裁一下阿根廷,那麽以後美國還如何作為表率,來帶領美洲,走向民主富強。
亨利·華萊士也點頭說道:“總統,阿根廷如此公然與我國唱反調,我們必須有所表示了。”
“不然智利,哥倫比亞等國,或許都將會有不同的想法。”
“尤其是巴西,他們體量龐大,一旦再獲得,德國等其他國家的支援,那麽將會十分的麻煩。”
“所以現在我們應該優先穩定住美洲,隻要美洲不亂,那麽我們就先天處於優勢。”
哈裏·杜魯門隻是安安靜靜的坐著,隨著眾人紛紛讚同,也隻是跟聲附和。
而富蘭克林·羅斯福,看著眼前的一張張,熟悉的臉龐,聽著他們的話題一點一點的偏移。
而隨著他的身體越來越差,權力已經開始慢慢的移交了,而現在……
富蘭克林·羅斯福看向哈裏·杜魯門,這個民主黨新選出來的代表人。
又看了看那些和表示讚同的親近或……
現在都不想……
最終富蘭克林·羅斯福什麽也沒有說,他還是想在自己徹底失去所有權利之前,利用自己的威望,最後為自己的政治延續做出最後的安排。
當德奧和談的消息擴散到了,東京之時,整個日本高層都震動了起來。
因為日本的理論數據也已經十分成熟了,但是缺少至關重要的鈾,和龐大的電力。
於是又一次日本最高會議開始議事,日本天皇裕仁也出席了此次會議。
“現在奧斯曼帝國已經成功研製出了原子彈,而德國的進度雖然受到突發的爆炸影響,但是依舊實力強勁。”裕仁說道。
“而我們目前的研究進度,卻因為缺乏鈾和電力處於停滯的狀態。”
“而原子彈的威力巨大,我們想要成為世界大國,那麽就必須擁有核武器。”
“現在你們都說說,各自的方案吧。”
“陛下,我們陸軍認為,我們或許可以將核武器研究基地搬遷至滿洲地區。”阿南惟幾提議道。
“滿洲地區擁有豐富的煤礦資源,我們可以修建大量的火電場,用以為核能研究提供足夠的電力資源。”
“並且遠離美國海軍的攻擊範圍,更具有安全性。”
“真是笑話,還有什麽地區,是比我們本土更安全的地區。”米內光政不屑的說道。
“我們就應該將研究所設置在本土之上,才能更好的防止消息被泄露。”
“帝國所需要的資源我們要從海外去運輸,一但將研究所搬遷至滿洲地區,那麽我們的物資運輸將需要更多的人力,以及時間。”
“對於現在迫切需要時間的我們大日本帝國來說,我們最缺的就是時間。”
“而搬遷設備運輸,等一係列的工作,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我們現在就是要和美國搶時間,所以不成熟的想法還是不要再提了。”
“你……”阿南惟幾氣憤道。
“那也得要有些人,能護得住帝國的海疆啊。”
“嗬。”說完還給了一個不屑的嗤笑。
裕仁看到這種局麵,也是十分的煩惱,但是也隻能憑借自己的威望來和稀泥。
畢竟雖然口號是為天皇盡忠,但是實際上,卻有不少人……
最終日本還是放棄了搬遷計劃,並且派遣外務大臣,前往德國進行訪問,想要德國再次支援一批鈾。
而麵對如此變幻的時局,重慶國民政府,也是一臉的茫然。
一下子反軸心聯盟,從之前的氣勢如虹,就變成了美國和英國兩家了。
但是英國對於國民政府來說,影響力著實有限,畢竟英國一直以來的主要戰場都是在歐洲。
好不容易出兵百萬,部署至了印度,但是卻是在維護英國在印度的統治。
實際參與對日作戰的部隊才區區十餘萬人,再加上二十餘萬的印度殖民軍,就可以擊敗日本的陸軍精銳二十餘萬人。
如果將這一批力量,全部投入到對日作戰之中,那麽日本……
並且蔣介石,作為一個政治高手,他很敏銳的察覺到了部隊。
因為英國中央政府的命令,現在在印度駐軍之中,好像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那麽肯定就是出現了什麽變動,不然作為一個老牌帝國,英國中央政府的命令,地方又怎麽可能會是如此的反應呢?
而這次的反常,是出現在英美奧三國紐約會議之後的。
自從紐約會議之後,英美兩國達成了戰略全天候夥伴關係,之後就是奧斯曼和德國單獨姌和,再之後就是英國各殖民地的反應。
結合種種跡象,那就是美國或許想要拿到三國之間的主導權,而奧斯曼拒絕了,之後談崩了,奧斯曼直接與德國單獨姌和了。
而英國由於本土的各種工業物資和糧食物資等,皆需要來自美國的支援,故被美國所拿捏了。
那麽國民政府以後的路又在哪裏呢?
蔣介石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之中。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風險的,但往往都伴隨著不同程度的收獲。”喬治馬歇爾說道。
“現在我覺得我們可以采取保守戰略,按照科學家所言,我國最慢三年內,將會擁有原子彈技術。”
“而現在即使有核武器,奧斯曼又能做什麽?”
“德奧雙方的大戰,可是沒有摻一點水分的,奧斯曼本土的精銳部隊,也至少折損300萬以上。”
“更遑論那些征召的其他民族的仆從兵了。”
“奧斯曼的總體傷亡應該是在800萬至1000萬左右,現在他們又能征調多少軍隊呢?”
“而且他們所占據的大部分地區,皆是一片荒蕪的沙漠地區。”
“曆經數年的戰爭,他們目前按照相關的評估,是已經無力再維持如此龐大規模的部隊了。”
“據可靠情報,奧斯曼曾與阿根廷有過購買糧食作物的相關談判,但是因為後續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實現。”
“但是現在,奧斯曼又再與阿根廷進行接觸,所以我們或許暫時先不用管奧斯曼,但是對於阿根廷我們必須有所表示。”
眾人也紛紛點頭附和,德國和奧斯曼實力強大,日本也隻是相對較弱,但是你阿根廷是什麽檔次的。
還敢忤逆我們美洲的整體利益,不製裁一下阿根廷,那麽以後美國還如何作為表率,來帶領美洲,走向民主富強。
亨利·華萊士也點頭說道:“總統,阿根廷如此公然與我國唱反調,我們必須有所表示了。”
“不然智利,哥倫比亞等國,或許都將會有不同的想法。”
“尤其是巴西,他們體量龐大,一旦再獲得,德國等其他國家的支援,那麽將會十分的麻煩。”
“所以現在我們應該優先穩定住美洲,隻要美洲不亂,那麽我們就先天處於優勢。”
哈裏·杜魯門隻是安安靜靜的坐著,隨著眾人紛紛讚同,也隻是跟聲附和。
而富蘭克林·羅斯福,看著眼前的一張張,熟悉的臉龐,聽著他們的話題一點一點的偏移。
而隨著他的身體越來越差,權力已經開始慢慢的移交了,而現在……
富蘭克林·羅斯福看向哈裏·杜魯門,這個民主黨新選出來的代表人。
又看了看那些和表示讚同的親近或……
現在都不想……
最終富蘭克林·羅斯福什麽也沒有說,他還是想在自己徹底失去所有權利之前,利用自己的威望,最後為自己的政治延續做出最後的安排。
當德奧和談的消息擴散到了,東京之時,整個日本高層都震動了起來。
因為日本的理論數據也已經十分成熟了,但是缺少至關重要的鈾,和龐大的電力。
於是又一次日本最高會議開始議事,日本天皇裕仁也出席了此次會議。
“現在奧斯曼帝國已經成功研製出了原子彈,而德國的進度雖然受到突發的爆炸影響,但是依舊實力強勁。”裕仁說道。
“而我們目前的研究進度,卻因為缺乏鈾和電力處於停滯的狀態。”
“而原子彈的威力巨大,我們想要成為世界大國,那麽就必須擁有核武器。”
“現在你們都說說,各自的方案吧。”
“陛下,我們陸軍認為,我們或許可以將核武器研究基地搬遷至滿洲地區。”阿南惟幾提議道。
“滿洲地區擁有豐富的煤礦資源,我們可以修建大量的火電場,用以為核能研究提供足夠的電力資源。”
“並且遠離美國海軍的攻擊範圍,更具有安全性。”
“真是笑話,還有什麽地區,是比我們本土更安全的地區。”米內光政不屑的說道。
“我們就應該將研究所設置在本土之上,才能更好的防止消息被泄露。”
“帝國所需要的資源我們要從海外去運輸,一但將研究所搬遷至滿洲地區,那麽我們的物資運輸將需要更多的人力,以及時間。”
“對於現在迫切需要時間的我們大日本帝國來說,我們最缺的就是時間。”
“而搬遷設備運輸,等一係列的工作,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我們現在就是要和美國搶時間,所以不成熟的想法還是不要再提了。”
“你……”阿南惟幾氣憤道。
“那也得要有些人,能護得住帝國的海疆啊。”
“嗬。”說完還給了一個不屑的嗤笑。
裕仁看到這種局麵,也是十分的煩惱,但是也隻能憑借自己的威望來和稀泥。
畢竟雖然口號是為天皇盡忠,但是實際上,卻有不少人……
最終日本還是放棄了搬遷計劃,並且派遣外務大臣,前往德國進行訪問,想要德國再次支援一批鈾。
而麵對如此變幻的時局,重慶國民政府,也是一臉的茫然。
一下子反軸心聯盟,從之前的氣勢如虹,就變成了美國和英國兩家了。
但是英國對於國民政府來說,影響力著實有限,畢竟英國一直以來的主要戰場都是在歐洲。
好不容易出兵百萬,部署至了印度,但是卻是在維護英國在印度的統治。
實際參與對日作戰的部隊才區區十餘萬人,再加上二十餘萬的印度殖民軍,就可以擊敗日本的陸軍精銳二十餘萬人。
如果將這一批力量,全部投入到對日作戰之中,那麽日本……
並且蔣介石,作為一個政治高手,他很敏銳的察覺到了部隊。
因為英國中央政府的命令,現在在印度駐軍之中,好像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那麽肯定就是出現了什麽變動,不然作為一個老牌帝國,英國中央政府的命令,地方又怎麽可能會是如此的反應呢?
而這次的反常,是出現在英美奧三國紐約會議之後的。
自從紐約會議之後,英美兩國達成了戰略全天候夥伴關係,之後就是奧斯曼和德國單獨姌和,再之後就是英國各殖民地的反應。
結合種種跡象,那就是美國或許想要拿到三國之間的主導權,而奧斯曼拒絕了,之後談崩了,奧斯曼直接與德國單獨姌和了。
而英國由於本土的各種工業物資和糧食物資等,皆需要來自美國的支援,故被美國所拿捏了。
那麽國民政府以後的路又在哪裏呢?
蔣介石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之中。